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省机械科学研究所和嵊县茶机厂共同研制的“6CRK-55型可变程序控制加压茶叶揉捻机”已于1986年9月13日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这是电子技术在我国揉捻机上的首次应用,实现了揉捻过程的自动化。一、程控器的设计依据及操作系统在实际生产中,加压程度是通过摇动加压手轮的圈数来体现的,例如三级叶,揉捻20分钟,空压3分钟,加4圈轻压5分钟,再加4圈中压5分钟,再加  相似文献   

2.
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茶叶机械发展迅速,机电一体化茶机不断问世,如电脑控制烘干机、程序控制自动加压揉捻机、程序控制乌龙茶做青机、茶叶自动包装机、温控名茶杀青机、烘干机等茶叶机械层出不穷,成为茶叶加工机械的后起之秀,对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茶叶品质和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6CRX-55、65型茶叶揉捻机是浙江省机械科学研究所和杭州茶机总厂最近研制成功的。这两种揉捻机的加压机构,除采用电动加压减压外,还新增了“副立柱”机构,克服了揉盖碰桶的弊病,且操作使用方便,现将该加压机构作一介绍。 (一)加压机构的类型目前生产的揉捻机,其加压机构大致分为“龙门式”、“重锤式”和“丝杆滑槽单立柱式”三种。“龙门式”结构较复杂,造价较高,且揉盖不能摆动,目前仅在大型揉捻机上采用;“重锤式”加压机构在小型揉捻机上有所应用,但揉盖的碰撞现象较严重;“丝杆滑槽单立柱式”加压机构,虽然结构简单,操作方  相似文献   

4.
揉捻是茶叶加工的一个重要工序,对形成茶叶的优良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国内外茶叶揉捻机的现状,对目前揉捻机的揉盘凹倾角、揉桶转速、棱骨数量等关键结构参数的优化研究进行了论述,分析了连续化揉捻、自动加压、自动进(出)料等结构创新及自动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论述了当前茶叶揉捻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揉捻机的型式较多,而曲臂回转式茶叶揉捻机通常由传动、揉盘、加压三部组成。传动部,中、日两国茶叶揉捻机基本一致,都通过蜗轮、蜗杆,或齿轮副减速,带动曲臂回转。只要抓住揉盘、加压这两部分,各自的特点就显示出来。中、日两国的揉捻机特点是由各自的茶叶风格、制茶工艺过程以及机械制造水平所决定的。笔者认为,研究和讨论以下的问题,对于提高我国揉捻机水平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6.
科技简讯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福建省福鼎茶机厂的协助下,研制成功了CR—16型小型茶叶揉捻机(见下图),该机主要用于少量条形茶的揉捻作业。 CR—16型茶叶揉捻机由揉桶(内径160毫米)、揉盘(直径300毫米)、加压机构、传动机构和机座等主要部件组成。  相似文献   

7.
以往揉捻机的加压机构通常为手工操作。由于操作手柄随揉桶三角架转动,操作时较不安全也不方便;而且往往不能按照揉捻工艺要求及时调整压力,影响了揉茶质量;尤其在一人管理数台揉捻机时,操作频繁,更是感到困难。为此,我们设计了6CR-55A型揉捻机,该揉捻机现由浙江嵊县茶机厂制造,并于1981年8月通过了浙江省新产品鉴定,投入批量生产。6CR-55A型揉捻机采用离心重块所产生的向主动力矩实现自动加压,重压时压力恒  相似文献   

8.
杭州茶叶机械总厂生产的浙茶绿265型茶叶揉捻机是农机部优质产品。该机是原八机部(农机部)下达援外任务而组织联合设计的。用于红绿茶的揉捻,亦可用于红碎茶的揉条。该机由传动机构、揉盘、揉桶、加压装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绿茶加工的鲜叶摊放、杀青、冷却和干燥等工序均逐步实现了连续化流水作业,惟独杀青后的揉捻间歇作业如何实现连续化仍在探索中。 20世纪80年代初,浙江省和安徽省分别就连续揉捻机技术进行了攻关,作了机械和气动调控揉捻加压装置的设想和试制,试图实现揉捻加压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0.
科技简讯     
双速定时数字显示的茶叶揉捻机为了满足制茶工艺要求,茶叶揉捻机在揉捻不同嫩度的茶叶以及茶叶揉捻的不同时间,都需要不同的转速,以保证揉出的茶叶具有良好的条索与品质。四川省农机研究所和重庆市江津茶机厂设计制造成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目前茶叶在揉捻过程中揉捻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以6CR-40型茶叶揉捻机为研究对象,基于Solidworks对茶叶揉捻机进行三维建模,运用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对茶叶揉捻机的揉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求各试验因素对茶叶揉捻机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运用二次正交旋转试验,通过Design-Expert软件进行优化求解,获得揉捻质量最佳的结构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当揉桶转速为42 r·min-1、棱骨高度为10 mm、揉盘倾角为3.8°时,茶叶的成条率为88.55%、碎茶率为1.83%。茶叶揉捻机具有较好的揉捻质量。验证试验结果与仿真优化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浙茶绿245型揉捻机是小型茶叶初制机具。它是一九七二年“全国中小型茶机选型会”推荐的小型揉捻机。该机适应当前农村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生产条件,适合社、队办的中小型茶叶初制厂使用。在浙江省茶区,颇受贫下中农的欢迎。  相似文献   

