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黑龙江省五常市稻花香水稻闻名全国,水稻是五常市主要种植作物,近年,随着水稻产量的逐年升高,水稻倒伏现象也逐年增加。水稻倒伏一般发生在抽穗后谷粒灌浆期,是水稻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深入开展水稻抗倒伏研究,对实现水稻高产、稳产、优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影响水稻倒伏的内因内因指水稻品种自身的抗倒伏性,其与植株高度、茎秆组织机械强度、茎秆韧性以及地上部各节间的长度密  相似文献   

2.
水稻因为倒伏而造成的减产严重影响了我国粮食安全,针对这一现象,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对龙桦3与田系302进行抗倒性状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不抗倒伏品种田系302,抗倒伏品种龙桦3在基部表皮厚度、维管束数量、维管束鞘细胞厚度、相邻维管束间距等方面表现优异。茎秆解剖后得出的一系列数据证明了龙桦3茎秆各组织发达,强度优于田系302。抗倒伏水稻品种龙桦3的选育成功也间接验证了这些指标可作为水稻抗倒伏筛选依据,对今后水稻抗倒伏育种提供了实用价值,奠定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市水稻制种基地新配制的组合亲本倒伏比较严重,主要是专业制种队对新组合亲本抗倒伏能力认识不够,在落实栽培管理措施时未能系统地考虑到倒伏问题.  相似文献   

4.
水稻抗倒伏特性及其与茎秆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以22个中籼稻品种(组合)为对象,研究了水稻倒伏的敏感期和敏感节位,及倒伏指数与茎秆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稻的倒伏敏感期是在齐穗后21~28 d,敏感节位是基部第一个伸长节间;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倒伏指数与节间长、基部节间到穗顶的长和基部节间至穗顶的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基部节间外径、基部抗折力、基部节间壁厚、单位节间干重和秆形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抗折力对倒伏指数的负向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单位节间干重.说明改善水稻茎秆的质地结构、增加基部节间的充实度是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吴俊诺  吴云艳 《种子科技》2023,(7):21-23+26
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1/2以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其稳定的产量和较高的品质对于解决我国人民温饱问题以及提高农户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如今水稻倒伏现象愈发严重,并且氮肥过量施用导致水稻氮素利用率低、减产等。文章总结了生物炭与肥料的现有研究,综述了生物炭和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氮素利用率以及抗倒伏的影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不同水直播方式水稻植株抗倒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不同水直播方式水稻植株倒伏的差异,在稻麦两熟制下,以2个常规粳稻(常农粳7号、超级稻南粳44)和2个杂交粳稻品种(甬优2638、甬优7号)为试材,设置水直播点播和条播2种方式,于齐穗后30 d,研究了不同直播方式高产水稻植株地上部分各节间抗倒伏能力的差异,并对倒伏指数、抗折力与茎秆主要物理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条播方式水稻倒伏比例较大,水稻植株基部第2,3节间抗折力和弯曲力矩,点播方式显著高于条播方式;条播方式倒伏指数显著较高。点播方式水稻株高、重心高度高于条播方式,但相对重心高度低于条播方式。点播方式水稻基部第1,2节间长度显著小于条播方式,基部3个节间的茎秆内径长均显著高于条播方式,除基部第1节间外,基部第2,3节间外径长和茎壁厚度点播方式显著高于条播方式。点播方式基部第1,2节间单位节间干质量显著高于条播方式。上述茎秆性状在不同类型品种间有较大差异。直播水稻茎秆的抗折力和倒伏指数与水稻茎秆基部节间长、茎壁厚、节间充实度等性状密切相关。点播方式水稻具有基部节间短而粗、茎壁较厚,且充实度好的特点,是其抗倒伏能力强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7.
基于一种新方法的小麦茎秆抗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小麦抗倒性测定的新方法,选用生产中大面积应用的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用自制的作物抗倒伏强度电子测定仪测定了大田条件下的小麦单茎、群体抗倒伏强度及其他与抗倒有关的因素,并与茎秆倒伏指数相比较。结果表明,小麦单茎抗倒伏强度和群体抗倒伏强度在花后均呈较强规律性变化,单茎的最大抗倒伏强度出现在花期,群体最大抗倒伏强度出现在灌浆盛期;单茎、群体抗倒伏强度与株高和重心高度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关系,这与倒伏指数反映的结果一致,证明用仪器便捷地测定小麦茎秆抗倒伏强度是可行的;单茎、群体抗倒伏强度与花后发育天数的关系均可用3次多项式进行拟合,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996 4和0.968 4,生产中可依据抗倒性变化规律制定适时措施,降低倒伏几率。  相似文献   

