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对哮喘患儿血清IL-4、IL-5和IFN-γ的影响。方法 83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每晚睡前加服孟鲁司特5mg,治疗6个月后检测两组患儿血清IL-4、IL-5和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血清IL-4和IL-5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而IFN-γ水平则明显上升(P〈0.01)。结论孟鲁司特能降低哮喘患儿血清IL-4和IL-5水平,增高血清IFN-γ水平,减轻免疫炎症反应,在哮喘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脾法、补肾法、解毒法分别联合西药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外周血细胞因 子白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将120 例慢性HBV 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健脾组、补肾组 和解毒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健脾组给予拉米夫定+四君子汤治疗,补肾组给予拉米夫定+六味地黄丸 治疗,解毒组给予拉米夫定+甘露消毒丹治疗。疗程1 年。观察各组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血清IL-2 和IFN-γ 水平。结 果治疗前各组血清IL-2 和IFN-γ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血清IL-2、IFN-γ 水平均显著上 升(P<0.05),其中健脾组、补肾组上升较对照组显著(P<0.05,P<0.01),补肾组上升较健脾组显著(P<0.05),解毒组与健脾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法改善慢性HBV 感染患者细胞因子IL-2 和IFN-γ 失衡状态优于健脾 法和解毒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方法将58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治疗组以玉屏风颗粒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对照组单用阿昔洛韦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6个月,并进行1a的随访观察。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复发次数0~4次,平均(2.5±0.3)次;对照组复发次数0~8次,平均(4.5±0.4)次,两组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玉屏风颗粒可提高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加味参附姜苓汤对围月经期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4、IFN-γ和IL-8表达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实证依据。方法 将围月经期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加味参附姜苓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氨茶碱缓释片联合酮替芬片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采集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静脉血,经离心后,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4、IFN-γ和IL-8表达水平。结果 经3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5%(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血清IL-4和IL-8表达显著降低(P<0.01),IFN-γ水平显著上升(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IL-4、IL-8和IFN-γ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 < 0.05)。结论 加味参附姜苓汤对围月经期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围月经期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IFN-γ的表达和抑制IL-4和IL-8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玉屏风复合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的调节和保护作用.[方法]以环磷酰胺80 mg/kg诱导的免疫低下小鼠为实验动物模型,研究不同剂量玉屏风复合多糖(100、200和400 mg/kg)对小鼠脾脏指数、血清IL-2和IFN-γ含量的影响.[结果]高剂量玉屏风多糖能提高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脾脏指数(P<0.05).玉屏风多糖能提高免疫抑制的小鼠血清的IL-2和IFN-γ含量,尤其以中、低剂量组效果较好.玉屏风多糖能明显提高正常小鼠血清的IL-2含量(P<0.01),但对正常小鼠的IFN-γ含量无显著影响.[结论]该研究可为玉屏风复合多糖的临床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郭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134-16136
[目的]探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感染后雏鸡干扰素(γ)和白介素4(IL-4)的变化。[方法]将80只15日龄雏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雏鸡滴鼻接种IBV尿囊液。分别于21、24、27日龄时,每组随机取10只鸡,ELISA方法测定血清IFN-γ和IL-4水平。[结果]IBV感染组雏鸡血清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1),IL-4水平显著上升(P〈0.01)。在24、27日龄IL-4水平在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IBV感染雏鸡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处于紊乱态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IL-2受体(sIL-2R)和γ-干扰素(IFN-γ)变化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测定乙型肝炎患者72例(肝功能正常者33例,异常者39例)和健康成年人35例血清IL-2和sIL-2R及IFN-γ。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异常组和对照组的IL-2、sIL-2R、IFN-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肝功能正常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肝炎肝功能异常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T细胞功能障碍与缺陷,这种障碍与缺陷与其肝功能状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MPP)血清IL-4、IL-18及IFN-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住院确诊的MPP患儿24例及正常对照组儿童21例。用ELISA测定MPP急性期、恢复期、正常对照组血清IL-4、IL-18及IFM-γ。结果:MPP患儿血清IL-4、IL—18含量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明显高于轻症组(P〈o.05);血清IFN-γ含量急性期轻度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血清IL-4/IFN-γ比值急性期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MPP患儿急性期血清IL-4含量重症组E日显高于轻症组。急性期IFN-γ含量重症组稍高于轻症组,但无统计学意义;恢复期IFN-γ、IL-4、IL-4/IFN-γ重症组和轻症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MPP忠儿血清IL-4,IL-8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MPP患儿存在TH1/TH2失衡。