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扩大蜂巢是早春繁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扩大蜂巢时,必须与外界气温(包括人工保温工作),蜜源(包括奖励饲养)以及蜂群的具体情况紧密地联系起来。早春松脾既要大胆、又要遵循客  相似文献   

2.
春季为维持蜂巢子脾最适宜的温度,可采取各种措施:缩小巢门、紧缩蜂巢、减少脾距和蜂巢上部添加辅助保温物等。研究者对借助加温保持蜂巢最佳微气候的看法不尽相同。各国研究人员证实,电热加温对蜂群春季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作用。作者测定了春季蜂群喂水和电热加温对促进...  相似文献   

3.
早春:要合理扩大蜂巢葛蓬早春除了防病治螨,紧脾保温,补充饲料外,扩大蜂巢是促使蜂群速繁的重要措施之一。春季的气温逐渐回升,蜂群经过新老蜂交替,开始增殖。外界的蜜粉植物也相继开花泌蜜,促使蜂王多产卵。此时要抓好时机,合理扩大蜂巢,补充饲料,给蜂群创造繁...  相似文献   

4.
在蜂群的管理中,秋季管理可谓举足轻重。如果搞得好就会给越冬和第二年蜂群的发展、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反之,或不能安全越冬,或造成春衰,使全年的蜂群发展和生产陷于被动。1.针对气温特点管理蜂群。吉林省秋季的气温特点是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昼夜温差大。在这种条件下,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这阴降温与保温相结合。白天温度高时应给蜂群这阴降温或打水降温,以群内无脱脾现象为度。而夜间温度骤降,又要适度保温,以无闪子现象为度。二是扩大蜂巢与紧缩蜂巢相结合。虽然在全年蜂群发展的曲线中秋季是处在下滑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蜂群安全越冬是关系着来年蜂群繁殖和采蜜的重要关键。我们在1958年秋季加强了后期管理,注意了蜂巢保温和繁殖幼蜂的工作,因此蜂群越冬获得了良好结果。我们在8月底把老蜂王全部淘汰,换成已产卵的新蜂王,注意调整蜂巢,添加空巢脾供给蜂王产卵,抓紧蜜源后期繁殖幼蜂。到进入越各期的时候,蜂场上都是充满幼蜂的强群。蜂窖也是提前在9月下旬挖好,经过日光照射,把窖里晒干以  相似文献   

6.
《中国蜂业》2016,(9):44-45
<正>(续《中国蜂业》2016年第8期)由泡沫塑料挤塑板制作的隔板具有与箱板同等的保温功能,所以蜂箱内小环境冷暖均匀,蜂巢中间子圈大,两侧子圈小,外侧为蜜脾。没有在箱中偏集箱壁一侧的现象。所以说泡沫蜂箱保温均匀,有利于蜂群保温越冬。越冬前后的子脾数量没有变化,子脾总面积也相同,表2是以立式蜂箱巢脾子圈变化情况为例。  相似文献   

7.
蜂巢的人工保温春天的保溫,是促使蜂群順利發展的主要条件之一,因此蜂群經过了初次检查和整理后,就应把蜂巢適当的縮小,使蜜蜂尽量密集地盖滿每个巢脾;巢框之間的距离要靠緊;蜂巢的上面和隔离板的外边,必須要加放保溫物,原有保溫物的应注意晒干;蜂箱的箱身或箱底上有裂縫的地方,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冬季白天气温不超过10℃时蜜蜂就停止飞翔,箱内的蜜蜂开始结团,强群比弱群结团迟些。只要有较多的适龄越冬蜂,并有充足的饲料,用蜜脾布置好蜂巢,做好蜂群内外的保温包装工作,保持安静,蜂群就能够安全越冬。一、越冬蜂巢的布置越冬蜂巢要求是蜂数适当密集,便于结团,放置的蜜脾要整齐、浅褐色(使用1年以上,哺育过几代幼蜂的巢脾)。1.单王群越冬一般中间放2~3张重量较轻的蜜脾,两侧各放1~2  相似文献   

9.
谈保温     
先进的飼养家們,在早春和晚秋气候不稳定的时候,都在千方百计的采取保溫措施。保温的方法,各地是不同的,但是都是为了蜂巢温暖。根据我們的经验,箱內比箱外保温更为重要。箱外保溫做得再好,箱內空间太大,蜂巢也不能温暖。在箱內保溫上,有的将蜂团放在箱的一侧,将另一側加以保溫物,这种做法箱內温度不易平衡,不如将两側都加保溫物使蜂团居中取得的保温效果大。尤其是上部不加保溫垫,由付盖及縫隙排出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报道了许多有关蜂巢小气候的详细研究资料,我们要记住的是蜂巢小气候的各项指标是变化的,因为在一年的不同时期,蜂巢内蜜蜂机体代谢的强度是不一样的。蜂巢适宜的小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蜂巢中蜜蜂的数量,生理状况、年龄组成、未封盖幼虫和封盖子的存在情况、饲料的数量及其质量、蜂巢容积和蜜蜂数量之间  相似文献   

