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雏鹅的饲养管理是养鹅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雏鹅的饲养管理直接影响雏鹅的成活率、生长发育和成鹅的产蛋率。若管理不当,就会引起雏鹅发病甚至死亡。所以在雏鹅的饲养管理阶段,应精心饲养。1选择健康正常的雏鹅育雏中,对雏鹅选择非常重要,应选择卵黄吸收好、脐带收缩好、叫声响亮,毛色光亮、眼睛有神的雏鹅来饲养。2雏鹅的饲喂  相似文献   

2.
雏鹅是指从出壳到4周龄的幼鹅,在鹅的养殖中,雏鹅的饲养管理是关键性环节,做好雏鹅的培育,提高雏鹅成活率,将对大力发展养鹅业生产起到促进作用。雏鹅的饲养管理是整个饲养管理的基础,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将雏鹅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众所周知,雏鹅属于草食性的家禽,耐粗食、疾病少、生长快、易于管理、效益好而且养殖的成本比较低。所以雏鹅的饲养已经成为当前农民增加收益的首选项目。然而雏鹅需要精细的饲养与管理,这也是提升雏鹅生产力最为关键的一部分,所以做好雏鹅的饲养与管理十分重要。所谓的雏鹅是指从壳里出生之后的30日龄之内的小鹅。通常情况下,雏鹅的培育在养鹅的生产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雏鹅的培育将对雏鹅的生长及其产肉能力、产蛋和蛋的品质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做好雏鹅的培养工作也是为日  相似文献   

4.
在养鹅过程中,雏鹅的饲养管理是最关键的一环,雏鹅培育成功与否,不仅影响到幼鹅的生长发育,而且关系到成鹅的生产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根据雏鹅的生长发育规律,针对雏鹅的生理特点和要求,把好八个关口,供给所需条件,促进雏鹅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正在养鹅生产中,不管种鹅与孵化条件多好,总会出现弱雏,在接雏时把明显的弱雏挑出去,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等原因,还会出现一定数量的弱雏。对于患病没有治疗价值的要淘汰,剩下营养不良、体质较差的弱雏,在加强饲养管理、适当的治疗后,大部分可以赶上或达到健康鹅生长水平。产生弱雏的原因有很多因素,但主要是种鹅饲养不当,病原菌感染,孵化时温度、湿度、密度不达标以及育雏条件差、雏鹅出壳季节所致。  相似文献   

6.
雏鹅是指从出壳到4周(或1月龄)内的鹅,又叫小鹅。要使饲养的雏鹅育雏率高,又使育出的雏鹅生长发育好,就要在接雏前充分做好育雏的准备工作,并选好雏鹅,运好雏鹅。  相似文献   

7.
雏鹅痛风是近几年在肉鹅养殖业引起雏鹅死亡率较高的因素之一,雏鹅痛风的原因包括饲养过程中饲料中粗蛋白含量过高、饲料保存不当、饲养密度过大、饲养环境阴冷潮湿、雏鹅缺乏运动等,鹅星状病毒(GAstV)是引起新型雏鹅痛风病的病原。该病给我国肉鹅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然而,目前尚无针对雏鹅痛风的特异性药物和疫苗,且现有治疗手段效果不显著。因此本文将从雏鹅痛风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进行讨论,为今后饲养雏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赵艳 《水禽世界》2008,(1):19-20
“鹅好养,雏难育”,雏鹅饲养是养鹅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笔者通过大量的咨询、现场观察和死鹅剖检中发现:规模养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阶段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60%以上,给饲养户造成很大损失。因此,必须针对雏鹅的生理特点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工作,以满足雏鹅对环境的需要,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在养鹅生产中,不管种鹅与孵化条件多好,总会出现弱雏,在接雏时把明显的弱雏挑出去,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等原因,还会出现一定数量的弱雏.对于患病没有治疗价值的要淘汰,剩下营养不良、体质较差的弱雏,在加强饲养管理,适当的治疗后,大部分可以赶上或达到健康雏鹅生长水平.  相似文献   

10.
鹅是草食水禽,具有食性广、耐粗饲、生长快、耗料少、好饲养等特点。它能像牛、羊一样。消化大量的青粗饲料,一般只需饲养60~70天,就可作为肉鹅出售。 一、雏鹅的培育 雏鹅是指从出壳到30日龄的鹅。雏鹅培育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养鹅的成败。 鹅虽然是粗吃粗长的家禽,但刚出壳的雏鹅必须精心饲养。除做好保温防潮工作外,必须加强饲喂管理。  相似文献   

