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东省农业生产风险因素分析与粮食产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风险是指由于多种灾害因子造成的农作物区域产量低于预期正常产量所产生的随机不确定性。根据山东省统计资料,在山东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各类风险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了全省粮食生产情况、各种自然灾害的受灾面积以及农田成灾率与粮食总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对粮食总产量影响最大.且发生频率最高。山东省粮食单产是影响粮食总量变化的首要因素,粮食总产量的变化趋势与粮食单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在小麦、玉米两大作物中,玉米产量的波动影响着粮食作物总产量的变化趋势。农田成灾率对粮食总产量具有明显影响,二者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自然灾害是山东省目前主要的粮食风险影响因素,对山东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具有显著影响。未来几年,山东粮食总产量应该稳中有升。  相似文献   

2.
我国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分析我国1985~2007年粮食生产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将此23年划分为3个阶段;选取粮食种植面积等8个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各个阶段中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诸因素进行关联动态分析,量化了粮食总产量与诸因素的关联程度;依据关联度顺序的变化,总结了各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能力及变化趋势,并提出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在世界粮食生产和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粮食产业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势,对中国的粮食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发展具有现实借鉴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澳大利亚粮食生产领域的发展趋势,其次分析了澳大利亚粮食流通领域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粮食生产和流通产业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根据1991~2003年的粮食产量及相关因素的统计资料,分析了10多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变化趋势;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诸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粮食单产、有效灌溉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同时提出了我国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粮食可持续生产条件和结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粮食生产条件的变化趋势的有利因素都十分突出,而粮食结构的变化趋势则出现了崭新的组成结构和地域结构,这将形成粮食生产的代价上升、区域冲突加剧、收益秘产量的“两难”选择和食物结构的改善受到制约2等一系列新的矛盾,对中国可持续粮食生产的影响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6.
科技兴粮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策略。笔者客观分析了近年来陕西粮食生产变化趋势和科技促进粮食增长的作用以及粮食科技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优质粮生产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简述国内粮食生产形势,深入分析嘉兴市粮食生产现状、粮食消费需求特点和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嘉兴市粮食安全的因素,提出和探讨保障嘉兴市粮食安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自2004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和粮食生产政策,2008年3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采取十项措施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中央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本文以吴江市为例,对10多年来粮油生产变化趋势及主粮大米的质量状况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种植业生产结构调整与比较优势变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文章分析了1993--2001年我国粮食与经济作物相对比较优势的变化趋势,并将两者之间结构调整的情况与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1994--1996年间由于“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粮食收购价格大幅度提高等政策因素的影响,生产结构的调整方向与比较优势原则相悖;而1997年以来,由于政府减少了对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干预,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向与比较优势原则基本一致。因此,进一步深化市场导向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农业资源配置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我国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臻  李平  尚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158-13160
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我国1989年以来粮食生产发展变化趋势及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的贡献大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灌溉面积、农机总动力、化肥使用量、农村用电量5个因素中,化肥投入对我国粮食生产的正向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介绍了陕西省粮食生产的总体情况,综合运用重心模型和DEA模型对粮食生产的时空演变及发展绩效进行了客观评价。重心模型结果表明,1995—2014年陕西省粮食产量重心移动的总体方向为北偏东10.18°,重心移动距离37.415 3 km,2003年以后重心位置相对稳定。数据包络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铜川、汉中和安康3个地级市为DEA评价无效,其他地级市均为DEA评价有效、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总体来说,陕西省粮食生产基本处于供需平衡状态,低下的粮食单产水平已经成为制约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未来陕西省粮食产量可能会呈现小幅增长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朱俊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256-6259
根据2004~2007年湖北省各县级行政单位粮食生产与需求状况的调查结果,分析了湖北省粮食生产和粮食需求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而讨论湖北省粮食供应能力。结果表明,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因素,湖北粮食生产在2002年以前有明显萎缩,2004年以后粮食生产规模和商品粮供应能力逐渐恢复增长,预计2020年湖北可向国家提供1310.00万t商品粮,成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核心省区。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宁夏50多年来的粮食生产历程,得出粮食的播种面积对粮食产量的变动影响较小,粮食的单产(亩产)是粮食产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提出改革开放后,宁夏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对提高宁夏的粮食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并分析了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及宁夏粮食消费的变化趋势,得出结论:宁夏耕地面积增长的潜力已经很小,甚至还有减少的趋势,而物质投入水平已经很高,所以今后要增加粮食的产量主要靠技术进步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粮食生产成本收益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河南省2002-2012年粮食生产成本收益变化情况出发,分析河南省粮食生产成本收益变化趋势,找出影响粮食生产成本收益变化的主要因素,探索粮食生产成本、收益变化的一般规律,提出降低河南省粮食生产成本、提高收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广西粮食产量变化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omplex Gaussian小波变换分析方法,对1949~2008年广西粮食产量变化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分析,并预测了广西粮食产量变化趋势。提出了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优化粮食结构和完善促进粮食生产政策等对策建议,以期能保障广西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要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基于历年来河北粮食生产的统计资料,分析了1949年以来河北省粮食生产发展的变化趋势,以及影响粮食产量增长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产量、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与粮食产量均呈显著相关;科技创新水平在粮食生产中起重要作用。提出了河北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四项战略措施:即推动粮食生产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依存型转变;科学利用和严格保护农业资源;增强集约运作能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通过粮食生产优惠政策的支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兴宁市粮食生产连年增整体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该市影响粮食生产连年增的效果与因素,并提出粮食生产高产增产的建议,以为巩固兴宁市粮食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科学预测技术进步推动下粮食生产的能源消耗及其碳排放变化趋势,分析其节能减排潜力,对于农业“双碳”战略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构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能源消耗及其碳排放系统模拟模型,从技术进步视角设计模拟情景方案,系统性模拟2022—2035年粮食作物生产的能耗碳排放变化趋势和节能减排潜力。研究发现:(1)如果缺乏足够有效技术进步,粮食生产中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在较长时期将处于较高水平;(2)能源增进型技术进步推动下的粮食生产节能减排潜力优于产出增进型技术进步,而协同技术进步的节能减排潜力最大;(3)技术进步推动下各种作物生产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变化趋势不尽相同,玉米等三大主粮的节能减排潜力较大。未来要协同推进多种类型技术进步,尤其重视能源增进型技术的研发推广,并基于作物种类制定针对性粮食生产节能减排策略。  相似文献   

