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许多地区稻田可以养殖牛蛙。稻田水温适合,含氧量高,PH值适中,既有牛蛙遮荫乘凉的地方,又有丰富的饲料,是养殖牛蛙的好场所。牛蛙又可捕食大量的农田害虫,牛蛙粪便还可以起到肥田作用。稻田养殖牛蛙既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又有很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五、牛蛙的病害防治 牛蛙一般不易感染疾病,但在人工集约养殖条件下,特别是在蝌蚪阶段,也会感染寄生虫病和细菌性疾病,或遭受其它生物敌害的侵袭。因此,在养殖牛蛙过程中,应及早抓好病害防治。 (一)消灭敌害。牛蛙及其蝌蚪的敌害很多,如水蜈蚣、蜻蜓幼虫、鱼、龟、鳖、鸟类等是蝌蚪的敌害。鼠、蛇等危害幼蛙和成蛙。池塘中水绵过多也危害蝌蚪和幼蛙。 消灭敌害的办法是在牛蛙放养前,对池内进行清整,清除龟、鳖、鱼(肉食性)。池中水绵较多时,可用硫酸铜(每立方米水体0.7~1.4克)杀灭。要经常巡塘,驱赶鸟、  相似文献   

3.
牛蛙原产于北美洲,本世纪初开始移植到世界各地进行养殖。牛蛙是一种大型食用蛙,体长可达12~20厘米,体重达1~2公斤。它肉质洁白细嫩,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品,被人们视为佳肴珍品,深受世界各国消费者的青睐。此外,牛蛙皮可制成上等的皮革,提炼出的牛蛙油是飞机、火箭上精密仪表的优质润滑剂,牛蛙也是捕虫能手。可以说牛蛙全身都是宝。  相似文献   

4.
养牛蛙作为一种新兴养殖业,适应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丰富了城市菜篮子,增加了农民的致富门路。一些有养殖技术、有产品销售渠道的专业户已站稳脚跟,养殖牛蛙在某些区域已成为优势养殖业。湖州市菱湖区千金镇有农户6200户,是一个粮、桑、渔业均发达的乡镇,1996年有2O00余户饲养牛蛙,年饲养牛蛙2000余万只,其中养殖大户的饲养规模达0.4公顷(6亩),年饲养牛蛙约6万只。当地的牛蛙饲料,在蝌蚪期以鱼粉、豆粉及麦粉为主,幼蛙以切碎的蚕蛹为主,中蛙以上几乎全用蚕蛹喂养。由于片面追求饲料高蛋白、高能量,导致蝌蚪变态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5.
牛蛙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蛙是一种两栖动物,原产于北美洲,是蛙科中较大体形的食用蛙种。成年牛蛙食性广,生长快,年增重250克以上,最大可达18cm,重2千克。二年左右达性成熟即可交配产卵。养殖牛蛙每亩年产值为2万~3万元,纯利润可在万元以上。牛蛙养殖可建立专门养殖场进行大规模生产,也可在宅边墙角进行“庭院养殖”,均可收到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牛蛙是集食用、药用和皮用于一身的大型蛙,成蛙体长可达20厘米左右,体重可达500~2000克,其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肉质嫩爽、营养丰富。近年在南方诸省人工养殖发展迅速,但由于养殖技术落后,死亡率常高达10%~80%,故总结、推广牛蛙养殖技术具有相当意义。而稻田生态养殖牛蛙,牛蛙在大量捕食稻田害虫的同时,排泄物又是水稻的肥料。稻、蛙相辅相成,既达到增产增收(稻谷约增产一成以上),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属一项生态农业。(一)田间工程设施加高加固田埂,要求田埂高达40~50厘米、宽30~40厘米,且夯实牢固,以防大水冲垮。小块养蛙田可用围栏围…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首创稻田养殖的江苏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创新出一些新的种养模式。 传统的“稻田养鱼”逐步发展为“稻田养虾蟹”、“种草养殖”乃至“提水养殖”。养殖品种扩大到罗氏沼虾、牛蛙、甲鱼、龙虾、黑鱼等10多个。特别是该省粮食市场全面放开后,许多农民不再拘泥于单纯的种稻,而是自主创新,在稻田里种植水生经济作物如慈姑、藕、茭白等,形成了各种立体种养模式。 在单纯种粮比较效益低下的情况下,集种植、养殖  相似文献   

8.
膨化颗粒饵料养殖牛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膨化颗粒饵料养殖牛蛙厦门市饲料工业公司丁义志牛蛙原产于北美洲洛矶山西部一带沼泽地区,是蛙类中仅次于非洲林溪蛙的大型食用蛙。其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仿、低胆固醇的野味珍肴。由于牛蛙的个体大、生长快、食用价值及经济价值高,5...  相似文献   

