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花椒介壳虫属同翅目蚧总科为害花椒的蚧类统称,有草履蚧、桑盾蚧、花椒桑拟轮蚧、花椒绿绵蚧、花椒绵粉蚧等。其中在汉源县发生最为严重的是花椒绿绵介和花椒绵粉蚧,它们的特点都是依靠其特有的刺吸性口器,吸食植物芽、叶、嫩枝的汁液,造成枯梢、黄叶,树势衰弱,严重致花椒树时死亡。害虫排出的"蜜露"可使寄主植物诱发煤污病。二、花椒蚧壳虫发生危害习性1.花椒绿绵蚧该虫在四川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芽基及枝干上结茧越冬。4月上旬若虫活动,5月上旬化  相似文献   

2.
蚧壳虫近年已成为丹巴县花椒主要农业害虫,严重影响花椒产业健康发展。本文介绍了丹巴县花椒蚧壳虫发生发展现状、危害识别和科学防治技术,为有效控制花椒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咸阳市园林蚧虫调查及天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调查咸阳市园林蚧虫有26种,以疣坚大球蚧、朝鲜球坚蚧、草履蚧等对林木危害较重。蚧虫天敌主要有8种,其中北京举肢蛾对疣坚大球蚧的数量有重要抑制作用。疣坚大球蚧在咸阳主要危害栾树;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枝条上越冬;雌雄性比11.88,4月下旬为产卵盛期。北京举肢蛾在陕西年发生1代,以蛹在疣坚大球蚧的介壳内越冬;幼虫期1个月,它是以幼虫钻入蚧虫体内取食卵块,取食期与疣坚大球蚧的卵期相吻合,对蚧虫有自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中华松梢蚧的危害症状,描述了中华松梢蚧的分类地位和形态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弄清了中华松梢蚧在三门峡地区每年发生1代,以初龄或2龄无肢若虫在当年生的针叶上越冬,越冬若虫开始活动为害,4月下旬成虫出现,卵盛期在5月中旬,6月上旬末为若虫孵化盛期,7月上旬至8月上旬若虫进入滞育期,8月下旬1龄固定若虫脱皮进入2龄期,为害至10月中旬逐渐进入越冬期。该虫的雄成虫羽化后短时间内即可交尾后即死亡;其幼虫只为害当年新针叶,以3龄雄若虫出壳后在树干基部的树皮裂缝、杂草、松针下及石块下结茧化蛹,中华松针蚧种群数量依次为中层下层上层,中层与上层、下层与上层间的虫量差异达十分显著和显著水平;在水平方向上,东、西、南、北4个方位间的虫量分布无明显变化规律,其差异不显著;对糖醋液无趋性,对黄色趋性较强。采用40%杀扑磷1 000-2 000倍超低容量弥雾对中华松梢蚧有较好防治。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以不同成熟度扶桑叶片为食的棉花粉蚧种群增长能力,观察、比较了扶桑嫩叶、成叶、老叶上该蚧不同虫期的存活率、发育历期、成虫性比和雌成虫繁殖能力。结果表明,一、二龄若虫存活率随着叶片成熟度上升而下降,由96.38%、93.56%分别降低至81.14%、89.13%,而不同叶片上三龄若虫存活率无显著差异。嫩叶上一龄若虫发育历期(4.92d)显著短于成叶(5.67d)、老叶(5.93d),而二龄、三龄若虫发育历期无明显变化。取食成叶的棉花粉蚧雌虫产仔量最高,为361.78头/雌,显著高于取食嫩叶(305.1头/雌)和老叶(319.79头/雌)。子代中雌虫比例以成叶最高,为0.66,嫩叶和老叶较低,分别为0.61、0.54。  相似文献   

6.
扶桑绵粉蚧已入侵广西,并在朱槿上成功定殖,且对朱槿造成一定的为害,研究杀虫剂对其毒杀作用, 可为其大暴发时的应急防治提供参考。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丙溴磷、毒死蜱、吡虫啉、印楝油对取食朱槿的扶桑绵粉蚧 的毒杀效果,用Probit Analysis 建立毒力回归方程,比较了扶桑绵粉蚧对不同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印楝油对 扶桑绵粉蚧的直接毒杀作用较弱,药后3 d 最高浓度(10 mL/L)对一龄若虫的致死率仅为66.43%,对其他3 个虫龄 几乎无直接毒杀作用;另外3 种化学杀虫剂均具较强的毒杀作用,药后3 d,大多数试验浓度的校正死亡率在50.00% 以上,最高浓度的死亡率均超过90.00%;不同虫龄的敏感性顺序为一龄跃二龄跃三龄跃雌成虫,药剂的敏感性顺序为 丙溴磷跃吡虫啉跃毒死蜱。说明化学杀虫剂对扶桑绵粉蚧的直接毒杀效果显著,但不同虫龄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差异 较大,田间用药宜根据虫龄结构,选择合适的药剂、剂量和时机。  相似文献   

