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冬小麦品种(系)穗层结构的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延吉 《种子》2001,(6):20-21,23
调查分析了12个品比试验的小麦品种(系)和3个当前主栽品种的穗层厚、穗层数、曲线宽度、穗层章度比、穗层结构指数等穗层结构指标,结果表明:冬小麦品种(系)穗层结构存在很大差异。高产品种可以有不同的穗层结构,不宜把穗层欠整齐一律当作低产性状而加以淘汰。本文提出的穗层结构指数,可以作为选择品种的参考。不同穗层结构指标要综合分析、互相验证,有助于对品种穗层结构特性作出较科学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春谷幼穗发育阶段与叶龄指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三年观察研究,十个不同熟性春谷品种的幼穗发育开始时间是随着它们生育日数长短而变化,并与拔节始期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春谷不同熟性品种的叶龄指数又与幼穗发育阶段呈回归直线关系.因此,春谷不同熟性品种利用其叶龄指数,求出适宜的系数,再代入改进的直线回归关系式,即可以较准确地判断出谷子的幼穗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4.
张新  汪红  王永普 《作物杂志》2000,2(3):10-12
通过对黄早四、107、478、Mo17、郑22及由它们配制的F1、B1、B2、F2、F3,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在对镰孢菌德腐病的抗笥上既有加性效应,也有一些显性效应;杂交种F1代对穗腐病抗病指数一般表现优于其双亲平均抗病值;含有两个抗病亲本的F2 情指数较含有一个抗病亲本下降20.29%,利用两个抗病亲本的二环系易育成高抗系,若利用含一个抗病亲本的二环系,应该选取抗病性强病情指数低的自交系做母  相似文献   

5.
试验选用不同穗型的3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分析其抗倒机理及与倒伏密切相关的各性状,并初步探讨穗型与倒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株高与倒伏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节间长、茎粗、穗部性状等均与倒伏指数存在显著相关;直立、半直立穗型品种较弯曲穗型品种倒伏指数小,株高偏矮,基部茎杆节间短且粗壮坚韧,穗短而穂颈角小,表现出较好的抗倒性能。  相似文献   

6.
北方粳稻穗重指数及其与产量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北方粳稻穗重指数及其与产量品质的关系,以东北地区近年来育成的水稻品种(品系)为试材,分别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进行比较试验,提出用穗重指数(PWI,单穗重与每穴穗数之比)反映穗数与穗(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试材平均穗重指数0.155 g/穗,99%置信区间为[0.109,0.200],据此将参试材料划分为穗重型、中间型和穗数型。穗重指数与产量、穗粒数及决定穗粒数的穗部性状(一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率)、穗颈及倒2节间大小维管束数、株高、叶面积指数、上部三叶长宽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单位面积穗数和剑叶基角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穗重型品种产量显著高于穗数型品种。穗重指数与加工品质、营养品质、食味及相关指标显著负相关,与外观品质无明显关系,穗数型品种品质明显优于穗重型品种。穗重指数是综合反映穗数与穗大的明显指标。在稳定单穗重的基础上,适当降低穗重指数,可能是进一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水稻不同穗型对冠层特征及群体光分布和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研究了水稻不同穗型对冠层特征及群体光分布和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不同穗型群体在光分布、消光系数;冠层形成与发展,以及干物质生产速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与半直立或弯曲穗型群体相比,在叶面积指数相同情况下,直立穗型群体的消光系数低,群体内部光分布比较均匀,因此,在叶面积较大时,直立穗型群体的干物质生产和产量高于半直立或弯曲穗型群体。但在叶面积指数较小时,弯曲穗型群体的光吸收量相对较多,更有利于  相似文献   