13.
浙茶绿255型揉捻机(原CRT55型),是中型绿茶初制机械。它适用于国营茶场使用。在有条件的社、队办的绿茶初制厂也可以应用。(见刊头照片) 该机也适用于其他条形茶类的揉捻。一、机器结构浙茶绿255型茶叶揉捻机结构分:传动减速机构、揉盘装置、揉桶装置、加压机构  相似文献   

14.
《茶叶》1958,(4)
淳安县南赋乡支建农业社社员姜梅生,创造了一架木制脚踏横桶茶叶揉捻机,经过春茶季生产实践证明有三大优点:首先是大大节省劳力,足踏横桶揉捻机容量大,效率高,每桶可揉80—100斤青叶,每次只需20分钟左右,比单桶手推揉捻机提高效率4倍;其次,提高茶叶品质:横桶揉捻机的两  相似文献   

15.
揉捻的目的是使茶叶细胞破坏,卷紧条索,是茶叶制造中一道决定外形的重要工序。当前,我国主要应用的是盘式揉捻机,其型号繁多,但原理基本相同,都是由作等速回转的曲柄带动揉桶,在揉盘上作水平的平行移动。揉桶内的茶叶不断翻动、揉搓、卷压,以达到揉捻的目的。显然,揉捻机的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茶叶萎凋叶揉捻的基本目的是破裂叶細胞,使挤出細胞汁于叶表上而为揉捻叶的醱酵創造有利条件。除此,叶子在揉捻机里揉捻成条使能符合于成条外表形狀的要求。茶叶揉捻的机器—揉捻机(除第一次揉捻采用开口式揉捻机外)均用有压力,被应用于萎凋叶第二次和第三吹的揉捻时。通过压力使茶叶揉捻得更好,也就是說要加强萎凋叶的破碎。利用压力的週期—15分鐘,而最先10分鐘施压视萎凋叶萎凋程度和投入量多少而定。萎凋过度的叶子需要較重的压力,相反的萎凋不足就要較輕的压力。最后5分鐘的揉捻則不用压力。  相似文献   

17.
一、揉捻机跑茶的现状传统的盘式茶叶揉捻机使用的历史很长,型号也较多,但在揉捻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跑茶现象。揉捻作业时,揉盘边缘经常堆积着许多跑出来的揉捻叶,这必然影响揉捻程度的均匀性,并使碎茶率增加,从而降低了茶叶的商品价值,同时还增加了操作工人“扫茶”的劳动负担。据有关技术资料介绍和机型调研情况表明,目前国内外都在寻求解决跑茶的技术措施。在日本,有的揉捻机上配有扫叶装置;在国内,早年乃至现今生产使用中,也有将揉桶下端捆扎一圈密密的棕毛刷,借以完成扫茶动作;在部标NJ143-77《茶叶揉捻机技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由浙江春江茶叶机械有限公司经过近2年的创新设计和研发,试制的双搓动茶叶自动揉捻机组经性能试验、生产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目前已投入小批量生产和推广使用阶段。揉捻机是茶叶初制加工的关键设备之一,茶鲜叶经杀青后进入揉捻加工,促使茶叶成条,破坏叶组织细胞。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25、35、45、55、65型等系列茶叶揉捻机均以单机运行为主体,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运行成本高。通过近几年来研究开发,部分型号的揉捻机根据生产线的需  相似文献   

19.
目前有些茶叶初制厂,想通过增加揉捻机转速,来达到提高揉捻工效的目的,因此,有的地方竟把揉捻机转速增加到每分钟90次以上。其实,这样的“飞速揉捻”,它的工效不但不能提高,反而还要下降,同时还会造成茶叶条索扁碎,片末茶增多,茶叶发红等弊病。  相似文献   

20.
正揉捻几乎是所有茶类加工不可或缺的工序,目的是使茶叶紧结成条,体积缩小,外形美观,同时使茶汁部分溢出,利于干茶冲泡。茶叶揉捻使用的设备是茶叶揉捻机,它的发明及在我国的研制推广,经历了极为漫长和艰辛的岁月。一、从我国茶叶的人工揉捻谈起中国的茶叶加工,千百年来一直停留在手工作业状态。揉捻作业是用竹编篾片铺在桌面或置于宽凳上,用手工在篾片上揉搓使茶叶成形。一些无法用手工揉捻成形的粗老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