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有效提高黑木耳废弃菌渣的无害化处理效率及处理效果,针对黑木耳废弃菌渣堆肥过程中的无害化处理效果进行研究,以堆肥物料组配方式及接种腐熟菌剂种类为变化因子,设置不同物料组配的堆肥处理,跟踪调查堆肥过程中的温度、GI、pH、养分、C/N等技术指标,明确不同外源物质添加下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以期评价不同处理对堆体无害化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处理F和B温度提升速率最快,均在第4天达到50℃以上,较A、D、E处理提前2 d;高温持续时间也以F处理最长,C、E处理次之。各处理菌渣堆肥发酵时,堆肥物料有碱化的趋势,处理D、E和F的外源物质添加可以抑制碱化趋势;处理F的外源物质添加对于菌渣堆肥有机质提升有促进作用;调控助剂的添加及复合菌剂的倍量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后期总氮、磷、钾含量,与处理A达到差异显著水平;外源物质添加均降低了碱解氮含量,提高了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综上,不同处理对黑木耳菌渣养分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纯菌渣处理物料达到无害化处理的效率明显较其它处理低,通过添加助剂及复合菌剂可以显著提高菌渣的无害化处理效率和堆肥质量,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黑木耳菌渣无害化处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园林废弃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温好氧堆肥发酵技术对园林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然后与底泥、泥炭、珍珠岩复配成不同育苗基质进行角堇和西洋滨菊的育苗试验,研究了堆肥手段和基质化开发对园林废弃物的影响,以期为园林废弃物探索合理的利用方式。结果表明:在添加氮素和微生物菌剂等辅料的情况下,园林废弃物好氧堆肥发酵的高温阶段维持时间为40 d,最高温度为75.4℃。堆体pH从8.05上升至9.05,EC值从0.95 mS·cm-1下降至0.63 mS·cm-1。堆肥产物有机质含量减少,总养分含量略微上升,为20.30 g·kg-1。从堆体颜色、温度、腐殖酸、种子发芽率来看,堆体达到了基本腐熟的条件;T1~T5(园林废弃物和底泥不同比例混合的基质)中,角堇出苗率范围为47.00%~86.67%,T5最低,T4最高,CK为40.33%;西洋滨菊的出苗率范围为45.67%~55.67%,T5最低,T2最高,CK为35.00%。T1~T5中,角堇的百株总鲜质量范围为2.05~6.40 g,T1最低,T5最高,CK为16.89 g;西洋滨菊的百株总鲜质量范围为1.54~11.77 g,T3最低,T5最高,CK为31.27 g。总的来说,园林废弃物的高温堆肥处理方法简单有效,能达到初步腐熟的条件,其堆肥产品需要添加一定比例的其它有机物料,其花卉育苗基质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以辣椒秸秆为主要原料,选用小麦秸秆和鸡粪为调理剂,VT微生物菌剂为接种剂,以升温速率、最高发酵温度、物料损失率和含水率变化等参数研究初始条件对辣椒秸秆快速高温好氧堆肥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仅添加小麦秸秆进行堆肥发酵,堆体升温慢、温度低;加入鸡粪和微生物菌剂进行辅助发酵,能够促进堆体升温,加快堆体腐熟。总体来看,在辣椒秸秆与小麦秸秆干质量比为2∶1的基础上添加鸡粪,可使堆体迅速升温且有较好的高温保持时间,降低了物料损失率,含水率也保持在相对理想水平,因此辣椒秸秆-小麦秸秆联合堆肥的理想辅料以鸡粪最佳。  相似文献   

