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概述 小墨叶枯病是小麦叶斑和叶枯类病害的总称.世界上报道的叶枯病的病原菌达20多种.我国目前以雪霉叶枯病、根腐叶枯病、链格孢叶枯病(叶疫病)、壳针孢类叶枯病等在各产麦区危害较大.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上的一类重要病害.多雨年份和潮湿地区发生尤其严重。  相似文献   

2.
几种沼液复配农药对小麦雪霉叶枯病菌的抑制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几种沼液复配农药对小麦雪霉叶枯病菌的抑制效果,为新型农药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将沼液与多种农药一一复配,并结合滤纸片法、孢子萌发法、菌丝抑制法测定其对雪霉叶枯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滤纸片法中在复配农药作用下菌丝仍几乎长满整个平板 在孢子萌发法中,复配农药对雪霉叶枯病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效果从好到差依次是:霜霉威、井冈霉素、禾康、三唑酮、易保,但它们的EC50值表明,5种农药对雪霉叶枯病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效果都不好 而在菌丝抑制法中,复配农药对雪霉叶枯病菌丝抑制效果从好到差依次是:易保、霜霉威、禾康,由EC50和EC90值可知,易保及霜霉威的抑制效果比较好,其EC50和EC90分别为15和689 mg/L,439和6560 mg/L。[结论]菌丝抑制法是研究复配农药对病原菌抑制效果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小麦雪霉叶枯病的病源、发生症状、流行规律、发生条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为小麦雪霉叶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小麦雪霉叶枯病的发生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小麦雪霉叶枯病的症状、病原菌及成株期病情分级方法等。该病害在我地典型症状为大斑叶枯;确定病原菌无性阶段为Gerlachianivalis(Ces.exSacc.)GainsandMull.(雪腐捷氏霉菌),有性阶段为Monographellanivalis(Schaffn.)Mull.;成株期采取由下向上对中、上位三片叶及其对路分4级标准调查法,经方差分析和SSR测验表明符合实际;品种间抗病差异明显,小麦中后期多雨病重。  相似文献   

5.
凌水平 《农技服务》2011,28(4):463-463
阐述了小麦雪霉叶枯病的危害症状、病原物、侵染循环、发生因素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小麦雪霉叶枯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根据西藏的气候特点,重点观察小麦雪霉叶枯病的侵染规律,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豫西地区小麦雪霉叶枯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雪霉叶枯病是豫西地区小麦叶枯类病害中危害最重的一种。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小麦品种多数都不抗此病,品种间或田块间呈现出的病情差异,主要是由种子和土壤是否带菌及带菌量的多少所致。小麦属的其它种中有一些材料对该病表现高抗,可作为小麦抗雪霉叶枯病育种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1988年发生在伊犁地区我国小麦上的一种新病害—小麦褐色叶枯病。根据症状观察及病原菌形态学比较研究结果,鉴定出诱感伊犁地区小麦叶枯病类的Septoria属真菌的优势“种”,小麦褐色叶枯病的病原菌为Leptosphaeria avenaria Weber f.sp.triticea T.Johnson;其无性世代为septoria avenae Frank f.sp.triticea T.Johnson.该病在我国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小麦雪霉叶枯病是豫西地区小麦叶枯类病害中危害最重的一种,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品种多不抗病,田间发病情况上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种子和土壤带菌量的有无和多少造成的,小麦属其它物种中有一些植物材料对该病表现高抗,可作为抗雪霉叶枯病育种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盆栽幼苗及田间小区试验表明,以麦种量0.03%的速保利、粉锈宁有效成分分别拌种,对小麦条锈菌控制的持效期可达55d.拌种防治小麦雪霉叶枯病的效果低,30d后其防效低于50%.  相似文献   

11.
雪腐捷氏霉中国菌系对小麦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研究了采自中国的新疆、陕西、青海、宁夏、四川、贵州、湖北等7个省 (区)和捷克的12个雪腐捷氏霉菌系对小麦的致病性和症状特点。各菌系对小麦的各部位均有很强的致病性,但对穗部的致病性较弱。原采自红色雪腐病病株和成株雪霉叶枯病的两类菌系引起相同的症状。参试菌系间致病性强弱有明显差异,但同一菌系在小麦不同生育期对不同器官致病性的强或弱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气候型流行性病害,多在小麦穗期多雨、气候潮湿时流行发生。病原物的有性态为玉蜀黍赤霉,子囊菌亚门赤霉属,无性态为禾谷镰孢,半知菌亚门镰孢属,主要引起小麦扬花后的穗腐。小麦发生赤霉病后一般可减产10%~20%,严重时达80%~90%,甚至颗粒无收。染病麦粒中含有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蜀黍赤霉烯醇等多种对人、畜有害的毒素,严重影响小麦的品质和商品性。  相似文献   