8.
小麦品种抗倒伏能力定性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评价小麦品种抗倒伏能力,以2015-2016年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水地组参试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倒伏指数、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利用多试点倒伏鉴定结果,对84个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的抗倒伏能力进行了初步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84个小麦品种平均倒伏指数为7. 06,倒伏指数≤3. 50的品种有40个,占参试品种的47. 6%,倒伏指数≥20的品种有8个,占参试品种的9. 5%,河南省区域试验参试小麦新品种抗倒伏能力总体上处于较好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倒伏指数与倒伏面积、倒伏级别、严重倒伏点率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 977**,0. 912**,0. 906**,说明倒伏指数能较好地评价小麦品种的抗倒伏能力。主成分分析表明,倒伏指数、倒伏面积、倒伏级别和严重倒伏点率(2017版标准)是本研究中衡量品种抗倒性最好的指标。综合倒伏指数和倒伏参数(包含严重倒伏点率、倒伏点率、倒伏面积和倒伏级别)对品种进行抗倒性表型聚类分析,比单独应用倒伏指数或倒伏参数效果更好。上述方法在单点或多点试验中均可有效地定性和定量小麦品种抗倒伏能力大小,同时可推广到其他禾谷类作物抗倒伏能力鉴定研究,可有效估测小麦品种抗倒伏能力大小及准确地进行品种分类。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超级稻计划的实施与推进,水稻产量不断提升的同时倒伏问题日趋严重",增产不增收"阻碍了水稻增产和农业增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离子束植物遗传研究室研究员吴跃进课题组与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傅向东课题组合作,在水稻抗倒伏基因sdt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于近日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卷》(PLOS ONE)上发表。研究围绕离子束辐照获得的水稻显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是影响青稞抗倒伏和秸秆饲用特性的重要因子。以抗倒伏品种昆仑14号和倒伏品种门源亮蓝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种植密度对这2个品种生长发育、抗倒伏特性和秸秆饲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2个品种的抗倒伏和秸秆饲用特性的影响存在差异。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昆仑14号根长、根体积、根数和根干重先增后降,茎粗和壁厚依次下降;门源亮蓝根系和茎秆相关指标则随种植密度增大而下降。昆仑14号抗倒伏相关指标先增后降,但整个生育期未发生倒伏;门源亮蓝各指标均显著降低,诱发倒伏现象提前发生,致使倒伏率增大、倒伏程度加剧。昆仑14号茎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化学成分含量随密度增加先增后降,门源亮蓝各成分含量呈下降趋势,相对饲喂价值随密度增加呈现增高的趋势。综合抗倒伏特性与秸秆饲用特性,昆仑14号最佳种植密度为375×104株hm~(-2),门源亮蓝粮饲兼用时适宜密度为300×104~375×104株hm~(-2)。  相似文献   

11.
杂交粳稻及其亲本抗倒伏性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1个杂交粳稻组合与其相应的12个亲本在形态、物质生产和材料力学特性方面的性状指标与倒伏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杂交粳稻中,与倒伏指数达到显著正相关的形态性状指标为株高和倒二节长,而倒三叶基角和其张开角则与倒伏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材料力学指标茎基弯折与倒伏指数达到极显著负相关。在亲本品种中,与倒伏指数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的形态指标是重心高度和倒二节长,茎基弯折与倒伏指数同样为显著负相关。因此,在杂交粳稻的抗倒伏选育过程中,应适当降低株高,选择较短的倒二节长,同时也应适当的增大对倒三叶基角和张开角的选择;而在亲本品种(常规稻)中,在缩短倒二节长的前提下,适当的降低重心高度,对选育具有抗倒伏特性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化学调控对寒地水稻抗倒及产量性状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易倒伏水稻品种垦稻12为试验材料,设置600g/hm2、900g/hm2、1200g/hm2、1500g/hm24个调节剂水平,研究不同调节剂用量对水稻抗倒伏能力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剂处理水稻的株高降低,节伸长受到抑制,茎秆抗折力增加,弯曲力矩减小,倒伏指数减小。与对照相比,化学调控有效降低了水稻倒伏的发生几率。调节剂处理可促进水稻分蘖,收获穗数的增加补偿了千粒重降低的负效应,在600g/hm2处理水平下,寒地水稻收获穗数增加明显,结实率有增加趋势,水稻产量比对照增加显著。900g/hm2、1200g/hm2处理水平下水稻产量增加不明显,在1500g/hm2处理水平下产量比对照降低。  相似文献   

