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杉木、松树、桉树、一般阔叶树人工林中分别设置25-31块共110块30m×30m样地(分为9个10m×10m样方)进行每木调查,每块样地分别组合为100m~2、200m~2、300m~2、400m~2、600m~2和900m~26个不同面积的样地,分析了不同样地面积的林分平均直径()、平均高()、优势高(DH)、每公顷断面积(G)、每公顷株数(N)、每公顷蓄积量(M)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各个优势树种中,不同面积大小样地的、、G、N、M总平均值均十分接近,最大值和最小值的相对相差均在8%以内(松树、桉树和一般阔叶树绝大部分在5%以内);随着样地面积的增大,DH呈增大的趋势,样地间各个林分参数的变动系数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不同面积大小样地林分参数值与900m~2样地相应参数值的平均相对偏差,随着样地面积的增大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当样地面积达到600m~2时,所有树种组的、、DH、G及桉树的N、M平均相对偏差均小于5%,杉木、松树和一般阔叶树的N、M偏差略大,但均小于8%;当样地面积逐渐增大时,其林分参数与900m~2样地相应参数偏差大的样地数量逐渐减少;不同面积大小样地的林木直径变动系数的总平均值十分接近,但随着样地面积增大,样地间的变化系数呈减小的趋势。根据以上结果,在采用抽样方法进行森林资源调查时,样地面积以300-600m~2为宜,在进行林分参数建模样地设置时,600m~2的样地即可足够。  相似文献   

2.
抽样调查是立木调查中常用的调查方式,抽样比、样地面积、样地数量与获得的各项调查因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通过不同样地面积、不同样地形式和数量的对比实验,以实例来说明其间存在的关系,供同行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3.
讨论如何利用遥感数据、不同时间调查的地面样地数据之间的关系,构造三相抽样估计方法,提高年度监测的面积估计精度.提出将遥感判读样地作为一相样本,全部地面样地的前期数据作为二相样本,年度监测地面样地作为三相样本,构成三相抽样框架的方法.三相样本是一、二相样本的子集,二相样本是一相样本的子集.用一、二相样本进行前期面积的二相抽样估计,再将结果用于二、三相样本的二相估计,完成年度监测面积的三相抽样估计.在第一个年度监测年,二相样本就是周期监测年调查的全部地面样地,从第二个年度监测年开始,二相样本的调查年份可以不在同一年.给出年度监测面积成数的三相抽样估计公式及相应的方差估计极限分布公式.用浙江省实际数据计算的结果表明:三相抽样精度明显比其他估计方法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固定样地调查方法对印江县林木生长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分析表明,印江县林木树种结构主要由马尾松、阔叶树、杉木及柏木组成,其中马尾松是主要用材树种,杉木是次要用材树种,阔叶树是主要生态树种,柏木是石漠化治理主要树种。由于天然林保护等工程项目的实施,森林面积、林木蓄积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分析不同立地条件和生长阶段林木蓄积、胸径生长量状况,并就林木生长状况提出森林资源管理与森林培育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空中抽样的大尺度森林资源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监测大尺度宏观性森林资源动态变化,以SPOT5和ALOS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为源数据,辅以相关调查资料,在GIS支持下,采用空中抽样的方法,在遥感图像上布设样地,通过目视判读方法确定样地的土地类型、优势树种(组)等,据此计算森林面积和构造土地类型转移矩阵。根据历史调查资料分析得到森林类型单位面积蓄积量,并以此来计算各类林木蓄积量,从而实现研究区域森林面积、蓄积的动态监测。应用结果表明,在具备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以及历史调查资料较丰富的情况下,该方法具有工作量小、精度高,且易于进行动态分析的特点,不但适用于大尺度宏观性森林资源监测,也适用于中尺度(如县级行政区域)的森林资源动态宏观监测。  相似文献   

