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植物专类园有利于保护植物种质资源,提高生物多样性,丰富景观。然而,直到近年来,姜目专类园的规划建设与研究才逐步引起规划管理与学者的关注。论文在梳理国内姜目植物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福州植物园为研究对象,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姜目专类园的规划理念与功能、品种选择与植物配置等,以期为福州植物园姜目专类园以及国内同类专业园的规划设计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徐春波  隋艺 《现代园艺》2012,(13):48-49
<正>园林植物是园林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材料。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的质量及园林功能的发挥。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潍坊市植物园是以植物为主的专题公园,植物配置在本园的规划设计及施工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现就植物园植物配置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1植物配置在设计施工中的经验1.1植物配置的科学性潍坊市植物园在规划之初就邀请了具有丰富植物学知识和经验的教授进行统一规划,在此基础上,由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苏州白塘生态植物园植物配置的现状调查,从植物园东、中、西3个区域着手,分析其结合不同的空间主题所进行优化配置。详细阐述了主要景观的植物种类和各自不同特色,以提供建设环境优雅、综合性植物生态公园的建设范本。  相似文献   

4.
房建侠 《现代园艺》2023,(10):103-105
我国植物资源丰富,多年来,全国多地持续加强植物园建设,以就地和迁地保护等有效举措保护我国植物资源。而植物园有效发挥了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园艺展示等作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储备、生态文化传播、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凸显重要、独特功能。现对照宿州植物园功能定位,通过分析现有问题,优化宿州植物园功能配置,为更成熟地融入植物园体系建设厚植基础。  相似文献   

5.
湘南植物园樟楠植物专类园利用原有地形和地貌,通过植物引进、规划布局、植物配置等,以生态造园为宗旨,挖掘当地特点和植物文化内涵,营造具有科研、科普、景观三位一体的植物专类园。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湿地公园水生植物配置与种植问题,探究了A湿地公园的建设,提出丰富景观多样性和优化配比等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或工程)提供参考。建设时结合湿地公园种植条件与水生植物的生长特性,选择适宜的植物;运用视觉心理理论和植物生物学知识等,进行景观效果设计,提出高质量的配置与种植方案,保障湿地公园建设效果,以实现生态功能性与美观性。  相似文献   

7.
课题组在成都医学院老校区建设的小规模的药用植物园,使其成为一个以教育教学为主、景观生态和科学普及为辅的药用植物技能实训平台,为后期在新校区建设大面积的,集教学、科研、科教、景观为一体的药用植物园积累规划和建设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介绍石家庄植物园的总体规划布局和植物景观特点,重点阐述植物园中3个专类园的植物配置方式,肯定了石家庄植物园植物配置的合理性和植物景观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9.
董美坤 《花卉》1991,(收录汇总):136-138
为解决城市湿地的水生植物配置问题,以某湿地公园的建设为例进行了探究,提出在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时结合湿地公园种植条件与水生植物的生长特性,选择适宜的植物;运用视觉心理理论和植物生物学知识等,进行景观效果设计,提出高质量的植物配置与种植方案,以实现生态功能性与美观性配置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李鹏 《中国园艺文摘》2012,(8):93-94,87
目前在我国的校园建设中,校园景观成为建设的一个重点。如何对植物群落进行优化配置已经成为关系到校园景观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植物群落配置的意义在于将校园内的植物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调配,通过统一的规划布局和设计,最终达到美化校园景观的目的。通过对西北地区校园的实际分析,列举在西北地区校园中现有的植物群落,并探讨如何对植物群落实现优化配置,最终达到优化校园景观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吕国梁 《花卉》2016,(6):29-30
植物园的科学基础是植物学、园艺学、风景园林学的结合,具有科学的内涵和艺术的外貌。但在实践中常常未能合理定位,以致"千城一面",随着中国生态文明步伐的开启,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植物园越发重要。从植物多样性这个核心出发,探索城市植物园规划设计的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景观性与参与性为导向的植物园规划构思,旨在引导、呼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重视植物科学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12.
阐述植物园建设的必要性和我国植物园的建立和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植物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植物园进一步建设思路,即:园区规划要进一步突出"保护和展示植物为主"的特点,进一步丰富植物园植物种类特别是野生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种类,推进植物园网络化建设,重视科研人才和科学研究,多途径筹集建设发展经费,在建园内容、建园风格、科普及文化方面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追求能够实现保护生态、美化环境、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绿色生态景观。观赏草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植物材料,其种类繁多、形态多变、色彩丰富的特性及其较强的适应能力,使之在景观营造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14.
植物配置在居住区绿化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构成居住区绿化景观的主题,是在满足植物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考虑绿化景观效果和安全,使绿化与美化相结合,丰富了居住小区的室外环境,为居民创造出生态优良、景观优美、环境优雅的人居乐园。本文从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类型,植物的空间功能,植物配置原则以及不同区域的植物景观配置的方法 4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草本花卉种类丰富、适应性强、栽培容易、便于管理,是园林绿化中的重要材料。针对其园林特色,结合厦门地区的资源情况,探讨草本花卉在不同的园林环境中的植物配置与应用,并以厦门植物园草本花卉园的建设为例,阐述其植物配置,营造色彩绚丽、种类丰富、风格各异的园林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6.
李娜 《花卉》2018,(14)
正植物园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体现,是从事植物研究、收集、保存、保护的主要机构[1]。植物专类园是植物园的核心,德州市植物园月季沉床园是一个以月季品种收集展示和游人观赏休闲的植物专类园,收集种植了30余个月季品种,并按照园林植物配置原则结合乔木、花灌木进行栽植,其建设与完善对推动植物园科普、旅游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提升植物园的景观  相似文献   