13.
以垦稻12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氮素水平,2个稀效唑调控水平,进行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氮素水平下稀效唑调控对水稻茎秆形态和倒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对寒地水稻抗倒性有较大影响,随施氮量增加,水稻株高、下部节间长度和弯曲力矩有增加趋势,单位长度节间干重降低,高氮处理水平下水稻茎秆抗折力有降低趋势,水稻倒伏指数增加。采用稀效唑调控措施后,水稻株高、节间长度和弯曲力矩减小,单位长度节间干重、节间粗度和茎秆抗折力增加,水稻倒伏指数降低。在各施氮水平下稀效唑调控均能有效增强水稻抗倒伏能力,特别是在较高施氮量条件下效果更为明显,是水稻高氮栽培的有效保障措施。在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方面表现为稀效唑调控增加了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也有增加趋势,N3处理在稀效唑调控后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正>提起五常大米,相信所有听说过的人都会把其作为高品质水稻生产的代表。然而,五常大米的主栽品种却与多数高品质作物一样,往往有着感病和不抗倒伏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在前不久台风玲玲过境之后,几乎所有的五常水稻全倒伏在了地上,并且之前不甚严重的稻曲病等病害,也开始严重影响着目前五常大米的收成。  相似文献   

15.
为追踪小麦抗倒伏研究领域内的发展动态,基于科学引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对1990—2020年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可视化呈现了该领域的研究态势。结果显示,近30年小麦抗倒伏研究逐渐成为作物学科研究的热点,研究机构主要集中于英国和中国。抗倒伏研究的代表性刊物为Field Crops Research、《麦类作物学报》等。研究方向主要为小麦倒伏遗传效应及基因定位、茎秆表型及组成物质与抗倒伏性能的关系、倒伏发生的评价与监测、倒伏防控的农艺措施等。随着学科间交叉融合,对小麦生长的全过程动态监控及智能调控,将成为小麦抗倒伏研究的重点。该分析结果有利于相关研究者深入了解小麦抗倒伏研究的发展趋势,为小麦抗倒伏理论与技术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茎秆特性和木质素合成与青稞抗倒伏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倒伏是影响青稞品质和产量的主要因子之一,开展抗倒伏机制研究对抗倒伏品种选育意义重大。以青稞品种昆仑14号、昆仑16号和藏2972为抗倒伏材料,门源亮蓝、北青6号和化隆红青稞为倒伏材料,通过茎秆特性、茎秆中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及其合成相关酶活性的研究,探讨茎秆特性与木质素合成同青稞抗倒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相比于倒伏品种,抗倒伏品种的茎较短,茎秆中酪氨酸解氨酶(TAL)、苯丙氨酸转氨酶(PAL)、肉桂醇脱氢酶(CAD)和4-香豆酸:CoA连接酶(4CL)活性升高,使茎秆内积累较多的木质素,增大了茎秆抗折力,进而增强青稞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缓控释尿素对水稻倒伏及产量的影响,以辽宁省内广泛推广的水稻品种美锋9和辽粳3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围绕植株茎秆性状、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含量和稻米品质等指标研究不同缓控释肥处理对水稻个体和群体稻谷产量及品质的响应。结果表明,两品种在处理2和处理5时的群体产量较对照均增加7%以上,增产效果显著;使茎秆基部N1节间变短,株高有所降低;茎粗、茎壁厚、茎鞘干质量均极显著增加;茎秆干质量增加,充实度加强。结果表明,改善叶片配置,合理控制茎粗而注重提高壁厚和充实度以保证茎秆抗折力和输导能力,可保证植株较好的抗倒伏性能,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随着茎秆基部节间显著缩短、穗下节间显著变长,茎鞘的K、Si含量极显著增加,N含量显著降低。抗倒伏能力增强,生产力提高;由于茎秆物理性状的改善及化学成分的差异导致茎秆综合抗折力明显提高,倒伏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18.
水分管理和钾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和抗倒伏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不同水分和钾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抗倒伏性的影响,为寒地水稻生产合理进行水分和钾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当地主栽水稻品种龙粳31为材料,在淹水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2种水分管理模式下,比较不施钾、钾肥基施和基肥∶穗肥=5∶5等3种钾肥管理形成的水稻群体,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和倒伏性能的影响。2种水分管理方式比较,干湿交替灌溉平均产量为8.33t/hm 2,比淹水灌溉增产3.48%;干湿交替处理有利于水稻植株重心高度降低,第1节(N1)、第2节(N2)节间长度缩短,单位节间干重增加,从而提高节间抗折力,N1、N2、第3节(N3)节间倒伏指数分别降低了13.23%、17.48%和15.27%。3种钾肥管理方式比较,施钾可以显著提高产量,产量表现为基肥∶穗肥=5∶5>钾肥基施>不施钾;钾可以促进水稻株高、鲜重、节间粗、茎壁厚、单位节间干重和节间抗折力提高,从而提高抗倒伏性能,3种钾肥管理水稻植株N1、N2、N3节间倒伏指数均为基肥∶穗肥=5∶5<钾肥基施<不施钾;对比于不施钾,钾肥基施处理N1、N2、N3节间倒伏指数分别降低了22.27%、22.04%和27.53%,基肥∶穗肥=5∶5处理N1、N2、N3节间倒伏指数分别降低了34.56%、35.48%和41.01%。结果表明通过干湿交替水分管理配合合理的钾肥管理可以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和降低植株倒伏风险。  相似文献   

