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王玉芳  康宇 《林业科技》2005,30(2):56-58
富余劳动力重新配置问题是目前国有林区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本文分析了国有林区社会劳动力重新配置的必要性和制约国有林区社会劳动力重新配置的相关因素,提出了重新配置国有林区社会劳动力的主要措施应该是扩大就业领域、拓宽就业空间、提高产业发展能力,并为劳动力重新配置设计了4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重点国有林区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重点国有林区各项改革对林区就业的影响,为重点国有林区改革政策调整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重点国有林区劳动力就业行业、部门以及区域的变化,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定量考察各项改革对林区就业的影响。【结果】重点国有林区各项改革对林区就业产生了显著影响,林区内劳动力对林业和国有部门的依赖程度逐渐下降,就业区域也不断向外扩展。其中,森林资源承包管护责任制,通过林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促进了劳动力在林业行业和国有部门就业比重的上升;市场化手段组织林业生产,对劳动力在林业行业就业有促进作用;加工企业转制,明显推动劳动力从国有部门流向非国有部门;一次性安置富余职工,促使劳动力逐渐流向非林业行业,就业区域也不断向林业局外扩展。【结论】重点国有林区各项改革使林区就业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活跃的劳动力市场已经初步建立,发挥市场在林区就业中的作用是未来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重点国有林区森林采伐作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当前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森林采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对切实加强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采伐管理 ,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国有林区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论述了可持续发展与我国国有林区建设的辨证关系,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国有林区建设唯一正确的选择,同时提出了建设国有林区的对策:①按分类经营的方针统筹规划,实现两个转变;②实施两高一优林业,是国有林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③半开山门,严格控制农业人口进入,解决林地承受人口、从业人员问题;④引进技术和资金,扩大林业概念;⑤实施科教兴林方针,构建产、学、研联合体;⑥保持可持续发展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⑦实现国有林区林业企业的集团化.  相似文献   

5.
国有林区是我国发展林业的主体,内蒙古国有林区是我国四个较大的国有林区中的一个,是我国主要木材的供应地。内蒙古国有林区要想加快经济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就必须重新选择主导产业。文章在相关理论指导下,分析内蒙古国有林区的产业发展现状,然后结合模型,建立了综合评价主导产业的指标体系,采用实证分析,找出内蒙古国有林区的主导产业。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了适合内蒙古国有林区主导产业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国有林区是我国发展林业的主体,内蒙古国有林区是我国四个较大的国有林区中的一个,是我国主要木材的供应地。内蒙古国有林区要想加快经济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就必须重新选择主导产业。文章在相关理论指导下,分析内蒙古国有林区的产业发展现状,然后结合模型,建立了综合评价主导产业的指标体系,采用实证分析,找出内蒙古国有林区的主导产业。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了适合内蒙古国有林区主导产业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关于加快国有林区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聂振邦,姚昌恬国有林区是国家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也是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支柱。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解决国有林区在经济上存在的困难采取许多扶持政策和措施,这对于促进林区经济发展,安置富余人员,稳定林区社会起到了至关重...  相似文献   

8.
以改革成本理论为分析工具,从经济改革成本、社会改革成本2个维度对我国国有林区的内部分开体制进行分析,认为经济改革成本是采取内部分开体制的直接原因,而社会改革成本会随着改革过渡期的延长而增加。在当前国有林权改革停滞的情况下,对林业产权体系进行边际创新,明晰林区居民对于森林生态资源的产权有利于突破林权改革遭遇的困境,实现林权的帕累托式改革。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目前黑龙江国有林区的经济贡献、社会贡献和生态贡献进行分析,进而把握未来黑龙江国有林区的发展方向,为实现黑龙江国有林区的和谐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而国有林地流转作为林权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近年来经过实践被逐步确认为拓展森林资源经营方式的一个大胆尝试,特别对于国有林区意义重大。通过林地的流转,改变国有林业企业固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经营方式,促进国有林权制度改革,改变国有林区经济、社会、职工收入现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及跨部门、跨区域的开放式管理模式。我国南方集体林区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  相似文献   

