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结合柞水溶洞天书山农家乐园项目规划,立足秦巴自然山水风光,在梳理代表性植物文化的基础上,着力于秦巴乡土建筑的布局营造,以构建“桃花坞、紫薇阁、枇杷斋、竹里轩、美樱馆”等农家乐园,力求挖掘文化型“农家乐”在秦巴山区旅游产业中的特色魅力,进一步探索带动秦巴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渠道.  相似文献   

2.
柞水溶洞风景名胜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水溶洞风景名胜区地处秦岭南坡,植物区起源古老,种类繁多,植群落多样性丰富。区内植物落主要有16个类型,在对春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后得出它们多样性大小顺序  相似文献   

3.
考查了旅游开发对溶洞生境的影响,利用洞内CO2含量和热量计算木兰溶洞旅游环境承载力,同时提出了旅游开发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对铜山湖国家森林公园溶洞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保护和开发对策,对溶洞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建设具有参考价值,也为全国具有同类溶洞旅游资源的森林公园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旅游洞穴景观脆弱性的概念、内涵与特征,构建了旅游洞穴景观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脆弱性评价实证研究,在了解脆弱性研究相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岩溶洞穴景观系统的特点,提出了旅游洞穴景观脆弱性概念,分析了旅游洞穴脆弱性的内涵与特征.并借鉴已开放洞穴的开发建设经验,构建了一个包括本体脆弱性、自然脆弱性、人为脆弱性3个方面15个具体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与熵值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对旅游洞穴景观脆弱度进行评价及等级划分.以石花水洞、水晶宫、芦笛岩、芙蓉洞、陶家台溶洞为例,对这5个旅游洞穴景观脆弱度进行评判,结果显示:芦笛岩为高度脆弱;石花水洞、芙蓉洞为中度脆弱;水晶宫、陶家台溶洞为低度脆弱.经实地验证,评价结果与芦笛岩、石花水洞、芙蓉洞、水晶宫、陶家台溶洞脆弱性的实际表现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6.
2019年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国文旅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随着疫情的减轻业界学者们把旅游业复苏的目光首先投向了乡村旅游。从此次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及疫情对旅游消费心理的影响入手,分析了后疫情时期乡村旅游特有的优势,结合后疫情时期乡村旅游复苏存在的问题,对后疫情时期乡村旅游的营销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疫情后乡村旅游的率先复苏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7.
发展地方特色农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为进一步探讨柞水县“小木耳,大产业”的发展战略,通过构建AHP-SWOT模型,对柞水木耳产业发展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柞水木耳产业以SO战略为未来发展重点,应把握契机、发挥优势。基于此,柞水木耳产业应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提高政策支持力度;优化栽培技术环节,推动木耳标准化生产;完善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推动科技创新,延长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8.
丁运超  贾永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302-15304,15308
该研究阐述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历程,基本内涵,以及研究进展;利用该理论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我国乡村旅游总体经历了探索、参与、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成熟发展的巩固阶段。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进程差异较大,应结合当地实际界定乡村旅游的区域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同时,为了使我国乡村旅游在经历巩固阶段之后,避免进入衰弱阶段,笔者提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6条建议:即统一规划、增强吸引力,加大宣传促销、提高知名度,加强政府指导管理、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加强区域合作、提高竞争实力,突出生态主体、注重旅游产品整合。  相似文献   

9.
徐胜兰  陈洪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258-6259
通过对兴文天泉洞旅游者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分析旅游者需求,提出以洞穴观光为基础、以洞穴科学考察游、洞穴拓展游、洞穴文化体验游、洞穴休闲游、洞穴医疗游五大类溶洞旅游产品进行组合升级。  相似文献   

10.
以广东省为例,构建了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体系,采取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广东省旅游经济综合指数、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及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14年广东省旅游经济综合指数、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均呈上升的趋势,两者的相关性显著。(2)广东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逐年提高,总体可分为3个阶段:20052014年广东省旅游经济综合指数、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均呈上升的趋势,两者的相关性显著。(2)广东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逐年提高,总体可分为3个阶段:20052008年为发展不平衡阶段;20092008年为发展不平衡阶段;20092011年为转型发展阶段;20122011年为转型发展阶段;20122014年为协调发展阶段。(3)从空间发展来看,广东省21地市的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均有显著的提升,而生态环境变化呈现出持续上升、波动上升和波动下降3种趋势。21地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也呈上升趋势,2014年以前大部分城市主要受旅游经济滞后的影响,而2014年主要受生态环境滞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及创新性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梅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60-18062
从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入手,简要介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发展规模、地理分布区域、开发形式,并从旅游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调整、经济基础、时间基础、精神需求方面解析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动因。分析了乡村旅游现存的普遍问题,重点在于环境污染加剧、产品层次初级化且体验性不足、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缺乏乡村旅游人才。在此基础上就乡村旅游的创新性发展策略展开研究,强调应从开发者、经营者、游客、政府层面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管;开发诸如公益性角色体验类、乡村大学堂学习类、开心农场租赁类、婚纱摄影外景基地等多样化旅游产品;在营销策略上注意采用多样化的推广手段、加强品牌建设;强调以多种方式培养乡村旅游人才。  相似文献   

