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油松营养杯育苗造林出现的问题及对策*⒇马丙寅(迁西县林业局064300)油松是北方山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在干旱瘠薄、立地条件差的石灰岩地区,采用营养杯育苗造林,成活率一般应在85%以上。但由于这种方法技术性强,采用不当会导致失败,造成损失。在多年的油...  相似文献   

2.
油松用营养杯育苗造林早在大跃进年代,我区有的社队就已应用。近几年来,在毛主席“绿化祖国”的伟大教导指引下,营养杯育苗造林发展很快。1975年全区制杯育苗2,200多万个,造林3万多亩,虽遇上天旱,但成活率仍达80%以上;1976年制杯育苗2,400多万个,造林5万亩,成活率达90%左右。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油松营养杯育苗造林是提高造林质量,加快绿化步伐的一种多快好省的办法,特别是对干旱、土层瘠薄的阳坡造林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速荒山绿化 ,解决石质山地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 ,庄浪县石桥林场从 1995年开始利用油松营养杯播种育苗造林。截止 2 0 0 1年 ,累计制杯 12 0 6 .5万个 ,造林 2 30 6hm2 ,保存面积 10 13.4hm2 ,幼林长势良好 ,有的已郁闭。实践证明 ,油松营养杯播种育苗不仅省地省种 ,而且缩短了育苗时间 ,造林成活率高。现将油松营养杯播种育苗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 苗床的制作(1)育苗地选择 选择向阳背风、靠近水源、靠近造林地 ,排水良好的地段。(2 )苗床的制作 作床前要先整平地面 ,清除杂草 ,一般用低床育苗。将床挖成深 10cm(要求与杯高相同 )左…  相似文献   

4.
一、造林时间延续太长 油松营养杯造林可延长造林时间,变一季造林为多季造林。油松禄根苗一般雨季造林时间为10~15天,油松营养杯造林时间可延长到2~3个月,而且不受天气条件的限制,但多季造林并不是春、雨、秋等不受限制的造林,一般应在雨季到来后,至9月份进行,以雨季最好。近年来,在大力推广油松营养杯造林技术的感召下,各县有在春季、晚秋进行油松营养杯造林现象,这样不但不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反而造成土壤、水份等自然资源和资金的浪费,即使活了也生长缓慢,不易成林。  相似文献   

5.
1974年7月中旬,我场在大搞营养杯造林的同时,对一些缺乏水源、进行营养杯育苗造林有困难的边远高寒阳坡进行了油松雨季直播造林试验,试验面积600亩,当年秋季检查,有苗率90%;1975年6月18日检查,保存率81.5%,主根长23~25厘米,试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针对辽宁省西部干旱石质山区针叶树育苗周期长、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低等问题,进行了油松大苗培育技术试验,结果为1a生油松苗营养杯移植培育大苗的适宜移植时间为4月1-10日(清明前后),苗床应选择高床,营养土配方以1/2油松苗土+1/2落叶松苗土为好,在营养杯之间填充沙土。采用该技术培育大苗移植成活率、合格苗率分别都在95%以上,利用该技术所育苗木在干旱年份造林成活率为86.6%,该方法可在本地或其他环境条件相近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油松具有喜光照、耐干旱、抗严寒、耐瘠薄、生长快、抗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城镇和荒山绿化,是营造生态林、风景林、用材林和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优良树种之一。 油松营养杯大棚育苗,具有苗木生长周期短、成苗率高、植树造林不受季节限制、造林后没有缓苗期、生长快、成活好、郁闭早等优点。 西宁市小桥苗圃从1998年开始,连续三年在大棚内进行了油松营养杯育苗试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油松营养杯大棚育苗试验包括营养土的配制、种子的消毒和催芽处理,确定最佳播种期,研究经营管理措施和苗木病虫害的防治。 营养土的配制,营养杯育苗工作开始前,先将森林腐殖质土过筛滤细,然后与苗圃地耕作土拌均混匀,混合比为1∶1,再在混合好的营养土中掺入过磷酸钙50公斤/亩,二胺25公斤/亩,硫酸亚铁20  相似文献   

8.
营养杯育苗造林,是造林技术的新发展。这种方法是在预先制好的泥质杯中培育苗木,将苗木带杯一起移出造林。此法既省种,成苗又迅速,栽后缓苗快,成活率高,是干旱山区造林的好方法。据遵化、迁安两县部份大队实验,效果良好。目前,这一造林技术已在生产中广泛应用。迁安县今春制油松营养杯60万个。  相似文献   

9.
凌源县十年九旱,为解决高山、远山、石质山的造林问题,刘杖子公社干沟子大队从一九七六年开始,连续两年进行油松泥杯(营养杯)育苗,造林试验,造林成活率达93%,七六年试栽的油松,平均高生长为1.16米(最高1.30米),地径3厘米。近四年全县用泥杯造油松五千多亩,成活率达85%。  相似文献   

10.
在容器育苗中,为寻求理想的育苗容器,我们采用牛粪制成的营养杯育苗,经试验效果良好。711只牛粪营养杯营器苗,六月上旬上山造林,成活率达97.5~100%. 牛粪营养杯是以牛粪为主,加适量的黄  相似文献   

