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调查,发现新增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28种,即大久保对囊蕨、毛叶对囊蕨、单叉对囊蕨、羽裂圣蕨、中华双盖蕨、薄盖双盖蕨、江南双盖蕨、假耳羽双盖蕨、耳羽双盖蕨、假江南双盖蕨、裸果鳞毛蕨、平行鳞毛蕨、东京鳞毛蕨、同形鳞毛蕨、寻乌鳞毛蕨、蕗蕨、翠绿针毛蕨、林下凸轴蕨、粗毛鳞盖蕨、鞭叶耳蕨、对马耳蕨、异穗卷柏、伏地卷柏、疏叶卷柏、庐山瓦韦、大片复叶耳蕨、栗柄金粉蕨、华南毛蕨,本文中的新记录种标本均存放于上海辰山植物园标本馆内.  相似文献   

2.
福建圭龙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福建省圭龙山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有174种(包括变种),隶属于36科79属,其中发现福建地理分布新记录种1个,即灰绿耳蕨(Polystichum eximium)。优势科是鳞毛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水龙骨科和凤尾蕨科,5科占总种数的57.5%。优势属是鳞毛蕨属、凤尾蕨属、铁角蕨属、复叶耳蕨属、卷柏属、短肠蕨属和毛蕨属,7属占总种数的36.2%。科的分布以世界分布和热带至亚热带分布为主,属以泛热带分布最多,种的地理分布则以中国—日本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为主。种的相似性分析表明:本区系与罗卜岩和三清山的关系密切,而与鸡公山等关系疏远。  相似文献   

3.
对浙江丽水生态示范区蕨类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蕨类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区系由43科93属327种(含变种)组成;主要的科是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金星蕨科和铁角蕨科;主要的属是鳞毛蕨属、复叶耳蕨属、铁角蕨属、蹄盖蕨属和卷柏属;区系起源古老,不乏古老的科、属及残遗种,且区系成分复杂,来源于多种地理成分.  相似文献   

4.
蕨菜,别名拳头菜、蕨儿菜、龙头菜、蕨苔、鹿蕨菜、佛手等,为蕨科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适生于山野草地里,喜湿而不耐旱,根  相似文献   

5.
九阜山食用蕨类植物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开发利用野生食用蕨类植物资源,对福建省尤溪县九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食用蕨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区野生可食用蕨类共有12科13属15种,主要有狗脊蕨、蕨、金毛狗、乌毛蕨、紫萁、苹、肾蕨、凤丫蕨等.介绍了每种食用蕨的生境、化学成分、采收季节与食用方法,并对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蕨根淀粉透明度及凝沉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蕨根营养丰富,是一种典型的无公害森林蔬菜.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蕨根淀粉透明度及沉降性能.通过添加NaCl、柠檬酸、蔗糖等4种添加剂后检查蕨根淀粉的透明度,结果表明:NaCl、蔗糖对蕨根淀粉的透明度有促进作用;CMC、明矾可使蕨根淀粉的透明度降低;柠檬酸对蕨根淀粉的透明度没有明显影响.与玉米淀粉、红薯淀粉相比,蕨根淀粉具有较强的凝沉特性.本研究为利用蕨根淀粉开发冷冻食品的功能配料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莲座蕨属5种珍稀濒危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数据统计,绘制了5个种的种群高度、丛径、叶柄数和马蹄数结构图,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圆基莲座蕨和阔羽莲座蕨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分析了存活曲线等重要参数。结果表明,圆基莲座蕨种群结构稳定,阔羽莲座蕨种群结构相对稳定,但受人为干扰较大;秦氏莲座蕨、二回莲座蕨种群目前仍表现为稳定型种群,但种群数量较少,容易受环境胁迫和人为干扰;法斗莲座蕨植株数极少,种群结构极不稳定,已濒临灭绝。5种莲座蕨均需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特别是法斗莲座蕨和二回莲座蕨亟需通过人工抚育来恢复种群数量,以实现抢救性保护。  相似文献   

8.
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蕨类植物44科88属207种,科、属、种分别占广西蕨类植物总数的75%、53%和21%。优势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金星蕨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凤尾蕨属、卷柏属、铁角蕨属。蕨类植物资源丰富,主要分为药用、观赏和食用三大类。  相似文献   

9.
蕨的加工利用现状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营养丰富,并含有多种功能成分,是一种新型的绿色保健食品,蕨的开发与利用前景十分可观。本文着重从蕨的营养价值、蕨粉和蕨根饮料等方面介绍了蕨的研究与开发利用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开发与利用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对福建省尤溪县九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具有杀虫抗菌作用的蕨类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可作为农药使用的野生蕨类植物共有21种,分属12科18属,主要集中在鳞毛蕨科(5种)、紫萁科(2种)、凤尾蕨科(2种)、乌毛蕨科(2种)、金星蕨科(2种),开发利用价值较大的种类有海金沙、紫萁、蕨、狗脊蕨、蜈蚣草、乌毛蕨、阔鳞鳞毛蕨等。介绍了每种杀虫抗菌蕨类植物的生境、主要化学成分、活性部位和作用方式,并提出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狗脊、盾蕨、凤丫蕨的耐旱能力,为其园林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对三种蕨类植物材料在温室中采用自然干旱的方式进行干旱胁迫,每5天测定1次胁迫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并测定其叶片保水力。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狗脊的叶片保水力变化幅度最大,凤丫蕨其次,盾蕨最小;各植物电导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持续上升;叶绿素的含量均下降,凤丫蕨叶绿素含量变化幅度最大;叶片中的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趋势均为先升后降,凤丫蕨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在前期迅速增长,狗脊、盾蕨缓慢上升。综合分析表明三种蕨类耐旱能力依次为狗脊盾蕨凤丫蕨。  相似文献   