7.
黑缘红飘虫在浙江余杭梅林中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梅林附近其它树木的主干缝隙等处越冬,卵聚集或分散产在被其取食过的朝鲜球蜡蚧Didesmococcus koreanus Borch.的蚧壳内或梅树枝条表面.幼虫共4龄,取食朝鲜球蜡蚧的老熟若虫和雌成虫.老熟幼虫在枝条下面聚集化蛹.成虫在夏季有滞育现象. 据室内饲养观察,此种瓢虫的卵、幼虫和蛹的平均历期分别为17.94,30.49和10.89天.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09℃、10.46℃和17.51℃。越冬期间,成虫的过冷却点为-10.60±1.60℃.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扶桑绵粉蚧的寄主选择行为及其取食选择行为与寄主叶片部分生化物质含量的相关性,为预测该害虫在广西的发生为害趋势及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由选择法,测定接虫24、48和72 h后不同虫龄(1、2和3龄若虫)或虫态(雌成虫)扶桑绵粉蚧在7种寄主植物(朱槿、棉花、悬铃花、马铃薯、番茄、红薯和三叶鬼针草)上的虫口数量,比较同一时间不同寄主间虫口百分率的差异;测定寄主植物叶片生化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单宁酸)的含量,分析扶桑绵粉蚧寄主选择行为与生化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虫龄或虫态扶桑绵粉蚧喜食寄主存在一定差异,1龄若虫3个时段(接虫24、48和72 h)在同一寄主上的虫口百分率较接近,其偏好三叶鬼针草、棉花、悬铃花和马铃薯;2龄若虫在同一寄主上的虫口百分率随接虫时间而改变,且在不同寄主上的虫口百分率差异显著(P<0.05,下同),总体上偏好棉花、悬铃花、三叶鬼针草和番茄;3龄若虫和雌成虫的喜食寄主基本相同,为棉花、悬铃花、朱槿和三叶鬼针草.朱槿、棉花和马铃薯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三叶鬼针草、马铃薯和红薯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棉花、红薯和朱槿叶片中单宁酸含量相对较高.2龄若虫的取食选择行为与寄主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单宁酸含量显著正相关;雌成虫取食选择行为与寄主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正相关;多数虫龄的取食选择行为与寄主叶片生化物质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棉花、悬铃花和三叶鬼针草为扶桑绵粉蚧喜食寄主;不同寄主叶片生化物质含量大多存在显著差异,扶桑绵粉蚧多数虫龄或虫态的寄主选择行为与寄主叶片生化物质含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对高寒地区杏树蚧壳虫的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蚧壳虫对杏树不同年龄的枝条为害有差异,总结了蚧壳虫的为害特点及发生规律,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以期为蚧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泰山红蚧各发育虫期作了详细的外形和显微形态描述,研究了该蚧的生活史和习性,该蚧1年1代,12月上旬以二龄若虫雌雄分群在芽革或枝干裂缝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为害,雌若虫在芽基不动,脱皮2次进入成虫期,雄若虫则转移到枝干或地面杂物上作茧,经预蛹和蛹期,5月上中旬成虫羽化,交尾后雄虫死亡,雌虫则继续为害至6月中下旬产卵于体下腹腔内,平均卵量3114粒,孵化后若虫在枝干为为害并越夏,当秋季寄主叶片变时,一部分奖来发育为雌虫的若虫爬到芽基,然后脱皮,表现出性分化并越冬,该蚧不能孤雌生殖。  相似文献   

