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棉蚜为测试对象,采用共毒系数法对杀虫混剂MA-95进行了测试,其共毒系数最高达272.6.对棉蚜、柑桔全爪螨、菜青虫的比较毒力测定结果表明:MA-95的毒力为标准药剂2.46-9.93倍,对棉铃虫的LD50与拟除虫酯类的复配剂铃螨净近似,但最大致死剂量较后者小1.34倍。  相似文献   

2.
几种有机磷杀虫剂对陕西棉铃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棉铃虫对供试的几种常用有机磷杀虫剂未产生明显抗药性。对久效磷而言,杨陵种群表现为低抗,三原种群仍处在耐药性阶段,大荔、渭南种群则处于敏感状态。渭南种群对甲基对硫磷产生了2.8766倍的抗药性,而对甲胺磷的抗性倍数仅为0.6488倍。马拉硫磷对杨陵、三原、渭南的棉铃虫的LD50分别为0.2769,0.1063,0.1273μg/头。  相似文献   

3.
陕西棉铃虫对供试的几种常用有机磷杀虫剂未产生明显抗药性。对久效磷而言,杨陵种群表现为低抗,三原种群仍处在耐药性阶段,大荔、渭南种群则处于敏感状态。渭南种群对甲基对硫磷产生了2.8766倍的抗药性,而对甲胺磷的抗性倍数仅为0.6488倍。马拉硫磷对杨陵、三原、渭南的棉铃虫的LD_(50)分别为0.2769,0.1063.0.1273μg/头。  相似文献   

4.
30%胺.西.氯氰乳油对棉花害虫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室内生测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胺.西.氯氰乳油对棉铃虫和棉蚜具有明显或显著的增效作用,其对该2种害虫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87.6和201.4;田间0.30~0.45kg(有效成份)/hm^2剂量下,对棉铃虫7d内的防效均在85%以上,对棉蚜的防效在80%以上的,均优于供试的单剂。  相似文献   

5.
吡虫啉防治蚜虫药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1998,4(4):18-20
吡虫啉室内药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吡虫啉对萝卜蚜虫LC50为0.17×10-6,而且内吸性较强,药液浓度为2×10-6时,10天后杀虫效果仍达10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有效成分0.1、0.2、0.4g/666.7m2,两周后防治蚜虫效果分别为95.7%、97.1%、99.8%,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效果。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梅岭霉素对十种昆虫螨类的生物活性,其中对柑桔全爪螨、柑桔锈壁虱、棉红蜘蛛、棉蚜、萝卜具有高的生物活性,杀虫作用方式主要表现为触杀作用,其毒力略高于阿弗麦菌素,对这5种螨虫的LC50依次是0.046mg/L,0.004mg/L,0.039mg/L,0.126mg/L和0.136mg/L,对家蚕具有较强的胃毒作用,LD50为0.073mg/kg,对葡萄十星叶虫和菜青虫具有一定的胃毒生物活性,但棉  相似文献   

7.
人工合成β-水芹烯对几种储粮害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度了人合成β-水芹烯对几种种储粮害虫的毒性。用β-水芹烯点滴法处理赤拟谷盗时,对幼虫和成虫的致死中量(LD50)分别为0.2147和0.3028μL/头。药剂拦粮生物测试表明:(1)剂量为1.19mg/g,1.78mg/g,2.67mg/g,4.00mg/g和6.00mg/g时,对稻谷中麦蛾的抑制效果依次为10.09%,27.13%,52.24%,68.61%和95.29%。(2)剂量为4.00  相似文献   

8.
用20%抑多威SL对防治小麦赤霉病进行了空内增效、比较毒力及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室内测定抑多威所含主成份间共毒系数为157.4,表明为增效作用。比较毒力试验指示抑多威SLED50(0.1948mg/kg)小于多菌灵、禾枯灵及灭病成等三种标准药荆,在α0.01、α0.05水平处分别与前二者和后者存在差异,田间试验在相同浓度下防效较标准药剂高出20%以上。并能在小麦成熟期提高绿叶指数,增加千粒重和穗粒数。表明该药剂具有抑菌和促进寄主生长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9.
经过室内毒力测定,9种杀菌剂中的双灵、束灵和扑海因对B.cinerea的毒最高,EC50依次为0.82μg/mL、0.86μg/mL和1.10μg/mL。多菌灵对该菌的毒力最差,EC50高达478.85μg/mL。  相似文献   