13.
西瓜叶枯病,是一种西瓜栽培过程中,多种病原菌都可引致的病害。通过病情调查和对分离菌株的致病性测定和开态鉴定,确认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i-jn」亦是一种致西瓜叶枯病的病原菌。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对8~9种杀菌剂作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施保克、代森锰锌、粉锈宁和疫霜灵锰锌抑制病菌生长的效果良好,其EC50分别为1.1725、4.0284、12.7  相似文献   

14.
1986~1990年研究了关中灌区小麦病虫综合防治问题,确定以小麦赤霉病、条锈病、雪霉叶枯病和吸浆虫为主控对象,提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抗病虫品种合理布局为核心,化学防治为关键的综合防治措施,组建了一套适用的综防技术体系,经实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合适的药剂控制温郁金弯孢霉叶枯病。[方法]选用5种农药,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抑菌圈法对温郁金叶枯病病原菌进行室内筛选。[结果]80%代森锰锌WP对温郁金弯孢霉叶枯病防治效果最好;50%咪鲜胺锰盐WP次之;50%多菌灵WP、75%百菌清WP和70%甲基硫菌灵WP无抑菌效果。[结论]80%代森锰锌WP和50%咪鲜胺锰盐WP对弯孢霉叶枯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 小麦赤霉病(wheat headblight)是一种气候型流行性病害,多在小麦穗期多雨,气候潮湿时流行发生。病原物的有性态为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Schw.)Petch,子囊菌亚门赤霉病,无性态为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半知菌亚门镰孢属,主要引起小麦扬花后的穗腐。小麦发生赤霉病后一般可减产10%~20%,严重时达80%~90%,甚至颗粒无收。染病麦粒中含有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蜀黍赤霉烯醇等多种对人、畜有  相似文献   

17.
雪霉叶枯病菌毒素对小麦叶片PAL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不同抗雪霉叶枯病的小麦品种,分别接种雪霉叶枯菌粗毒素液和分生孢子,测定了小麦叶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初步讨论了毒素在病害发生过程中的致病机理。结果表明:粗毒素液和分子孢子都有提高PAL活性的作用,但二者刺激的强度不同,毒素处理大于分生孢子接种,抗病品种大于感病品种。测定不同浓度粗毒素液处理的小麦叶片PAL活性表明,小麦叶片用40%的粗毒素液处理,叶内PAL活性值最高;低浓度的毒素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广西百色市田林县利周乡油茶苗圃岑软23号油茶苗出现严重的叶枯病。对叶枯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观察及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r DNA-ITS)基因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引起岑软23号油茶苗叶枯病的病原菌为茶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theae(Sawada)Steyaert。这是广西对油茶叶枯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9.
对江苏盐城、淮阴、扬州等地区9个县市及农场近年发生的小麦“酱油秆”病进行了症状、病原菌种类及致病力等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镰孢霉(主要为Fusariumnivale(Fr.)Ces.)、交链孢(Alternariaspp.)和麦斑点附球孢(EpicocumtriticiP.Henn.)均可侵染小麦形成“酱油秆”症状,但以雪腐镰孢为主,交链孢次之,麦斑点附球抱作用较小。雪腐镰孢在苗期即可造成叶鞘褐枯,成株期可侵染基部茎秆造成褐腐,而交链抱和麦斑点附球抱主要在成株期造成茎基褐腐,沿海垦区农场多以雪腐镰孢为主要病原菌,其他地区交链孢为主。小麦“酱油秆”暂定名为小麦茎基褐腐病。  相似文献   

20.
土壤中木霉的分离纯化以及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获得3个木霉集合种: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和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用这3种木霉菌分别与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a)和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作平板对峙培养及显微观察,测定木霉菌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3种木霉菌对供试的2种病原菌抑菌强度不同,其中绿木霉对小麦纹枯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都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显微观察到木霉菌对病原菌菌丝的缠绕、使病原菌菌丝细胞质变稀薄、菌丝解体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