19.
常用杂交中籼亲本抗倒伏特性评价及改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生产上应用的10个恢复系和7个不育系为材料,以倒伏指数为主要评价指标,对生产上应用的杂交中籼亲本的抗倒伏特性进行了测定和评价,并分别分析了恢复系和不育系抗倒伏能力的动态变化以及倒伏指数与茎秆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稻亲本的抗倒伏能力存在差异,恢复系以9019和黄华占的抗倒伏能力最强,不育系则以安农9054S和Ⅱ-32A为好;恢复系基部第1节间倒伏指数与株高呈显著相关,与基部节间长、壁厚和单位节间干重多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壁厚、单位节间干重与倒伏指数多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不育系基部第1节间倒伏指数节间长和壁厚相关系数较大,多呈显著相关。通过研究笔者认为,改良恢复系要适当控制株高,缩短基部节间长度、增加茎秆的充实度;而不育系改良的重点在缩短基部第1节间长度和增加茎秆的充实度。  相似文献   

20.
种植方式对杂交籼稻植株抗倒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雷小龙  刘利  苟文  马荣朝  任万军 《作物学报》2013,39(10):1814-1825
为探讨机械化播栽方式对杂交籼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影响,以F优498为材料,在大田进行了以种植方式为主区、穴苗数为副区的裂区试验,种植方式包括机直播、机插和手插3种,穴苗数分低苗和高苗2个处理。在齐穗后30 d,调查植株茎鞘物理性状、力学和抗倒伏特性,并分析茎鞘性状与抗倒伏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1)不同种植方式之间水稻倒伏指数差异极显著,手插稻最低,机插稻最高,机直播稻介于二者之间。这种差异主要与节间折断弯矩有关,N1–N4节间折断弯矩与节间粗度和厚度、秆型指数、比茎重、节间干重、断面模数和弯曲应力都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节间长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基部节间的植株折断弯矩变异较小,且低位节间的弯曲力矩显著高于高位节间,这是水稻植株基部第1、第2节间易倒伏的主要原因。(2)手插稻基部节间短,茎粗壁厚,秆型指数、茎鞘充实度和弯曲应力高,最终表现为植株折断弯矩和抗倒伏能力强;机插稻群体大,个体生长受抑制,倒伏指数大。为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以机械化播栽稻每穴3~4苗、手插稻每穴2苗,有利于相对实现高产与抗倒的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