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年的4月20日后,浙江池塘里的鳖才会结束冬眠,渐渐苏醒;5月份,鳖陆续上市.但是3月19日,已有收购商在浙江省嘉善县丁栅镇渔民村养殖户吴引珍家的池塘边,等着收购她养的鳖.吴引珍忙活一上午,抓了50多kg鳖,卖了7000多元.  相似文献   

2.
冬眠期,尤其是冬眠后,会造成鳖的大量死亡,人们称其为越冬死亡症、苏醒死亡症或冬眠死亡症.该病发生于11月至次年5月下旬鳖的越冬期或越冬后,死亡者大多是雌鳖或体重10g以下的稚鳖,死亡率高的可达20%,严重影响着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3.
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越冬亲鳖开始苏醒,此时池塘养殖若管理不当,极易发生亲鳖春瘟病症,甚至产生死亡,严重影响养殖效益。因此,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1.尽快补充营养经过冬眠的鳖营养大量消耗,早春营养状况普遍较差,必须加强投饲,才能提高抗病力,减少死亡。要多投喂动物内脏和鲜螺、蚌肉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每天投量不得少于鳖体重的15%。  相似文献   

4.
1选购 1.1分清雌雄雌鳖尾短,不能伸出裙边外;雄鳖则相反.雌鳖背甲为较圆的椭圆形,中部较平,雄鳖背甲为长椭圆形,中部隆起.雌鳖体形厚,腹部为十字形,后肢间距宽;雄鳖体形薄,腹部为曲字形,后肢间距狭窄. 1.2选购优质鳖优者为板平而肥厚,体壮性猛,体上无"斑点"、"黑眼"等病伤.不法贩子的钓鳖、毒鳖、充水鳖、待死鳖不能收购.体色应呈黄褐、深绿,色泽鲜明,油润.把鳖翻置地上,若鳖迅速伸头,翻身连滚带爬,或用手捏住两个后腿窝,鳖伸颈转动灵活,欲张嘴咬人,均为优质.  相似文献   

5.
<正> 冬眠期,尤其是冬眠后,会造成鳖的大量死亡,人们称其为越冬死亡症、苏醒死亡症或冬眠死亡症。该病发生于11月至次年5且下旬鳖的越冬期或越冬后。死亡者大多是雌鳖或体重10克以下的稚鳖,死亡率高的可达20%,严重影响着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6.
立春后,随着气温回升,越冬的亲鳖苏醒后,往往发生群体死亡,主要因素是:经过冬眠的亲鳖因营养大量消耗,抗病力降低,早春易遭红底板病和红脖子病的侵害。患红底板病的鳖底板红肿,脖子粗大,拒食懒动。患红脖子病的鳖脖子伸长不能缩回,腹部出现红色斑点,咽喉部肿胀,重者口鼻出血,眼睛浑浊发白。针对以上越冬亲鳖死亡的原因,应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增强营养。亲鳖冬眠苏醒后要多投喂动物内脏和鲜螺、蚌肉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每天投喂量不得少于鳖体重的15%。尽量补充营养消耗,是控其死亡的关键。2.防治疾病。对新购亲鳖,下塘前按每立方米水体…  相似文献   

7.
经过冬眠的亲鳖因营养大量消耗,抗病力降低,早春易遭红底板病和红脖子病的侵害,所以越冬的亲鳖苏醒后,往往发生群体死亡。应采取以下几点预防措施:1、增强营养亲鳖冬眠苏醒后要多投喂动物内脏和鲜螺、蚌肉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每天投喂量不得少于鳖体重的15%。2、防治疾病对  相似文献   

8.
选购亲鳖最佳时间鳖有休眠特点,每年秋末当水温降至15℃就停止摄食,10℃以下则潜入泥沙中冬眠;翌年春天水温升到15℃以上后苏醒,从潜伏的泥沙中出来活动,20℃开始摄食、交配,进入生长繁殖阶段。根据鳖的上述习性,最宜在水温由15℃上升到20℃这段时间内...  相似文献   

9.
随着初春气温的逐渐回升,越冬亲鳖开始苏醒,此时池塘养殖一旦管理不当,极易发生亲鳖春瘟病症,甚至产生死亡,严重影响当年养殖效益。因此,应争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1、尽快补充营养:一般经过冬眠的鳖,营养大量消耗,早春营养状况普遍较差,必须加强投饲,才能提高抗病力,减少死亡的发生。要多投喂动物内脏和鲜螺、蚌肉等蛋  相似文献   