6.
以贵州省锦屏县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系统抽样为例,对角规点抽样的标准表法和圆形样地每木检尺的二元立木材积表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角规样地与圆形样地对总体蓄积抽样精度分别为90.28%,90.38%,均达到规定的精度要求(≥90%),总体蓄积估计值仅相差1.63%;角规样地检尺样木株数较少,外业工作量相当于圆形样地的40%左右,抽样效率较高;角规样地对大部分林分公顷株数、公顷断面积、公顷蓄积的抽样估计偏低。小班蓄积采用角规辅助调查的标准表法,总体蓄积采用圆形样地每木检尺的二元立木材积表法进行抽样控制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全国森林资源宏观监测的抽样设计与估计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全国森林资源宏观监测的抽样框架设计及群团抽样设计;研究提出了针对图斑区划判读和群团样地判读2种方案的抽样估计方法,包括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和两阶抽样,其中整群抽样更适合于图斑区划判读,而两阶抽样更适合于群团样地判读;9个省的抽样估计结果对比表明,不等群团的整群抽样估计方法对图斑区划判读和群团样地判读都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资源年度监测评价成果数据,采用逐步回归选择机载激光雷达特征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预测南方集体林区桉树、杉木和天然阔叶林样地的蓄积量。结果表明:1)桉树和杉木样地的逐步回归特征变量多为高度和强度变量,而天然阔叶林样地则是间隙率、覆盖度、叶面积指数等综合变量;2)桉树和天然阔叶林样地,随机森林模型的蓄积量估测精度(桉树R~2=0.97,RMSE=12.60m~3/hm~2;天然阔叶林:R~2=0.90,RMSE=18.45m~3/hm~2)高于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模型,而杉木样地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得到了最优的蓄积量估测结果(R~2=0.91,RMSE=24.30m~3/hm~2);3)在3种模型估测精度中,人工桉树和杉木样地均优于天然阔叶林样地。可见,高密度的激光雷达点云可以获取更优的特征变量,针对复杂的样地条件需要灵活选择估测模型实现蓄积量调查,以便为林草部门进行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和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家对森林资源年度监测评价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对重庆市现有森林资源监测抽样体系进行了优化探索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校验样地产出森林面积、固定样地产出森林蓄积的方法是可靠的,抽样精度完全能满足国家技术规定要求,如果单纯产出省级层面的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不进行第二次分解,各省样地个数还可以适当减少,比如重庆:校验样地可减少3/4,只要1 268个校验样地即可,其抽样精度可以达到95%以上;固定样地可减少1/2,只要2 566个固定样地,其抽样精度可以达到90%以上;2)校验样地大小500 m×500 m是比较合适的,重庆市森林面积估测变动系数从500 m开始往上减小速度逐渐平缓,趋于稳定,抽样结果精度均达到了95%以上,完全符合国家对森林面积的抽样精度要求;3)校验样地和固定位置应该长期固定,年度监测之间的数据变化才有可比性;4)对省级数据如何分解到区县的方法上不可“一刀切”,具体到每个区县是采用抽样调查、小班区划还是联合估计的方法,应根据各区县森林资源分布特点和数量大小,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科学可行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探究和对比不同抽样方法对森林生物量抽样调查中样地数量、样地布设及估算精度等方面的影响,优选适宜的抽样方案,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节省外业调查的工作量和成本。基于云南省大理市201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以森林起源、龄组、优势树种作为分层变量,在可靠性为95%、抽样精度为90%和85%的条件下,计算分层抽样所需的样本单元数,并与系统抽样进行比较分析;以分层抽样方法进行大理市森林地上生物量的抽样设计,将抽样结果与系统抽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抽样精度为90%时,分层抽样所需的样本单元数分别比系统抽样少21.91%、12.92%和45.51%;抽样精度为85%时,分层抽样所需的样本单元数分别比系统抽样少21.51%、12.66%和45.57%;在相同的抽样精度条件下,抽样单元数呈现起源>优势树种>龄组的变化趋势。按抽样精度90%,系统抽样估测的大理市森林地上总生物量为1 914.83万t,按起源、优势树种和龄组,其总生物量估测值分别为1 608.22万t、1 679.03万t、1 536.08万t。在可靠性和抽样精度相同时,实际抽样精度排序为起源>优势树种>龄...  相似文献   

11.
《安徽林业》2005,(4):20
目前,皖南杉木采伐迹地更新的2代、3代林分存在生长不良的状况,积极营造混交林,选择自肥力强、适应性好的更新树种是最主要的措施.绩溪县镇头林场选择了材质优良、生长迅速的阔叶树种与马尾松进行杉木迹地更新混交造林试验,在林分林龄、立地条件、营林措施基本一致的混交林和马尾松、杉木纯林林地中布设样地进行对比研究.样地面积10米×10米,分别为马尾松×光皮桦(Ⅰ)、马尾松×光皮桦(Ⅱ)、马尾松×响叶杨、马尾松×枫香,按检测样地常规调查方法进行每木检尺.其结果与相关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广州市天河区、越秀区、荔湾区、番禺区、海珠区等地选定46块面积为400 m2的标准地进行城市绿地调查,主要调查样地实际用途、样地地面覆盖信息,乔木树高、胸径、冠下高、冠幅、生长状况(包括主要病虫害)等信息,并对各样地及乔木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6块样地共有乔木408株,涉及树种64种;应用频率较高的3个树种依次为小叶榕、垂叶榕、高山榕,其应用频率总和占总频率的67.5%;小叶榕、白兰、樟树、塞楝、红花羊蹄甲等乔木长势较好,其他树种长势一般;道路绿地树种长势较好,城市公园其次,街头绿地次之。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六株木法的杉木蓄积量估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蓄积量是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湖南省攸县黄丰桥林场杉木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布点,共布设样地110块,其中杉木有效观测样地97块。样地内调查以距离样地中心位置最近的6株木为对象,观测每株杉木的胸径、树高及最远杉木到样地中心的距离,并计算这6株杉木样圆的覆盖面积,来估测样地蓄积量。结果表明:在95%的可靠性下,平均胸径估测精度为90%,平均树高估测精度为88%,蓄积量估测精度达89%,说明利用六株木法估测杉木蓄积量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2016年3月,在建德市林业总场21~23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下补植不同珍贵树种,2021年10月,选取5种不同配置模式的杉木人工林珍贵化改造样地进行相关生长指标调查分析,并比较不同配置模式下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杉木在各改造样地中的胸径、树高和冠幅生长量均高于纯林样地的;不同配置...  相似文献   