8.
马勇 《中国种业》2015,(2):49-50
利用小麦蜡熟期剪取的小麦穗,测定子粒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整穗发芽率,利用小麦面粉测定小麦品种的降落值,鉴定黑龙江省目前种植的春小麦品种穗发芽敏感性。结果表明,克旱15和克涝6的子粒发芽率、整穗发芽率、发芽指数和降落值分别为19.0%、0、10.1%、333和24.0%、2.0%、10.0%、298,具有较强的抗穗发芽能力,可以在小麦生育后期潮湿多雨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黄淮麦区(南片)当前小麦穗发芽抗性以及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本研究以94份黄淮麦区(南片)小麦新品系为供试材料,利用种子发芽指数法对供试材料的穗发芽抗性进行评价,同时利用功能标记Vp1B3和Dorm-1对供试材料Vp1B和Dorm-B1位点等位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发芽指数(GI)总体平均值为39.6%,标准差为18.08,变幅为9.62%~88.48%,这批供试材料的穗发芽抗性以中感型为主;在Vp1B位点,共检测到Vp1Ba和Vp1Bc两种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64.89%和35.11%,携带等位基因Vp1Ba材料的发芽指数(GI)显著高于Vp1Bc等位基因(P<0.05),等位基因Vp1Bc与抗穗发芽相关,等位基因VP-1Ba与感穗发芽相关;在Dorm-B1位点,仅检测到Dorm-B1a等位基因,这批供试材料Dorm-B1位点的多态性较为单一。本研究能够为黄淮麦区(南片)小麦穗发芽分子改良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
以墨白962的不同世代为材料,研究了混合选择对热带玉米群体穗分化的选择响应。结果表明,在混合选择过程中,雄穗的穗分化阶段I、IV和V所用时间在的C0、C2和C4等3个世代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是雄穗的分化阶段II和III所用时间在世代C0和C4之间有显著差异。而穗子的穗分化阶段I和II在C4、C0和C2世代之间有显著差异。对于雄穗和穗子相同穗分化阶段的时间差,在不同世代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村级服务站是农技推广体系在村级的延伸与发展,兼有经营性和公益性的双重功能,对于满足农民多元化的农技需求起到重要作用。为了改善村级服务站的运行效果,探索影响村级服务站服务功能发挥的因素,此文以石家庄为例,借助实地调查数据,对村级服务站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村级服务站技术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村级服务站硬件设施不完善是影响村级服务站运行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黑粒小麦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黑粒小麦是中国近几年育成的一类新品种,其富含丰富的天然黑色素和营养价值。为了从黑粒小麦中提取天然色素并研究其理化性质,以黑粒小麦为材料,对它进行天然色素的提取及色素稳定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天然黑色素易溶于水、乙醇等极性溶剂,为水溶性色素;在酸性条件下呈现红色,碱性条件下为绿色;黑粒小麦色素较耐热(<80℃);Ca2+、Ba2+、K+、Fe3+、Al3+、Cu2+、Mg2+这些金属离子对该色素都有一定的增色作用,但Ba2+、Al3+、Fe3+使其有沉淀出现;Vc、H2O2使色素色泽变浅,Na2HSO4对色素有较强的褪色作用;食盐、蔗糖、柠檬酸对黑粒小麦色素有增色的作用。由此得出,黑粒小麦色素的理化性质比较稳定,是较理想的天然色素添加剂。  相似文献   

13.
播期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玉米的营养生长与产量形成方面探讨了播期对玉米生长的影响。随着播期推迟,玉米的PAR(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RUE(辐射利用率Radiation Use Effciency)、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同化物供应、粒重和产量都有所下降。播期对穗粒数的影响报道不一。  相似文献   

14.
栽培因子对高油大豆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讨高油大豆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以高油大豆淮豆8号为材料,研究了播期和密度两因子对其产量及品质性状影响。结果表明:①A3B4 (播期6月20日、密度30×104株/hm2)是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处理,籽粒产量达到3103.75kg/hm2;②播期对大豆产量与品质影响大于密度;③随着播期的推迟,单株荚粒数呈下降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荚粒数由多到少,百粒重与播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林斌  沈积华 《种子》1990,(3):27-32
近年来,九二○植物调节素在杂交水稻中的应用,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母株的穗发芽,一般年份穗发芽率为5~10%。遇到阴雨连绵天气则更易造成大量穗发芽。1989年浙江省早稻穗发芽达10~20%导致减产,不仅给收购工作、种子贮藏和浸种催芽增加了难度,而且严重影响种子质量和经济效益。为此,我们应用抗穗萌剂Ⅰ(水剂);Ⅱ(粉剂)进行抑制杂交水稻种子穗发芽的研究,取得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丰富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性的研究,探讨农用地质量等别与经济的关联特点和耦合机制,按照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基本思想与方法,测算各监测控制点的农用地自然等别、利用等别和经济等别,以镇为单位,以面积为权重,聚类监控点的自然等别、利用等别和经济等别。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Moran散点图,研究农用地等别之间的关系,探讨农用地质量等别与经济耦合性。结果表明,农用地质量等别在空间上无序,而利用等别与经济等别较高的农用地主要分布在平原的水田,农用地利用等别与经济等别在空间分布上较吻合,经济耦合性强。通过聚类分析和空间技术模型,可以确定经济发展水平与耕地质量等别的空间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冬小麦幼穗不同发育期不同段离体培养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水稻出穗后叶片数及质量对籽粒结实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中粳稻武运8号和杂交中籼稻汕优63号为试验材料,出穗期剪去不同茎生叶和喷施增粒增重剂等处理,研究其对水稻结实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出穗期剪去不同茎生叶,供试品种的千粒重、结实率和结实指数均下降且下降幅度依次增大;其中剪除剑叶对籽粒灌浆结实的影响最大,随着叶位的下降,剪叶对灌浆结实的影响程度逐渐降低;剪叶越多,对灌浆结实的影响越大。出穗期喷施增粒增重剂,能显著增加结实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OD活性、降低叶片MDA含量,进而使籽粒的结实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0.
《种子科技》2014,(12):53-55
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在京津唐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76.4d,比对照津原45长O.5d。株高117.8em,穗长21.9cm,有效穗数21万穗/667m^2,每穗总粒数134.3粒,结实率86.1%,千粒重27.9g。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0,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