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酵母菌在奶牛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酵母的高蛋白、丰富的核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多种酶类和促进免疫机能等天然特性;酵母常用的2种添加剂;酵母添加剂对奶牛瘤胃微生物、pH和挥发性脂肪酸的调控;酵母对饲料的发酵及扩展作用几个方面对酵母菌在奶牛饲料中的应用作介绍,并对酵母饲料添加剂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许多抗氧化剂和微量元素在围产期奶牛的免疫功能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是重要的细胞抗氧化剂,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必需成分,GPx保护细胞膜免受过氧化物的损害和干扰,铜是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浆铜蓝蛋白的组成成分,铬在体内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强胰岛素的功能,锌是合成DNA和RNA过程中许多酶的组成成分,围产期奶牛如果缺乏这些抗氧化剂和/或微量元素将导致机体免疫机能下降。因此围产期奶牛日粮中应保证有足够的抗氧化剂和微量元素,以增强机体对分娩和泌乳应激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3.
1病因分析1.1营养方面产后子宫收缩无力,主要因为怀孕期间饲料单纯,缺乏无机盐、微量元素和某些维生素,或是产双胎,妊娠期间营养不良,特别是饲料中缺乏钙盐、矿物质元素及维生素,或在干奶期营养过高或过低而使动物过胖或过瘦。研究表明,维生素A水平低下与奶牛胎衣不下及子宫炎和流产  相似文献   

4.
缓解奶牛热应激的饲料添加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应激条件下,奶牛采食量降低,产奶量下降,乳脂率降低,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繁殖性能也受到影响。因此,缓解热应激、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改善奶牛的健康状况是畜牧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许多研究发现,日粮中添加某些饲料添加剂,可以缓解热应激对奶牛的不良影响。本文就用于缓解奶牛热应激的一些饲料添加剂进行了综述。1维生素1.1维生素A奶牛瘤胃内可以合成B族维生素,夏季需要补充脂溶性维生素,以改善奶牛健康,提高产奶量。黄美音1989建议,夏季奶牛饲料中增加维生素,尤其以维生素A重要,每日每头由5万IU提高到15万IU,还可在夏天适当多喂一些…  相似文献   

5.
畜禽免疫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受饲料中所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影响,当其中缺乏某种成分时,都会使畜禽免疫器官的功能及免疫物质的合成受到影响,从而使畜禽的免疫力降低。本文论述了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畜禽免疫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合理利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降低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乳房炎是由于奶牛乳房感染病原菌而引起的炎症性常见疾病,它严重地影响着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成绩,并增加生产成本.多年来,人们对乳房炎的预防,主要着重于改善挤奶卫生,改进挤奶方法,并淘汰久治不愈的病牛,而忽略了合理利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预防乳房炎的作用.营养学家指出,合理的饲料可以增强奶牛对乳房炎的抵抗能力.一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在保护乳房组织免受过氧化物损害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前常用的控制奶牛乳房炎的饲料添加剂有以下几种:1维生素E和硒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乳房炎的感染受血浆维生素E和硒水平的影响。在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和硒能够提高乳腺对感染的天然抵抗力。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是所有脂类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可消除细胞膜上的自由基,从而保护中性粒细胞的细胞膜免受自由基的攻击和过氧化损伤。维生素E对机体的免疫反应有重要影响,它不仅能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而且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和嗜中性白细胞杀伤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能力。众多试验证明,维生素E能提高奶牛某些免疫细胞的功能,改善乳房的健康以及降低犊牛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等。  相似文献   

8.
奶牛的繁殖力对奶牛的养殖效益至关重要,而饲料营养是影响奶牛繁殖力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元素、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与奶牛繁殖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强化奶牛饲养管理,根据奶牛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采用奶牛无抗、健康、高效养殖微生态系统解决方案,做好奶牛各生理阶段的饲养管理,不断提高奶牛的饲养管理水平,减少疾病发病率,延长奶牛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对提高奶牛养殖效益至关重要。使用微生态养殖奶牛能起到“调、补、控”三方面作用,即:调节瘤胃、肠道微生态菌群平衡;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平衡,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调节内分泌及代谢功能,预防代谢功能紊乱。补充有益菌增强消化机能、提高消化率;补充维生素、有机微量元素。控制酸中毒、腹泻、乳房炎、真胃移位、胎衣不下、产后瘫痪、配种困难等。  相似文献   