11.
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以及政企分开体制改革促使我国重点国有林区发生转型。在此背景下,文中运用微观经济学供需理论,对我国重点国有林区隐性失业的成因进行分析,重点讨论了森工集团以及职工家庭隐性失业的形成机制。研究认为,由于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就业结构发展不协调致使森工集团产生过剩劳动力,形成森工集团内部的隐性失业;在重点国有林区转型过程中,林区职工家庭的工作时间未能充分利用被迫产生闲暇,即形成了职工家庭的隐性失业;重点国有林区产生的隐性失业问题会增加森工集团企业成本,降低森工集团经营效率,减少林区职工家庭福利。  相似文献   

12.
关于国有林权流转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国有林这一特殊的所有制形态, 通过对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中有关国有林权流转的条款进行梳理分析国有林权流转制度的现状; 在借鉴国外国有林经营管理模式及林权流转制度的基础上, 就国有林权流转的概念、流转范围、流转程序和流转方式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提出加强国有林权流转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中从社会网络视角分析我国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及林业企业知识转移的过程和影响因素,以期通过社会关系和网络结构促进林业企业转型。应用知识转移基本理论构建东北国有林区多层次知识转移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网络视角分析林区职工、家庭和林业企业3个层面的知识转移机理。研究表明:增强林区知识转移个体与利益相关者的联系程度、占据更多的结构洞位置以及提高个体网络中心度和凝聚程度有利于知识获取和内化;林区待岗职工与利益相关者的弱联系有利于其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国有森工企业由于过度嵌入社会网络,知识内化和创新动力不足。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林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变革和转折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林场存在的诸多困难与问题日益凸现,严重制约着国有林场的发展。余杭区长乐林场在国有林场深化体制改革、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近10 a的改革与发展,林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总结出一些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思路供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文中在讨论我国国有林场存在体制机制、森林经营方案、采伐限额和监督检查等方面问题的基础上,从森林认证现状与特点出发,分析将森林认证引入国有林场森林经营管理的必要性;通过分析各利益相关者的职责与关系,提出基于森林认证的国有林场森林经营管理模式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重点国有林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森林生态功能区之一,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国家木材供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森林旅游是重点国有林区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文中基于重点国有林区森林旅游发展现状,对5个森工(林业)集团,以及100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重点国有林区森林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体现在自身投入能力弱、可游季短、林地审批困难、专业人才匮乏、资源同质性严重等多个方面;此外,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不充分仍然突出,优势与短板长期共存,顶层设计和政策缺位。研究提出了推动重点国有林区森林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优化重点国有林区森林旅游空间布局、扩大森林旅游产品供给能力、拓展森林旅游客源市场、提升森林旅游人才培养能力、做好森林旅游发展政策支撑,以期为新时代重点国有林区森林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东北国有林区绿色食品供求状况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国有林区已进入转型发展阶段,凭借着优越的自然资源优势,国有林区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但由于发展时间短、技术不成熟等因素影响,国有林区绿色食品在市场上的供给出现供不应求状况。调查发现,绿色食品的安全性、科技含量以及市场诚信度等因素对国有林区绿色食品的消费影响较大;产品附加值低、劳动力流失是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因此,东北国有林区应更加注重绿色食品的安全性,并采用当下互联网技术,加大对产品的宣传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和集约化经营水平,使之达到供求平衡,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文中在构建森林生态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熵权TOPSIS模型和障碍因子模型测算了我国东北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经济绩效水平并识别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05—2016年东北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经济绩效水平总体上经历了较差→中级→良好的演进阶段,并且由经济绩效大于生态绩效转变为生态绩效大于经济绩效,生态绩效增长趋势略高于经济绩效增长趋势;综合绩效水平最高的是吉林森工重点国有林区,而后依次是龙江森工重点国有林区、长白山森工重点国有林区和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影响森林生态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是生态外部压力、经济产业发展和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19.
姜洋  曹玉昆 《森林工程》2008,24(3):79-83
能源短缺已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生物质能源是石化能源的重要替代能源。本文应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黑龙江国有林区发展生物质能源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提出黑龙江国有林区发展生物质能源应选择以地方政府政策导向战略(S-O战略)为主,科技扶持战略(S-T战略)为辅的双重战略,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探索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