11.
雏鹅的饲养管理不仅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还关系到将来的生产性能,所以育雏期是养鹅生产的关键时期,在饲养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好雏鹅 雏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雏鹅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健壮雏鹅活泼,眼大有神,反映灵  相似文献   

12.
雏鹅是指孵化出壳后到4周龄或1月龄内的鹅,又叫小鹅。雏鹅饲养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雏鹅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继而影响到雏成鹅的生长发育和鹅的生产性能。雏鹅的饲养管理是整个饲养管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隆昌县发明的冬育雏鹅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养鹅方法。推广应用十多年来,深受全国各地饲养大户和科技界的高度赞扬。冬育雏鹅,就是将春季孵化提前到“立冬”时孵化,冬季适宜雏鹅生长,孵化的雏鹅疫病少,具有生长快,易饲养,效益好,种鹅利用率高等特点,自此将这项技术推广到大江南北饲养。冬雏鹅经过几十天的饲养育肥,春节前后就陆续上市,此时的肥仔鹅肪厚肉嫩,不论做“香酥鹅”、“板鹅”,还是供鲜食用,鲜嫩适口,味美无比,是春节市场的抢手货。隆昌县的冬雏鹅畅销广东、浙江、福建、湖南、湖北等省,价格也比春雏鹅高1—2倍,经济效益特别好。冬季育雏鹅,要掌握好以下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4.
雏鹅是指孵化出壳后到4周龄或1月龄内。雏鹅饲养管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雏鹅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的高低,继而影响到育成鹅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雏鹅的饲养管理是全部饲养管理的基础,为此,笔者现将雏鹅的育雏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雏鹅在育雏期,一般都采用传统的平而饲养方式,这种饲养方式弊病很多,如卫生条件差,舍内过于潮湿,粪便与雏鹅接触,育雏的温度忽高忽低,不易掌握,致使雏鹅的成活率低。网上育雏具有保温好、容易管理、省丁省料、  相似文献   

16.
雏鹅是指从出壳到4周龄的幼鹅,在鹅的养殖中,雏鹅的饲养管理是关键性环节。做好雏鹅的培育,提高雏鹅成活率,将对大力发展养鹅业生产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鹅是草食水禽,饲养一般以放牧为主,舍饲为辅,多用青料,不用或少用精饲料,是节粮型家禽。在当前饲料价格较高的形势下,饲养肉鹅,更显其优越性。要培育好雏鹅,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适宜的温度与湿度 雏鹅调节体温能力弱,在饲养过程中要严格掌握好温、湿度。这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关键性措施。一般在出壳后的头一周应给予27~28℃的温度,以后每周下降1~2℃;直降到18~20℃时为止。温度的高低以观察雏鹅的活动情况而定。雏鹅活泼好动,采食正常,分散休息,便为宜温。保  相似文献   

18.
<正>扬州鹅是江苏省优良的地方品种,中等体型,生长速度快,比较耐粗饲,适应性强,肉质好,肌肉中蛋白质的含量高,营养丰富,并且肉质中含水量较低,非常适宜加工成成品。目前,养鹅业已经成为灌云县畜牧业发展的重点产业,也是农民发家致富的好项目,鹅养殖已经成为畜牧经济的主要来源。为了给养殖户提供优良的品种,下面简述一下种鹅的饲养管理技术,以供大家参考。1雏鹅的饲养管理雏鹅是指从出壳到4周龄的这段时间,这段时间雏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发展养鹅,首先是养好雏鹅,这是养鹅成败的关键。饲养好雏鹅,首先要抓住雏鹅的生理特点:雏鹅生长发育极快,从出壳到3周龄时,小型鹅种的体重比初生时增重6—7倍;中型鹅种增加9—10倍。雏鹅的生长速度是任何畜禽都不能与之相比的,雏鹅还具有调节体温能力差、新陈代谢旺盛等特点。因此,要做好以下技术工作;  相似文献   

20.
雏鹅是指孵化出壳到4周龄内的小鹅。雏鹅饲养管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雏鹅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的高低,继而还影响育成鹅的生长发育和鹅的生产性能。雏鹅的饲养管理是整个饲养管理的基础。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将雏鹅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