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一、鱼苗培育概述鱼苗培育是指从鱼苗下塘后养至夏花鱼种的生产过程。因为鱼苗(又称水花、鱼花等)专指刚孵化出来至卵黄囊消失、腰点明显的仔鱼,其身体纤弱,摄食能力差,所以在进行鱼苗培育时应该认真细致,并采取以下3个步骤对鱼苗进行培育:(1)经10—15天饲养,将鱼苗养成长为1.5—2.0厘米的稚鱼,称为乌仔;(2)再经过10—15天饲养,将乌仔养成长3.0—5.0厘米的夏花;  相似文献   

2.
加洲鲈的治种培育可用水泥池或士池。鱼苗孵出后约2~3天开始摄食,即需投喂生物饵料,如轮虫或丰年幼虫。每天投喂5~8次,每次投喂量视池中剩余量而定。经2~3天,当鱼苗长到1厘米左右时,可以开始投喂小型蚤类;当鱼苗长到1.5厘米左右时,可投喂大型蚤类:长到2厘米时,可喂水蚯蚓。  相似文献   

3.
<正>鲴鱼是细鳞斜颌鲴、黄尾密鲴、圆吻鲴、银鲴等4种鲴鱼的统称。鲴鱼营养价值丰富,适合规模养殖,是全国重点推广的四大优质鱼之一,可作为当前农业水产品结构的最佳优质鱼进行调整、优化。一、培育鱼苗鱼种培养鱼种应分2个阶段,第1阶段为发花阶段,时间20~30天,鱼苗规格3厘米以上。第2阶段为培育大规格鱼种,时间一般在3个月左右,鱼种规格12厘米左右。要求鱼池规格整齐,最大水深可达2.5米,并有良好的排灌  相似文献   

4.
一、苗种来源与鱼种培育德宏州水产站于2003年11月底从梁河勐养镇购进本地胡子鲶亲鱼在州鱼种站鱼种培育基地进行塑料大棚越冬养殖,采取人工繁殖方法培育鱼种,将催产后的雌雄亲鱼按1:1的比例,每平方米放5对左右,水深在30cm左右,池中放置鱼巢供卵粒附着用,亲鱼在池中自然发情、产卵、排精、受精。人工授精时雌雄按3 ̄5:1进行群体催产,待雌鱼发情能挤出卵子时,即可采卵、受精。孵化时水深20 ̄30cm,放卵密度为2 ̄3万粒/L,孵化过程中关键是控制好水质,保持水位20cm左右,保持水温23 ̄33℃。孵化后经过鱼苗和鱼种培育两个阶段于5月初培育出大规格…  相似文献   

5.
一、鱼种的培育当孵出的鱼苗的卵黄膜基本消失,体色变黑时,即可转入专门的培育池饲养。饲料以水蚤为主,辅之以蛋黄浆等。育15~20天,鱼苗长到3厘米规格时,就应及时过筛,分级分池饲养,进入鱼种培育阶段。鱼种培育阶段的主要饲料是水蚯蚓,鱼苗达5厘米后就可以开始用添加剂引诱的配合饲料进行食性转化,日投量为鱼体总量的3%~10%。这一阶段应特别注意防止自相残食,控制措施除供足饵料外,还必须经常地、严格地将全池鱼苗过筛,分级分池饲养。当鱼苗长至10厘米左右时,就可放入大池或池塘进行成鱼养殖。二、成鱼养殖大口鲶的适应能力较强,既可在池塘…  相似文献   

6.
鱼种培育是一项基础工作,是夺取成鱼养殖丰产丰收的重要保证。一龄鱼种培育是指将3厘米左右的夏花培育至年底,育成规格达8~20厘米的优质鱼种。现将相关技术介绍如下,供广大鱼种培育者参考。一、培育池条件鱼种培育池应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不怕旱涝、环境安静、无污染源的地方。池形  相似文献   

7.
湘云鲫、湘云鲤鱼苗培育是指水花下池经过20天左右饲养成体长3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由于鱼苗小,游动力弱,撮食能力低.对外界环境和敌害生物的抵抗能力差.新陈代谢水平高。因此.鱼苗培育必须精细管理.小心操作,鱼苗阶段的病害防治也必须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8.
正一龄草鱼鱼种培育是指将3厘米左右的夏花(也称火片和寸片)经过5个月左右培育,长成体长达20厘米左右的过程。将草鱼夏花培育至秋季出池称之为秋片,冬季出池称之为冬片,第二年春季出池称之为春片。笔者根据当地鱼种培育的生产实践,现将主要技术简介如下,供参考。1.培育池条件培育池应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电力配套,交通便利,周边环境安静,  相似文献   

9.
满红 《福建农业》2012,(12):29+28
淡水白鲳的苗种培育期约5个月,其中鱼苗培育约20天,之后为鱼种培育,至秋末鱼种可达10厘米。现将淡水白鲳的苗种培育及越冬保种技术介绍于下:一、鱼苗培育淡水白鲳的鱼苗培育池,要求面积在1000—  相似文献   

10.
《云南农业》2004,(2):20-20
鳜鱼是淡水养殖珍贵鱼类 ,肉质鲜嫩 ,刺少味美 ,脂肪含量较低 ,为鱼中上品 ,宴席佳肴。一、鱼苗培育从鱼苗出膜后3~4天开始 ,经20天左右 ,把鱼苗培育成体长3cm、体重约0.5g的鱼种。此时抗病力增强 ,成活率高达90 %以上 ,适合成鱼塘放养。1.严格清池消毒养殖池塘要进行带水清塘  相似文献   

