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北方寒地水稻两段式育苗高产栽培技术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方寒地水稻两段式育苗高产栽培技术是利用当地晚熟高产品种,采用温室育苗、大棚育苗两个阶段保温育苗,培育大龄多蘖壮秧,大田稀插,延长水稻营养生长期,以实现水稻优质高产的增产技术。采用该技术平均亩产水稻700kg以上,比常规钵育水稻增产20%以上,并且其中分蘖穗产量占总产量  相似文献   

2.
寒地水稻两段式育苗高产栽培技术是利用当地晚熟高产品种,采用温室育苗、大棚育苗两个阶段保温育苗,培育大龄多蘖壮秧,大田稀插,延长水稻营养生长期,以实现水稻优质高产的增产技术。采用该技术平均亩产水稻700kg以上,比常规钵育水稻增产20%以上,并且其中分蘖穗产量占总产量的90%以上。现将其技术优势分析如下,常规大棚育苗受气温限制,播种时间为4月5日~15日。  相似文献   

3.
水稻两段式旱育苗优质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两段式旱育苗是利用当地晚熟优质品种,采用温室、大棚两个阶段保温育苗,通过超早播种、超稀摆插,实现水稻安全优质超高产的栽培技术。该项技术能够培育大龄多蘖壮秧,延长水稻营养生长期,充分利用水稻低位节分蘖,穗大粒多,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水平。  相似文献   

4.
寒地水稻传统施肥中氮肥用量过高,尤其是前期氮量过多,造成水稻营养生长期延长,致使水稻贪青晚熟。而“寒地水稻优化施肥技术”作到了在氮肥总量适宜的基础上,减少基蘖肥施氮量,增加穗肥的施氮量,不但不会造成贪青晚熟,反而能够使水稻提早成熟,显著提高了产量,并明显增强水稻抗病、抗倒伏能力,实现了寒地水稻高产、优质、资源高效和生态安全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水稻两段式育苗技术是通过采用当地晚熟优质品种,提早育苗,争取更多的有效积温,培育大龄多蘖壮秧,实施超稀植栽培,确保水稻安全成熟,充分发挥了晚熟优质品种的增产潜力,从而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我省是高纬度的北方寒地稻作区,温度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并且经常出现低温、阴雨、寡照及早霜现象。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而水稻两段式育秧栽培技术,通过采用当地晚熟优质品种,提早育苗,争取更多的有效积温,培育低位大龄多蘖壮秧,实施超稀植栽培,确保水稻安全成熟,充分发挥了晚熟优质品种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7.
正宁安市位于我国高纬度的北方寒地稻作区,温度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并且经常出现低温、阴雨、寡照及早霜现象,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而水稻两段式育苗通过采用当地晚熟优质品种,提早育苗,争取更多的有效积温,培育大龄多蘖壮秧,实施超稀植栽培,确保了水稻安全成熟,充分发挥了晚熟优质品种的增产潜力,从而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因此水稻两段式育苗是继我市旱育稀植、旱育超稀植及大中棚钵体育苗之后的又一次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属寒地水稻种植区,早春温度低、回暖慢、土壤化冻速度慢,经常发生倒春寒田现象,秧苗易受冻,优质品种生育期长,而我省无霜期短,也经常会出现贪青晚熟现象,空秕率高,成熟度不好。以上的因素导致了我省水稻生产单产不高、总产不稳、质量不一、投入不少、浪费较多、效益增收速度缓慢的现象。因此水肥管理是提高水稻的产量及品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北方寒地水稻两段式育苗高产栽培技术.就是采取保温措施,充分利用当地光热资源优势,发挥晚熟品种的潜力。保证营养生长,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本文从苗前准备、搭建温室、做床施肥、种子选择与处理、播种、移栽和田间管理等方面。对北方寒地水稻两段式育苗技术做以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稻钵育摆栽技术是利用较晚熟、优质高产品种,通过种子处理,低温催芽,钵盘播种,三膜覆盖育苗,本田稀植摆栽的高产栽培技术。该项技术综合了钵盘育苗、三膜覆盖、稀植摆栽等多项技术的优势,突破寒地水稻受外界气温限制,延长营养生长期10~15d,抢夺积温100~150℃,培育出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抗逆性强的大龄多蘖壮秧,同时插秧后缓苗快,分蘖早,分蘖节位低,穗大粒多,成熟度好,米质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11.
水稻两段育苗技术是通过采用晚熟优质品种,利用温室或大棚,采取必要的增温措施,创造适宜晚熟品种生长所需的环境条  相似文献   

