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给弱筋小麦育种提供指导,收集了195份来自不同麦区的小麦品种,分别于2008和2009年秋播种植于江苏扬州,并对收获种子进行了4种SRC(包括水、乳酸、碳酸钠和蔗糖SRC)、硬度及蛋白质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4种SRC、硬度和蛋白质含量在品种间及年度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度均以水SRC含量最低,分别为87.27%和77.54%;乳酸SRC次低,分别为95.99%和84.17%;蔗糖SRC和碳酸钠SRC年度间互有高低,其平均值均大于100%。4种SRC值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其中2009年乳酸SRC和碳酸钠SRC之间的相关系数达0.607,2010年乳酸SRC和水SRC之间的相关系数达0.675。硬度与水、乳酸、碳酸钠等3种SRC及"面筋性能指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乳酸SRC的两年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721和0.779。蛋白质含量与乳酸、蔗糖、碳酸钠等3种SRC相关极显著但相关系数较小。从参试品种中筛选出了SRC两年均表现较低的品种皖麦50、扬辐麦3046、宁麦8号、豫麦49、扬麦19等,在育种中可更好地加以利用。在育种中主要可利用水SRC和乳酸SRC以及硬度检测来提高弱筋小麦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2.
小麦粉溶剂保持力与籽粒硬度及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讨小麦粉溶剂保持力(SRC)与籽粒硬度及蛋白质含量之间的相关性,选用19份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对不同生态地点下的小麦粉SRC、籽粒硬度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籽粒硬度与小麦粉水SRC、碳酸钠SRC和乳酸SRC间相关达1%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18、0.7453和0.8523,与蔗糖SRC间相关不显著;蛋白质含量与蔗糖SRC、乳酸SRC间相关达5%显著水平,相关系数为0.5545和0.5206,与水SRC及碳酸钠SRC间相关不显著.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在小麦粉4种SRC中,籽粒硬度能够解释乳酸SRC变异的72.6%,蛋白质含量能够解释蔗糖SRC变异的30.7%,回归方程分别为Y(Hardness)=1.814X(LASRC)-120.242和Y(Protein content)=0.081X(SSRC)+3.363.参试材料在不同地点的品质指标与所有地点品质指标平均值间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合肥点与品质指标平均值之间总体相关程度较高;不同地点间小麦粉4种SRC极显著正相关,差异表现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软质小麦品质的辅助选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建立软质小麦品质的筛选和评价体系,对黄淮麦区和长江下游麦区20个不同硬度小麦品种的Puroindoline基因型以及全麦粉和面粉的部分相关品质性状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20个品种中,2个品种为Pina-D1b硬质突变型,6个品种为Pinb-D1b硬质突变型,其余12个品种为软质小麦;硬、软质小麦的全麦粉硬度和SDS沉淀值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但碱水保持力差异不显著;硬、软质小麦面粉的碱水保持力和溶剂保持力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性状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全麦粉硬度与SDS沉淀值、面粉的碱水保持力、水溶剂保持力、碳酸钠溶剂保持力、蔗糖溶剂保持力均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0.94、0.94、0.91和0.81,SDS沉淀值与乳酸溶剂保持力相关也极显著,相关系数0.80.这些结果说明Puroindoline基因型检测、全麦粉硬度和SDS沉淀值检测可以作为软质小麦的早代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阐明基因型和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对小麦溶剂保持力的影响,以品质差异较大的19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4个地点的小麦溶剂保持力进行了分析,同时用各溶剂保持力的变异系数与平均变异系数的比值作为稳定性参数,初步分析了各溶剂保持力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4种溶剂保持力的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间差异均极显著;(2)基因型效应是影响小麦溶剂保持力的主要因素,其方差占总方差的56.7%~83.4%,远大于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3)环境对蔗糖溶剂保持力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碳酸钠溶剂保持力和乳酸溶剂保持力,水溶剂保持力受环境的影响较小;(4)溶剂保持力的稳定性因基因型而异,同时基因型间各溶剂保持力的稳定性变化趋势亦不一致.这些研究结果可为优质小麦品种选育和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完善弱筋小麦的品质评价体系、筛选出有代表性的品质指标、明确弱筋小麦的优质栽培技术,本研究以弱筋小麦宁麦13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栽培密度和氮肥运筹组合,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7个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稳定时间、弱化度和粉质质量指数的变异系数较大,遗传性状不稳定。溶剂保持力(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profile,SRC)与品质指标间相关性显著,其中,水SRC值与饼干直径呈显著负相关,碳酸钠SRC值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蔗糖SRC值与出粉率和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6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代表了85.47%的品质信息,水SRC值、蔗糖SRC值、出粉率、稳定时间、硬度、弱化度、粉质质量指数、饼干厚度和饼干延展系数可以作为弱筋小麦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对主成分分析筛选的重要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在距离15处将被测指标分为3类,品质性状较优的处理主要在第一类;筛选出指标符合国标弱筋小麦品质的处理,适期播种条件下,密度225万·hm~(-2)或300万·hm~(-2)、施氮量240 kg·hm~(-2)、氮肥运筹7∶1∶2∶0为本试验条件下宁麦13适宜栽培组合。  相似文献   

6.