17.
为给校园植物的开发与利用、后期配植建设与改造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采用实地调研法对吕梁学院校园植物进行了系统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调查植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校园内共有植物121种,分别隶属48科89属,其中乔木56种,占比最高,灌木和草本在校园植物配置中的数量相当,藤本只有1种。评价结果显示,吕梁学院园林景观的生态效能评分较高,高于美学功能,说明吕梁学院校园植物园林应用更侧重其生态适应性,对园林景观效果重视程度不够,植物群落景观总体处于良好水平。建议进一步增加校园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加强日常养护管理,提高植物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校园植物在景观营造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贵港市马草江生态公园是贵港第一个城市生态公园,对于贵港城市公园建设有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调查,从科属种组成、生活型、来源、观赏类型进行分析与总结,在城市生态公园的理论指导下,探讨马草江生态公园园林植物选择的合理性,并在植物配置与规划上提供建议。结果表明,贵港市马草江生态公园具有园林植物135种,隶属于61科113属。公园具有典型的亚热带景观风貌,棕榈科植物种类繁多;植物景观层次和类型丰富;以乡土树种为主,具有小型植物专类园的植物,但还是存在植物多样性水平低、水生植物种类少、"水生态"景观不理想、植物景观季相特征不明显等问题。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滨河绿地植物配置的分析,将不同形态、结构、特性的植物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多层次、多景观且适合滨河绿地的植物配置模式,使植物景观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滨河植物景观分为3个部分:陆域植物景观区、水陆交界带植物景观区、水域植物景观区.陆域植物景观区分为生态密林区、疏林草地区、开敞植被区、林荫广场区,另将4种植物配置模式进行搭配并找出最佳植物配置组合模式;水陆交接带植物景观区以生态驳岸为主,分别为自然原型驳岸、自然型驳岸、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水域植物景观区从植物生活型、色彩运用、质感搭配、季相变化4个方面对水生植物进行科学、合理配置,以达到净化、美化水体景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南昌滨江月季植物园为例,通过调研月季园内的主要植物月季与其他植物种植数量,分析植物间的种植比例以及在园区中不同的应用方法,从植物配置、景观空间营造和植物景观文化塑造等方面对专类园规划设计方法进行探究,为专类植物园的植物景观营造做些基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