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现在随身听大范围普及,大街上随处可见耳朵里面塞着耳塞听音乐的人们.购买随身听往往都注重其本身而忽略了随身听最重要的一个配件——耳塞的重要性,如果选购耳塞贪图便宜.不仅会使听音乐的享受大打折扣,还会影响到听力,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相似文献   

2.
发菜的人工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影响发菜生长和分布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对比试验和综合分析。在人工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发菜生长所需要的适宜湿度、培养液的pH 值以及生长素NAA 对发菜生长的作用,同时,还对取自发菜自然分布区的不同土样进行了试验和讨论。结果表明:环境湿度差大有利于发菜生长;在pH 值为8.0 ~9 .0 的环境中生长良好;NAA 对发菜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最适浓度范围在8 ×10 -6 左右。在上述适宜发菜生长的人工繁殖条件下,证明土壤培养的增长效果明显好于液体培养。  相似文献   

3.
针对类交互测试的正交阵列测试系统(OATS)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存在类的状态盲目组合而导致测试用例“爆炸”以及受标准正交阵列的影响使得选择的正交阵列不易扩充等问题,扩展了事件驱动的Petri网(EEDPN)模型,提出了类的状态组合的标记关联递推法生成交互路径,得到了扩展的正交阵列测试系统(EOATS)的类交互测试用例的生成方法,优化了OATS,分析了该方法在类的交互测试技术中的覆盖率问题,讨论了其生成扩展的正交阵列表的充分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目前吉林省面粉行业面临生产与经营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区有不少地方在农业生产上,创造了很好的丰产的样板。岑溪南渡区,北流平政区,武鸣林淥公社,平乐榕津公社等区社,则是样板中的一些出色的样板。其之所以出色,是因为那里的人们,艰辛努力,同大自然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搬掉历史上压在人们头上那座“低产”大山,之后,又继续前进,百尺竿头,大大迈进一步,高产再高产,持续高产。  相似文献   

6.
某夜发信息给朋友:郁闷中,聊会天吧。 不一会,朋友回信:好吧,想聊什么?话题由你定。  相似文献   

7.
北豆根是一种常用中药材,为防己科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茎.北豆根原料药材主要靠采挖野生资源供给.随着野生资源的减少和市场货源紧,人工栽培北豆根势在必行,本文旨为人工栽培北豆根种子繁殖提供技术支撑,供广大药农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轴承过热 轴承是粉碎机上较为重要的配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到设备的正常运行及生产效率。设备运行过程中,使用者要特别注意轴承的升温和轴承部位的噪声,出现异常要及早处理。  相似文献   

9.
10.
所有企业、所有企业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做大做强.如何做到这点?大家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但柯恩人认为:健康是基础,开放是条件,而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陈小蔚  张大治  贺达汉  范玉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988-3990,4017
[目的]研究柠条豆象卵块及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相关性。[方法]应用地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调查柠条豆象卵和幼虫数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柠条豆象卵块和幼虫种群最优拟合模型为圆形模型,空间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存在空间相关性,变程范围分别为18.899~62.922和13.464~47.455。采用普通Kriging插值法对柠条豆象卵块与幼虫种群分布进行模拟,显示其分布均具有明显的聚集团块,斑块核心区聚集强度明显高于边缘,且具各向异性,西南至东北方向聚集强度高于东南至西北方向。[结论]柠条豆象卵块和幼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增加柠条林中柠条的株距和斑块破碎化对柠条豆象的种群发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7个板栗园小蛀果斑螟幼虫空间格局调查结果表明:小蛀果斑螟幼虫在板栗园中的分布是遵循负二项分布的聚集分布.其中Iwao的m*-m同归模型为m*=2.2825+1.0471m,Taylor幂模型为Ig(v)=0.4467+1.12871g(m).对各聚集度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在板栗园中的小蛀果斑螟幼虫彼此之间互相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群为聚集分布,且在任何密度下都是聚集的.聚集强度随着密度的升高而增大.导致小蛀果斑螟幼虫在板栗园中呈聚集分布的原因是由该虫本身的习性和环境共同造成的.小蛀果斑螟幼虫虫口密度调查的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为n=t2/D·(3.2825/m+0.047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泽兰实蝇幼虫及虫瘿在野外的空间分布特点,为应用泽兰实蝇对紫茎泽兰进行生物防治并提高其防治效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棋盘式取样法在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松花村旁紫茎泽兰入侵较重的区域选取3块样地进行泽兰实蝇幼虫及虫瘿的分布情况调查,通过6种聚集度指标(扩散系数、丛生指数、聚集度指标、聚块性指标、La指标和负二项分布指标)、m*-m回归模型和Taylor幂法则等研究泽兰实蝇幼虫及虫瘿种群在野外的空间分布型,并利用种群聚集均数分析幼虫及虫瘿的聚集原因.根据Iwao的理论抽样数计算公式和序贯抽样理论公式,建立理论抽样模型及序贯抽样模型.[结果]泽兰实蝇幼虫在野外均呈聚集分布,种群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但个体间相互吸引;泽兰实蝇虫瘿在野外也呈聚集分布,种群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但个体间相互排斥.聚集均数分析结果表明,泽兰实蝇幼虫及虫瘿的聚集原因主要由泽兰实蝇的产卵、取食等习性和环境共同引起;建立了泽兰实蝇幼虫及虫瘿理论抽样数模型:N=(9.919/m+1.033)/D2、N=(6.632/m+0.015)/D2和序贯抽样模型:T0=10n±1.9617.24n+0.4、T0=10n±1.966.77n+4.[结论]泽兰实蝇幼虫及虫瘿在野外均呈聚集分布,聚集原因主要由泽兰实蝇的产卵、取食等习性和环境共同引起.  相似文献   