TH2反应占优势,IL-4及IFN-γ参与MPP患儿的免疫状态改变,在MPP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IL-18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明显增高.且与IL-4呈正相关,IL-18可能在促进IL-4的分泌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促孕散对不孕奶牛治疗前后血清中微量元素(Cu、Fe、Mn、Zn)与白介素(IL-1、IL-6)的含量变化规律。【方法】利用火焰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实验组和正常组治疗前、后血清中微量元素和白介素的含量。【结果】①促孕散治疗持久,黄体有效率为91.67%,卵巢静止有效率为88.89%,②持久黄体型治疗前血清中Cu、Zn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Mn含量极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治疗后血清中含量接近正常,且含量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Fe、IL-1、IL-6含量治疗前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不显著,③卵巢静止型治疗前血清中Mn含量低于正常组(P<0.01),IL-1含量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逐步与正常组含量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Cu、 Fe、Zn、IL-6含量治疗前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促孕散对不孕奶牛血清中部分微量元素和白介素含量有微调作用,在奶牛不孕症治疗效果上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莹 《长江大学学报》2018,(4):32-33,3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2例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42例行腹腔镜手术,检测两组术后感染病原菌种类及构成比,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10(IL-10)等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为11.90%,共检出菌株12株,革兰阳性菌占33.33%,革兰阴性菌占66.67%;对照组感染率为38.10%,共检出菌株35株,革兰阳性菌占34.29%,革兰阴性菌占65.71%,观察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FN-γ、IL-2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IL-10水平有所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IFN-γ、IL-2水平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直肠癌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较传统开腹手术更有优势,可降低术后病原菌感染率,减轻机体免疫功能损伤,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急性期血清细胞因子即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某中医医院儿科门诊和住院疑诊为MP感染的患儿,采用明胶颗粒凝集试剂检测其血清MP抗体,将滴度为1∶160以上的60例患儿以及30例健康儿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FN-γ和IL-4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儿组血清IFN-γ和IL-4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患儿血清急性期IFN-γ和IL-4均升高,提示MP患儿发病可能与免疫功能紊乱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吸入糖皮质激素和联合中药穴贴对小儿哮喘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布地奈德干粉(普米克都保)吸入15例(简称普米克组)和中药穴贴(天灸)联合普米克都保吸入组15例(简称联合治疗组),健康对照组15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测定PEFR值.并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测定血清IL-12、IL-4、IL-8水平(采用ELISA法)。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哮喘日间、夜间症状及使用p2受体激动剂万托林的次数,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PEFR值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治疗3个月后全部患者的PEFR值均上升至正常预测值的90%以上。联合治疗组的日问及夜间症状消失时间较普米克组快(P〈0.01).且联合治疗组使用万托林的剂量比普米克组明显减少(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IL-4及IL-8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L-12水平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3个月后复查血清IL-4、IL-8水平明显下降,IL-12明显上升,均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两组药物治疗方法均能影响哮喘患儿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联合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较普米克组迅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不同证候层次外周血Th1/Th2漂移变化。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对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和正常人外周血Th1/Th2细胞进行检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L-4和IFN-γ水平,并比较IFN-γ/IL-4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卫分证组Th1、IFN-γ、Th1/Th2、IFN-γ/IL-4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分证组Th1、Th2、IFN-γ、IL-4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营分证组Th1、Th2、IFN-γ、IL-4继续明显升高,Th1/Th2比值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与卫分证组比较,气分证组Th1、Th2、IFN-γ、IL-4显著升高,Th1/Th2、IFN-γ/IL-4比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营分证组Th2、IL-4继续明显升高,Th1/Th2、IFN-γ/IL-4比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气分证组比较,营分证组Th1、IFN-γ水平、Th1/Th2、IFN-γ/IL-4比值显著降低,Th2、IL-4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证候层次变化与Th1/Th2漂移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SNMC)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疗效及其对细胞因子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 64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用SNMC 120 mg溶入5%葡萄糖液25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用肌苷注射液0.4 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肝功能和IL-8、IL-10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1%(P〈0.01)。