11.
鱼苗在池塘中进行培育主要是将鱼体长在三厘米左右的小鱼在池塘中进行培育,培育所选择的水体也都为淡水,以这种方式所培育出来的鱼称之为夏花鱼种。在池塘中培育的过程中,因为鱼苗的自身较小,所以鱼苗在池塘中自主活动力较弱,自主的摄食能力也不强,同时相应的新陈代谢能力比较强,这就需要在进行池塘鱼苗培育过程中极为小心。本文重点就对池塘培育淡水鱼苗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洞庭大口鲶鱼苗、鱼种培育,指的是从水花鱼苗开始,经30天~50天的饲养使其体长达到8厘米~10厘米规格的饲养过程。  相似文献   

13.
刘勃 《农家致富》2006,(9):39-39
饲料与驯化 驯食在夏花放养后第2天即开始.用于培育冬片鱼种的人工饲料主要有鱼粉、蚕蛹粉、豆饼粉,常规鱼类颗粒粉碎料亦可.要求蛋白质含量较高(38%以上)。日投量:体长3厘米的鱼苗250~300克,万尾:体长5厘米的鱼苗500~600克,万尾:体长6厘米的鱼苗1—1.2公斤,万尾:体长7.8厘米的鱼苗1-5公斤/万尾。一般日投饲料2次(上午、下午各1次),可在池塘周边泼洒投喂(上风处多投),也可在池塘边搭多个食台投喂。开始驯化的前10~15天.采用较细的粉状饲料(30目左右),随着鱼种个体的生长,粉状饲料的颗粒逐渐加粗。日投喂量根据天气变化、鱼吃食及生长情况作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4.
梁仁杰  施时迪  张邦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63-11866
[目的]研究鱼苗的生长与食性变化,研制相应的生产流程与设施。[方法]依据苗种的习性与食性,对鱼苗进行"培水"与饵料的投放,详细地观察池养线纹尖塘鳢鱼苗的摄食与生长变化。[结果]孵化3d后的鱼苗进入混合营养期,孵化5d后的鱼苗体长4.11mm;进入外源营养期,鱼苗的开口饵料以小型轮虫和藻类为主;孵化20d后的鱼苗体长10.76mm,以枝角类为主要饵料;孵化30d后的鱼苗体长15.62mm,能很好地摄食人工投喂的水丝蚓;鱼苗具明显的昼夜摄食节率,以16:00~20:00时摄食活动最强烈。建立了鱼苗全长(L)与日龄(D)的关系式;鱼苗体重(W)与日龄(D)的关系式;鱼苗个体间的生长速度有一定的差异性。池塘培育期间,以放养密度130~150尾/m2,经40~55d培育至规格3.1~4.1cm的商业性苗种,其成活率达35.3%。[结论]线纹尖塘鳢是塘鳢科中生长较快的鱼类,具有广阔的养殖前景。  相似文献   

15.
鱼苗培育是指将孵化出的鱼苗饲养成夏花的过程。它既是养鱼生产中的第一个环节,又是最重要、最难把握的一个环节。因为鱼苗细小幼嫩,活动力弱、摄食范围窄,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要提高鱼苗成活率,培育出数量多、体质壮的夏花鱼苗,需把握以下技巧。1.备好苗池鱼苗池又称发  相似文献   

16.
大规格黄颡鱼种培育是指将2~3厘米的夏花(火片、寸片)培育成8~10厘米的鱼种。一、培育池条件培育池应靠近水源,水量充足,周边环境安静,无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水质符合国家渔业养殖用水要求。培育池面积以5~10亩为宜,池底平坦,土质为壤土,靠近排水口端挖有1个深20~30厘米,面积为20~30平方米的洼坑,以便集中起捕鱼种。培育池应建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并配备增氧、投饵、抽水等机电设备。  相似文献   

17.
鱼苗暂养,需在孵化池(缸)中暂养4~5天。鱼苗出膜后2~3天后可以摄食小型轮虫,这时应及时用180~200目筛绢捞取轮虫投喂,投饵密度达到10-15个,毫升,相当于一滴水有1-2个。  相似文献   

18.
<正>鱼苗培育是指将刚孵化的稚鱼—"水花"培育成30毫米左右的夏花鱼种的过程。这是养鱼生产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最难操作的一步,因为刚孵化出不久的鱼苗细小稚嫩、活动力弱、摄食范围有限,对环境条件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要培养出数量多、体质健壮的"夏花",掌握其中的要点和技巧是必不可少的。通常来说培育鱼苗人们都选择2~3亩的小池塘,因为太大,极容易起波浪且在投喂、拉网等方面都很不方便。但近几年,城郊结合部的许多池塘都被改造。小  相似文献   

19.
1.仔鱼的培育刚孵化出来的仔鱼在塑料大盆中依靠卵黄囊供给营养,3~4天后开始摄食水蚤及卤虫等浮游动物,所以,孵化出来4天的仔鱼开始投喂丰年虫,每天1~2次,每天换水一次,喂丰年虫后2~3天,即可把鱼苗放入培育池培育.  相似文献   

20.
以前我县鱼种场均采用传统的豆浆为主的培育水花的方法来饲养鱼苗水花。黄豆消耗大,成本高,生产每万尾夏花需用黄豆15公斤左右,为降低成本,自2005年4月中旬开始,在县鱼种场选用一个1.7亩的老塘(1号池)做发塘池,进行了利用轮虫培育鱼苗水花的生产性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