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浙江农林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专业设置背景、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发展现状等3个方面介绍了浙江农林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情况,最后对该专业的建设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对中美两国食品科学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动态和发展趋势进行比对研究,对食品科学专业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评估体系和就业方向等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美国食品科学专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为我国食品科学专业本科教育的不断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基于OBE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要求,以成都大学为例,介绍了该专业传统课程体系改革的原则、整合和归并课程目录及原因。在传统课程体系基础上,增加了科研小助手、职业道德等课程,以期在缩短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距离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职粮食工程专业在全国职业院校中设置较少,为提高粮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使之适应当前粮油行业企业的专门人才需求,结合省级特色专业的建设,对粮食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全面优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聊城大学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规划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聊城大学农学院的基本情况,对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规划与建设中的设置背景、专业开办的现状、专业招生情况、毕业生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对聊城大学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规划与建设过程有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6.
由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高教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全国“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研讨和学科建设会议3月 24—25日在山东农业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具有种子本科专业的15所高校代表及高教出版社和农业出版社代表共 39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是我国“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首次教学研讨和学科建设会议。在学科建设方面,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加强教材建设是目前学课建设的重要任务。种子本科专业作为一个目录内专业,从 2002年开始招生,急需该专业的专业课教材。目前,由中国农业  相似文献   

7.
通过介绍高职烹饪与营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指出目前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为烹饪与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韩2所高等学校食品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差异的比较,分析了中韩食品专业国际合作办学中课程设置的有关问题,提出了两国的合作办学模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办学建议,以促进国际办学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突出专业特点、合理设置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模式、综合考查学习情况、建立复合型考核体系等有关教学体系和教学手段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提高了食品专业"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为相关专业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分别从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2个方面进行了剖析。同时,从建立食品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的角度提出,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为核心,并结合用人企业和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作为培养标准,探讨了培养机制、培养方式及新形势下对师资的要求,为实施食品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生物炭的结构及其理化特性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作物育种和栽培研究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为生产服务以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作物学会自1962年起创刊《作物  相似文献   

12.
黄曦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4):57-62
中国人多耕地少,人地背反增减,我们必须利用生产对象和生产要素的特性,全方位开发利用空间生态位和巧妙利用时间生态位,科学组合农业生产,以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条件、生产对象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在生产力,提高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效益,弥补土地、资金短缺,缓解劳动力富余等带来的困扰。通过长时间的典型调查,充分根据农业生产对象的可选择性,空间布局的离散性,生产时段的可控性,市场需求的区域性和波动性,生产对象和生产要素的相互依存性和可替代性等特点,紧密结合生物学、生态学、社会经济学,运用聚类分析,系统比较,提出生态农业创新发展的不同优化模式。通过合理开发农业空龄经济生态位和科学配置生产要素的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精巧耦合,将空龄生态位开发从平面拓展为立体,农业结构从时间断面调整推展为全过程优化,促使物能转换的小循环助推系统大循环,从而有效增强物能转换的功放效应,提高了系统生产力。空龄生态位开发与生产要素配置的优化耦合,突破了静止的、孤立的空间开发和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落后方法,是中国生态农业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促进中国生态农业持续、高质、高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影响及调控作用,本研究总结了近年来生长素在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生长发育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主要包括: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侧根和不定根的发生及生长;促进细胞分裂、伸展和分化进而促进植物茎的伸长;促进花芽萌发及影响花的形态建成和衰老;促进果实的发育和单性结实,影响果实增大和果实成熟;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影响种子胚的形成等。除此之外还对生长素运输的生理特点、运输机制和信号转导机制等进行了梳理,了解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顶端优势、组织分化、器官形成、向性反应、形态建成等方面。同时还提出了生长素在网络信号调控和各器官量的分配方面研究的不足,以期为日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稻壳生物质炭应用于羊粪堆肥过程中氮素的转化去向与固定途径,以羊粪、食用菌渣、450℃和650℃热解的稻壳生物质炭为原料,采用室外高温好氧堆肥方法,监测堆肥体氨挥发总量及不同形态氮素含量;采用室内吸附解吸浸提方法,分别对经稻壳生物质炭吸附后、稻壳生物质炭解吸后的浸提样品进行水溶性总氮、铵态氮含量等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对比CK,BC450、BC650处理的氨挥发累积量分别降低了68.99%、75.09%、氮素固持率分别提高了26.2%、33.1%,降低了堆肥体水溶性总氮、铵态氮、腐殖态氮,提高了堆肥体微生物量氮,其中BC650处理的作用效应强于BC450处理;稻壳生物质炭对相同氮素含量载体进行吸附浸提后,BC450、BC650处理的氮素载体中全氮含量分别较吸附前降低了21.79%、28.6%,铵态氮含量分别降低了13.68%、32.45%;稻壳生物质炭解吸之后,BC650处理解吸液中的全氮、铵态氮含量均显著大于BC450处理;堆肥过程中生物质炭对氮素物理与化学吸附作用并存,吸附的氮素未能提高堆肥体的腐殖态氮含量,并且具有可逆解吸性,其中650℃热解的生物质炭比450℃热解的生物质炭具有更强的可逆性。  相似文献   