10.
1饲料添加剂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饲料添加剂从功能上来分,包括营养性和非营养性添加剂两类。营养性添加剂用来补充一般饲料中某种或某些营养素含量的不足,包括氨基酸、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等;而非营养性添加剂通常包括生长促进剂、驱虫保健剂、动物产品品质改良剂、饲料保藏剂和饲料质量改进剂等。生产中添加这些饲料添加剂,可对奶牛的生产性能产生如下影响:①高峰期产奶量增加或高峰产奶量的持续时间延长。②乳蛋白或乳脂率等乳成分的提高。③干物质进食量增加。④维持适宜的瘤胃pH,保持瘤胃内环境的稳定;刺激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和挥发…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在近似于生产的高温贮藏条件(37℃)下,以4%的仔猪预混料为对象,研究了仔猪预混料中不同水平组合的甲酸亚铁、碱式碳酸锌、碱式碳酸铜、硫酸锰(以下简称为"新型微量元素组")对维生素A稳定性的影响,并在试验中增设2个对照组(不添加铁、铜、锰、锌对照组1和普通硫酸盐对照组2)。贮藏试验期60天。研究表明:(1)预混料中添加微量元素导致了维生素A的额外损失,随微量元素添加量的增加,维生素A的损失率也显著增加(P〈0.05)。(2)添加相同剂量的新型微量元素组对维生素A损失率的影响显著低于普通硫酸盐对照组(P〈0.05)。(3)各处理组中维生素A的最大损失率为56.53%。碱式碳酸铜是预混料贮藏过程中影响维生素A稳定性的主要因素。(4)铁与其它元素的交互作用对维生素A稳定性有破坏作用;高铜和高锌及两者互作极显著(P〈0.01)影响维生素A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吸收光谱法对14头屡配不孕奶牛和10头正常奶牛血清铜、锰、锌及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旨在了解重庆市某奶牛场奶牛屡配不孕与血清中部分微量元素及维生素水平的关系。结果显示,屡配不孕奶牛血清锌、维生素A和维生素E含量与正常奶牛相比差异显著(P0.05),血清铜、锰含量与正常奶牛无明显差异(P0.05)。从检测结果分析推测,血清锌、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过低可能是造成奶牛屡配不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白僵蚕的化学成分和鉴别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僵蚕是传统中药,通过与其它中药组配可治疗多种疾病。白僵蚕由蛋白质、酶类、草酸铵、脂肪、有机酸、毒素、色素、挥发油、维生素、微量元素及少量的核酸组成,其中草酸铵是主要药理成分。白僵蚕的鉴别除采用传统的目测方法外,还有利用现代仪器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微量升华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今后应加强白僵蚕的药理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并加快药用白僵蚕的质量标准制定和实施药用白僵蚕的标准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奶牛繁殖疾病的发病原因和调控措施,分析认为奶牛的营养状况是影响奶牛繁殖力的重要因素。理想的奶牛管理应做到整个泌乳期始终监测奶牛的体况和奶牛日粮中微量元素的维生素的含量,避免营养素的不平衡而引发的奶牛繁殖障碍,同时应避免奶牛过肥或过瘦。适当补充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鹿生茸期配合饲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鹿生茸期营养需要,设计一种适合梅花鹿和马鹿的配合饲料。该配合饲料由玉米、小麦麸、大豆粕、玉米DDGS、玉米蛋白饲料、玉米胚芽饼、常量元素添加剂、微量元素添加剂和维生素添加剂组成。对30只梅花鹿和30只马鹿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该配合饲料能显著提高梅花鹿和马鹿鹿茸产量和质量,降低饲料成本,提高个体产值、鹿茸售价、饲粮转化率和报酬率,直接经济效益提高1~2倍。  相似文献   