19.
粮食生产标兵县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生产标兵县是国家产粮大县的精华和国家粮食安全的体现。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粮食生产标兵县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直接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文章应用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选择粮食主产区山东省6个粮食生产标兵县、378个粮农成本数据作为研究的样本,构建了包括三层指标的评价体系,具体分析了标兵县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及其变化趋势,得出了研究结论,并探讨了政策指向,即未来中央政府粮食生产激励政策的重点应转向产粮大县,激励产粮大县农民粮食生产规模化和机械化,普及良种,提高灌溉水平,依靠农业技术进步充分挖掘要素生产力,全面提高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补贴力度与效率,在产粮大县实施更为严厉的耕地利用与保护政策,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稳定性与恒久性。  相似文献   

20.
井莉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8):2311-2318
【目的】研究环境规制对我国粮食生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我国粮食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利用超越对数函数测算2011—2019年我国粮食全要素绿色生产率及分解值,采用Tobit模型探究粮食生产经济发展、人力资本水平和粮食生产财政支出对粮食生产绿色全要素的影响。【结果】从整体上看,我国31个省份(除港澳台)粮食生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2011年的1.002增长至2019年的1.080,呈波动变化趋势;未考虑环境规制因素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从2011年的1.032增长至2019年的1.035,也呈现波动的增长趋势,各年平均值高于考虑环境规制因素。在考虑环境规制因素的粮食生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中,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增长而增长,技术效率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抑制趋势。从不同地区来看,粮食生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东高西低趋势。粮食生产经济发展水平对全国和东部地区粮食生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呈先弱后逐步增强的变化趋势,中部和西部地区粮食生产经济发展水平对粮食生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先增强后逐步减弱的发展趋势。从不同影响因素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来看,人力资本对全国及东部地区粮食生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对西部地区呈显著负向影响;粮食生产财政支出对全国和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建议】政府应充分发挥粮食主产区的功能性优势,大力推进专业化生产与要素资源配置,转变不同地区粮食生产发展方式;相关部门应加大粮食生产人力资本投入,加强对人才扶持力度;相关决策机构应加强规范粮食生产环境立法机制,发挥发挥政府差异化粮食生产环境规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