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原生质体研究在作物改良中的应用石太渊(辽宁省农科院高粱所)植物原生质体即去除细胞壁的裸露植物细胞,是植物体细胞研究及作物改良的理想材料。1882年Klercker首次用机械法制备原生质体,1960年Cocking试用酶法制备番茄根原生质体首次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植物体细胞杂交,是用酶系统处理,使植物细胞分离、细胞壁解体,从而得到大量无细胞壁的植物细胞即原生质体,并通过化学、物理方法的诱导,使不同植物的原生质体相互融合而成一种为异核体的共同体,乃至异核体内不同的细胞核进一步融合而成共核体,经再生细胞壁后即成为杂种细胞,用人工培养的方法诱导杂种细胞长成杂种植株。实验证明,植物原生质体具有摄取携带遗传信息的DNA、RNA大分子以及细胞核、细胞器、  相似文献   

3.
[目的]小立碗藓具有遗传背景清楚、活体观察方便、生活史短、再生能力强等特点,是研究发育的理想模式植物.[方法]应用0.5%的崩溃酶将生长7d的原丝体酶解,得到新鲜原生质体,先过滤再用8%的甘露醇洗涤,在含有为8%的甘露醇的BCDA液体培养基内培养2d和4d.采用新鲜原生质体、再生2d和再生4d的原生质体作材料,使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时期原生质体的细胞壁再生过程,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细胞壁再生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培养2d后开始有微纤丝发生,在原生质体培养4d时形成细胞壁结构,细胞开始进行分裂.分析细胞壁再生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发现在新鲜原生质体中基因表达量最低,原生质体培养2d和培养4d后,基因表达量均比在新鲜原生质体中的表达量高.[结论]小立碗藓原生质体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d微纤丝发生;原生质体培养4d形成完整的细胞壁结构.  相似文献   

4.
原生质体技术是在原生质体分离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技术操作,包括原生质体融合、遗传转化、植株再生等.原生质体技术为细胞杂交,新品种培育,及其与有关的细胞、分子和遗传等学科的交叉渗透,提供一种使用范围广、可行性强的技术体系.阐述了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遗传转化等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认为原生质体技术在高等植物遗传性状的改良及生产实践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李莉  许智宏 《安徽农业科学》1995,23(3):197-198,196
植物原生质体在培养中的粘连程度与其质膜所带负电荷的多寡密切关联,较易发生原生质体粘连的作物如胡萝卜、谷子,其原生质体表面负电性一般较弱;相反,不易发生原生质粘连的作物如烟草等,其原生质体表面负电性一般较强。在培养基中外源添加一些可以增强或削弱植物原生质体负电性的物质,能够对原生质体的粘连情况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果树品种改良上的应用福建农业大学亚热带果树研究所赖钟雄,何碧珠,潘良镇植物原生质体不但没有细胞壁的物理障碍,而且保持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与同种或异种原生质体融合,实现体细胞杂交,获得多倍体或体细胞杂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可以打破物种...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自70年代以来利用原生质体进行细胞结构和生理研究的进展.内容包括:用以细胞结构和生理研究的原生质体的制备;利用原生质体进行细胞结构,尤其是细胞壁再生的研究;利用原生质体进行细胞生理的研究,着重反映光合作用和跨膜运输两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单细胞培养和细胞无性繁殖技术的成就是植物遗传工程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从理论上分析,去掉细胞壁的植物原生质体要比完整的细胞摄取生物大分子的频率高得多。甚至还可以摄取病毒、噬菌体、细菌、叶绿体和整个细胞核。如果能将目的基因通过特定的运载体引入原生质体,使之发生遗传转化並再生植株,就有  相似文献   

