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全省夏花生生产现状、发展潜力以及农业自然资源状况,选定了33个县市为代表点,并依据夏花生的生育规律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确定了16项气象和土壤因素指标,采用层次分析、聚类分析和线性规划等数学方法,作出了全省的夏花生种植区划和生产发展优化方案,将全省共划分为五个夏花生类型区,分别提出了1990、1995和2000三个年度的优化方案,为各级领导进行宏观决策、规划和指导夏花生生产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夏花生产量低而不稳是制约花生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夏花生增产机理研究,逐步完善配套其高产栽培技术,采取技术、组织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大力推广夏花生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我国夏直播花生产量一直低而不稳,严重影响着花生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从1985年我们开始进行夏直播花生高产栽培研究,1988年获得亩产荚果522.05公斤的高产,初步掌握了夏花生高产规律及主要栽培要点,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根据近年来我县夏花生的开发试验及生产实践,我们认为,夏花生生产应抓如下六条关键措施: 一、改平播为起垄栽培。 据近两年花生开发试验,起垄栽培同样也适应夏花生栽培,因为起垄后的花生具有加厚活土层,加大昼夜温差,增强光辐射面积,利于通风透光,便于抗旱排涝、治虫和收获等优点。所以在夏花生种植上  相似文献   

5.
林同学  胡进 《花生学报》1991,(3):17-19,31
1984年我们在全区进行夏直播高产花生栽培技术研究,获得了公顷亩产400公斤以上高产方,422公斤高产地块;1987~1989年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等单位又在莒南、临沭两县进行夏直播高产花生栽培生育规律和小麦、花生一年两熟双高产研究,为进一步培创我区夏直播花生高产起了积极作用。1990年我区创亩产400公斤以上夏直播花生1111.4亩,其中费县郝家村1.16亩高产地块单产467.5公斤,为全区大面积发展夏直播花生,大幅度提高荚果产量提供了新的经验和配套技术,现就夏直播高产花生栽培生育规律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县历史上是重点花生产区,1955年种植面积曾达到17万亩左右。布局上相当一段时期以一年一熟的春花生为主。近年来,由于搞水利,种绿肥、改水稻、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土壤肥力逐渐提高。原有的一年一熟春花生已不适应形势需要。逐步由一年一熟过渡到两种两收,发展油(菜)油(花生)、麦油(花生)两熟制,已势在必行。1981年我县实种花生2.7万亩,夏花生占51.1%。1982年种植花生4.5万亩,夏花生占54.5%,1983年  相似文献   

7.
河南麦套花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是河南省重要的经济作物,历史上以春播为主,是全国春花生主产区之一。夏花生(含麦垄套种)的种植面积很小,常年只占花生种植总面积的10~30%。进入八十年代,随着农村耕作制度的调整,复种指数提高,夏花生面积迅速扩大,至1989年全省夏花生种植面积已占花生总面积的80%,其中麦茬花生只占夏花生面积的10%左右。所以麦套花生是河南花生发展的主体,是近年来河南花生面积突破700万亩,产量稳步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前言 夏播花生多因生育时间较短,秕果多,往往导致产量低而不稳,这是当前发展小麦—夏花生一年两熟栽培制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我所从1982年始将地膜应用于夏花生栽培,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增产效果。四年研究结果证明:夏花生覆盖地膜,有促进生长发育,加速生育进程,提早开花,结荚大、籽粒饱满的增产作用。我们认为:覆膜栽培不仅是春花生高产的重要措施,也是夏花生高产稳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不同栽培方式下夏直播花生功能叶片氮素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含氮化合物的变化规律及其差异,在田间条件下,以'青花7号'花生品种为材料,系统研究了花生夏直播高产保护性栽培法、地膜覆盖、秸秆还田对夏直播花生功能叶片氮素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夏直播高产保护性栽培法可显著增强夏直播花生功能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  相似文献   

10.
夏花生在我省很早就有种植,有麦田套种和麦收后直播两种种植方式。但由于麦田套种存在小麦与花生争光、争水、争肥的矛盾,夏直播存有花生生育期短,有效积温不足的问题,所以夏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均低于春花生。为大幅度提高夏花生的产量和品质,自1987年以来进行了“夏花生纸筒育苗移栽技术”的研究,本文主要报道花生纸筒育苗移栽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临沂市夏花生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林同学,周建全,范开业,王献杰(临沂市经济作物站,276001)花生是我市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2万公顷左右,其中春花生10万公顷以上,占花生总播种面积的83%,随着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人口不断增加,人多地少,粮油...  相似文献   

