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转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鲤和普通鲤鱼肉(受试物)作为小鼠的饲料基础蛋白成分,以10%、5%、2.5%的比例掺入饲料喂饲小鼠,并以常规大鼠饲料为阴性对照,采用二代繁殖试验法观察受试物对实验动物生殖周期全过程的影响,检测转基因鲤作为食物对实验动物小鼠生殖过程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对各代各剂量组试验小鼠全部生殖毒性指标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以转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鲤和普通鲤鱼肉(受试物)作为小鼠的饲料基础蛋白成分,以10%、5%、2.5%的比例掺入饲料喂饲小鼠,并以常规大鼠饲料为阴性对照,采用二代繁殖试验法观察受试物对实验动物生殖周期全过程的影响,检测转基因鲤作为食物对实验动物小鼠生殖过程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对各代各剂量组试验小鼠全部生殖毒性指标的检测结果,虽然有单项指标出现统计学差异,但未见其生物学意义,未见与喂饲转基因鲤相关的异常改变。经对出现统计学差异的各单项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和生物学意义分析,对转基因鲤(阳性)各组、普通鲤(阳性对照)各组、阴性对照组各指标综合观察,未发现转基因鲤对二代雌、雄性别小鼠有生殖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超级鲤及子代的生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作转基因材料,获得了一批转基因鲤鱼和1尾“超级鲤”鱼。经分子检测证实外源基因整合到了受体鱼的基因组中并在体内表达出外源生长激素。连续多年的池塘生长实验表明,转基因鲤鱼的快速生长效应比正常鲤鱼明显,在试验鱼群体中最大个体体重比对照组群体中最大个体体重,分别提高了52.5%,46.0%,76.0%,而且由性成熟的超级转基因鲤鱼繁殖的F1代和F2代鱼,仍表现出快速生长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转生长激素基因中华倒刺鲃的构建及其检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从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cDNA文库克隆到的生长激素基因,与鲤β肌蛋白启动子、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的poly(A)终止信号序列等调控元件共同构建了表达重组质粒pFV2 cfGH。提取重组质粒,用精子载体法导入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的受精卵中,经孵化培养成转基因成鱼。抽提423尾转基因实验鱼血总DNA,经PCR检测表明:斑点叉尾鮰生长激素基因已导入中华倒刺鲃基因组中,导入率为17.26%。同时通过RT-PCR技术检测阳性中华倒刺鲃中生长激素基因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5.
各地信息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著名鱼类遗传育种专家沈俊宝、孙孝文等承担“北方鲤鱼基因工程育种”的科研项目,首先成功地将牛、羊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的受精卵中,获得我国第一代转基因鱼。在成功的基础上,又把大麻哈鱼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又成功地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代“全转基因鱼。这一研  相似文献   

6.
转生长激素基因鲤的快速生长效应及传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效文 《水产学报》2002,26(5):391-395
报道了转生长激素基因鲤阳性群体的建立科“超级鲤”的获得。给出了“超级鲤”和对照组连续4年的生长实验结果及“超级鲤”子代连续3年的生长对照的体重数据。结果显示,外源生长激素基因对受体鲤具有快速生长效应,但具有这种超速生长作用的个体在转基因鲤群体中占极少数。此效应能传递给子代,子代中快速生长个体的比例大大高于转基因实验群体。  相似文献   

7.
从转基因鲤的食用安全角度出发,研究了转基因鲤与正常鲤的营养成分和细菌致突变实验及对食用动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鲤与正常鲤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7.52%和17.45%、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55%和2.83%、灰分分别为1.29%和1.23%、水分分别为78.85%和78.27%,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6.54%和16.77%,经统计分析,二者均无显著差别;其抗病能力虽稍弱于正常鲤鱼,经t值检验,无显著差别。而用转生长激素基因鲤作为食物,食用它的动物的各组织的重金属含量经过检测与对照组动物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外源基因的插入没有引起作为食物的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转牛(羊)生长激素基因工程鲤鱼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产出转牛和羊生长激素基因实验鲤鱼一万余尾,筛选出生长速度快,含有外源基因的转基因鲤鱼143尾,遗传实验证实外源基因可遗传给后代,经池塘生长实验证明于代仍具有生长速度快的特征,建立了把外源基直接注入鲤鱼受精卵及确定了外源基因导入鲤鱼受精卵的最佳时期等构建转基因鱼的一整套技术。  相似文献   

9.
转生长激素基因鲤鱼的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报导了生长激素基因对鲤鱼生长的影响。经池塘对照实验表明,转生长激素基因鲤鱼的快速生长效应比正常鲤鱼明显,而且由转生长激素基因阳性性成熟鲤鱼经人工催产繁殖的子一代群体中,仍表现出快速生长的特性。这一结果,为能获得一个转外源生长激素基因并具快速生长特性的遗传稳定的转基固鲤鱼核心群体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0.
闫学春 《水产学报》2005,29(2):281-284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tine,简称MT),又称重金属结合蛋白,是一种低分子量富含半胱氨酸的金属结合蛋白。锌、铜、镉等多种金属元素均可在体外或体内诱导组织MT大量合成。已有研究表明,MT在微量元素代谢、重金属富集、环境污染的清除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 选择恰当的启动子是保证外源基因在转基因鱼中成功表达的最重要因素。在转基因鱼的研究过程中,使用的转基因材料从最初阶段的人及其它哺乳类如牛、羊等的生长激素基因发展到现在的鱼的生长激素基因,启动调控顺序也由小鼠的重金属螯合蛋白(MT-1)基因发展到鱼的重金属结合蛋白基因,如虹鳟金属硫蛋白基因、鲤β-肌动蛋白基因、美洲鲽抗冻蛋白基因以及鲤金属硫蛋白  相似文献   