10.
防治棉红蜘蛛药剂筛选及使用技术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表明,10%浏阳霉素,20%灭扫利,20%三氯杀螨醇,25%单甲醚、73%克螨特对棉红蜘蛛成蛛毒力较高,LC50均在100μg.mL^-1以下,田间药效均在90%以上,药效持续10d以上;40%久效磷,50%甲胺磷药效次之,而50%乙基1605、40%氧化乐果、40%乐果毒力较低,田间防效较差,不宜在生产上继续应用,田间施药时稀释用水量可左右防效,棉花苗期以900kg/hm^2为宜,蕾期以后为  相似文献   

11.
新疆一枝蒿与黄花蒿粗提物抗棉铃虫与棉蚜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利用新疆一枝蒿研制新型无公害植物杀虫药剂奠定基础.[方法]采用97;乙醇对新疆一枝蒿(Artemisia rupestris)和黄花蒿(Artemisia annua)进行了总提,将所得粗提物对棉花重要害虫-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与棉蚜(Aphis gossypii)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同时还使用新疆一枝蒿粗提物对棉铃虫开展了室内、室外的驱避实验.[结果](1)新疆一枝蒿与黄花蒿粗提物对棉铃虫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515 7与4.781 1 mL/100g;(2)新疆一枝蒿与黄花蒿粗提物对棉蚜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956与2.047 4g/100mL;(3)新疆一枝蒿粗提物对棉铃虫室内室外趋避率分别为28.39;与80.68;.[结论]新疆一枝蒿粗提物对棉铃虫与棉蚜的毒杀作用较好并高于黄花蒿粗提物,且新疆一枝蒿粗提物对棉铃虫有驱避和生长抑制等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试验表明,棉蚜暴发初期施用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270 g/hm2,防治棉蚜效果可达98.36;,对瓢虫和食蚜蝇影响相应最小.棉蚜暴发盛期,采用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270 g/hm2,药后5 d防效可达79.58;,其速效性较差,造成棉花在药后5~10 d生长势衰败严重;采用35;赛丹乳油900 g/hm2,第5 d防效大于97;,对瓢虫和食蚜蝇有一定影响,但能快速压制蚜虫种群密度,使其量限制于瓢虫和食蚜蝇等天敌可控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李娜  刘冰  陆宴辉 《新疆农业科学》2021,58(11):2062-2068
【目的】评价氟啶虫胺腈对新疆棉区棉蚜的防治效果及天敌的安全性,为绿色防治棉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测定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SC)对棉蚜的毒力与防治效果,评价其对棉蚜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的影响。【结果】在室内,氟啶虫胺腈0.375 g/L浓度处理48 h后棉蚜校正死亡率为100.0%,0.250 g/L浓度处理为93.3%,而0.2 g/L吡虫啉处理为84.4%。氟啶虫胺腈对多异瓢虫致死作用小,0.375和0.250 g/L处理48 h后校正死亡率均不足10%,显著低于吡虫啉0.2 g/L处理(45.7%)。2018年和2020年田间施药5 d后,氟啶虫胺腈15 mL/667m2处理(0.375 g/L)对棉蚜的校正防效在90%以上,10 mL/667m2处理(0.250 g/L)处理的防效也超过了85%,显著高于吡虫啉8 g/667m2(0.2 g/L)处理。氟啶虫胺腈15、10 mL/667m2浓度处理下棉蚜僵蚜率、捕食性天敌与棉蚜益害比,均显著高于吡虫啉。【结论】氟啶虫胺腈对新疆棉田棉蚜防效较好,对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安全性较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生物测定,观察面包小麦花培品系88-137及对照品系76-2抗虫情况,结果表明:(1)88-137麦粒对花斑皮蠹确有致死及抑制其生长发育的作用,并且主要是蛋白质起抑虫作用.(2)88-137粗提蛋白质对棉蚜、棉铃虫、二化螟的生长发育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用25;硫酸铵沉淀的粗提蛋白质抑制棉铃虫、棉蚜作用最明显.(3)76-2、88-137饲喂黄粉虫的平均体重均较麦麸的高,说明这两个品系对黄粉虫没有毒性.  相似文献   

