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镉污染对甘蔗生长、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浓度外源镉(Cd)对甘蔗生长情况、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探讨Cd污染与甘蔗生长、土壤微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内在关系提供参考。【方法】盆栽条件下,以糖料甘蔗为材料,采用不同Cd浓度(0、25、50、100、250、500 mg/kg)进行污染处理至甘蔗成熟期,测定其株高、茎径、蔗茎产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结果】甘蔗株高、茎径和蔗茎产量随着土壤中Cd浓度的增加而降低,Cd浓度越高,抑制效应越明显;Cd污染使酶活性发生变化,随着Cd浓度的增大,特别达到100 mg/kg时,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下降,2种土壤酶对Cd的敏感顺序为:脲酶酸性磷酸酶。Cd污染也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发生变化,真菌、细菌和放线菌量在镉浓度100 mg/kg时显著下降。相关性分析表明,真菌、细菌、放线菌、土壤脲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株高、茎径、蔗茎产量与Cd污染浓度相关显著或极显著。【结论】在盆栽种植甘蔗条件下,外源Cd污染对甘蔗生长情况、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均产生不同程度地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浓度外源镉(Cd)对甘蔗生长情况、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探讨Cd污染与甘蔗生长、土壤微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内在关系提供参考。[方法]盆栽条件下,以糖料甘蔗为材料,采用不同Cd浓度(0、25、50、100、250、500 mg/kg)进行污染处理至甘蔗成熟期,测定其株高、茎径、蔗茎产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结果]甘蔗株高、茎径和蔗茎产量随着土壤中Cd浓度的增加而降低,Cd浓度越高,抑制效应越明显;Cd污染使酶活性发生变化,随着Cd浓度的增大,特别达到100 mg/kg时,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下降,2种土壤酶对Cd的敏感顺序为:脲酶酸性磷酸酶。Cd污染也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发生变化,真菌、细菌和放线菌量在镉浓度100 mg/kg时显著下降。相关性分析表明,真菌、细菌、放线菌、土壤脲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株高、茎径、蔗茎产量与Cd污染浓度相关显著或极显著。[结论]在盆栽种植甘蔗条件下,外源Cd污染对甘蔗生长情况、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均产生不同程度地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桑园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转化酶酶活性的影响,为桑园合理施氮和生产优质桑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按不同氮肥施用水平:N1(120.75 kg/ha)、N2(172.50 kg/ha)和N3(207.00 kg/ha)设3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并与桑叶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土壤脲酶和蔗糖转化酶活性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N2处理的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较大。土壤蔗糖转化酶与脲酶活性、转化酶与磷酸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磷酸酶、转化酶活性与桑叶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合理施用氮肥能提高桑园土壤蔗糖转化酶、磷酸酶、脲酶活性;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可作为评价桑园土壤性质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氮镉交互作用对苋菜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氮镉交互作用对苋菜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在不施氮的情况下,一定浓度的镉污染促进了蔗糖酶和蛋白酶活性,而抑制了脲酶活性,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在0~1.0mg/kg范围内不受镉污染的影响;在不加镉的情况下,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分别在0.2g/kg和0.4g/kg的氮素水平时达最大,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脲酶的活性随氮素营养的增加显著降低,而蛋白酶的活性随氮素营养的增加显著增加;在镉氮交互作用下,对4种酶的活性都有显著影响,对蛋白酶的活性影响最大,其次是脲酶,然后是蔗糖酶,对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5.