11.
将构建携带H1启动子的肌肉生长抑制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导入鲤受精卵核区附近,获得了一批具有RNAi表型的转基因鲤,PCR和分子杂交检测证实外源基因整合到受体鱼的基因组中,阳性率为32.78%;一龄鱼的生长实验表明,转基因鲤比普通鲤平均生长快0.99倍,其体高和体厚分别平均增长0.22和0.26倍,其中有31.82%的群体平均体厚是普通鲤的1.6倍。结果显示,该质粒表达的发夹环型dsRNA可以有效降解其转录产物,对阻抑肌细胞中同源基因的表达、鲤肌肉的再生能力增强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抑制作用表现为鲤背部肌肉增厚、体质量增加,说明该基因经转录产生的双链RNA在鲤体内具有RNAi效应。RNAi技术为获得具有特殊功能的转基因鲤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约10000余尾注射牛和羊生长激素基因的鲤鱼已被生产出来,并从中筛选出生长速度快且整合了外源基因的个体143尾,也证明外源基因可传递给子代同时子代也具有快速生长的特征。建立了把外源基因直接注入受精卵的方法,确定了注入外源基因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3.
根据线粒体控制区序列设计了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物种特异的PCR引物,通过对四大家鱼受精卵的PCR扩增,种间交叉扩增,相关种类早期资源的扩增以及未知种类鱼卵的鉴定发现,所设计的引物具有很高的种类特异性,对特定种DNA具有良好的扩增效果,但是不能进行交叉扩增,对四大家鱼外的其它种类也不能扩增。实验没有出现一例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说明所设计引物的种类特异性高。该方法特别适合从鱼类早期资源大量样本中准确快速鉴定四大家鱼种类。  相似文献   

14.
比较了分别施用氯化铵、尿素或碳酸氢铵及以油渣为主的有机肥养殖的鲢、鳙血液的某些生化成分。结果表明:施用氯化铵的鱼池,鲢、鳙生长良好,血液中Cl~-、Na~+及葡萄糖的含量最高,尿素碳铵组次之,油渣组最低。血液中游离氨基酸的水平,两个化肥组均高于油渣组。  相似文献   

15.
人生长激素基因在团头鲂和鲤中的整合和表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显微注射方法,将带有小鼠MT-1基因启动顺序与人生长激素hGH基因顺序重组的线状DNA片段,注入团头鲂和鲤的受精卵,获得成活的实验鱼。经斑点、Southern杂交、Northern杂交、放射免疫和酶联等方法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在受体鱼中得到整合、转录、翻译和表达,并具促生长效应。转基因雌鱼和雄鱼有性繁殖所获得的子鱼带有外源基因,表明外源基因能通过性细胞传递给子代,并仍具促生长效应。  相似文献   

16.
鲤鱼对二溴海因的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二溴海因为消毒剂 ,设置了四个浓度梯度 ,对鲤鱼进行了耐受性研究 ,得出了鲤鱼对二溴海因的安全用量范围。试验采用静水试验法 ,分为预备试验和正式试验两部分 ,每组试验周期 4 8h,试验鱼尾数 10尾。在试验过程中记录每组浓度梯度在 12h、2 4h、36h和 4 8h试验鱼的中毒症状和死亡尾数 ,根据试验鱼的死亡率及死亡时间 ,利用半对数坐标用直线内插法求出二溴海因对鲤鱼的半致死浓度 12hTLM ,2 4hTLM ,36hTLM和 4 8hTLM分别为 88.5mg/L ,80mg/L ,77.4mg/L和 76 .2mg/L ,通过公式求得安全浓度为 7.6 2mg/L。通过本次试验验证了二溴海因是一种健康的、安全的、环保型的消毒剂 ,可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中  相似文献   

17.
Cage‐pond integration system is a new model for enhancing productivity of pond aquaculture system. A field trial was conducted using African catfish (Clarias gariepinus) and Nile tilapia (Oreochromis niloticus) in cages and carps in earthen ponds. There were four treatments replicated five times: (1) carps in ponds without cage, (2) tilapia at 30 fish m?3 in cage and carps in open pond, (3) catfish at 100 fish m?3 in cage and carps in open pond, (4) tilapia and catfish at 30 and 100 fish m?3, respectively, in separate cages and carps in open pond. The carps were stocked at 1 fish m?2. The cage occupied about 3% of the pond area. The caged tilapia and catfish were fed and the control ponds were fertiliz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bined extrapolated net yiel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5) in the catfish, tilapia and carps integration system (9.4 ± 1.6 t ha?1 year?1) than in the carp polyculture (3.3 ± 0.7 t ha?1 year?1). The net return from the tilapia and carps (6860 US$ ha?1 year?1) and catfish, tilapia and carps integration systems (6668 US$ ha?1 year?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carp polyculture (1709 US$ ha?1 year?1) (P < 0.05). This experiment demonstrated that the cage‐pond integration of African catfish and Nile tilapia with carps is the best technology to increase production; whereas integration of tilapia and carp for profitability.  相似文献   

18.
铬对鲤、草鱼胚胎发育及鱼苗的毒性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水体不同浓度铬(CrCl3.6H2O)处理草鲤鱼卵和鱼苗,观察铬对鱼卵的发育和鱼苗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铬处理组浓度高于(2mg/L)对鱼苗,鱼胚发育有毒性作用;染毒7天内,10mgCr/L组鱼苗致死率30%,草,鲤鱼卵孵化率分别下降46%和88.9%,15mgCr/L组草鱼苗致死率达100%,鱼卵孵化率为零,两种鱼对铬的耐受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