15.
新疆阿拉尔地区棉铃虫自然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点滴法和浸叶法测定了新疆阿拉尔棉铃虫田间自然种群3龄,4龄幼虫和初孵幼虫对拟除虫菊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有机氯4类14种常用农药的毒力反应,并与国内外已知敏感基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种群处于高敏感水平,3龄幼LD50接近内地敏感种群或比内地敏感种群更低;在供试药剂中灭多威,氰戊菊酯,甲基对硫磷,和磷和辛硫磷相对毒力指数仅为0.16-0.5;与印度,澳大利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敏感品系相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5种供试杀虫剂拌种处理对棉花苗蚜防效和棉花苗期的安全性,以获得拌种处理防效优于吡虫啉的替代药剂。【方法】测定棉籽7 d室内发芽势和14 d田间出苗率,评价供试杀虫剂在供试剂量下(4.20 g/kg种子)对棉花出苗和苗期生长的安全性。田间拌种处理,评价5种杀虫剂对棉花苗蚜的防控效果和持效期,并与常规药剂喷雾防治棉花苗蚜进行比较,评价2种方法对防控棉花苗蚜的效果。【结果】5种杀虫剂拌种处理均与空白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对棉花出苗和苗期生长安全;在棉花播种后至25 d内,各供试杀虫剂均能有效控制棉花苗蚜种群,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播种后32 d各药剂处理防效均开始快速下降,其中50%吡蚜酮WG和20%噻虫胺CF防效最高,但仅为59.43%和55.52%。播种后39d仅20%噻虫胺CF防效为51.09%,其余处理百株蚜量接近或者高于空白对照;5%啶虫脒EC和10%吡虫啉WP对棉花苗蚜喷雾防控作用仅可维持3 d左右,至药后7 d,需继续采用药剂喷雾处理。【结论】与喷雾处理相比,拌种处理可以更长效的保护棉花,以更好的减少苗蚜的危害。5种杀虫剂拌种处理中,20%噻虫胺CF和50%吡蚜酮WG拌种防治棉花苗蚜均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氯虫苯甲酰胺对棉花棉铃虫的防治效果,以生产上防治棉铃虫常用的3种化学药剂为对照,进行了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施用量225 m L/hm^2对棉花棉铃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持效期可达到15 d,最高校正防效为88.10%,具有高效和持效期长的特点,且对棉花生长安全,其毒性为微毒,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用涂茎、喷雾和拌种3种方法施药,定时采样测定棉苗中内吸杀虫剂的数量动态及调查对棉蚜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喷雾法施药,久效磷在棉苗中对棉蚜的有效控制期为5天;克百威粒剂拌种施药,用药量虽大,但对棉蚜有效控制期仅为10天;涂茎法施药,药剂用量少,棉苗中药剂浓度高,对棉蚜的有效控制期可达12天以上。  相似文献   

19.
甲氨基阿维菌素与阿维菌素对5种农业害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浸渍法、饲料混药法和药膜法分别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与阿维菌素对棉铃虫、杂拟谷盗、斑潜蝇、棉红蜘蛛、蚜虫等 5种重要农业害虫的毒力。结果表明 :甲氨基阿维菌素对棉铃虫的毒力均高于阿维菌素。饲料混药法测定 ,甲氨基阿维菌素对菊酯类杀虫剂敏感的棉铃虫毒力分别是阿维菌素的 2 .0 (初孵幼虫 )、3.6(三龄幼虫 )和 8.4(四龄幼虫 )倍 (LC50 比 ) ;浸渍法测定 ,甲氨基阿维菌素分别是阿维菌素的 78.5 (卵 )、2 5 .9(二龄幼虫 )和 3.7(三龄幼虫 )倍。甲氨基阿维菌素对菊酯类抗性棉铃虫毒力分别是阿维菌素的 2 5 .5 (二龄幼虫 )和 3.9倍 (三龄幼虫 )。甲氨基阿维菌素对蚜虫、斑潜蝇幼虫、棉红蜘蛛的毒力分别是阿维菌素的 1 .9(甘蓝蚜 )、2 .4(棉蚜 )、2 .7(桃蚜 )、5 .7(斑潜蝇幼虫 )和 3.6(棉红蜘蛛 )倍。阿维菌素对斑潜蝇成虫触杀毒力是甲氨基阿维菌素的 37.1倍。甲氨基阿维菌素对杂拟谷盗毒力高于阿维菌素 ,但二者都没有辛硫磷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防治棉铃虫药剂田间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1998年在二代棉铃虫自然严重发生条件下,选用8种药剂及其混用处理,分别于卵高峰期和低龄幼虫期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当代卵高峰期施药1次,Bt与甲久乳油及水胺硫磷混用防效较好;在卵孵化高峰期施药,以硫丹和胺西菊酯防效较好,其次为快杀灵、乐斯本和丙溴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