9.
野生牛蛙原产北美洲南部各州及古巴等地。我国等纬度各省如东南、西南各省以及华中各省南部均可养殖及放养。牛蛙体大,最重可达三、四斤。味美胜过家鸡,除供作珍美肉食品外,可制作罐头换取外汇。养殖牛蛙在田野可作为害虫的天敌。养殖牛蛙必须详细了解牛蛙的生活史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蛙类养殖发展迅速,群众的养殖兴趣浓厚,但对其中的有关知识缺乏了解和认识。致使部分养殖者蒙受损失。现就本人所知,谈些看法,仅供参考。蛙类种类繁多,林蛙主要分布在日本、朝鲜北部、前苏联的乌苏里江地区及中国的东北三省。北美有美国青蛙,古巴有古巴牛蛙(二者为食用蛙,不能药用,体重可达1~1.5公斤)。林蛙大体分为四种:即日本林蛙、昭觉林蛙、黑龙江林蛙和中国林蛙。目前我国主要发展的人工养殖蛙类有:适宜东北地区的中国林蛙、黑龙江林蛙和石林蛙;适宜南方地区发展的古巴牛蛙、美国青蛙及当地野生的棘胸蛙等,基本形…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衡阳县茂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牛蛙生态养殖技术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先进、科学的养殖技术,提高牛蛙养殖质量,以此来为牛蛙养殖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牛蛙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上等佳肴。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转变,市场上对牛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牛蛙养殖业也随之而发展起来。养殖牛蛙,既可以建设专门的养殖场进行较大规模的饲养,在农村还可将就地在房前屋后的稻田中进行“稻田养殖”。稻田养殖牛蛙,只需对稻田进行简单的围栏即可。因此,对广大农村养殖专业户具有较大的适用价值,也是养殖牛蛙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一、稻田养殖牛蛙的条件稻田放养牛蛙应选择环境安静、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强而肥力偏差的稻田。为防牛蛙外逃和敌害侵入,四周需设置高1.5米以上的围拦,围栏可用  相似文献   

13.
美国青蛙小池集约化立体养殖李得富美国青蛙是我国近年引进和驯化的大型优质肉用蛙类,与牛蛙相比具有耐低温、适应性强、抗污抗病、繁殖率高、生长快、肉质佳、形色美等优点。它饲养容易,销路好,有效好的开发价值。但是,如果用常规的大池养殖,一次性投资大,管理繁琐...  相似文献   

14.
二、成蛙的饲养管理(一)幼蛙的越冬当年由蝌蚪变态的幼蛙,到11月下旬,气温降至10℃以下时,幼蛙活动力降低,摄食量减少,就开始越冬,直到翌年3月,气温回升15℃以上时,恢复活动,开始摄食。越冬池水深70cm为宜,池底有淤泥,他上方有覆盖物,这样越冬效果较好。(二)养殖方式牛蛙养殖方式有集约饲养,半开放饲养和流放饲养,以集约饲养为主。但在饲料不足的情况下,牛蛙弱肉强食的现象很严重,因此必须分级饲养。一般分三级:一级是以完成变态至so克的幼蛙;二级50一20o克的成蛙;三级是2000克以上的成蛙。(三)饲料及投哈方法牛蛙…  相似文献   

15.
养殖技巧     
利用太阳能养猪,提高仔猪体重和体质的新方法,肉牛的饲养管理技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措施,夏季牛蛙养殖要点  相似文献   

16.
问养殖美国青蛙前景如何?我区何处有纯种美国青蛙供应?(梁绍烈大化)答美国青蛙的名称叫沼泽绿牛蛙,也称美蛙,是一种大型的新品种食用牛蛙。1987年广东首次引进,经过十多年的繁殖推广,如今在湖北、湖南、吉林、四川、广西等地均有人工养殖。由于美蛙外形与牛蛙...  相似文献   

17.
李明锋 《饲料研究》1997,(3):26-28,25
牛蛙人工饲养技术江苏省金湖县水产局李明锋近年来,江苏省金湖县推行牛蛙规模养殖技术,1996年全县牛蛙养殖面积达到53.5万平方米,商品蛙产量达到400吨,并初步总结出了从苗种繁殖到商品蛙生产的一整套牛蛙养殖技术。下面将该项技术作简要介绍。一、牛蛙的人...  相似文献   

18.
以往牛蛙的人工养殖主要采用池塘散养,粗放投饵的传统模式,因蝌蚪变态成幼蛙后个体分化速度很快,加之牛蛙有大小相互残食习性,所以此方式在蛙的大小分级和饵料投喂等方面有诸多管理难点。有关养殖单位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网箱高密度立体养蛙新方法。具体是:利用农家肥、麦麸等培育蚯蚓、黄粉虫、蝇蛆。用蚯蚓等投喂箱内牛蛙,网箱设置在鱼塘中,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很高,牛蛙已走向宾馆和大众餐桌,养殖牛蛙可使农民致宫,并丰宫居民的莱蓝子。但在牛蛙养殖过程中,蛙病经常发生,制约着这一特种养殖业的发展。为探索牛蛙病的防治方法,我们对牛蛙四种常发病进行了调查和防治试验。1牛蛙常见疾病调查通过走访浙江省湖州、杭州、台州、嘉兴等地牛蛙养殖场40多个,来信咨询,门诊治疗,治疗反馈等,调查了解牛蛙常发病的流行规律及其治疗方法、效果等。对送检的45例病蛙进行检测统计。14例诊断为红腿病,占送检数的31.11%;10例为烂皮病,占22.22%;胃肠炎8例,占17.78%…  相似文献   

20.
牛蛙为大型肉用蛙,因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国际市场上每公斤售价约二十美元,牛蛙皮价格昂贵,是国际市场抢手货。牛蛙养殖已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推广项目。牛蛙在我国南北方有青蛙生存的地方均能饲养,房前屋后的荒地、池塘、沟堰等经改造均可建成养蛙池,适宜农村大力发展。养殖牛蛙,投资少,经济效益高,方法简单易学,其具体饲养方法如下:1.强制喂食法强制喂食法又称填鸭喂养法。这种方法较目前人们采用的投食法,投资小,效益高,省工省时,既可喂鲜活饵料,又可喂动植物混合饵料,不受地理条件限制,可以高密度、大批量的养殖,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