11.
介绍荣成市园林植物蚧壳虫的主要种类,根据其发生规律,从植物检疫、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角度,探讨了蚧壳虫的防治方法,以为该市蚧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贵州省修文县猕猴桃果园蚧壳虫种类及其发生规律,采用五点取样法对修文县猕猴桃园内蚧壳虫种类进行系统调查。结合调查结果,采用4种药剂对蚧壳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危害修文猕猴桃果树的蚧壳虫有三种,草履蚧、犁圆蚧、桑盾蚧,其中桑盾蚧占95%以上,对修文猕猴桃危害最为严重。4种药剂中,22.4%螺虫乙酯SC对草履蚧、犁圆蚧的毒力最强,其LC_(50)分别为2.306 mg/L、4.239 mg/L,而31%噻嗪酮·杀扑磷EC对桑盾蚧防治效果最好,LC_(50)为2.602 mg/L;田间试验和室内毒力测定的结果基本相符,不同药剂药后14 d对不同蚧壳虫的防治效果均在89%以上;其余药剂对猕猴桃蚧壳虫也有较好防治效果,均可用来防治猕猴桃蚧壳虫。  相似文献   

13.
绿化苗木主要蚧壳虫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蚧壳虫是影响城市绿化苗木正常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采取有效措施搞好防治是确保苗木正常生长的关键一环。近年来,我们针对郑州、焦作、安阳等地绿化苗木蚧壳虫严重发生的情况,以生态控制技术为基础和选用不同药剂、不同时期对苗木主要蚧壳虫防治效果进行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较完整的综合配套防治技术,经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有效地解决了苗木上蚧壳虫严重发生危害的问题。其综合配套防治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瑁溪蜜柚果园进行金沃源-2号防治瑁溪蜜柚蚧壳虫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金沃源-2号防治蚧壳虫是长效性理想药剂,其防效优于其他处理,且对瑁溪蜜柚生产安全;建议使用浓度以800倍液为宜;48%乐斯本1500倍液和24%亩旺特4500倍液防治蚧壳虫防效也较好,可以与金沃源-2号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5.
蚧壳虫天敌昆虫的利用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蚧壳虫危害严重和防治现状,从蚧壳虫构造特点、天敌资源、生物防治成功事例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阐明了蚧壳虫化学防治的效果及产生的副作用,生物防治在蚧壳虫综合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生物防治的必要性及可能性,对蚧壳虫生物防治作了客观的评价和展望,认为蚧壳虫生物防治将成为研究热点,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通过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采集了石家庄市为害园林植物的蚧壳虫样本,并对其种类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石家庄市为害园林植物的蚧壳虫种类主要有7科(蜡蚧科、绒蚧科、粉蚧科、盾蚧科、绵蚧科、蚧科和珠蚧科)17种,其中,草履蚧、卫矛失尖盾蚧、桑白盾蚧、白蜡囊粉蚧、紫薇绒蚧和日本龟蜡蚧等对园林植物为害相对较严重。同时,对蚧壳虫的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石家庄市园林绿化工作中蚧壳虫的防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田荣润  蔡凌云  潘娜  唐昱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164-164,170
总结了园林蚧壳虫的发生危害特点,针对园林蚧壳虫发生的新动态,提出防治方法,以为蚧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统研究了稻水象甲的生物不特性。描述各虫态和幼虫各龄的形态,报道了成虫取食的植物及幼虫的寄主。该害虫在辽宁东港市年发生一代,部分成虫产第二代卵并发育至二龄幼虫,但不能二代生活史。用阶段性饲养的方法得出了卵,一、二,三,四龄幼虫及茧蛹的历期分别为4-5,2,6,7,-9-10和9天。详细总结了成虫和幼虫的生活习性,报道了成虫滞育和发育时间,越冬习性和死亡率,在水稻田及稻田我的飞翔,潜水,取食,趋  相似文献   

19.
北京举肢蛾(Beijinga utila Yang)以幼虫主要在国槐害虫槐花球蚧(Eulecanium kuwanai)和枣球蜡蚧(Eulecanium gigiantea)雌蚧壳下捕食卵.致使蚧虫卵量显著下降。该虫成虫于4月上旬出现,4月中旬达高峰。雌蚧壳下有其幼虫率高达45%以上。该虫尚属山东省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枣球蜡蚧(Eulecanium gigantea)和槐花球蚧(Eulecanium kuwanai)在呼市一年发生一代,以二龄若 虫在枝干上越冬。其天敌有两种:球蚧蓝绿跳小(Blastothrix sericae Dalman) 北京举肢蛾(Beijing utila Yang)。由于蚧虫具有不易察觉、发育速率快、生殖力强的特点,且枣球蜡蚧属于森林植物检疫对 象,因此任何一项单独的措施都难以达到控制效果,要尽可能地协调把所有适当的措施综合在一起加 以运用。对呼和浩特市蚧虫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治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