9.
中科院承担的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重要作物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经过四年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相继将水稻(粳稻、籼稻、糯稻)、玉米、小麦、大豆、高梁、小偃麦、谷子的原生质体培养成完整植株,还将中华弥猴桃、哈密瓜、洋葱等原生质体诱导成植株。这些科研成果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和先进水平。近年来,植物生物工程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使作物从传统的种子繁殖正逐步走向细胞繁殖。许多实验证明,原生质体是植物遗传操作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然而,人类赖以生存的禾谷类及油料作物的原生质体的再生植株,一直是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10.
张颖  张微微  王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3941-3943
植物原生质体分离、培养及植株再生技术是进行植物育种、基因工程、遗传理论及细胞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的平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该研究对影响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重要因素包括酶、酶解时间、渗透压稳定剂和培养方法等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植物原生质体再生植株遗传性状稳定性、变异规律等问题,为今后植物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香蕉是我国重要的热带亚热带农作物。由于绝大多数食用香蕉是三倍体,不能通过授粉进行遗传改良,转基因技术就变得尤为重要。建立胚性悬浮细胞系是进行香蕉遗传转化的第1步。但是,建立香蕉胚性悬浮细胞系的成功率极低,直到现在多数实验室还不能自己建立香蕉胚性悬浮细胞系。然而,为什么香蕉胚性悬浮细胞系如此难以建立,在香蕉体细胞向胚性细胞转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关键事件,如何提高香蕉胚性愈伤诱导的成功率,关于这些问题,目前还未见到报道。文中对近年来香蕉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方面的工作进行综述,针对香蕉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发生的关键事件进行阐述,对香蕉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困难的原因进行讨论,并提出了若干提高香蕉胚性愈伤诱导成功率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2.
重金属镉是土壤中毒性最强的污染物之一,不但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而且通过植物体内积累进入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突变体不但是作物改良的重要资源,也是基因功能研究的基础材料。总结了利用各种突变体对植物镉抗性和积累的分子机理所做的研究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参考模式植物在作物上利用突变体开展作物抗镉、低积累机制及分子育种研究的策略,为作物抗镉和低积累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进行油菜育种所取得的成就。器官、组织和单细胞培养不仅可用于繁殖和保存种质,而且已用来诱导体细胞变异,产生突变体。花药、小孢子体系的建立,促进了单倍体育种的进行,加速了作物育种进程。子房、胚珠和胚培养以及体细胞杂交可用于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和杂种的不育性,有利于拓宽种质资源。通过分析提出了在今后的油菜育种中,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将是一种重要的辅助育种手段。  相似文献   

14.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细胞胚胎发生在植物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不仅是植物进行大规模快速繁殖的重要途径,还为研究细胞全能性提供了理想的实验体系。近几年来,对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根据近几年来的相关研究报道,简述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酶类变化、核酸代谢、氨基酸及蛋白质代谢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应用前景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生物技术在牧草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20年来生物技术在牧草育种中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在牧草种质资源保存、体细胞杂交和胚抢救技术在克服种间杂交障碍、分子标记和转基因技术在牧草品质改良、抗病虫、抗逆性育种和作为生物反应器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应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简述了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及方法,概述了植物组织培养在植物快速繁殖、无病毒种苗生产、花药培养、单倍体育种、胚胎培养、细胞培养、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产、植物细胞突变体筛选、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胚胎和人工种子、组织细胞培养物超低温保存及种质库建立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在快速繁殖、无病毒种苗生产、花药培养和单倍体育种、胚胎培养、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产、植物细胞突变体筛选、原生质体培养与细胞融合、体细胞胚胎和人工种子、组织细胞培养物超低温保存及种质库建立等方面取得的进展, 并提出了植物组织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育种技术是作物遗传改良的一个重要技术,通过对作物转基因育种领域的SCI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主题研究领域分析,以期获得作物转基因育种领域主要研究方向、发展态势以及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中国的发文数量排名第一,高达2 956篇,约占发文总量的22.1%,篇均被引频次为7.9次。机构中以中国科学院发文最多,其研究涉及一些理想植物植株模型,抗性、细胞发育、胁迫反应的锌指蛋白功能分析,利用模式植物研究生物代谢、抗病、抗逆性的机制规律等。作物转基因研究涉及最多的前三种作物分别为水稻、玉米、小麦。该结果也为我国作物转基因育种领域科研技术人员准确把握领域内发展趋势和关键科学问题提供参考,为科研管理机构制定作物转基因育种领域扶持政策和确定重点扶持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包含着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遗传能力,这被称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体细胞胚胎(体胚)发生是指在没有受精的情况下,由体细胞或营养细胞发育成胚胎,是诱导植物细胞全能性的一种形式。体胚发生在种质资源保存、种苗生产、分子育种和植物基础研究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已成为重要的植物生物技术工具和研究平台。多年来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体胚发生受到由众多转录因子、激素信号途径及表观遗传修饰等构成的复杂网络的调控。本研究概述了植物体胚发生的途径,并重点综述了体胚发生关键基因的功能与调控机制、体胚发生的表观遗传修饰以及体胚发生关键基因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技术的出现,体胚发生过程中涉及的代谢组分动态变化、转录调控、激素信号转导与表观遗传调控等复杂生物学过程有望得到更深入地阐释,将更进一步地解析植物体胚发生的分子调控机制。此外,利用体胚发生关键基因的功能与调控机制,开发更高效的体胚诱导和遗传转化方法,有望为更多植物的基因功能研究和遗传改良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参81  相似文献   

20.
茄子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蔬菜.在茄体细胞变异、体细胞杂交、单倍体育种、遗传转化以及分子标记遗传图谱构建和重要性标记分析等方面已有研究,本文着重讨论了现代生物技术在茄遗传育种与种质创新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