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以春小麦高蛋白品系F93-486和优质品种张春11号为母本,分别与生产上推广的丰产性品种武春1号,陇春8号和高原338为父本的3个组合的P1、P2、F1、F2、B1和B26个群体为供试材料,研究了F93-486和张春11号的3个主要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和角质率)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F93-486的蛋白质含量与角质率两性状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遗传力高。张春11号的沉淀值主要受加性效应以及加性与显性互作效应控制,遗传力高;蛋白质含量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遗传力也高。因此,F93-486与张春11号均可作为改良营养品质与加工品质的优良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2.
豌豆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2个豌豆组合的P1,P2,F1,F2,B1,B2和F3七个世代群体的资料用加性-显性模型和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估算了12个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结果表明:加性效应是所研究性状的一个重要遗传分量,对不同分析模型表现稳定。显性效应对性状遗传的控制组合间变化较大,对不同分析模型较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陆地棉黄萎病抗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7个陆地棉品种配制的6个组合的P1,P2,F1,F2,BC1,BC2群体和6个组合的P1,P2,F2群体为材料,接种菌系采自于河北省棉区的2个中等致病力菌系,在人工生长室条件下研究了陆地棉的黄萎病抗性遗传方式。结果表明,陆地棉品种93抗12,鼓泽70和苏2028具有中等致病力菌系的抗性。在抗,感材料杂交分离群体中,抗,感植株的分布表现为主基因控制的质量遗传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
Bt棉抗虫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Bt棉R-1、R-2及常规品种鄂棉22、鄂抗棉3号为亲本配制了3个组合的F1、F2和测交后代,了各组合的抗虫性遗传。结果表明,R1与鄂棉22、R-2与鄂抗棉3号分别存在一对显性基因差异,R-1与R-2的Bt不等位。外源Bt抗虫基因导入棉花后能稳定遗传,但插入位点是随机的。  相似文献   

5.
以稃尖紫红色的V20A(B)分别与稃尖无色的珍鼎28A(B)、5460、IR54和IR30杂交,获得F1、F2、B1F1、B2F1以及三亲本杂交群体.研究发现,F1稃尖紫红色对稃尖无色完全显性,F2因组合不同呈不同的比例分离.V20A(B)/IR30F2分离为3紫红色1无色;V20A(B)/5460F2和V20A(B)/IR54F2呈45紫红色19无色分离;而V20B/珍鼎28BF2则呈162紫红色94无色分离.为合理地解释上述分离现象,可以假定控制这些亲本稃尖颜色的主效基因至少有3对P1p1、P2p2、P3p3.P1、P2和P3为控制花青素在稃尖分配的基因.当显性的色素源基因C和激活基因A存在时,至少两个显性的P基因互补,植株才能表现稃尖紫红色,即紫红色稃尖的基因型为:C_A_P1_P2_P3_、C_A_p1p1P2_P3_、C_A_P1_p2p2P3_、C_A_P1_P2_p3p3.椐此,可暂定这7个亲本的5种核基因型为:CCAAP1P1P2P2P3P3〔V20A(B)〕、cAAp1p1p2p2p3p3〔珍鼎28A(B)〕、cAAP1P1p2p2p3p3(5460)、cAAP1P1p2p2p3p3(  相似文献   

6.
玉米雄穗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478×CMI312和丹340 ×CML322等两个组合的 6个世代(P_1,P_2, F_1,F_2, B_1, B_2)为材料,采用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重新研究了玉米雄穗分枝数和雄穗长度的遗传.结果表明,玉米雄穗分枝数和雄穗长度在2个不同的组合中都表现为一对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等两种遗传模式.  相似文献   

7.
选用6个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和B2家系的平均数及其方差,估计了不结球白菜15个杂艺性状的基因效应、遗传力和基因效应对杂种优势的贡献。结果表明:15个性状的遗传基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遗传模式呈部分拟合模式。所在属于 状的各组合均有显著的加性效应和1-3种 效应,1/3的组合有显著的生效应。株重、叶片得叶两重暑株高等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高、菜头粗度、叶柄宽度和叶柄厚度告示决策 状  相似文献   