两组治疗后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TA水平则明显高于治疗前,且以治疗组改善得更为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的IL-8水平均明显下降,且以治疗组下降得更为明显(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IL-10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结论 SNMC有明显的抑制细胞因子对肝脏的炎症反应,能显著降低血清中IL-8水平和提高IL-10水平,对乙肝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方法38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n=19)和CRRT组(n=19),检测两组在治疗前后的血清TNF-αI、L-6水平、APACHEⅡ评分和血气分析指标变化,并对两组的预后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72 h,传统组的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CRRT组的血清TNF-αI、L-6水平则明显低于治疗前,CRRT组的APACHEⅡ评分下降较传统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的pH、HCO3-、PaO2和PaO2/FiO2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但以CRRT组增加更为明显(P〈0.05或0.01);CRRT组的机械通气、手术冲洗引流及死亡人数也比传统组少,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RT治疗能降低SAP患者血清TNF-α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可改善SAP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咳喘宁对RSV诱发哮喘大鼠血清IL-4、IFN-γ的调节作用及对气道平滑肌细胞(airway smooth muscle cells,ASMCs)增殖水平(OD值)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通过致敏、诱喘、病毒激发哮喘进行造模。造模完成当天分组干预,并用ELISA进行IL-4、IFN-γ水平的测定。造模成功后取支气管平滑肌进行细胞培养,倒置显微镜下化学荧光法鉴定为平滑肌细胞。制备大鼠不同组含药血清并加入第3-7代ASMCs中干预。运用MTT法检测各组ASMCs增殖水平(OD值)。结果 ELISA法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西药治疗组、咳喘宁各剂量组血清IL-4、IFN-γ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咳喘宁大、小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血清IL-4、IFN-γ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余5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咳喘宁大、小剂量血清中比较,中剂量血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咳喘宁对治疗RSV诱发的哮喘大鼠疗效较为显著,通过上调IFN-r水平、降低IL-4水平表达从而降低气道炎症反应,维持Th1/Th2平衡来调节机体免疫机制。咳喘宁治疗支气管哮喘可能与其能够抑制气道平滑肌增殖、影响哮喘气道重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崔力  王伟明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7,37(12):1404-1407
目的 观察清热消痤颗粒治疗炎症性痤疮对患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于2013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青春期炎症性痤疮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组应用清热消痤颗粒治疗,对照组口服丹参酮颗粒。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IL-4、IFN-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4%,高于对照组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细胞因子IL-4水平均降低、IFN-γ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IL-4水平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0%、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热消痤颗粒治疗炎症性痤疮可疏风清热、化瘀解毒,切中病机,并降低IL-4、升高IFN-γ,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将10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雌雄各半),在第1~5天、第8~12天给药组予以相应药物灌服,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第3、10天用鸡卵清蛋白给小鼠注射免疫,第24天检测相应抗体生成水平和血清中IFN-γ、IL-2、IL-4水平,探讨富硒女贞子水提物、粗多糖对小鼠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给药组的IFN-γ、IL-2、IL-4生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组Ⅲ显著高于组Ⅰ、组Ⅱ(P0.05);组Ⅳ公鼠的IFN-γ水平显著高于组Ⅴ(P0.05);与组Ⅰ相比,各给药组卵清蛋白抗体生成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证明富硒女贞子粗多糖、普通女贞子水提物对小鼠血清中IFN-γ、IL-2、IL-4的生成有明显促进作用,对小鼠的特异性体液免疫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凋亡和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调节作用。方法48例UC患者随机分为白头翁组和西药组,每组24例,分别采用白头翁汤、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PMN凋亡;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其治疗前后及25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IL-6、IL-8水平。结果白头翁组治愈、有效、无效的例数为20、3、1例,西药组则分别为15、6、3例,以白头翁组的疗效为优旧扣3.845,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L-6、IL-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MN凋亡率则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外周血PMN的凋亡率明显升高,且均以白头翁组改变得更显著(P〈0.01)。结论白头翁汤治疗UC疗效显著,从免疫角度调节患者PMN凋亡、下调IL-6、IL-8水平可能是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T淋巴细胞膜表面标志的表达及其细胞因子的分泌,了解人鼻息肉T淋巴细胞的活化状态及Th1/Th2反应的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外周血中T细胞膜表面标志CD3、CD69的表达和Th1代表性细胞因子IFN-γ、Th2代表性细胞因子IL-4的分泌水平,并与正常人下鼻甲黏膜及外周血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患者鼻息肉组织及外周血T细胞均表达CD69分子,在鼻息肉组织局部CD69分子的表达更高(P〈0.01)。而在正常人下鼻甲黏膜中几乎未见CD3^+CD69^+细胞。(2)鼻息肉组织及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均检测到IL-4、IFN-γ的表达,而在正常人下鼻甲黏膜中几乎未见CD3^+IL-4^+和CD3^+IFN-γ^+细胞。与正常人相比,患者外周血中IL-4、IFN-γ的含量均升高(P〈0.01);与同一患者外周血相比,鼻息肉组织中IL-4的含量增高(P〈0.01)而IFN-γ的含量降低(P〈0.01)。结论鼻息肉组织中的T细胞高度表达CD69分子,处于免疫活化状态,产生Th1/Th2混合模式的细胞因子,与外周血相比Th细胞因子分泌优势发生改变,可能与鼻息肉"微环境"形成及黏膜免疫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