4.
以稻壳糠作为猪粪堆肥的调理剂,分别采用条跺式和静态强制通风两种方式进行堆肥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工艺分别经历了升温期、高温期、降温期三个阶段,在高温期维持时间分别为23天和21天,大肠杆菌值分别为0.58%和0.63%,蛔虫卵死亡率均为100%,均达到国家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5.
孙干  裴宗平  涂永成  孔静  张鑫 《北方园艺》2015,(15):166-170
以牛羊粪和小麦秸秆为试材,其中添加自行研制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和购自市面的商业复合微生物菌剂,采用高温好氧堆肥方法,研究了不同堆肥处理条件下堆体温度、pH值、电导率、含水率、胡敏酸含量、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C/N和种子发芽率等堆肥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自研和商业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添加均能延长堆肥的高温期,且前者堆肥温度最高。在整个堆肥过程中,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剂的2个处理含水率均低于CK处理,说明二者提前进入腐熟阶段。2种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添加促进了堆体中有机物的分解和腐殖质的生成,提高了种子发芽率和全氮含量。综合评价,自研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堆肥效果优于商业复合微生物菌剂。  相似文献   

6.
瞿虞珍 《蔬菜》2020,(1):29-33
以清美公司豆制品生产中的废弃物豆渣和经过预处理的黄浆水污泥为原料,探索性研究2种调理剂以及堆体不同碳氮比对豆渣黄浆水污泥共堆肥发酵的影响。依据植物发芽率来确定调理剂添加量及碳氮比;测定分析堆肥发酵过程中温度、时间的变化趋势,并进行堆肥成品肥效检测。研究结果表明:豆渣与黄浆水污泥共堆肥的发酵最佳工艺为:调理剂选用秸秆粉,投加量为15 kg,C/N=25∶1。3#堆体发酵过程中高温温度(>50℃)可持续5 d以上,浸提液发芽率96.6%。堆肥成品肥效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可作施用于植物的中等肥料。  相似文献   

7.
猪粪堆腐对不同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温好氧模拟堆腐试验,研究了猪粪腐解过程中对不同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堆腐过程中的温度和pH均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而后平稳的趋势。同一堆腐时期,不同种子的发芽指数明显不同,其中小白菜种子最为敏感,而黄瓜种子表现出的抗性最强。因此,可以选择小白菜作为猪粪无害化生物学指标的指示种子。  相似文献   

8.
添加菌剂和鸡粪对园林废弃物堆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果园修剪枝条、鲜鸡粪为试材,采用好氧堆肥技术,在枝条粉碎物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鸡粪及堆肥发酵菌剂,研究添加菌剂及鸡粪量对堆肥进程及腐熟效果的作用。结果表明:各处理的堆肥温度在不同时间内均上升到50℃以上并持续2周以上,符合高温堆肥无害化卫生标准;堆肥40d时,各处理的含水量、pH值、C/N比值、种子发芽势、总养分均达到较理想的效果。综合上述测定指标,其中以添加菌剂、枝条粉碎物与鲜鸡粪混合比例为1∶1的处理效果最好,进入高温期的时间比其它处理提前2~5d,堆肥结束时该处理的种子发芽势为86.69%、C/N降为12.41,总养分含量为4.89%,均明显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9.
园林植物废弃物堆肥的理化性状及参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园林植物废弃物为原料,采用高温好氧堆肥技术,运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含水率、C/N、菌种和翻堆对堆肥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种子发芽指数的适宜参数是含水率51.2%、C/N30.9、菌种用量10 g/kg、翻堆时间5 d,4个因素对堆肥影响的大小顺序是:含水率、C/N、翻堆时间、菌种用量。堆肥过程堆料体积缩小,pH和EC值升高,堆肥成品具有一定的肥力。  相似文献   

