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它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资源的高效利用。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环境、资源短缺问题相对比较严重,因此,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是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以湖北省武穴市刘寿村为例对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并希望这一研究对中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中部农村地区同样具有三类经济区域 我国目前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将全国重新大致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区,即东部发达地区、中部欠发达地区、西部不发达地区。 由于发展不平衡的客观规律,在中部地  相似文献   

3.
陵县经济欠发达地区气象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气象科技服务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有一定差距,如何提升这些地区的气象科技服务水平,加速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是当前气象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以山东陵县气象局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为例,探讨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气象科技服务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跃  曾艳华  陈少军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6):3956-3959
农民自我发展能力是家庭农场存在和发展的内生力量,对家庭农场的推进具有根本性作用。与经济水平较发达地区相比,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不足造成家庭农场建设面临一系列问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诸如: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市场适应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等成为制约欠发达地区家庭农场推进的关键性内生因素。  相似文献   

5.
陇西县作为甘肃中部黄土高原欠发达地区的典型区域,具有自然条件差、工业资源匮乏、经济社会发展先天优势不足等特点,如何根据自身资源禀赋状况,培育和选择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主导产业,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解决欠发达地区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选择。本文拟以此为基础,对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区域内经济发展还不平衡,仍存在发展相对滞后的欠发达地区。实现欠发达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对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更上一个台阶,意义重大。本文以磐安县为个案,对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出了五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欠发达地区"民工荒"及劳动力的有效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富而又低廉的劳动力资源,这本是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一个比较优势.然而,近两年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民工荒“正在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蔓延.探究欠发达地区“民工荒“出现的原因,分析其对欠发达地区的影响,对于破解“民工荒“难题,建立有效的劳动力供求机制,保证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需的劳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选取三峡夷陵地区的旅游资源数据,应用聚类分析法中的最小距离法对其旅游资源情况进行聚类,找出经济发达与欠发达乡镇各自不同特点,提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杨光强 《甘肃农业》2005,(12):137-138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看,—个地区或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欠发达地区要加快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必须立足当地优势,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近几年来,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得到迅猛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的主体,民营经济在扩大社会就业、致富城乡居民、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审视,我们不难看出民营经济强势发展中存在重规模、经营粗放、特色不显、生产要素的“瓶颈”制约以及服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欠发达地区虽然在区位、交通等方面不如发达地区,但也有劳动力丰富、土地价格低廉、资源丰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我国欠发达地区居民理财存在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理财市场不断发展。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欠发达地区居民理财相对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通过对我国欠发达地区居民理财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居民合理理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秦文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48-13949,13954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易受到干扰和破坏。随着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突显,构建西部地区覆盖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势在必行。但由于思想观念落后、制度不完善、资金不足和技术水平不高成为该地区构建覆盖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的主要障碍。为消除障碍,可通过宣传教育、改变生产方式、国家政策扶持、完善制度等途径和方式,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目标以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构建了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和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4方面共18项指标.利用相应的数据对南京市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指数进行了分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近年来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数呈逐步提高的趋势,说明近年来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总体呈优化趋势;而各分项评价指数则表现为波动的变化态势,说明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在某些方面还不稳定,甚至有局部恶化的情况.评价的结果也指出,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还需要坚定不移地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严格控制化肥、农药和农膜等产品的使用强度,并不断创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途径等.  相似文献   

13.
循环农业是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村建设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北京山区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生态经济的背景与取向,在山区探索循环农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农业资源的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北京山区已经在发展循环农业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笔者通过总结山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和对发展实践的实证分析,提出应把加强舆论宣传,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建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三方面作为促进北京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因素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取Delphi法构建了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综合指数分析法对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2002-2011年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出不断提升的趋势,2011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值是2002年的1.87倍,年均提升速率为6.45%。其中,资源循环利用因素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推动作用最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的推动作用也较为明显,而资源减量投入因素和资源环境安全因素的推动作用比较有限,成为制约湖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制约因素诊断结果表明:2011年影响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主要集中在资源减量投入因素,其障碍度为24.06%,其次为资源环境安全因素,障碍度为19.12%,接着为资源循环再利用因素(9.73%),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障碍度最小(5.79%)。依据分析结论,提出促进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现状与发展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借鉴发达地区及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改善旅游环境、转变经营理念、强化人才培训和创新旅游项目开发等方面,提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旨在提高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旅游经济,帮助中西部农民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指数分析法对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2000~2009年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总体上呈现出不断提升的趋势,其中资源循环利用因素的拉升作用较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的推动作用也较为明显,资源减量化投入和资源环境安全因素是甘肃农业循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制约因素诊断结果表明:2008年影响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资源减量化因素,其约束度为57.03%,然后依次是资源环境安全因素、资源循环利用因素和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其约束度分别为20.06%、17.12%和5.79%.依据分析结论,提出促进甘肃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晓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09-4711
解析了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旅游的概念和内涵,就循环经济在农业生态旅游中应用的可行性展开深入探讨,强调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符合循环经济提倡的可重复利用资源的主题,并且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和循环经济都提倡保护环境的主题,都要求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的共赢.在此基础上,基于循环经济的视角,探讨了生态农业旅游产品模式的构建问题,着重讨论了生态农业旅游景区、旅游食宿区以及生态农业景区内的交通构建.强调了应利用循环经济的内涵约束生态农业旅游,实现资源的可重复利用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是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具有长足影响。社区居民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对当地旅游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社区居民视角,以环洱海地区喜洲和双廊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调研,对环洱海地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分析,探讨适合当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结果表明,环洱海地区呈现两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基层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模式和社区居民主导模式。基层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模式即自上而下型,政府主导、居民参与、旅游企业支持,以政府规划为主、发展当地乡村旅游;社区居民主导模式即自下而上型,居民主导、政府扶持、旅游企业支持。社区居民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挖掘者和保护者,发挥社区居民的主观能动性,自发地保护与利用资源并形成良性循环,实现真正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甘肃省临夏县北塬灌区农业废弃物沼气化资源的潜力及以农业废弃物为基础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效益。【方法】在对临夏县北塬灌区9个乡镇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临夏县北塬灌区农业废弃物沼气资源的开发潜力,并对该区典型的“沼气池畜禽圈粮(果、菜)”三位一体的沼气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结构和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临夏县北塬灌区具有丰富的沼气资源,年产农作物秸秆8.90万t,畜禽排放物191.5万t,粪尿产气量占总发酵原料沼气潜力的84.4%,具备建立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条件。【结论】在临夏县建立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能实现资源的多层次循环利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并可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分布区域,东北林区特产丰富,种群繁多,储量巨大,在发挥林 业资源优势,促进农林经济向林区深入,增强林业经济效益,强化民生担当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 用。本文从林业经济种类、资源损益入手,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发展林业经济与资源可 持续利用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