16.
Clinical and biochemical responses were studied after taking the measures to prevent nutrition muscular dystrophy in young cattle in the given ecological conditions. Analyzing the biological material (blood, hair, feed, soil), we found the sufficiently high saturation of heifer organisms with the microelement selenium and on the contrary, vitamin E deficiency. Sensitive indicators of the break-down of muscular tissue were the enzymes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nd mainly creatinine kinase (CPK): the activities of these enzym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heifers had been driven to pasture. The stay of animals in the run to get them used to the physical load before going to the pasture was not found to be a sufficient measure to prevent muscular nutrition myodystrophy if the animals had not been administered vitamin E and selenium supplements. Of the one hundred heifers we examined, seven animals began to show the signs of nutrition muscular dystrophy; none of these animals had been administered vitamin E and selenium supplements.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籽粒苋对鹅的营养价值以及不同方法不同鹅品种对其真代谢能、常规养分利用效果与差异,分别选取健康成年五龙鹅(小型)和青农灰鹅(大型)公鹅各24只,各设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只,试验鹅单笼饲养,每天强饲80 g,试验采用全收粪法。试验结果表明,籽粒苋对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粗纤维饲料;对籽粒苋进行营养价值评定时,采用强饲并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方法最好;两品种之间对籽粒苋的真代谢能及常规养分的利用率具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研究5种等氮等能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Boone)生长、饲料利用、体组成成分及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初始体重为(0.069±0.005)g的凡纳滨对虾450尾,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90尾,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以维生素A醋酸酯为维生素A源,用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A(添加量分别为0、18、365、4和72 mg/kg)的饲料喂养凡纳滨对虾,试验期11周。结果表明:在养殖前4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显著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P<0.05),提高其对饲料利用效率(P<0.05),而对对虾的成活率不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第11周的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并不能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的生长、饲料利用效率和成活率(P>0.05)。维生素A对对虾体脂肪、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对对虾体水分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维生素A对对虾血清中溶菌酶活力、酚氧化酶活力和血液红细胞数量的影响显著(P<0.05),饲料中未添加维生素A或过量添加(超过36 mg/kg)均导致血清中溶菌酶活力、酚氧化酶活力和血细胞总数显著下降(P<0.0 5),而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无显著影响(P>0.0 5)。用折线回归模型分析饲料维生素A添加量与对虾增重率的变化关系,表明在试验前4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维生素A的适宜添加量为2 2.5 0 mg/kg;1 1周试验期间,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维生素A适宜添加量为1 8 mg/kg;以溶菌酶、酚氧化酶活力为指标,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维生素A最适添加量为5 9.5 1 mg/kg。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在近似于生产的高温贮藏条件(37℃)下,以4%的仔猪预混料为对象,研究不同水平组合的甲酸亚铁、碱式碳酸锌、碱式碳酸铜、硫酸锰对烟酰胺稳定性的影响,并在试验中增设2个对照组(硫酸盐对照组和不添加铁、铜、锰、锌对照组)。贮藏试验期60天。试验结果表明:预混料中添加微量元素导致了烟酰胺的额外损失,随微量元素添加量的增加,烟酰胺的损失率也显著增加(P<0.05)。在贮藏15天和30天烟酰胺损失率分别比硫酸盐组降低了36.16%、11.21%。碱式碳酸盐不同组合对烟酰胺的最大损失率为7.33%。甲酸亚铁、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锌、硫酸锰与烟酰胺的损失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烟酰胺损失率随时间延长显著增加(P<0.05)。烟酰胺的损失率在贮藏前30天占全期损失的74.85%。  相似文献   

20.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of the dynamics of selenium in the blood serum were compared in 31 piglets from birth to the age of 90 days. The analyzed selenium values in the blood serum immediately after birth (0.14--0.20 ppm) provide evidence of the intra-uterine placental passage of selenium. In the period of colostral and milk nutrition, the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selenium showed a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variation, followed by an abrupt drop of the level of the microelement in the weaning period (60th day). The individual values in this period ranged from 0.08 to 0.12 ppm. Towards the end of the study, the level of selenium in the blood serum of the piglets returned to its initial value; this indicates that although the critical period connected with weaning has a transient nature, it should be averted for preventing the occurrence of a selenium-deficit disease; this can be done by adding a supplement of 0.2% solution of sodium selenate or a combined preparation of selenium and vitamin E-Selev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