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情况分析 自1990年以来,我省农民收入呈高速增长-低速增长-稳定增长态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量为112元,年均增速为10.43%(见表1)。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了较大提高,从1978的人均134元增至2003年的2575元,其中1978~1984年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5.2%,之后则增速趋缓,尤其是1997~2000年连续四年农民收入增速明显下滑,分别为4.6%、4.3%、3.8%和2.1%,农民从农业中获得的收入还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以来,省委、省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全省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从1991年到1996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由680元增加到2086元,平均每年增加234元,年均递增20.5%。1997年,我省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许多农作物严重减产,再加上多种农产品低价位运行,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292元,仍比上年增加206元,增长9.9%。  相似文献   

4.
1997年以来,受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逐步减缓,1997-2000年每年增长幅度分别为4.6%、4.3%、3.8%和2.1%。新余市农民收入也和全国一样,进入了一个缓慢增长期。1997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303.54元,比1996年增长12.55%;  相似文献   

5.
《河北农业》2009,(2):4-4
2008年,在劳务、价格、政策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省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95元,比上年增加502元,增长11.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绝对数创1996年以来历年最高。  相似文献   

6.
魏斌 《云南农业》2001,(9):24-25
1997年以来,我省农民收入增加的绝对数减少,增长幅度减缓.扣除物价因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997年为1375元,比上年增长4.9%;1998年为1 387元,比上年增长2.8%,增幅下降2.1%;1999年为1 438元,比上年增长4.2%,增幅回升1.4%;2000年为1 479元,比上年增长4%,增幅下降0.2%;1997~2000年4年平均年递增3.89%,比"九五"期间年均增长4.5%的幅度下降了0.6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凋整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1997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92元,比1990年增长1612元,增长2.4倍,扣除物价因素,增长 65%。纵观我省农民收入增长情况,呈现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相似文献   

8.
<正> 1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消费水平低。收入决定消费,农民消费水平过低,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民的收入太少,增速太慢。2001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366.4元,仅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而根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真正达到这一平均水平的不到40%。这只是个大平均,包含了上海、北京、广州、江苏等发达地区,实际上有52.23%的农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不到2000元。这样的收入水平决定了农民的消费水平、消费能力只能处于低水平状态。 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在逐年下降。1997年至2000年,四年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91.1元增加  相似文献   

9.
工作研究新阶段新余市农民增收途径1997年以来,受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逐步减缓,1997—2000年每年增长幅度分别为4.6%、4.3%、3.8%和2.1%。新余市农民收入也和全国一样,进入了一个缓慢增长期。1997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303.54元,比1996年增长12.55%;而1998年至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分别比上年增长3.14%、3.17%和1.63%。尤其是2000年,虽然农民纯收入绝对值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但增幅低于全国…  相似文献   

10.
<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3.57元增加到2000年的2 253.40元,增长了16.9倍,平均递增10.6%。但值得重视的是,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出现了持续减缓的趋势,增长幅度逐渐下降。1 我国农民增收困难、增速减缓的主要原因1.1 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制约农民增收。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农产品由短缺到平稳,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苏北农民收入结构现状分析以及和苏南、苏中的对比分析发现,苏北工资性收 入比例相对较低、家庭经营性收入比例相对较高,财产性收入比例与苏南的差距较大、转移性支 付收入比例稳中有升。为了拓展苏北农民的增收路径,本文基于收入结构,提出提升农民职业 素质、培育乡村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医疗、社保等专项转移支付等 农民增收对策。  相似文献   

12.
山区农民林业收益分析及增收对策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建德市为案例,在分析林业发展过程的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农户林业与收入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从农户收入类型、农户林业经营项目收益类型、农户所在区域差异等3个层面对聚类结果进行了深入剖析,将当地农户林业收入类型分为收入高型、收入中高型、收入中等型、收入偏低型以及收入低下型等5种类型。指出当地林业发展存在着林地经营面积分散、融资渠道窄、种植技术缺乏、劳动力外流和销售渠道不完善等主要问题。对促进当地林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进行了探讨,认为以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林业资金投入和技术推广力度,完善销售网络为基础,鼓励个人承包山林,经营林业项目,发展经济高效林为主要手段是促进山区农民增收的必然途径。图1表1参12  相似文献   

13.
王格玲  陆迁  王昕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6):200-202
运用入户调查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等三大资本对农户收入及收入差距影响的重要程度。结果表明,社会资本与农户收入及收入差距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但社会资本不同维度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与农户收入及收入差距的关联强度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参与、社会声望、社会网络、社会信任。  相似文献   

14.
15.
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历史演进出发,分析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初次分配也要注重公平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实现初次分配公平的具体建议:树立全方位改善民生的观念;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立规范、公平、合作的劳资关系;正确理清注重公平与效率优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一项重要的政治经济任务。而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改革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农民增收困难,必须综合施治,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必须有效控制农村人口相对较快增长,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强化农村职业技术培训,优化农村人口素质结构;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机械化,推动农村集约化经营;必须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参与国际农业竞争;必须解决好农民的后顾之忧,为农民提供公益事业服务,增加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Lerman-Yitzhaki算法是国际数理经济学界对收入来源进行分解的重要工具,利用其研究我国各省区的收入来源对可支配总收入差距的贡献度,以揭示我国各省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规律。文章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利用该算法对21世纪初期我国居民收入来源的结构差距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以期通过新算法对我国政府调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居民收入差距提供参考。算例分析表明,该法具有分解详细、数据结果可操作性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问题关键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是我们各项工作的首要问题,农民问题解决不好,必然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农民增产不增收、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福建农村居民收入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及收入构成变化进行实证分析 ,并用聚类的方法对农村区域的差距进行研究 ,分析近几年来福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 ,为制定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