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综述了国内外苜蓿产业的概况,云南开发苜蓿产业的必要性,我国对纤维素饲料的需求,苜蓿产品在养殖业的应用效果,云南开发苜蓿产业的优势和设想。分析了苜蓿产业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开发苜蓿产业的技术措施。指出苜蓿产业的开发已成为带动云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山地畜牧业发展的动力,将成为云南畜牧业的一个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苜蓿Medicago sativa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概况,并对草产业的概念和发展意义进行了简要阐述.对河北省苜蓿产业化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在沧州市的实地调查情况为例,进行了充分的实证研究.针对深层次原因的剖析,提出了改变传统思想意识、实现苜蓿产业化经营体制创新和构建苜蓿产业发展支撑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文对苜蓿的引种、传播及其在我国的本土化适应过程进行叙述,分析苜蓿的功能性变化和潜力发掘,以期进一步促进苜蓿的功能性开发和多样化利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苜蓿产业化发展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紫花苜蓿,也称苜蓿,是世界上栽培最早、分布面积最大的一种优质豆科牧草之一,因具有蛋白质含量丰富、组成比例合理、畜禽喜食、具有开发成保健品的潜力等特点,在国内外的栽培面积不断加大。目前,由于国内农业结构面临战略性调整,加之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的任务,苜蓿近年在国内许多地方备受关注,有关苜蓿种植、加工的项目在各地进行论证和建设,正视我国目前苜蓿产业化进程中的问题和教训,明确有关苜蓿产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外部条件,对于指导苜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更好发挥其高效是很有必要的。1苜蓿产业化的内涵关于农业产…  相似文献   

5.
苜蓿病虫草害诊断与防治专家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目前苜蓿生产中存在的病虫草害实际问题,通过利用由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提供的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PAID4.0,进行苜蓿病虫草害专家系统的开发。结合苜蓿病虫草害发生发展规律,完成了苜蓿病虫草害诊断与防治模块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对自由生长状态的蓝旗苜蓿的植物学特征、生产性能及越冬率进行了实地观测,结果表明:蓝旗苜蓿杂花率较高,抗旱、抗寒性较强,具有较大的研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苜蓿切叶蜂一年异地两次为苜蓿授粉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合明  马福田 《草地学报》1995,3(4):289-296
苜蓿切叶蜂是为苜蓿授粉最有效的昆虫。利用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苜蓿开花期不同的特点,每年5月中下旬至6月下旬在北京苜蓿开花期间放第一次蜂,回收后立即运往吉林白城地区于6月下旬至7月初放第二次蜂,为当地苜蓿授粉,8月中下旬收回。经过三年共六次的释放试验表明,这种一年异地两次放蜂的方法是可行的,取得了蜂产量增长2~3倍,苜蓿种子增产2~4倍的良好结果。评价了蜂茧的产量、质量及苜蓿种子增产的效益。还对该蜂的羽化、筑巢的动态以及一些生态要求等进行观察与分析。为在我国开发和利用苜蓿切叶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苜蓿叶蛋白产品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括了苜蓿叶蛋白利用研究现状,包括提取方法、提取工艺以及叶蛋白营养价值的研究概况,归纳了叶蛋白的开发及利用价值,提出了目前我国苜蓿叶蛋白产品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开发专用饲料作物的时机已基本成熟,且具有以下可行性: 基础条件较好专用饲料作物的开发利用,在发达国家已进行了许多年,并取得了较高的发展水平。我国围绕专用饲料作物的开发和精深加工利用尽管刚起步,也有许多值得推广的成功经验。如已经成功培育出了一系列的高油玉米品种,筛选了具有“三高”标准(产量高、粗蛋白质含量高、糙米率高)的饲料稻良种,苜蓿堪称牧草之王,富含蛋白质,是多种畜禽喜食的优质蛋白质饲料,目前全国种植面积已有2000万亩,且苜蓿产业化开发已经开始起步,许多地方制订了发展苜蓿产…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苜蓿产业建设的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当前苜蓿产业建设形势的基本判断当前我国苜蓿产业建设基本形势可以概括为如下三个特点。1.起步快,扩张迅速由于多年来发展苜蓿产业经验的积累,国内外市场的拉动,国家西部开发战略性调整及主要粮食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的共同作用,1999年以来,在全国范围掀起一阵“苜蓿产业热”。西部地区的宁夏固原地区计划发展100万亩的苜蓿产业;甘肃酒泉苜蓿产业化生产建设正在进行之中;陕西陕北地区“山川秀美”工程中把苜蓿产业是列入重要建设内容;河北省黑龙港地区百万亩苜蓿产业建设工程已经启动;2000年北京苜蓿种植面积达13…  相似文献   

11.
试验选择大白猪(加×美)二元杂种猪24头(仔猪3~4周龄断奶,保育到8周龄),随机分为对照组、苜蓿Ⅰ组和苜蓿Ⅱ组,每组8头,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3%苜蓿、基础日粮+6%苜蓿,试验期内在同一条件下进行饲养试验对其育肥性能、屠宰测定及肉质品质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苜蓿Ⅰ组能够提高外二元猪育肥效果,苜蓿Ⅰ组和苜蓿Ⅱ组对背膘厚和皮厚也略有降低,添加3%和6%的苜蓿对其他屠宰性能及肉质品质影响不显著(P〉0.05)。由试验结果得出,在毕节高寒地区可以利用添加3%苜蓿比例的饲料对外二元杂交猪进行育肥。  相似文献   