15.
高原作物青稞根及根际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的高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西藏青稞主栽品种藏青2000根及根际内生细菌的16S V4变异区序列,同时应用UparseRON、KA等软件整理和统计样品序列数和操作分类单元(OTU)数,分析物种丰度及Alpaha多样性等指标。获得的用于分析青稞根部内生细菌的有效序列和OTUs为55 192/3 613,用于分析青稞根际土壤内生细菌的有效序列和OTUs为62 181/4 399;根部及根际土壤Chao1指数分别为3 443.4290和4 632.5820,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8.542和9.967。在门水平对代表性OTU进行注释发现,青稞根及根际土壤内生细菌主要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属水平上主要是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土地杆菌属(Pedobacter)、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结果显示,青稞根及根际内生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且二者的优势菌属一致。  相似文献   

16.
以‘扬麦13’和‘徐麦31’作为试验材料,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气候变暖使冬小麦的物候期提前,总生育时期天数缩短;穗长、总小穗数和结实小穗数下降,不孕小穗数增加,有效穗数、千粒重下降,产量三要素的共同下降,导致冬小麦减产;冬小麦籽粒总淀粉含量和支/直比不同程度下降;冬小麦籽粒总蛋白含量不同程度增加,但谷/醇比略微下降。随着气候变暖,冬小麦的生育时期将会缩短、产量下降,而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变化较为复杂,增减不一。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石灰性土壤中磷、镉交互作用对菠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的添加可减轻镉对菠菜生长的毒害,随着向土壤中添加磷浓度的增加,菠菜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菠菜生物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当镉浓度相同条件下,随着向土壤中添加磷浓度的升高,菠菜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菠菜生物量也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其中土壤中磷浓度为150 mg/kg时,菠菜的生物量达到最大,且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也最高。当向土壤中添加镉浓度为1.5、20 mg/kg时,施磷均明显降低了菠菜植株中镉的含量。研究还发现,植株体内磷、镉的含量与土壤环境中的  相似文献   

18.
蒸渗仪对研究农田水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厘清蒸渗仪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更好地应用其进行农业科学研究。笔者通过系统梳理中国近二十年来蒸渗仪的发展情况,总结了蒸渗仪的测量原理及分类,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和微型蒸渗仪等制造工艺的发展,以及蒸渗仪在作物蒸发蒸腾量、地下水浅埋区地下水利用、干旱半干旱区凝结水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认为未来蒸渗仪应面向网络信息化发展需求,以实现网络终端调控、在线交流和网络信息共享等目标;应综合考虑观测任务及长期应用等,结合其他仪器以站(群)方式发展,同时考虑环境效应;应参考研究区土壤状况、水文气象等统一制定微型蒸渗仪区域参考标准,而非大范围行业规范;应重视地下水-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各界面水分运移机理与应用研究;应考虑其在学科、行业等基础研究中的支撑作用,研究对象应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9.
果园生草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果园生草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果园管理技术。果园生草能改良土壤理化性质,调节果园生态环境,影响果树植株生长发育,多年生草能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果园生草体系中生草与果树存在竞争养分、水分的矛盾。在生草初期减弱了果树生长发育,影响了早期产量。其原因可能是体系中生草与果树根系互作,影响了养分、水分的运输和分配。目前,果园生草体系逐渐向与畜牧业、养殖业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发展,其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不同采后处理对水晶蜜柚品质的影响,对成熟采收的柚子进行撞击、套袋、保鲜和贮藏4个因素的试验,研究不同采后处理对‘水晶蜜柚’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动态变化,并对果实感官品质进行评分,探讨不同处理下柚子内在品质与感官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果实失重随试验时间延长而加剧,失重率1.7%~35.7%,相对于撞击处理和清水浸果处理,非撞击和咪鲜胺浸果处理可减少柚子损坏率,0.01 mm聚乙烯膜套袋处理和冷库低温贮藏可降低柚子失重。随贮藏时间推移,果实内在指标变化趋势总体一致,表现为可溶性固形物先略微增加再降低,可滴定酸先降低再增加再降低,Vc逐渐降低,木质素含量先降低再增加,且不同处理柚子可溶性固形物在19~40天达最大、木质素含量达最低。套袋和保鲜较未套袋和清水浸果处理分别增加柚子可溶性固形物133.8%和72.3%;撞击和冷库贮藏柚子可滴定酸含量较未撞击和常温贮藏处理分别增加82.4%和86.3%;套袋和冷库贮藏Vc含量分别增加17.6%和15.9%;撞击方式处理木质素含量增加85.0%,套袋、咪鲜胺保鲜和冷库贮藏处理分别降低柚子木质素34.3%、33.3%和51.7%。不同处理柚子果实感官评分随着试验时间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撞击加速柚子感官品质降低,较未撞击处理增加12.9%,套袋、咪鲜胺保鲜和冷库贮藏减缓柚子感官品质的降低,较未套袋、清水浸果保鲜和常温贮藏增加2.5%、7.7%和10.5%。柚子感官评价与果实内在品质存在高度一致性,随着贮藏时间的推延柚子感官评价和内在品质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采后1个月左右柚子品质最佳。综合而言,采取轻拿轻放、0.01 mm聚乙烯膜、咪鲜胺浸果和冷库贮藏组合处理(T1)可保持柚子的新鲜品质,并延长货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