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Landsat卫星TM、ETM+和OLI数据,采用SVM算法结合RS和GIS技术,分别提取了呈贡区5个时期(1989、1996、2003、2009、2015年)的耕地面积。结果表明,1989—2015年呈贡区耕地面积由156.99 km2减少到40.02 km2,减少了74.51%,年平均减少4.50 km2;空间分布上,耕地集中在呈贡西部、西南部、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其中以中部地区减少最为剧烈和明显。原因主要是政府的宏观调控、城市化速率和城市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建议政府协调人、地、自然和城市发展建设之间的关系,严守耕地红线,出台耕地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根据1999 ~2012年若羌县人口、耕地和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若羌绿洲耕地变化情况及驱动力.结果表明:若羌县耕地变化显著,耕地面积经历了减少—迅速增长—慢速减少的变化过程;各地耕地相对变化率分布的空间格局不一,若羌镇、吾塔木乡耕地的相对变化率为小于1,铁干里克乡、瓦石峡乡耕地的相对变化率为大于1,瓦石峡乡的最高,为2.77;从时段上看,2002~2008年驱动力综合得分增长较为缓慢,2009 ~2012年驱动力综合得分增加迅速,表明影响若羌县耕地变化的综合因子的驱动力在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3.
以西藏山南浪卡子县卡热乡2006年和2009年的总耕地面积、粮食耕地面积、油菜耕地面积、菜类耕地面积为调查对象,通过查阅该乡政府基本情况统计表,调查了该乡2006年和2009年耕地数量及各耕地类型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2006~2009年该乡总耕地面积没有发生变化,但各耕地利用类型所占面积变化较大,其中,粮食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油菜耕地面积和菜类耕地面积有所增加,特别是油菜耕地面积比例增加了1倍以上。进一步提出了耕地开发利用的新思路:合理利用耕地,加强基础建设,培植龙头企业及开拓和完善区内外农牧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4.
选取近15年南平市耕地面积统计数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南平市近15年来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差异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1990~2005年期间,南平市耕地变化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各县(市、区)耕地变化空间差异较大;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为经济发展对耕地占用的巨大需求和比较经济利益对耕地占用的巨大压力.对于耕地数量快速减少区和平稳减少区,应采取不同的措施以保障耕地资源的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李论  金建君  江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218-18220
利用1991~2008年北京市统计资料,分析了北京市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影响北京市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市耕地面积总体上呈减少趋势,耕地年均减少2.43%;人均耕地面积也呈逐年下降趋势;影响北京市耕地资源数量减少的主要驱动因素在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55年来策勒绿洲耕地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资源的变化是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耕地变化驱动力的研究有助于宏观调控耕地动态.研究利用策勒绿洲1949~2004年长序列耕地统计以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 分析了策勒绿洲55年来耕地变化总体趋势,并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影响耕地变化的经济、社会等主要因素,对策勒绿洲55年的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绿洲耕地总面积和人均面积持续减少,而经济发展、社会系统压力、农业科技进步是引起策勒绿洲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旬阳县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区,也是传统的农耕区,耕地利用及其变化对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起到指向性作用。笔者基于2001-2009年期间旬阳县耕地和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数据,分析旬阳县耕地时空变化特点,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旬阳县耕地变化驱动因素进行研究。分析表明:从\{2001-\}2009年,旬阳县耕地面积减少;各乡镇的耕地变化表现出明显区域差异性。在影响旬阳县耕地减少的主要因子中,经济发展因子是最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1978~2005年的统计资料,利用主成分方法分析影响广西壮族自治区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揭示耕地面积减少的驱动机制,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近30年来耕地数量动态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广西近30年来耕地面积经历了波动性减少的变化过程,人均耕地面积处于持续下降趋势;通过主成分分析,把影响耕地变化的13个因子进行归纳,认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压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是影响广西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并针对驱动力提出一定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苏州市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年福华  史守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526-5527,5558
以苏州市1978~2005年的统计资料和近10年来土地详查与变更数据为依据,分析了苏州市耕地数量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空间差异,选取人均GDP、耕地面积作为指标分析了经济增长和耕地面积减少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耕地占用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耕地数量呈明显的波动减少趋势,耕地变化的区域差异显著;苏州市占用的耕地面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增加呈指数型递减趋势,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伴随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对耕地压力将趋于缓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武定县经济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选取GDP、人均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人口和耕地面积作为主要分析指标,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1996~2010年来武定县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6年以来,武定县经济得到大的发展,而耕地面积却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各个经济指标对耕地面积变化影响显著,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总人口,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处理耕地减少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