11.
文章系统总结了马尾松聚乙烯薄膜袋营养杯苗“密播切根移芽”育苗技术及其造林技术,指出营养杯育苗的先进性及优缺点;对营养杯育苗的发展前景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2.
造林良种化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造林良种率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林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油松是我省主要造林树种,每年造林6.6万hm2多。但是由于育苗、造林用种良莠不分,加之造林、管护不当,致使造林成活率低,成林不成材的现象十分突出。为了推广使用良种,提高青苗、造林质量,我们承接了“油松良种育苗、造林”推广课题。现将油松良种苗期结果初报如下。1育苗地概况育苗地设在我省油松的主要造林地区,实行就地育苗就地造林。育苗地自然概况见表1。2材料与方法2.1材料良种是陇县八渡林场油松种子园自由授粉的混合种子,对…  相似文献   

13.
<正> 油茶育苗过去我们多采用直播或撒播,都不理想。一九七四年开始采用营养杯育苗,一九七五年初夏用于造林,历年已用营养苗造林87亩,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4.
科学种油茶     
一、油茶营养杯育苗造林既快又好用稻草黄泥或塑料薄膜做成宽10厘米、高15厘米的营养杯,然后放进配好的肥泥,每杯放一颗经过催芽的种子进行育苗,加强管护,五个月即可上山定植。这种营养杯育苗造林方法,有利于培育壮苗,提高造林成活率,又能做到当年播种,当年造林。一九七五年区林科所油茶组的科技人员协助岑溪县诚谏公社营造一百三十亩软枝油茶种子  相似文献   

15.
几年来东门林场中澳桉树示范林用的苗木半数以上都是利用营养杯进行培育的,营养杯是澳大利亚带来的和广东产的黑色塑料杯,规格为正梭台形,上口边5.2厘米,下口边4.2厘米,高12.5厘米。根据几年的实践,营养怀育苗比起其他育苗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用营养杯苗造林成活率高,本场几年来在气候正常的情况下,营养杯苗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比营养砖苗造林成活率略  相似文献   

16.
利用营养杯苗造林 ,能够保持苗木根系完整、不伤根 ,使苗木充分利用营养杯中原有的营养土和水分 ,不用缓苗 ,直接生长。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相比具有抗干旱、耐瘠薄、造林成活率高的特点和优势。使用营养杯苗造林将有效地提高北方干旱瘠薄阳坡和沙地造林成活率 ,提高林业工程建设质量。其技术要点为 :1 育苗地的选择选择交通便利、距水源较近、背风向阳、无病虫危害、便于管理的地块作为育苗地。2 营养杯的选择根据树种特性和材料来源选择营养杯。营养杯制作的材料有粘土、泥炭、纸、塑料等。营养杯规格用高和直径表示 ,根据苗木种类、速生…  相似文献   

17.
荒山生态林营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济南及鲁南等地区部分荒山的造林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济南地区,无纺布营养杯苗、鱼鳞坑种植、多树种混交在石灰岩荒山造林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在鲁南地区,在同种育苗方式下,8个树种的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皂荚和侧柏的成活率最高,而油松和刺槐最低;第1年栽植的侧柏树高、胸径随着苗木规格的增长,生长量逐渐增加,而新梢生长是随着苗木规格的增加,生长量反而下降;通过对两种育苗方式雨季造林的成活率和树高生长量综合评价看,裸根育苗要明显优于基质育苗。  相似文献   

18.
对引进的花旗松种子采用大田和容器袋2种方式进行育苗试验:大田育苗采取遮荫和未遮荫2种措施;容器育苗选用10 cm×10 cm黑色营养杯和7cm×10 cm的薄质塑料袋2种营养钵.结果表明,采用10cm×10 cm黑色营养杯育苗,其苗木生长快,根系发达,便于造林.  相似文献   

19.
落叶松幼林地营养杯苗木补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是北方地区较耐寒且速生丰产的树种 ,对土壤要求不严 ,材质较好且用途广泛 ,其中松属的华北落叶松属坝上地区的乡土树种。由于坝上春秋气候干旱 ,部分造林地块立地条件较差 ,新造林的成活率一般在 70 %~80 %,给补植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经过近年的育苗造林摸索 ,发现容器育苗中用塑料营养杯成本最低 ,采用容器育苗补植比常规裸根补植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 ,节约了种源 ,为坝上地区造林工作提供了一项简单适用的技术。1 营养杯苗木的培育1 .1 营养土的配制及营养杯的规格将熟土与大粪肥按 3∶1的比例混合均匀后 ,用辛硫磷、硫酸亚铁和水…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七七、七八年我们在岑溪县油茶场、种子园采用了营养杯、百日苗带土,一年生裸根苗、一年生裸根苗截杆和直播等方法行进造林。据调查,以营养杯、百日苗带土造林为好,当年播种,当年造林,次年开花,三年就有果收,是油茶速生丰产的育苗造林方法。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