12.
收获时间对鹅绒委陵菜块根鞣质含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高锰酸钾氧化法测定了不同季节采收的鹅绒季陵菜块根——蕨麻以及野生蕨麻中的鞣质含量,结果表明,栽培种和野生种鞣质含量几乎没有差别;春蕨麻和秋蕨麻的鞣质含量有较大差异,秋蕨麻的鞣质含量比春蕨麻高37.5%,从而为蕨麻的最佳收获时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蕨类植物的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1)福建省共有蕨类植物46科、107属、396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金星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铁角蕨科和凤尾蕨科等11个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毛蕨属和凤尾蕨属等;(2)从蕨类植物科、属分布区类型所占比例来看,该地区区系性质以热带成分为主;而从种的地理成分来看,则表现为热带成分与东亚成分的综合体,以中国特有种、中国-日本分布、热带亚洲最为丰富,反映了东亚与热带亚洲的蕨类植物区系的统一性及紧密联系;(3)区系起源古老。  相似文献   

14.
由华南植物园王瑞江博士主持的广东科技计划项目《野生观赏蕨类植物的筛选与栽培技术研究》近日通过专家组验收。此项课题筛选出包括琼南风尾蕨、延羽卵果蕨、深绿短肠蕨、新月蕨等22种各具特色的野生蕨类植物供城市园林和家庭园艺使用。  相似文献   

15.
气候湿润的大别山区蕴藏着丰富的野生蕨资源。蕨,俗名拳头菜、娃娃拳,凤尾蕨科、蕨属,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据测,青色和棕色的鲜蕨具有丰富的营养,每百克含胡萝卜素约11毫克、维生素B_2约0.13毫克、维生素C约3毫克。优良干蕨根含淀粉约25-45%。同时,蕨菜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蕨菜有多种吃法,常吃有利尿、解热降压之效,对慢性关节炎、头晕、高血压等症也有一定疗效。野生蕨的采收分采芽和采根两种形式。采芽  相似文献   

16.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在野外调查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 ,调查分析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组成和分布类型。结果表明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 4 0科、92属、2 95种和 9变种 2变型 ;主要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铁角蕨科、卷柏科、凤尾蕨科 ,主要属为鳞毛蕨属、铁角蕨属、蹄盖蕨属、卷柏属、复叶耳蕨属、凤尾蕨属、瓦韦属。具有10个分布区类型 ,科的分布类型以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为主 ;属以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为最多 ;种类以东亚分布类型和特有成分为主 ,表现出亚热带的特点。与周边 7个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相似性和丰富度的比较表明 ,与武夷山蕨类植物区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安徽九华山 ;武夷山的蕨类丰富度比纬度位置高的江西庐山、安徽黄山和浙江天目山大。武夷山拥有 92种中国特有蕨类及一些珍稀蕨类植物 ,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先谈谈蕨的自然世代更替。蕨无花,因此无果、无种子。它们通过孢子繁殖。在蕨叶的背面,着生着细小的孢子。某些蕨,有生殖叶和非生殖叶之分,仅前者有孢子着生。  相似文献   

18.
青蕨的繁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蕨,学名菜蕨(Callipteris esculenta),属于蹄盖蕨科多年生蕨类高等植物,分布于山区,生于山沟,山谷、小溪两旁,林下坡地湿地上.  相似文献   

19.
地球陆地上最早出现的低等植物,是从海洋漂浮到陆地上的藻类。继这些先驱者之后,地衣、苔藓、裸蕨以及其它生物就跟随而来。在这些生物中最主要的是裸蕨(也叫光蕨)。裸蕨是一种没有叶子的植物,它的茎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裸蕨顶部那卵形般的头就是它的繁殖器官,依靠它来繁殖后代。裸蕨从4亿4000万年前出现到4亿年,一直是陆地上植物世界的主要统治者。裸蕨植物没有种子,是靠孢子繁殖后代的。大约经过了近亿年的时光,到了距今约3亿  相似文献   

20.
在野外调查和分类处理的基础上,对商南金丝峡蕨类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商南金丝峡蕨类植物由19科39属86种(含变种)组成,主要的科是鳞毛蕨科、蹄盖蕨科、水龙骨科、铁角蕨科和卷柏科等,它们包含的种数占总种数的65.12%;主要的属为卷柏属、铁角蕨属、耳蕨属、鳞毛蕨属和蹄盖蕨属。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属的分布类型以热带亚热带性质为主,有15属,占总属数的51.72%;种的地理成分以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最为突出,有67种,占总种数79.76%,表现出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