10.
以南疆地区秋季落叶为试材,探究了加入不同比例的嗜热侧孢霉与微生物发酵菌剂对树叶堆肥的发酵效果及其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开发以树叶为主的低成本稳态有机复混基质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添加嗜热侧孢霉可以提高堆体前期、后期的温度,添加微生物菌剂可以提高堆体中期的温度;堆腐结束后3个处理的总孔隙度、持水孔隙度、容重均适合作物栽培要求,气水比(除对照外)偏小;3个处理的pH均符合国家有机肥发酵标准(NY525-2002),EC值也均在合理范围内;添加嗜热侧孢霉的处理在堆体中心温度、理化性质、种子发芽率和GI值等方面均优于对照和加入微生物菌剂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EM菌堆肥对大棚黄瓜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猛  姚静  王瑞良 《中国蔬菜》2011,1(8):60-64
在鸡粪和玉米秸秆混合堆制过程中添加EM菌进行发酵,研究堆肥品质的变化,同时,以新泰密刺黄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EM菌堆肥对大棚黄瓜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EM菌的发酵有机肥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有机肥发酵达到无害化指标所需时间大大缩短。施用EM菌发酵有机肥显著促进大棚黄瓜生长发育,降低枯萎病病情指数,显著提高大棚黄瓜产量,改善果实品质,提高大棚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碳氮比对杨梅枝条堆肥发酵过程中养分、腐殖质组分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设置碳氮比分别为30∶1、60∶1,90∶1进行杨梅枝条堆肥发酵试验,测定各处理养分和腐殖质组分,对细菌群落采用细菌16S rRNA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比较细菌相对丰度,分析细菌群落Alpha和Beta多样性,及堆肥养分因子与细菌群落相关性。结果表明,杨梅枝条堆料处理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随碳氮比增加而减少,有机质和胡敏素含量随碳氮比增加而增加;全氮、全钾、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显著增加,有机质和胡敏素含量则显著减少(p<0.05);碳氮比与有机质、全氮和胡敏素呈极显著相关。3个处理的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细菌的相对丰度随碳氮比增加而增加,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细菌的相对丰度随碳氮比增加而减少;在高温阶段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细菌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其他阶段。不同碳氮比处理的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碳氮比对枝条堆体细菌群落结构起决定性作用,全氮、有机质和温度也对枝条堆体细菌群落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堆体细菌群落结构与碳氮比、全氮和有机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碳氮比对杨梅枝条...  相似文献   

13.
以黄瓜、番茄和西瓜蔬菜废弃物为主要原料,以豆渣、风化煤废弃物为辅料,通过不同腐熟菌剂及不同添加量与辅料进行组合开展好氧堆肥试验,研究各处理对堆肥过程中温度、总有机碳、总养分、C/N、pH、EC和种子发芽指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50 d的高温好氧堆肥发酵,各处理基本达到腐熟。在蔬菜废弃物堆肥过程中,仅添加腐熟菌剂不使用豆渣、风化煤辅料的处理升、降温较快,比其他处理提前1 d进入高温期,最高温度为67 ℃,在高温持续时间却低于其他处理(9~16 d)。添加0.1%腐熟菌剂A和豆渣风化煤辅料的C1处理显著提高了有机碳的降解速率与C/N的降低速率,加快了腐熟进程;EC值也始终保持在4 mS · cm~(-1)这一安全范围之内;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发芽指数增长最快,堆肥结束时可达103%,对植物的发芽无任何毒害作用,表现出了优于其他处理的良好腐熟水平;优先推荐作为黄瓜、番茄和西瓜混合废弃物堆肥处理的工艺参数。添加0.2%腐熟菌剂B和豆渣风化煤辅料的C4处理总养分含量最高,达10.79%,且pH值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为8.41,满足国家有机肥腐熟标准,也可作为黄瓜、番茄和西瓜混合废弃物堆肥处理工艺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堆肥基质促进番茄生长发育的效果,作者开展了不同栽培基质对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用堆肥基质栽培的番茄,其产量与泥炭基质和椰糠基质栽培的番茄相当,且有助于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提高,但硝酸盐含量和亚硝酸盐含量也显著增加.堆肥基质的开发与应用能减轻环境污染,有助于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探究堆...  相似文献   

15.
以猪粪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温好氧模拟堆腐试验,研究外源添加剂沸石对猪粪腐解过程中重金属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温堆肥处理后,猪粪中重金属Cu、Zn离子含量普遍升高,表现出明显的"相对浓缩效应";堆肥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猪粪中重金属Cu、Zn的生物有效性,使其形态向有效性低的方向转化;外源添加沸石明显降低了猪粪中DTPA-Cu和DTPA-Zn的含量,对堆肥可交换态重金属Cu和Zn的钝化效果分别为68.03%和46.13%。  相似文献   

