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1983~1989年秦皇岛市赤松毛虫预测预报资料,在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对赤松毛虫发生面积,应防面积,以及越冬幼虫上(下)树始见期、始盛期关联度较大的主导因子,分别建立了赤松毛虫发生面积、应防面积的GM(1,1)、GM(1,N)预测模型,及赤松毛虫越冬幼虫上(下)树始见期、始盛期的GM(1,1)和GM(1,N)模型,并利用实测数值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烟台市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Butler的发生历史概况,并在分析赤松毛虫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赤松毛虫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烟台市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 Butler的发生历史概况,并在分析赤松毛虫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赤松毛虫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有效基数预测法对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Butler上树后幼虫、暴食期幼虫和卵期的发生量进行预测预报。经实际验证表明,预测结果与实查结果基本相符。其方法简便,易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有效基数预测法对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Butler上树后幼虫,暴食期幼虫和卵期的发生量进行预测预报。经实际验证表明,预测结果与实查结果基本相符。其方法简便,易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油松毛虫实时动态预测预报PDFS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DFS系统包含数据初始化,发生量短、中、长期预测,发生期预测3个功能模块,在系统设计时,着重考虑了区域性松毛虫种群实时动态的预报,对松毛虫的宏观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在赤松毛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PM原理,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到重要森林害虫——赤松毛虫的管理中,按照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数据分析的科学系统化与操作简便实用化相结合的原则,将赤松毛虫的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融为一体;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方法结合于同一系统中,研建了由虫情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处理与建模分析系统、预测预报管理系统和防治决策系统等四个子系统组成的赤松毛虫虫情信息管理及防治决策系统软件。该软件具有虫情数据处理、建模分析、虫情发生期、发生量测报、危害损失估测、防治费用分析、多目标最优防治决策等多样功能,实现了赤松毛虫综合管理的计算机化。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三种松毛虫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省的松毛虫种类有赤松毛虫(D. spectabilis Butler)、油松毛虫(D. tabulaeformis)Tsai et Liu)、落叶松毛虫(D. superans Butler)。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土里、草丛里、石头下或聚集在树干基部越冬,春天上树为害。是我省森林中威胁最大的食叶害虫。为了正确地拟定综合防治计划,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经济有效地压低害虫的发生数量,我省于1982年开始了松毛虫预测预报的研究。做为松毛虫发生期预测的一种方法,松毛虫有效  相似文献   

9.
阜新赤松毛虫在松毛虫种群数量中占松毛虫总数的99%以上,是以赤松毛虫为预测对象的地区。我们在2002~2006年,应用性信息素对赤松毛虫做了有效诱距测定、诱芯时效测定、诱捕器最佳悬挂高度、诱捕量与下一代幼虫发生量及林分因子对映关系;并应用GPS定位方法开展赤松毛虫性信息素预测预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在赤松毛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PM原理,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到重要森林害虫——赤松毛虫的管理中,按照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点和面相结合、数据分析的科学系统化与操作简便实用化相结合的原则,将赤松毛虫的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融为一体;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方法结合于同一系统中,研建了由虫情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处理与建模分析系统、预测预报管理系统和防治决策系统等四个子系统组成的赤松毛虫虫情信息管理及防治决策系统软件。该软件具有虫情数据处理、建模分析、虫情发生期、发生量测报、为害损失估测、防治费用分析、多目标最优防治决策等多样功能,实现了赤松毛虫综合管理的计算机化。  相似文献   

11.
经1982—1986年松毛虫发生期预测预报的研究资料统计和分析,采用期距预测法、回归预测法和物候预测法对油松毛虫和落叶松毛虫的发生期进行预测预报,均能取得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赤松毛虫出蛰时间与每年2月中旬至3月上旬的旬均积温有显著的相关性,据调查得出,其关系式为(?)。赤松毛虫发生量与每年11月至翌年3月上旬的旬均温有显著的相关性,据在当地调查得出,其相关方程为(?)。用这两个公式预测的发生期和发生量,其误差为1.8163和±8.5584,可供生产上进行赤松毛虫的发生期、发生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1962年11月上旬华东区松毛虫研究协作组在南京举行学术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汇报有关各省1962年松毛虫研究工作情况,总结研究成果;发掘存在问题,开展学术讨论;商讨与安排1963年有关松毛虫的研究与协作等事项。会上详细介绍了马尾松毛虫、油松毛虫的发生规律、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的效果,也提到了赤松毛虫、西伯利亚松毛虫、云南松毛虫的生活习性和在部分省的发生情况;辽宁草河口林场,还介绍了益鸟招引试验效果。预测预报是这次会议上讨论的中心问题之一。大  相似文献   

14.
<正>由秦皇岛市林业局、青龙县林业局共同完成的“赤松毛虫预测预报因子研究”项目,于1986年11月26日通过了市级鉴定。 赤松毛虫是河北省成灾最严重的森林害虫,多年来常因没有测报方法不能掌握虫情动态而使防治工作处于被动。为此,秦皇岛市和青龙县林业局于1984—1986年,对赤松毛虫预测预报有关因子进行了观察研究。找出了防治  相似文献   

15.
对燕山东部浅山区赤松毛虫世代内种群数量动态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各虫期死亡原因及死亡率的变异程度,并对影响种群世代内总死亡率高低的关键虫期和关键因子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赤松毛虫世代内种群数量动态模拟模型。对于进行世代内赤松毛虫种群数量动态预测,油松受害程度估测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河北省抚宁县、滦平县油松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及油松、栎类混交林地越冬上树的赤(油)松毛虫种群数量变动进行监测,同时分析测定油松针叶量与松毛虫取食量之间的关系,以失叶25%为防治指标。结果表明,在河北省抚宁县赤松毛虫发生区,油松、栎类混交林地比油松纯林区防治指标高出1.9倍。在滦平县油松毛虫发生区,油松、蒙古栎、辽东栎混交林区比油松人工林地防治指标高出2.9倍。混交林地对松毛虫有明显的自然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7.
经过三年观察研究发现,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Butler在雪松上能正常取食、化蛹、羽化、产卵、孵化而完成整个世代发育,其生态习性、危害程度及虫态历期同在赤松上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但赤松毛虫危害雪松必须自初孵幼虫开始。  相似文献   

18.
对河北省抚宁县、滦平县油松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及油松、栎类混交林地越冬上树的赤松毛虫种群数量变动进行监测,同时分析测定油松针叶量与松毛虫取食量之间的关系,以失叶25%为防治指标。结果表明,在河北省抚宁县赤松毛虫发生区、油松、栎类混交林地比油松纯林区防治指标高出1.9倍。在滦平县油松毛虫发生区,油松、蒙古栎、辽东栎混交林区比油松人工林地防治指标高出2.9倍。混交林地对松毛虫有明显的自然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9.
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Butler蛹体宽度与其产卵量成正比;回归式y=-1204+1362x,r=0.95,并编制了赤松毛虫蛹体宽度与产卵量查定表,准确率达97.21%,可供预测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20.
灰色系统理论在森林害虫测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黄脊竹蝗及马尾松毛虫历年统计资源分析,建立了这两种害虫的发生量、发生期及发生程度的测报模型。并用该模型马尾松毛虫的发生进行了中、长期预测预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