12.
曾磊  邢慧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17-20619
分析了现代农业发展下的农业旅游的特点,指出产业融合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强调了现代农业是农业与科技的融合、农业与农工贸产业的融合、城市与乡村的融合。认为农业旅游能够将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是现代农业功能拓展的最佳载体。从该视角出发,解析了农业示范区中旅游功能缺失的原因,主要集中于规划编制的研究者学科背景多元;规划尚无技术规范,缺乏体系化的规划理论和方法指导;个案规划较多,推广性较差;旅游项目的创新性不强;新旅游产品文化挖掘欠缺。提出了旅游功能拓展规划的重点内容,强调要转变设计理念,重新定位规划功能,使服务设施规划符合旅游规律,合理策划旅游项目,重视景观与绿化规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3.
岩溶洞穴旅游开发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亚东  陈伟海  张远海  韩道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279-10281,10284
我国岩溶洞穴众多,每个岩溶洞穴都是自然景观资源中独特的一部分,如何开发岩溶洞穴资源来发展旅游活动,这关系到岩溶洞穴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问题。笔者就影响岩溶洞穴旅游开发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影响旅游开发的因素是岩溶洞穴资源特色、交通条件、建设施工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市场、风景区(点)的地域组合、空间竞争、投资者决策行为、政府决策行为、当地居民态度等,其通过综合作用共同决定岩溶洞穴旅游开发的成功与否,只有充分认识岩溶洞穴旅游开发中各影响因素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扬长避短,合理的进行岩溶洞穴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天桂山银河洞景区旅游资源特征,探讨了银河洞各特色景观的形成条件和形成机理,提出了在天桂山景区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将地学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加以有机整合,建立观光旅游、特色旅游和科普旅游等多种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15.
河北旅游竞争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研究旅游竞争有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北省旅游竞争的组成要素,指出河北应该从旅游资源、需求条件、旅游环境、周边市场4个方面来采取措施.对每一个组成要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竞争的焦点.总结出河北旅游发展应该把4个要素综合考虑,组成联动优势,共同打造河北的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洞穴次生碳酸钙(CaCO3)沉积物是旅游洞穴最主要的观赏景观,由于洞穴的不合理开发和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导致许多旅游洞穴环境发生了变异,如繁殖出大量灯光植物,景观风化剥蚀,景观褪色等,直接影响了该洞穴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以湖南省新化县梅山龙宫旅游洞穴系统为例,从温度变化,灯光系统和人类活动方面对龙宫洞穴次生碳酸钙(CaCO3)沉积物滋生灯光植物的原因和机理进行阐述,并对防治灯光植物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黄河风情线景观旅游功能空间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旅游功能优化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探讨了风情线景观旅游开发具备的区域优势条件,并以主要景观类型为例,深入剖析其游憩功能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风情线旅游功能空间优化的基本思路,试图为兰州城市滨水区景观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者体验真实性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陈超群  罗明春  钟永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157-11159
结合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阐释了旅游体验真实性的内涵,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者对旅游体验真实性的要求,指出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中,应根据乡村旅游者旅游体验真实性需求的多元化与层次化,在保持乡村传统民俗文化的基础上,深度挖掘乡村旅游地的传统文化,并运用发展的观点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的舞台构建和创新,以期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旅游廊道作为一种线型空间,也是一种特殊的线性旅游吸引物,是适应全域旅游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是国家进行旅游扶贫的重要依托,扶贫通道游域内旅游资源禀赋较好。研究认为,应该在借鉴国内外典型旅游廊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大别山旅游扶贫通道游域内旅游资源特点,以大别山文化为魂,以生物多样性为基因,建设完善旅游廊道目的地体系;从廊道设计、产品开发、区域协作等方面,将旅游、交通、扶贫、景观、生态等多重功能聚合,形成廊道型旅游综合体。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目前河北省红色旅游区规划设计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式的研究,提出了红色旅游区具有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3种优势;从革命历史遗迹的保护和恢复,设计纪念设施展示革命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设计红色文化场所,演绎革命历史事件,红色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等方面,对河北省目前红色旅游区规划设计中采用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式进行了系统分析,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红色旅游区规划设计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式的8个方面的建议,以使红色旅游区更好地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