16.
不同堆肥条件下园林废弃物中有机碳物质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堆肥条件对园林有机碳物质的影响,以复合菌剂的添加量、草木体积比(C/N)和翻堆次数为因素进行L9(34)正交实验设计,分析了堆肥过程中温度、总有机碳、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腐殖质及其组成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调节C/N比、翻推次数、添加复合菌剂可以加速木质素、纤维素等有机碳物质的降解,有利于在堆肥后期形成腐殖质类物质,提高腐熟程度,其中复合菌剂的添加量是影响总有机碳降解与腐殖质生成最重要的因素.在4%投菌量、2∶1草木体积比、1d翻1次堆的堆肥条件下,园林废弃物堆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以玉米秸秆为辅料,葡萄糖为起爆剂,设置了V0(蔬菜废弃物+ 玉米秸秆)、V1(V0+ 微生物菌剂)、V2(V0+ 微生 物菌剂+ 起爆剂)、V3(V0+ 起爆剂)4 个处理,所有处理的初始C/N 都调节为25,含水率调节为60% 左右,通过测定堆体温度、 含水率、C/N、pH 值、电导率(EC)、发芽指数(GI)等指标,研究起爆剂和微生物菌剂对蔬菜废弃物堆肥效果的影响。结 果表明:同时添加起爆剂和微生物菌剂的处理在堆体升温速率、最高温度、高温天数、含水率降幅、降低C/N、提高发芽指 数方面均优于其他处理,且能缩短堆肥周期,提高堆肥产品品质。总体堆肥效果表现为:V2 > V1 > V3 > V0。  相似文献   

18.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猪粪堆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猪粪与水稻秸秆按一定比例混合(调节原料C/N在20~30之间),然后接种3种不同的微生物菌剂(EM菌种、群林菌剂、采禾菌剂)进行好氧堆肥,通过分析不同处理堆肥过程中温度、pH、含水率变化及堆肥前后全氮、硝态氮、氨态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C/N、T值、E4/E6等指标来研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猪粪堆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微生物菌剂均能促进堆肥的腐熟;与对照相比,3种微生物菌剂均有利于促进堆体迅速升温及提高堆体pH,其中CH菌剂升温效果最显著,QL处理pH上升最快;堆肥结束时CH处理含水量最低;3种微生物菌剂均能够减少堆肥过程氮素的损失,CH菌剂保氮效果最显著;与对照相比,CH处理速效钾含量增加,其它2个处理含量减少;3个处理速效磷含量均增加,但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有机质含量均有提高,但QL、CH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EM处理差异不显著;3种菌剂处理堆肥C/N、T值、E4/E6均有降低,且与对照差异显著.综合而言,3种微生物菌剂中CH菌剂处理效果最佳,能够显著加速堆肥进程.  相似文献   

19.
高温平菇生长受营养、温度、湿度、光照和氧气等环境因子影响,其中温度因子对高温平菇影响大。靖江市地处长江下游地区,夏季H最高温多在35℃以上,有时甚至达到40℃。而平菇生长适宜温度一般在20℃左右,即使某些高温型菌株原基分化温度也住30℃以下。高温是影响平菇生长的逆境。夏季高温造成平菇发菌速度偏慢、污染率上升、菇体品质下降.如何应对夏季高温对平菇生长的不利影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几年来,我站针对这个问题开展试验研究,探索出一套抗逆栽培技术,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茹伟民 《长江蔬菜》2012,(23):49-50
为有效防治温室黄瓜频发性病虫害,应于休闲期做好土壤、棚室、棚室骨架的消毒工作;高温堆肥注意要"喝足"、翻堆,以杀死病原;播前进行种子消毒,杀灭附于种子表面及潜伏在其内的病原菌;加强田间霜霉病、灰霉病、白粉虱的防治工作,可减少农药施用量,降低人力投入成本,达到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栽培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