面粉乳酸溶剂保持率(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 SRC)是小麦品质检测的重要方法,为阐明其在小麦杂交后代分离群体中的遗传规律,以8个小麦杂交组合不同世代单株为材料,测定微量面粉乳酸溶剂保持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亲本与后代的微量乳酸SRC值相关联,且后代单株微量乳酸SRC具有超亲优势;不同小麦杂交组合间微量乳酸SRC值均达到极显著差异;在8个杂交组合中同一株系微量乳酸SRC由第二代向第三代、由第三代向第四代传递不稳定且分离幅度大,而由第四代向第五、六代传递稳定,可见微量乳酸SRC值在系谱法后代处理中适合在第五代进行选择。这些研究结果可为优质小麦品种选育中杂交组合的配制及后代品质性状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拓宽小麦品质育种遗传资源,对27份圆锥小麦地方品种的面筋和面团流变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其面筋指数平均为63.02%,变幅为23.58%~99.78%;湿面筋含量平均为41.19%,变幅为30.21%~49.66%;干面筋含量平均为13.07%,变幅为10.09%~15.77%;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3.80%,变幅为10.11%~16.06%.其粉质仪参数表现为吸水率较高,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断裂时间较短,公差指数表现一般与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均值分别为3.1min(变幅为1.2~7.5min)和3.9min(变幅为0.6~11.4min).蛋白质与湿面筋和干面筋含量之间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与形成时间呈显著正相关.面筋各参数相互之间,以及粉质仪各参数相互之间存在不同显著程度的相关,但两类参数之间相关不显著.分析表明圆锥小麦地方品种中可能具有普通小麦品质改良所需的优异基因资源,对于品质育种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小麦地方品种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发掘可供湖北省小麦育种利用的优异遗传资源,以长江流域的477份小麦地方品种为材料,对其农艺性状表现进行考察和分析,并对不同生态区之间小麦地方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小麦品种农艺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植株总体偏高,平均为122.10 cm,变幅为67~160 cm,变异系数达15.14%;小穗数较少,平均为19个,变幅为11~28个,变异系数为14.13%;穗粒数平均为34粒,变幅为7~62粒,变异系数为25.25%,部分材料穗粒数较多,大于60粒;播种到抽穗平均156 d,变幅为140~175 d,变异系数为4.16%;千粒重水平中等,平均为37.12 g,变幅为15.72~57.66 g,变异系数达21.56%.从这些地方品种中可筛选出一些单一农艺性状优良的材料.多重比较结果表明,7个生态区地方品种的农艺性状间,主穗长、主穗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差异不显著,其余性状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相同HMW-GS组合小麦品种的主要品质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具有相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合的小麦品种间是否存在品质差异,采用SDS-PAGE电泳技术从200多份黄淮冬麦区新育成的小麦品种(系)中筛选鉴定出12个具有1/7 9/2 12 HMW-GS组合的小麦品种(系),并对其主要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个具有相同HMW-GS组合(1/7 9/2 12)小麦品种的面粉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Zeleny沉淀值均存在差异,其中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差异不大,但Zeleny沉淀值差异较大(平均为30.2 mL,变幅为23.3~45.9 mL,变异系数为22.4%).在面团流变学特性中除吸水率外,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评价值均有较大变异,形成时间平均为3.7min,变幅为2.2~7.4 min,变异系数为36.9%;评价值平均为57.9,变幅为36~149,变异系数为53.0%;稳定时间变异最大,平均为3.7 min,变幅为1.6~15.1 min,变异系数为99.8%.表明具有相同HMW-GS组合的小麦品种的主要品质性状仍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中国西南地区小麦新品种选育以及杂种优势研究提供依据,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SSR)对2005~2006年西南地区参加国家小麦区试及预试的33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24对扩增谱带稳定的引物,共检测到126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3~11个,平均5.25个。33个品种(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373~0.794,平均为0.597。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较大,表明西南麦区小麦品种(系)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遗传多样性差异。用UPGMA法可将33个品种(系)分为6个类群,聚类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强  王保通  王芳  井金学  任亚琴  王辉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6):1128-11311142