10.
在露天水泥池养殖条件下,比较日本鳖、黄河鳖、本地花鳖等3个群体幼鳖养殖性能。结果表明,生长速度顺序为日本鳖♂>黄河鳖♂>黄河鳖♀>日本鳖♀>本地花鳖♂>本地花鳖♀,日本鳖、黄河鳖均与本地花鳖生长速度有极显著差异,3个群体幼鳖雌雄之间均有极显著差异;日本鳖、黄河鳖群体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比本地花鳖群体增加32.49%,31.23%;成活率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为日本鳖>黄河鳖>本地花鳖;饲料系数从小到大排列顺序为日本鳖♂<黄河鳖♂<黄河鳖♀<日本鳖♀<本地花鳖♂<本地花鳖♀。建议在目前推广的"温室+外塘"二段法模式中,外塘养殖首选雄性单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温室鳖价格跌到每公斤20元~30元,且少有人问津,养殖者基本上无利可图甚至亏本,造成了鳖产业的萎缩,全国养鳖面积较前几年萎缩了20%~30%.推行仿生态常温养殖,发展"生态鳖",由于其色泽、肥满度、食用口感均十分接近野生鳖,安全、无公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市场销价高达每公斤150元,仍供不应求.实行仿生态常温养鳖,主要应把握以下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做好冬眠前后的水质调控及管理工作,可以保证亲鳖在翌年开春苏醒后不会大规模暴发流行性疾病和影响产卵。介绍了干池、注水、消毒、冬眠期间的水质调控、换水升温等水质调控措施,以供水产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稚鳖饲养是人工养鳖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亲鳖的繁殖期较长,在鳖人工繁殖过程中,当年稚鳖孵出的时间不一,个体差异很大.在我国北方地区,一般稚鳖孵出后不久,往往气温就逐渐下降,适宜鳖的生长期较短,通常只有2~3个月,有的甚至等不到摄食生长就已进入冬眠期.刚孵出的稚鳖个体小(约4克左右),幼嫩,觅食能力差,抗病能力弱,稚鳖养殖死亡率较高.为提高稚鳖养殖的成活率,在饲养管理上应突出抓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中华鳖"浙新花鳖"该品种以中华鳖日本品系为母本,以清溪乌鳖为父本,杂交获得F1代,即为中华鳖"浙新花鳖",腹部有大块黑色花斑。在相同养殖条件下,同等规格的幼鳖经16个月养殖,生长速度比母本提高14%以上。适宜在全国各地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  相似文献   

15.
黄沙鳖庭院标准化仿生态养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赵忠添  陈志玲  何为 《现代农业科技》2011,(10):320-321,323
按照"1136"自繁自育的养殖池建设模式建设黄沙鳖标准化养殖池7 200 m2,亲鳖产卵池、鳖苗养殖池、中鳖养殖池、成鳖养殖池面积按1∶1∶3∶6的比例建造。在露天养殖池自然温度条件下开展黄沙鳖标准化、仿生态养殖试验研究。2008年3月放养亲鳖475只,6—10月共孵化鳖苗16 018只;挑选优质鳖苗12 000只放于鳖苗养殖池养殖,次年3月25日移到中鳖养殖池,第3年3月15日移到成鳖养殖池养殖,主要用福寿螺、河蚌、蚯蚓、鱼、虾等动物性饲料进行投喂,通过换水、种植水生植物以及施放生石灰和微生物制剂等调控水质,采用中草药进行病害防治,经过3年养殖,收获商品鳖7 800只,产量8 790 kg,商品鳖色泽好、活力强、肉质结实,风味和品质可与野生鳖相媲美,该养殖模式可推广应用于黄沙鳖的产业化养殖中。  相似文献   

16.
提高雌鳖产卵量是提高养鳖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增加雌鳖产卵量的主要措施有:1.雌雄比例适当在养鳖池中,雄鳖多反而会影响亲鳖交配,降低受精率。在一般情况下,雌雄比例以3~4:1为宜。如果池中雄鳖强壮、体型  相似文献   

17.
白斑病 由一种寄生性真菌引起,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危害稚鳖、幼鳖.患病初期,鳖裙边、背部、腹部有零星小白点,以后从一点发展到多个白点,甚至扩散到四肢、尾部等.病鳖食欲减退,精神委顿,常伏在食台上不动或在水面离群独自漫游.  相似文献   

18.
人工孵化鳖卵,如能把好以下三道关,可使鳖卵的孵化率达到90%以上,从而为养鳖提供充足的鳖苗。1.亲鳖选择关通常选用5龄以上、体重在1~1.5公斤、性成熟的鳖作为亲鳖。要求体质健壮,行动敏捷,背部发亮光滑,无内伤。检查鳖有无内伤的方法是: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1995,(9)
d前各地鳖病发生较为严重.鳖病流行季节长,发麻率离,传染快。给养鳖者蒙受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认为.为有效防治鳖病.应采取下述综合防治的方法。一、内外结合,增强鳘机体坑病力1.鳘种捡疫由于捕捞和运输方法等方面的原因.造成鳖种带菌或鳖体受伤.一部分鳖可能感染上致病菌.并互相传染,会使鳖病普遍发生.甚至暴发。另一号面.由于放养密度过高.会引起争斗争食,往往弱内  相似文献   

20.
精选15批进境鳖受精卵,在30℃孵化前后对霍乱弧菌进行检测,采用PCR方法鉴定可疑菌并应用实时荧光PCR鉴定其O1、O139群,以比较鳖受精卵在孵化前后霍乱弧菌检出情况,并对鳖受精卵孵化后废弃物处理以及鳖幼苗消毒等生物安全问题提出建议.结果:孵化前检出1批,检出率为6.7%,孵化后检出8批,检出率为55.3%,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显示检出的霍乱弧菌均不属于O1、O139群.表明经过孵化的鳖受精卵的霍乱弧菌检出率明显大于未孵化的,所以孵化后的鳖卵废弃物和鳖幼苗应进行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