14.
梨小食心虫幼虫为害桃梢的空间分布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准确预测梨小食心虫种群数量、变动规律,对梨小食心虫幼虫在桃梢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经典的理论频次测定法和应用扩散系数等8种指标分析,确定了该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测定,说明梨小食心虫幼虫在桃梢上的聚集分部主要是由聚集习性所致,同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应用8种聚集度指标和2种回归模型研究了油茶象甲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应用“聚集度均数”指标分析了幼虫种群聚集的原因,运用SPSS分析软件对幼虫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茶象甲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且该分布具密度依赖性;幼虫种群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幼虫种群聚集分布的原因是由其本身特性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造成;油茶象甲幼虫的虫口密度受不同方位的影响不大,受不同高度层次的影响较大,幼虫对下层的危害最为严重,上层和中层的危害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6.
在鲁北豆田,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ubner)已上升为主要食叶害虫。10项指标测定14个样本表明,该虫在豆田属聚集型分布。提出了“Z”字型10点抽样方式和不同密度下的合理抽样数量。室内饲养结果,食豆叶6龄共14.4天,平均食叶量12734毫米~2/头。利用田间人工接虫与模拟剪叶,并考虑天敌、费用等因素,建立了150~200公斤/亩范围内的经济阈值。  相似文献   

17.
对7个板栗园栗实蛾幼虫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栗实蛾幼虫在板栗园中的分布是遵循负二项分布的聚集分布,其中Iwao的m*-m回归模型为m*=3.532 3+1.071 0m,Taylor幂模型为lgv=0.591 3+1.130 4 lgm.对各聚集度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在板栗园中的栗实蛾幼虫彼此之间互相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群为聚集分布,且在任何密度下都是聚集的,聚集强度随着密度的升高而增大.导致栗实蛾幼虫在板栗园中呈聚集分布的原因是由该虫本身的习性和环境共同造成的.栗实蛾幼虫虫口密度调查的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为n=t2/D2(4.532 3/m+0.071 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是重要的农业害虫,近年来在我国黄淮海玉米产区危害日益严重,已成为玉米安全生产的威胁之一。空间分布型是昆虫种群的重要生态属性,研究桃蛀螟幼虫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型,明确其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桃蛀螟的田间抽样计划制定、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传统统计学(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模型)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玉米田桃蛀螟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基于Iwao回归模型确定桃蛀螟幼虫的理论抽样数,通过序贯抽样技术得到不同允许误差(D=0.1、0.2、0.3)和经济阈值(m0=0.5、1、1.5、2头/株)下的最大理论抽样数。【结果】两种统计学方法的结果均表明桃蛀螟幼虫种群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聚集度指标分析表明桃蛀螟幼虫的分布型为聚集型;Taylor幂法则结果显示桃蛀螟幼虫种群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Iwao回归模型证明桃蛀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且为一般的负二项分布。根据半方差函数模型参数,确定桃蛀螟幼虫种群的最优拟合模型为球型、指数型和线型,表明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通过Kriging插值法分析得到桃蛀螟幼虫种群的三维和二维空间分布图,其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田块边缘。基于Iwao回归模型抽样技术明确了桃蛀螟幼虫在置信概率t=2,不同平均密度m=0.5、1、2、3、4、5、10、15时的理论抽样数。进行序贯抽样确定了最大理论抽样数,在t=2,D=0.1、0.2、0.3时,当m0=0.5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3 417、854和380株;当m0=1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1 717、429和191株;当m0=1.5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1 150、287和128株;当m0=2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867、217和96株。【结论】桃蛀螟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田块边缘。基于序贯抽样确定的理论最大抽样数可用于指导玉米田桃蛀螟幼虫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9.
李小食心虫幼虫在美国杏李上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初步调查研究了河南驻马店蚁封林场7年生美国杂交杏李李小食心虫幼虫的种群动态,结果显示,李小食心虫幼虫在美国杏李上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型,而每个果实中李小食心虫幼虫分布均匀,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不同调查时间同一枝条上李小食心虫的幼虫密度不相同.李小食心虫幼虫存在明显的扩散性和空间移动性.  相似文献   

20.
麦黑斑潜叶蝇幼虫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 :麦黑斑潜叶蝇幼虫在小麦田属于聚集分布 ,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 ,聚集度随着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大 ;幼虫在不同虫口密度下最适抽样公式为 :N =t2 ( 2 .90 3 3 /m +0 .3 2 73 ) /D2 ;有虫株率与平均虫口密度关系式为 :m =-0 .0 62 6+0 .0 3 67p(r=0 .992 4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