15.
为保证对规则行列栽植地的苗木调查工作中苗木抽样的均匀性与抽样调查精度,将调查样地内所有抽样美国红枫苗木按比例划分为样地内部树与样地边缘树2部分,共设置10类抽样参数来描述不同的苗木抽样情形。根据系统抽样方法的原则,应用Java编程中的有关函数,以抽样间距为自变量,建立抽样间距与内部抽样数、边缘抽样数及总抽样数的数量关系。以调查区内总面积的2%~4%为阈值限制总抽样数的范围,得到不同的抽样情形。用Excel软件绘制不同抽样情形对应的抽样苗木布局图并从中得到最终苗木抽样布局图,各抽样情形的抽样苗木分布均匀。最后据此对抽样苗木的株高、胸径、地径与冠幅4项苗木质量指标进行苗木调查与精度检验。在0.9置信水平下,苗木各质量指标精度均超过90%,能够满足调查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六株木法的杉木蓄积量估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省攸县黄丰桥林场杉木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布点,共布设样地110块,其中杉木有效观测样地97块.样地内调查以距离样地中心位置最近的6株木为对象,观测每株杉木的胸径、树高及最远杉木到样地中心的距离,并计算这6株杉木样圆的覆盖面积,来估测样地蓄积量.结果表明:在95%的可靠性下,平均胸径估测精度为90%,平...  相似文献   

17.
<正> 杉木是我国特有的优质速生用材树种,一般认为它在浙江境内垂直分布的适生范围是海拔300~800米,在1000米以上山地杉木生长情况尚少见报道。本文仅据金华北山海拔1000~1160米的25块样地50株20~22年生杉木解析木资料,对杉木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进行初步探讨。由于调查面积不广,有一定局限性,仅为营造杉木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甘洛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蓄积实测抽样总体抽样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洛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蓄积实测抽样总体抽样范围、抽样对象、抽样方法、样地布置以及祥地测量方法进行了设计,并对其进行了抗风险分析和预防措施设计。  相似文献   

19.
利用遥感判读和地面样地结合,进行各类土地面积和森林蓄积调查,是森林资源清查常用的方法。在遥感资料(卫片,航片或磁带)抽取部分或全部样点作为第一相样本,再抽取部分地面样地作为第二相样本。第一相样本只进行地类判读,第二相样本同时进行地类判读、类实测和蓄积量测三项工作。这个方法称为面积蓄积同时两相抽样。洛兹等的森林抽样技术一书中分别讲述了面积的两相抽样和蓄积的两相抽样,但没讲述二者如何结合使用,也没有讲述判读地类数与地面地类数不相同时如何处理。该书还有些地方没写太清楚。笔者最近重新考查了书上的公式,得到了一些比它更好的结果。此外我们给出了调整后地类面级误差的联合分布。这些结果可以很好地用于面积蓄积同时两相抽样。本文介绍面积蓄积同时两相抽样的基本原理和统计计算步骤,有关公式的严格证明将另文发表。本文一至四节是面积蓄积同时两相抽样的基本公式,第五节说明计算步骤,最后讨论几个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方差公式都是极限分布公式,未作有限修正(洛兹书上给出的也是极限分布公式)。  相似文献   

20.
杉木是我区乡土树种之一,生长快,材质好,在海拔400—1700米之间广有栽培。在1981—1984年全区新造的速生丰产用材林中,杉木面积已达13万亩。 影响杉木生长有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但据省内多年对杉木研究的结果表明,下川东盆周山地林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气温和水湿条件,而气温、水湿条件、土壤、植被等又与海拔高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常随海拔的梯度变化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因此,本文试以在大巴山、七曜山、铁峰山、南山、方斗山等地700—1700米海拔区域内,不同立地条件下调查的52个杉木中龄林人工林样地资料,以海拔分组,分析研究海拔梯度、气候条件与杉木生长水平之间的关系,探讨杉木速生丰产林的适生海拔区域,为我区杉木栽培的规划布局和生产指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