8.
侯以利  张爱民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3,19(A00):76-78,84,85,86
通过对冬小麦四个杂交组合,六个世代(P1,P2,F1,F2,B,1,B2)遗传参数的估算,分析了六个农艺性状(株高,单株穗数、每穗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每穗粒重)的群体均数、基因效应与狭义遗传力。  相似文献   

9.
以籼稻品种南京11号,一枝腊,南京6号和粳稻品种A65,矮杆黄,“盐变”为材料,配成5个杂交组合,每一组合均获得亲本P1,P2,分离世代F2和与亲本回交所得的B1,B2回交世代,分别测定其株高,穗长以及各节间长度,并对矮杆基因控制的节产是长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矮杆基因降低株高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穗下第1节间和第2节间长度的缩短。一枝腊的矮杆主基因伴有明显缩短穗长的作用,可能属“一因多效”。  相似文献   

10.
两个多小穗小麦吕系六个农艺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主穗小数在25~30个的二个普通小麦多小穗品系85DH5015、SW94-30921与三个普通小麦品种(系)组配成6个组合的P1、P2、F1、F2、B1、B2为材料,用世代均值法分析了6个状的遗传模型并估算了各类基因效应值,比较分析了两个不同来源多小穗小麦品系六个性状各类基因效应的异同及其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六个性状都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加性效应对两个多小穗小麦品系各性状的遗传有重要作  相似文献   

11.
对山西、河北、辽宁、陕西、山东、江苏和河南等7省的251份工艺用高粱品种,进行了株高、穗长、穗柄长、穗粒重、千粒重、生育期、角质率、籽粒粗蛋白含量、籽粒赖氨酸含量和籽粒单宁含量等10个性状的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10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8.52%-54.12%之间,籽粒单宁含量、角质率和穗粒重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54.12%、39.96%和38.97%,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以单宁含量的54.12%为最大值,说明个体间的差异很大,便于资源的鉴别评价和筛选利用。变异最小的性状有生育期、株高和籽粒粗蛋白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8.52%、12.52%和14.73%,遗传较稳定,相对而言,进行优质资源筛选的潜力较小。优异资源的分布,从工艺性状来看,山西和陕西材料性状优良,较适合产品的加工利用,从工艺性状并结合产量性状考虑,则以辽宁材料为好。由此看出,由于各地不同的选择和利用方式,导致资源的分布具有区域特点。  相似文献   

12.
1987~1988年度选用产量和品质性状不同的五个冬小麦亲本,进行完全双列杂交,获得p~2=25个遗传型,采用Griffing方法1模型I进行分析.分析了11个性状的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20个F_1的220个组合次中,正向优势占48.6%,负向优势占45.5%,无显性的占5.9%;其中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正向优势超过中亲值极显著的只有两个组合,但这两个组合的一穗粒数、百粒重和单株粒重均呈负向优势,且大都达极显著水平.20个组合的蛋白质、赖氨酸含量的(F_1-MP)值与单株粒重的(F_1-MP)值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前者r=-0.7610~(**),后者r=0.6437~(**)).11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均极显著;特殊配合力除单株有效穗数与角质率外,其它性状都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抽穗期、穗长、角质率和蛋白质含量有极显著的反交效应.抽穗期、株高、穗长、角质率和每穗粒数的GCA/SCA方差比显著或极显著,故这些性状的遗传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特殊配合力的结果一般与超亲优势的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13.
谷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1份谷子种质资源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千粒重、株高和穗长的遗传力较高,受环境影响较小,可在早世代进行选择;穗重、生物产量和穗粒重的遗传变异系数大,相对遗传进度较大,直接选择效果较为理想;相关分析表明:穗粒重与穗重、生物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穗重、生物产量和穗长三者之间相互呈极显著正相关且遗传力较高。因此,可以通过对穗重、生物产量和穗长的选择来间接提高穗粒重,进而达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测定和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黄淮南片大面积推广的 5个高产小麦品种与 5个优质小麦品种 ,采用 5×5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 ,研究了株高、单株穗数、主茎穗长、单穗粒数、单株产量和沉降值的杂种优势和遗传特性。结果表明 ,平均优势大小顺序为单株产量 >单株穗数 >主茎穗长 >单穗粒数 >沉降值。从平均优势的方向来看 ,株高、主茎穗长的正向优势所占比例 >>负向优势 ,单株穗数、单穗粒数和单株产量的正向优势所占比例略大于负向优势 ,沉降值的负向优势所占比例 >正向优势。株高、主茎穗长、单穗粒数、单株产量的遗传均受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共同控制 ,沉降值主要由加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5.
以小麦6044×01-35杂交后获得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材,对其产量性状与粒重性状予以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自交系群体产量性状均呈正态分布,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单穗粒重与穗长和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穗数、行总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广义遗传力较高的为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单株粒重和单穗粒重;由主成分分析可知,对穗粒重贡献最大的是单株粒重、穗下节间长、穗长、单株穗数;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单株粒重对单穗粒重有促进作用,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单株穗数对单穗粒重的负效应最高。  相似文献   