12.
为选育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将寒地水稻种质资源按照不同的栽培方式,分为直播时期水稻品种、育苗移栽时期水稻品种和旱育稀植时期水稻品种三个群体,并对其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个时期的寒地水稻种质资源中,旱育稀植时期的水稻品种的各产量构成因素均在合适的数值范围,对其产量均有贡献。同时研究提出在旱育稀植的栽培条件下,水稻新品种的育种目标是适高抗倒,少蘖、大穗、密穗,抗病虫,耐冷,出米率高,优质,根系活力强,叶片上举,活秆成熟等。  相似文献   

13.
寒地水稻"晚大稀"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地水稻“晚大稀”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是采用晚熟品种。以温室早播培育大龄壮苗。本田宽行超稀摆栽为主要内容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该项技术是针对北方地寒积温少、水稻生育时间短而提出来的。生产实践证明,推广这项技术增产效果显著,一般亩产可达7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一、优质水稻主推栽培技术模式 1、大棚钵育摆栽技术模式 我省为寒地稻作区,水稻产量和品质一直受积温少、生育期短的制约,优质高产的中、晚熟品种利用率低。为此,延长水稻生育期,增抢积温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主要途径。水稻钵育摆栽技术模式,涵盖了水稻两段式钵体育秧、一段超早钵体育秧等新技术,采取两段育秧、地上三膜覆盖、地下隔寒(酿热)增温等技术,通过早育秧,抢积温,培育4.5叶、带1个蘖以上的壮秧。该项技术模式综合了现代水稻壮秧理论与高产栽培体系,突破了寒地水稻育秧的温度限制,实现超早育秧、钵体育带蘖壮秧,稀植早插,早生快发,优质高产高效,是在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基础上的新发展和新突破,是实现我省水稻高产再高产的一项突破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寒地水稻生育前期叶龄诊断技术要点和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寒地水稻育苗期、返青与蘖期叶龄诊断技术和管理措施,以期为寒地水稻不同生育期的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寒地水稻大钵体超早育苗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虎林市属寒地稻作区,通常情况下只能种植中早熟品种,亩产一般在500kg左右。采用大钵体超早育苗高产栽培技术,通过使用晚熟品种以及大钵体保温育苗、超稀植栽培等措施。可使比常规栽培多1-2片叶的晚熟水稻品种在虎林地区正常种植,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亩产可达650~700kg。  相似文献   

17.
不同育苗方式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水稻的高产丰收,采用苯板隔寒、稻壳隔寒与常规育苗3种育苗方式对晚熟品种松粳9号进行育苗试验,研究隔寒增温对水稻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苗床隔寒增温早播高产栽培技术可以延长水稻营养生长期,促进植株提前成熟15d左右,争抢有效积温200℃左右,产量增加13.3%~19.5%,充分发挥了水稻晚熟品种的增产潜力,成为寒地稻作区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寒地水稻是黑龙江主要农作物之一,寒地水稻受气候条件的影响,黑龙江水稻单产量并不高,因此,要因地制宜的科学施肥,才能确保寒地水稻实现高产优质。本文对水肥管理进行研究,希望对种植户有所借鉴。黑龙江属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受地域特点影响,昼夜温差较大,回暖比较慢,易发生倒春寒现象,种植水稻容易出现贪青晚熟现象,而且田间管理不完善还容易出现空秕率高,成熟度不好现象,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通过强化水肥管理,来规避寒地水稻种植所产生的诸多不利因素,进一步提高寒地水稻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9.
韩乃寅 《中国农垦》2006,(11):61-63
在我国寒地水稻开发史上,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的水稻专家徐一戎创造了七个突破:首次创造了寒地水稻直播亩产千斤的高产纪录,首次提出寒地水稻冷害防御技术,首次提出寒地水稻“三化”栽培技术,首次完成寒地水稻优质米生产技术系统研究,首次提出寒地水稻主茎11叶品种生育叶龄诊断技术模式图,首次绘制出寒地直播水稻亩产千斤栽培模式图,首次编制出寒地水稻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术图例.  相似文献   

20.
<正>七星分公司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通过暗化叠盘超早育秧,开展了优质晚熟水稻品种安全成熟技术研究。采用这项技术较常规育苗提前5~7d出苗,可育出4叶以上的标准带蘖壮苗,确保偏晚熟优质水稻品种安全抽穗成熟,生产出符合国标二级以上食味的优质米。现将暗化叠盘超早育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