11.
一、及时排泄。越冬后的蜂群,肠内积满粪便,要选择晴暖无风、气温在8℃以上的天气进行晒箱,促其出巢排泄。同时迅速检查蜂群,看看有无失王,是否缺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蜜蜂排泄飞行后,箱内要适当保温。 二、注意保温。蜜蜂排泄后,蜂王开始产卵。早春检蜂巢内外温差很大,为减少巢温的散失,防止冻伤子脾,必须做好  相似文献   

12.
杜辉煌 《中国蜂业》2010,61(4):33-33
目前普遍使用的标准蜂箱,在饲养中小群时受到蜂箱长度的制约.而蜂巢的自然生态是球形,也就是说,蜜蜂最佳生存空间也应该接近圆形.而中小群在标准蜂箱内处于长方形的空间中,对蜂群育儿保温都不利.  相似文献   

13.
《蜜蜂杂志》2005年第1期本人小文章“嚼蜂巢治鼻炎”发表后,许多读者问蜂巢是使用意蜂巢还是中蜂巢?现补充:意蜂由于采胶,所以意蜂巢治鼻炎优于中蜂巢,若是嚼中蜂巢,每周加服2~3次蜂胶片效果更佳,若是轻度鼻炎的可不用加服蜂胶,重症的无论用意蜂巢还是加服蜂胶片的中蜂巢,一定要持续性地在60~70天内嚼4张蜂巢,加服浓茶效果更好。嚼蜂巢治鼻炎一文的补充@黄敬德$广西梧州鹜江路9号2楼梧州市养蜂协会!广西梧州543002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夏天的临近,温度越高,部分地区就会出现蜂巢小甲虫。养蜂人需要注意蜂巢小甲虫,特别是这种害虫在当地流行时,其比大蜡螟更为麻烦。通常情况下,在弱小的蜂群中,蜂巢小甲虫会与蜡螟争夺没有保护的巢脾。成年蜂巢小甲虫的颜色是黑色,在蜂巢上部的巢脾上被发现。工蜂会将成年蜂巢小甲虫围堵在蜂巢外,或者将其限制在空巢的蜂箱边缘,除非出现问题,否则要使其远离巢穴。成年甲虫可以被关在其他地方,比如箱底板的拐角处。通常,  相似文献   

15.
在广东冬季的时候,本国蜂和意大利蜂巢内的情况就得两样。意大利蜂,不论群势强、弱,只要加强保温,遇到什么样的寒潮,箱内任何一个角落,也不会发生潮湿和水点(保温不够,潮湿仍会出现);本国蜂无论怎样保温,群势怎样强大,巢内却是潮湿的。要是保温不够,而日间又有花蜜采回,情形更为严重,有时箱内湿到象雨淋一般,水从箱底流出。这是因为蜜蜂采回来的花蜜,通常  相似文献   

16.
<正>养蜂人对蜜脾的认知,不能停留在作为蜜蜂的食粮和粮库含义上,要上升到蜂群巢内的"空调"层面。其实,再好的人造保温物也好不过满框封盖的全蜜脾。整蜜脾的保温作用类似于保温框,但它的绝热保温效果,若单纯从物理"绝热"性能而言,比同样厚度的棉质保温物强。在13~15℃时,一些蜂蜜会结晶并会放出热量;在解晶时,也会吸收同样热量。这就不难理解,当蜂巢内  相似文献   

17.
李伟立 《中国蜂业》2006,57(1):18-18
1、促蜂排泄 越冬末期,选择晴暖无风、气温在10℃以上的天气,取下箱外的保温物及箱盖,晒暖蜂巢,促蜂出巢飞翔.排除越冬期间积聚在肠内的粪便,恢复其正常的代谢功能,延长寿命。如天气晴好,可继续让其排泄。待春末夏初,再撒去保温设施。  相似文献   

18.
养蜂问答     
19问:在冬季,意蜂巢脾距离应该是多少?中蜂巢脾又应该是多少? (浙江汪潜龙) 答①,根据我们的观察,在冬季,意蜂的巢脾距离一般15毫米比较好,因为这样有利保温和节省饲料。而中蜂则不同,中蜂适应性强,耐寒能力也比意蜂强,但不能抗巢虫,因此要紧脾,缩小距离为8到10毫米为宜,以迫使蜜蜂爬满脾下沿,防止咬脾和巢虫的危害。 (浙江镇海县亚浦公社礁矸15队张仑芳)  相似文献   

19.
我区早春气候寒冷,往往造成“倒春寒”。蜂群的饲养管理应加强蜂群保温,尽可能的扩大产卵圈,及时补饲,适时奖饲,扩大蜂巢,为蜂群繁殖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加快蜂群繁殖发展,为夺取全年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1.检查整理蜂群,组织单箱双群饲养蜂群经过几个月的越冬之后,蜂巢内部状况必然发生某些变化。雨水之后,应选择在晴暖无风的中午(气温在10℃以上),对蜂群  相似文献   

20.
<正>中蜂如果利用双王繁殖,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容易繁殖成强群。采蜜时,可除掉劣王,抽掉中隔板,利用单王带大群采集蜜粉,产量比单王群增长1倍以上。优点:双王群蜂多群势壮,冬季蜂巢内温度适宜,不加保温也可以安全越冬。早春繁殖巢温恒定,双王产卵哺育蜂多,幼虫营养充足,能大大加快繁殖速度。容易在较短时间内繁殖成强群,蜂巢内幼虫多,饲料消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