不同氮肥处理对桑园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桑园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转化酶酶活性的影响,为桑园合理施氮和生产优质桑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按不同氮肥施用水平:N1(120.75kg/ha)、N2(172.50kg/ha)和N3(207.00kg/ha)设3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并与桑叶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土壤脲酶和蔗糖转化酶活性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N2处理的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较大。土壤蔗糖转化酶与脲酶活性、转化酶与磷酸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磷酸酶、转化酶活性与桑叶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合理施用氮肥能提高桑园土壤蔗糖转化酶、磷酸酶、脲酶活性;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可作为评价桑园土壤性质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铅污染下旱地红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测定旱地红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研究外添不同含量单一重金属Pb在不同培养时间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当Pb含量低于200 mg.kg-1时,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随Pb浓度的提高而增强;当Pb含量高于200 mg.kg-1时,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则随Pb含量的提高而逐渐降低,且Pb含量越高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越低.Pb含量为200 mg.kg-1时酸性磷酸酶活性达到峰值,因此200 mg.kg-1可作为酸性磷酸酶活性转变的Pb表征临界浓度.此外,培养20 d前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培养20 d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逐渐下降.因此第20天酸性磷酸酶活性最强,可作为受Pb胁迫的临界期.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内培养基培养和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粒径、不同浓度纳米ZnO和纳米TiO_2对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L.)和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 L.)溶磷能力、土壤有效磷含量、土壤磷酸酶活性和水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00 mg/kg剂量的纳米TiO_2+接种A.flavus处理能够显著提高难溶性磷酸盐培养基滤液中的有效磷含量;添加30 nm粒径纳米ZnO 10 mg/kg+接种A.fumigatus处理的培养基中有效磷含量、盆栽水稻土壤磷酸酶活性以及水稻地下生物量均显著增加;添加500 mg/kg剂量的纳米ZnO抑制了真菌对磷酸盐的溶解能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缺硫土壤施用硫肥的盆栽试验,研究了硫素对不同基因型大豆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种植高蛋白和高油大豆土壤中,施硫处理显著促进整个试验期间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激活中后期土壤脲酶、中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高油大豆土壤转化酶活性。综合对各土壤酶活性影响,高蛋白大豆施硫30 kg/hm2、高油大豆施硫60 kg/hm2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室内培养基培养和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粒径、不同浓度纳米ZnO和纳米TiO2对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L.)和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 L.)溶磷能力、土壤有效磷含量、土壤磷酸酶活性和水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添加100 mg/kg剂量的纳米TiO2+接种A.flavus处理能够显著提高难溶性磷酸盐培养基滤液中的有效磷含量;添加30 nm粒径纳米ZnO 10 mg/kg+接种A.fumigatus处理的培养基中有效磷含量、盆栽水稻土壤磷酸酶活性以及水稻地下生物量均显著增加;添加500 mg/kg剂量的纳米ZnO抑制了真菌对磷酸盐的溶解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有机肥及有机肥与无机肥混施对西瓜生长期间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尿素和如皋有机肥(以动物毛发为原料)、上海有机肥(以鸡粪为原料)的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而施用常熟有机肥(以猪粪为原料)处理的土壤21d前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对照;施肥激发了土壤磷酸酶活性,施肥前期土壤磷酸酶活性升高,碱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在施肥7d、14d时较高,随后出现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施肥28d、14d时,土壤脲酶、蛋白酶活性达到最高,随后酶活性逐渐减弱。上述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1.
外源镧对黑麦草-铜尾矿系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供试土壤添加不同含量的LaCl3,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外源镧对黑麦草-铜尾矿系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a的添加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La含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蔗糖酶、脲酶以及磷酸酶活性则随着La含量的增加而增强。试验组的土壤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的平均活性分别上升了16.59%、30.65%和13.19%,过氧化氢酶的平均活性下降了6.33%。除脲酶外,蔗糖酶、脲酶以及磷酸酶的活性,试验组与对照组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显示,添加La可以增加种植黑麦草的土壤酶活性,对修复铜尾矿地区土壤铜污染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2,4-D胁迫下土壤酶活性对外源物质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2,4-D胁迫下添加多效唑、尿素对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活性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分数2,4-D对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不同;1~60 d,与对照相比,低质量分数2,4-D对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激活效应,而对蛋白酶活性表现为抑制作用;高质量分数2,4-D则抑制了土壤脲酶、蛋白酶活性,而对碱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激活效应;添加多效唑和尿素对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蛋白酶活性均表现为激活效应,特别是对脲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平均激活率最高可达44.88%和63.18%。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评价百草枯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取河南工业大学校区草地0~30 cm土样,过筛混匀。分别用0(对照)、100、200、500、1 000μg/g百草枯溶液处理土样,然后在25℃条件下恒温培养,培养2、6、12、20、30、45、60 d时测定土样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结果]百草枯对土壤脲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100μg/g百草枯处理20 d对土壤脲酶活性的抑制率为4.5%,而1 000μg/g百草枯处理2 d对土壤脲酶活性的抑制率可达60.45%;百草枯对土壤磷酸酶活性具有先抑制后刺激作用,500μg/g百草枯处理30 d后土壤磷酸酶的活性为对照的126%。[结论]百草枯可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土壤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膨润土对铜污染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膨润土对铜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通过油菜盆栽试验研究了粘土矿物膨润土对铜污染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铜污染程度的增加,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硝酸还原酶的活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膨润土的施加能显著提高铜污染的土壤酶活性,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分别提高了6.4%~15.4%、4.0%~19.3%、1.26%~1.85%和4.6%~10.9%,且对4种酶活性的增加幅度为:碱性磷酸酶>脲酶>硝酸还原酶>过氧化氢酶,并表现出在高污染下对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增幅大于低浓度污染,在低浓度污染下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硝酸还原酶的增幅大于高浓度铜污染。说明膨润土对铜污染的土壤有一定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5.