12.
喷施微肥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紫花苜蓿进行微肥喷施试验,结果显示:喷施微肥能极显著提高其粗纤维含量,显著降低其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和磷含量;提高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影响粗灰分含量。  相似文献   

13.
4份苜蓿材料根系形态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直根型陇东苜蓿、根蘖型甘农2号杂花苜蓿,野生黄花苜蓿和根茎型清水苜蓿在甘肃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3个不同生态区的根系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根茎型清水苜蓿在天水半湿润区和兰州半干旱区主根长度较长,适应性较强;直根型陇东苜蓿在兰州半干旱区主根长度、主根直径、侧根数、根颈直径、根颈入土深度及分枝直径均最大,生长最为适宜;根...  相似文献   

14.
单宁酸溶液对低温胁迫下紫花苜蓿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植物叶片膜透性的测定方法研究了外施单宁酸溶液,对紫花苜蓿幼苗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不同浓度的单宁酸处理的苜蓿叶片膜透性都有所增加,但增加速率不同,为:V0>V0.25>V0.5>V1;经浓度为0.5%,1%的单宁酸溶液处理过的苜蓿幼苗,其膜透性均明显高于未经单宁酸溶液处理的苜蓿幼苗(P<0.01);经浓度为0.25%的单宁酸处理过的苜蓿幼苗,其膜透性变化在低温处理时间为0 h,2 h和4 h差异不显著,但在处理6 h的时候差异性显著(P<0.05);随着单宁酸溶液浓度的增加,每个处理时间上苜蓿幼苗的膜透性逐渐减小,保护性作用逐渐加强。此研究结果为单宁酸溶液能提高苜蓿抗寒性,减轻低温伤害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盐渍条件下苜蓿和羊草生长与营养吸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盐分对苜蓿和羊草生长与营养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处理对羊草植株生长的影响低于对苜蓿的影响,羊草较苜蓿更为耐盐。苜蓿的蒸散量和净光合速率(NPn),尤其是日最大净光合速率受盐分的影响比羊草显著。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苜蓿和羊草植株N、P含量无明显变化,K含量迅速降低,而Na含量急剧增加。苜蓿与羊草相比,苜蓿则有相对较低的K特定吸收率(SAR)和高的Na特定吸收率(SAR)。  相似文献   

16.
紫花苜蓿肌动蛋白基因的提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取紫花苜蓿叶片为材料,提取总RNA,利用蒺藜状苜蓿的肌动蛋白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出目的基因的cDNA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在NCBI基因库中利用Blast与其他高等植物肌动蛋白基因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证明所提取的基因为紫花苜蓿肌动蛋白基因的片段。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紫花苜蓿品种的遗传特性、生育期、施肥、田间管理、地老虎虫害等因素对紫花苜蓿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粗蛋白质含量在不同品种上存在差异。从营养生长期到结荚期,粗蛋白质CP含量呈逐步下降的超势;施肥能够显著增加苜蓿产量,但对CP含量影响不明显;田间杂草、地老虎等既影响苜蓿生长又降低苜蓿CP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种紫花苜蓿冬季再生草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以萝卜种子为受体,采用培养皿砂培法的生物检测方法对10个品种紫花苜蓿冬季再生草的化感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紫花苜蓿茎叶浸提液在适宜浓度下均对萝卜种子的萌发、幼根和幼苗的生长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说明供试的紫花苜蓿品种均存在化感作用;同一浓度处理下,不同品种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不同品种化感作用的适宜浓度范围不同;艾丽丝、艾格、赛特和三德利的化感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9.
利用SSR、ISSR和RAPD技术构建苜蓿基因组DNA指纹图谱   总被引:45,自引:13,他引:45  
魏臻武 《草业学报》2004,13(3):62-67
在建立可靠的苜蓿基因组DNA提取分离和PCR扩增技术体系的基础上,筛选具有稳定多态性位点的RAPD、SSR和ISSR引物,建立苜蓿基因组DNA的SSR、ISSR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体系,并利用分子标记检测苜蓿品种(系)的DNA分子标记多态性,构建苜蓿品种的DNA指纹图谱.筛选出36个RAPD引物,8个SSR引物和12个ISSR随机引物,通过PCR扩增在55个国内外苜蓿品种(系)中获得了182个RAPD多态性位点和丰富的SSR和ISSR多态性位点,构建了55个苜蓿品种(系)的SSR、ISSR和RAPD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系)的SSR多态性有较大差异;苜蓿品种ISSR指纹图谱多态性丰富,稳定性比RAPD强;可以通过2~3个引物鉴别我国主要苜蓿品种和引进品种,SSR和ISSR指纹图谱可以更好地用于苜蓿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苜蓿产业发展的形势与任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我国苜蓿产业发展现状的综合分析,认为我国苜蓿产业正处于从盲目投资、无序竞争的低水平生产向技术与资金配套完备、市场运作合理的生产方式发展的转型期。由此,提出未来发展中我国苜蓿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为行业协会建设、品种繁育与种子产业建设、草产品生产管理技术体系建设、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建设、产品品种多样化与深加工产业建设以及产业优化布局与深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