为了明确2000~2006年新育成小麦品种(系)的抗条锈性,采用条锈菌优势小种对1 212份小麦高代品系以及339份陕西省区试小麦品种分小种进行了抗条锈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对条锈菌优势小种CY31、CY32及Su11-14的抗病性普遍较低,新育成小麦高代品系和陕西省区试品种对三个菌系抗病的频率分别为10.43%~55.30%和8.89%~44.82%.其中,远缘杂交后代品种(系)的抗锈性较好.另外,2001~2006年在自然诱发发病情况下,陕西省小麦区试岐山点和杨凌点共292份品种,抗病品种频率分别为5.88%~50.88%和0~50.88%.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抗梭条花叶病的小麦品种(系)供育种和生产应用,自1997年起对425份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本所")育成的高代品系和384份来自不同省份的推广品种(系)进行了连续多年的梭条花叶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425份本所育成的高代品系中有54份表现高抗,占12.7%,116份为中抗,占27.3%.来自不同省份的推广品种(系)表现高抗的有102个,占26.6%,中抗的有71份,占18.5%.不同省份之间出现高抗品种的比例差异很大,来自陕西和山西省的绝大部分小麦品种均表现高抗,而来自四川、江苏、湖北的小麦品种中出现高抗的品种较少.通过系统选育和采用抗感品种间杂交,后代进行严格选择,均可以育成抗病高产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不同基因型小麦对除草剂Basta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抗除草剂抟基因小麦研究中的筛选压,以4个小麦品种(系)的成熟种子为材料,设置5种除草剂Basta浓度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对Basta的敏感性差异明显。Basta对小麦发芽成苗无明显影响,对幼苗高度和根长度的影响差异极显著。随着Basta浓度的增加,小麦幼苗生长受到抑制,高度明显降低,黄化率显著增大。Basta浓度为9mg/L的处理适宜,播种后4~5d出现黄化苗,黄化率达60%~70%,且对小麦幼苗的生长影响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为给小麦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利用与面包加工品质基因(wbm)相关的分子标记,对来自中国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以及黄淮流域的104个小麦品种(系)和来自巴基斯坦的92个春小麦品种(系)进行面包加工品质基因(wbm)检测。结果表明,在57个中国冬小麦品种(系)中均未检测到wbm基因,在47个中国春小麦品种(系)中,检测到2个品种含有wbm基因,104个中国小麦品种(系)携带wbm基因的比例仅为1.9%; 92个巴基斯坦春小麦品种(系)中,有8个品种含有wbm基因,比例为8.7%。初步分析认为,该基因可能来自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春小麦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安徽大田生产环境下软质小麦籽粒和终端产品品质表现,评价优质软麦品种的加工适用性,本研究选取该区当前推广种植的24个软质小麦品种,对其籽粒和面粉的主要品质性状及其制品南方馒头和曲奇饼干的品质进行差异性、相关性分析,并以美国软白麦近五年的主要品质性状平均值为理想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度比较。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硬度、面粉色泽b*、湿面筋含量、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等籽粒品质性状变异系数较大,而容重、面粉L*值和吸水率变异系数较小。南方馒头品质性状中,白度差异最小,比容差异最大;曲奇饼干品质性状中,感官评分变异系数较大,饼干直径均值和变异系数都较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均符合弱筋标准(GB/T 17320-2013)的样品数为0。相关分析表明,容重、降落值、面粉L*、b*、白度与大部分性状间相关性不显著;籽粒硬度与水SRC和乳酸SRC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湿面筋含量和面粉a*值均呈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面粉a*值等7个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与面粉b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黄淮麦区不同小麦品种(系)对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的抗性水平,2016—2017年度在河南省漯河市两个重病田块对146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的抗性鉴定,并对不同抗性级别小麦的株高、株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检测到存麦16号、才智141和众麦7号等免疫品种(系)12个,占鉴定材料的8.2%;检测到郑麦366、周麦26、郑麦119等高抗品种(系)37个(25.3%);中抗、中感和感病品种(系)分别有28个(19.2%)、42个(28.8%)和27个(18.5%)。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对小麦株高、株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显著影响。高抗组、中抗组、中感组和感病组平均株成穗数较免疫组减少了4.01%、24.55%、33.41%和38.34%;以免疫组为基准,得到各组株高校正偏离率分别为 -0.71%、-6.16%、-8.82%和-11.72%;穗粒数校正偏离率分别为-0.66%、-13.61%、-23.33%和 -26.40%;千粒重校正偏离率分别为-3.00%、-4.79%、-7.73%和-8.83%。  相似文献   

17.
溶剂保持力在软质小麦品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评价方法是制约国内软质小麦品质研究的重要因素。溶剂保持力(SRC)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预测软麦品质的新方法,国内外研究表明,此方法简单易行,与软质小麦品质高度相关,因此它是评价软麦品质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溶剂保持力在国内外软麦育种及品质评价中的应用以及操作步骤,目的是为育种工作者及品质测试人员提供简单有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1BL/1RS易位系对陕西小麦品质育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91份陕西省小麦资源材料中1BL/1RS品种的频率、HMW-GS组成和加工品质性状,以了解1BL/1RS易位对陕西小麦育种的影响。结果表明,22个小麦品种(系)为1BL/1RS衍生品种,占参试材料的24.2%,其中山前麦(P redgorn ia)的衍生品种15个,占1BL/1RS易位品种的68.1%;1BL/1RS易位并末对HMW-GS组成产生直接影响,1BL/1RS易位品种中优质亚基1和17 18出现频率较高,而非1BL/1RS易位品种中优质亚基2*和7 8出现的频率较高,两者之间优质亚基14 15和5 10出现的频率无明显差别;1BL/1RS品种和非1BL/1RS品种之间品质性状(蛋白含量除外)的变异系数以及千粒重的平均值有明显差异,而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的平均值均无明显差异。提出了合理利用1BL/1RS抗源进行小麦育种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