改性蒙脱石修复镉污染对水稻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钝化修复重金属Cd污染土壤中改性蒙脱石的使用对水稻根际与非根际土壤Cd活性、酶活性等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通过袋式根际箱装置种植水稻,并对土壤施加巯基-蒙脱石复合材料、蒙脱复合调理剂材料及巯基复合材料。结果表明:3种材料以0.5%的量施入后,糙米Cd浓度分别降低43.6%、25.9%和36.0%;Cd有效态浓度在根际土壤中分别降低55.3%、12.0%和35.2%,在非根际土壤中分别降低54.9%、9.76%和35.4%。蒙脱复合调理剂材料能提高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巯基复合材料能提高土壤中脲酶活性,巯基-蒙脱石复合材料能提高非根际土壤中蔗糖酶活性。施加修复材料后,水稻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研究表明,这3种改性蒙脱石钝化材料降低了Cd在根际土壤中的活性,有效地固定了土壤中的Cd,降低了水稻对镉的吸收,同时提高了土壤酶的活性,改善了Cd污染的水稻根际土壤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6.
锰对商陆根际微生物及土壤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一步阐明植物对锰毒的耐性机制,通过盆栽试验对不同Mn浓度下美洲商陆根际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用顺序浸提法研究商陆根际Mn形态与6种土壤酶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Mn浓度的增加,真菌数量逐渐减少,细菌、放线菌数量变化呈波动性.2)低浓度Mn可刺激脲酶、磷酸酶的活性;高浓度下,脲酶、蛋白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活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在高浓度下增加.3)相关分析表明,锰浓度与土壤酶活性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相关程度为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转化酶;脲酶、蛋白酶、转化酶、多酚氧化酶、磷酸酶5种酶的活性间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它们对锰胁迫有相似的适应性.过氧化氢酶、脲酶对锰的影响作用最敏感.4)土壤酶与锰化学形态多呈线性关系,各形态Mn与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而与转化酶活性的负相关性很小,全Mn与蛋白酶活性及专性吸附态Mn与多酚氧化酶活性的相关性显著.5)各形态锰含量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关系优于总量锰,因此可将锰各形态含量关系作为评价红壤锰污染程度的主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水肥条件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和水分条件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和土壤酶活性的短期变化规律,设置了不施肥(CK)、化肥(F)、有机肥(M)和有机肥+化肥(FM)等4种不同施肥处理和2种水分状况(田间持水量的70%和90%)的室内培养试验,对不同时间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培养过程中,不同施肥处理土壤脲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先升高—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则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土壤蔗糖酶活性在整个培养过程处于一种波动变化。与CK相比,M和FM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单施化肥降低这些酶的活性。培养前期,M和FM处理降低土壤蔗糖酶活性,在后期提高其活性;单施化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与田间持水量为70%相比,过高的田间持水量会显著抑制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18.
腐植酸复合肥对土壤养分转化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在土培试验研究腐植酸复合肥对油菜品质和生理指标影响的同时,对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腐植酸复合肥较等养分无机肥增加油菜鲜、干重和氮利用率;②腐植酸复合肥增加土壤碱解N和速效P含量,促进土壤K的消耗;③腐植酸复合肥降低土壤pH值,提高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脲酶活性,说明腐植酸可作为脲酶抑制剂。HA复合肥中以4号(HA-NPK-Zn)的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过氧化氢酶活性最低;④各处理的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速效P呈显著正相关,脲酶活性与速效K呈极显著负相关,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速效K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