16.
分析矮秆基因Rht-8的遗传力及其对小麦株高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利用三个小麦品种晋麦47、西峰20、丰产3号分别与Rht-8的供体亲本济宁13杂交,以其F2分离群体分析Rht-8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丰产3号和济宁13后代的遗传力最高(74.32%),西峰20、晋麦47与济宁13后代的遗传力分别为69.49%、67.60%。Rht-8在西峰20和济宁13的F2中具有较强的效应,株高和穗下节分别降低了30.26%和19.20%。在丰产3号和晋麦47与济宁13的F2中,株高和穗下节分别降低了27.14%和26.15%、14.86 %和14.59%。Rht-8减少了有效分蘖个数,对其他性状则无明显的不利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与分蘖数显著正相关(r为0.415,0.355,0.489),与穗下节显著正相关(r为0.408,0.450,0.500);株高与穗长、每穗小穗数、穗粒数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外源DNA导入小麦变异后代主要性状遗传力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几种植物总DNA片段导入小麦,对变异后代5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及性状间的相关系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株高的遗传力最大,其次为千粒重和穗长。每穗粒数和每株穗数的遗传力最小。遗传变异系数以每株穗数和千粒重最高。在相关系数方面,株高与千粒重、株高与每株穗数、穗长同每穗粒数都有极显著的遗传型正相关;株高与每穗粒数、穗长与每株穗数、每株穗数与生产粒数、每株穗数与千粒重4对性状间  相似文献   

18.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access the genetic variability among early vigour and quantitative traits under limited moisture in F2 generation of a 5 × 5 diallel cross of bread whea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 genotypic variation among the genotypes. Additive dominance model revealed full fitness of the data for RL, DSW, FRW, DRW, spike length, and 1000-grain weight but was partially fit for SL, FSW, R/S, tillers per seedling, plant height, tillers per plant, spikelets per spike, and grain yield per plant. The partially adequate models for these plant characters might be due to the presence of non-allelic interaction, linkage, and non-independent distribution of the genes in the parents. Additive genes coupled with moderate to high narrow sense heritability were involved in the heritage of all the traits, which indicated a higher scope of selection in early generations.  相似文献   

19.
(西农1376×WT212)×花育888复交得到的F1,对F1花药组织培养获得DH群体,遗传分析表明,此DH群体的株高、旗叶长、旗叶宽、主穗长、单株穗数、主穗小穗数、主穗粒数、百粒质量的遗传力分别为93%、78%、18%、81%、38%、64%、29%和74%;控制各性状的最少基因对数分别约为3、4、13、4、8、5、9和4对。控制株高、主穗长、主穗粒数的基因间没有互作,控制旗叶宽和主穗小穗数的基因间存在互作,控制旗叶长、单株穗数和百粒质量的基因间可能存在互作。  相似文献   

20.
小麦新品系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8×6不完全双列杂交,对8个小麦新品系的9个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长和穗下节间长以加性效应为主,而结实小穗数、总小穗数、穗粒数、单株穗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以非加性效应为主。遗传力分析表明,株高、穗长和穗下节间长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大,可在早代进行选择,其它性状早代选择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