12.
花生种植栽培模式对花生地上害虫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春花生和夏花生主要地上害虫发生特点的差异,在山东花生主产区进行了不同播期花生主要害虫发生情况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春花生和夏花生上发生的地上害虫优势种和为害盛期有明显不同。危害春花生的主要害虫是花生蚜、花生叶螨、2代棉铃虫、甜菜夜蛾和蓟马,且不同播期为害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危害夏花生的主要害虫是3代棉铃虫、甜菜夜蛾和蓟马。  相似文献   

13.
菏泽地区属于黄淮平原,冲积沙土和沙壤上面积大,光、热、降水等气象因素均适宜发展种植夏花生。由于过去对花生生产认识不足,科学种田水平不高,尤其对花生品种更新换代重视不够,因此,基本上是按当地老习惯、老品种种植。以春播为主,常年播种面积不足20万亩,单产徘徊在60公斤上下,有的年份不足50公斤。影响了本地区花生生产的发展,种植面积小,单产低而不稳。1984年以来,由于重视了品种的引  相似文献   

14.
花生是我国北方主要油料作物之一。随着生产的发展,夏播花生面积逐年扩大。生产上迫切要求提供适宜夏直播,早熟、高产花生新品种,受全国种子总站委托,我们于1988-1990年在山东、河南、河北、北京、陕西、江苏等省(市)进行了北方区夏播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以求鉴定出夏播早熟、高产花生新品种,供生产推广种植。 材料和方法 供试品种为:RH8022、8153、唐7730、龙花一号、白沙1016(对照)。田间设计:各试点均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  相似文献   

15.
为打破山东种植业徘徊局面,确保花生生产有一个较快的恢复和发展。本文建议从实际出发,依靠科技进步,科学调整种植业结构,稳定花生种植面积,积极推广地膜覆盖、千斤高产、夏花生小麦双高产和旱地栽培等配套新技术;健全科技推广和整顿物资供应两大服务体系;加强领导政技结合;力争3—5年内使山东花生产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6.
经过2008年对夏直播花生高产试验中18个小区地下害虫危害花生荚果的调查分析,发现金针虫是危害夏直播花生荚果主要害虫之一。金针虫危害比率大,危害果数可达虫害果数的50.0%~84.05%,平均64.57%,占总果数的14.55%,接近蛴螬危害的2倍;其危害症状与蛴螬明显不同,会严重降低花生产量和品质,虫害果数量与有效产量呈高度负相关关系。因此在生产中应加强对金针虫的防控。  相似文献   

17.
花生是我区的主要油料作物,面积总产居全省首位。1980年总产达一亿九千三百二十万斤,除上调省外,全区人口年均花生食油3斤多。但是,花生生产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湛江的自然增产潜力,把花生生产搞上去,争取多产花生多产油支援国家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湛江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温和,夏长冬暖,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夏  相似文献   

18.
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低中山区,海拔400~1350米,境内山峦起伏,沟峪纵横,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3~16.9℃,年平均日照1350~1560小时,年平均降水760~1170毫米,但分配不均,多数雨水降落在夏、秋季节,常出现冬干、春旱、夏旱和伏旱,不利于花生生产。全县花生播种面积1.5万亩左右,多数花生都在小春的豌豆、油菜收获后播  相似文献   

19.
积温变化对济宁市夏花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济宁市1971-201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及夏花生生长发育资料,分析夏花生生育期间积温变化对夏花生结荚期、饱果成熟期和有效花终止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济宁市1971-2010年夏花生生长期间(6月15日-10月5日,下同)≥15℃积温有升高的趋势,近二十年(1991-2010)麦茬夏花生生长期间≥15℃积温为2799.8℃,高于夏花生正常成熟所需的积温下限2600℃,夏直播花生覆膜栽培完全可以满足中早熟品种正常成熟对积温的要求;1971-2010年花生饱果成熟后期(9月20日至9月30日)≥15℃积温有升高的趋势,1991-2010年间≥15℃积温比1971-2010年的40年的平均值高6℃,11d的日平均温度高出0.55℃,利于饱果的形成.利用>10℃有效积温计算夏花生可形成饱果的有效花终止期为7月30日,为适时化控,减少无效花、果数量,降低株高,防止倒伏,提高饱果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一、研究目的 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改革,复种指数的提高,夏播花生面积逐年扩大,因此研究夏花生的关键措施对提高花生产量十分重要,为此我所在七六年进行了盆栽水分试验,试图摸清夏花生苗期适宜土壤湿度,为苗期合理浇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