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开展了4种不同农药对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的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种农药对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的防治均具有明显效果,其中以"四季秀"的防治效果最好,单产为336.7 kg/667m~2,防效为94%,产量最高,为336.7 kg/667m~2;其次为晴菌挫、爱苗和粉锈宁。生产上推荐使用"四季秀"对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小麦病虫草害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小麦白粉病、锈病,可每亩用20%粉锈宁乳剂50克,或15%可湿性粉剂75克,对水60 ̄70公斤,在发病始期喷雾防治;对小麦全蚀病,可每亩用20%粉锈宁乳油100克,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克,对水50 ̄80公斤,在小麦起身期至拔节期顺垄喷浇;对纹枯病,可在小麦拔节初期每亩用5%的井冈霉素水  相似文献   

3.
1996 ̄1997年田间试验表明,麦丰宝对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麦圆蜘蛛及穗蚜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一般亩用24%麦丰宝EC50-75毫升对纹枯病防效比5%井冈霉素水剂250毫升/亩略低;对白粉病的防效与粉锈宁相当;对麦圆蜘蛛和穗蚜的防效与40%氧化乐果75毫升/亩相当,麦丰宝具有持效期长及一药多治的特点。3月15日前后用药,防治小麦白粉病兼治麦圆蜘蛛;4月28日前后用药,防治小麦白粉病兼治穗蚜。亩用  相似文献   

4.
新疆人工栽培黑加仑时间不长,病虫害较少。主要有白粉病、透翅蛾和芽螨,其中白粉病为害较重,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白粉病发病初期采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至8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剂800倍液至1000倍液进行防治,应连喷2次至3次,每次间隔15天。喷施时将喷头伸入树冠,向上均匀喷施叶背。果实采收后再加强一次,可有效地控制白粉病的发生。透翅蛾黑加仑透翅蛾又称透羽蛾,药剂防治的适宜时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喷施杀虫剂应注意用药安全,采前10天不宜打药。使用的药剂有50%敌敌畏乳剂、敌杀死、速灭杀丁等。也可采用诱杀或集中烧掉被害…  相似文献   

5.
盆栽枸杞     
地栽、盆栽,旧屋、新居,我的枸杞和我一路相随,不离不弃,随遇而安,无欲无求。而我对它的了解也由浅入深,与日俱增。四是做好病害防治枸杞易生白粉病,在叶片初现白粉时用三唑酮、达克宁、粉锈宁(后两种药主要成分仍是三唑酮)防治,每7~15天喷一次。  相似文献   

6.
<正>白粉病白粉病主要危害西葫芦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面产生白色圆形小粉斑,不断往周围扩展,严重时叶片全部布满白粉,后期病斑变为灰白色,有时病斑上会产生小黑点。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250~300倍液等,每隔7天喷1次,交替喷3~4次。灰霉病灰霉病主要危害花朵及幼瓜。病菌多从败花侵入,使花、果腐  相似文献   

7.
<正>有读者来电问:小麦拔节前后用25%戊唑醇防治纹枯病、白粉病等病害,每亩用量多少,每亩用50克行吗,是否安全?戊唑醇是防治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锈病的高效药剂,一般每亩用纯药6~10克即可取得理想防效。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的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登记用于小麦防治白粉病,每公顷纯药推荐  相似文献   

8.
<正>问:现在地里小麦有白粉病,用什么药防治好?答:如果田间白粉病发生较重,宜及早用药;如果白粉病发生不是太重,可以考虑在小麦抽穗期结合防治赤霉病,用药兼冶白粉病。可以将嘧菌酯与丙环唑、戊唑醇、己唑醇等药混用,这些药均是防治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的高效适用药种,混用有利于取得稳定的防治效果。问:用43%戊唑醇50毫升加25%咪鲜胺50毫升预防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能喷施2亩地吗?答:小麦齐穗期,可以按短信中所说的  相似文献   

9.
<正>白粉病是一种较难防治的世界性病害,在许多重要农作物上发生普遍,并易暴发流行,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25%乙嘧酚水悬浮剂(中文通用名:乙嘧酚),是防治白粉病的特效药剂,为浙江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蔬菜安全生产中农药超剂量应用导致病虫害抗药性增强,大量天敌被杀死,环境被污染,同时人类健康也受到严重威胁。本文研究了医用消毒剂双氧水(H2O2)对保护地蔬菜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双氧水对黄瓜白粉病防治效果明显,其中0.6%的双氧水三次用药后发病率降到24.54%,防治效果达到67.94%,比0.5%粉锈宁的防治效果(61.44%)好。双氧水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与双氧水施用次数密切相关,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在苗期喷施0.6%的双氧水2次,即可减少2~3次化学农药的喷施次数,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化学农药在蔬菜上的残留及对环境的污染,为华北地区保护地蔬菜安全生产中的病害防治提供一种新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来源及抗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十分经济、有效的措施。目前为止,小麦基因组中有41个位点的56个抗白粉病基因被标记和作图。本文详细叙述了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来源及抗病基因利用,旨在为我国抗小麦白粉病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山东鱼台的读者反映,稻麦轮作区小麦白粉病发生严重,从前用三唑酮、腈菌唑防治,由于抗性强效果一般。自从用了醚菌酯及其混配剂后,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效果得到很大改善。然而目前很多厂家的小麦套餐里面的杀菌剂大部分为吡唑醚菌酯及其混配剂,还有的用嘧菌酯。那么这几种杀菌剂到底哪个防控小麦白粉病效果更好呢?小麦白粉病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多抗霉素属于广谱性抗生素类杀菌剂,可有效防治花卉白粉病、梨树黑斑病、苹果树黑斑病、水稻白粉病、纹枯病、小麦白粉病、纹枯病、番茄晚疫病、黄瓜白粉病、茶树茶饼病等多种农作物病害。截至2010年2  相似文献   

14.
研究明确了北沙参锈病病原是一种缺锈孢型的、单主寄生锈菌;病菌以冬孢子在田间病残体上越冬,夏孢子不断侵染导致锈病流行;通过室内和田间药剂筛选,明确了多菌灵和代森锌是防治北沙参锈病的有效药剂,粉锈宁对北沙参锈病无效;防治北沙参锈病应采取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一、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面或叶背及幼茎上产生近圆形小粉斑,叶正面多,以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晰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发病后期,白色的菌斑上生出成堆的黄褐色小粒点,后小粒点变黑。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45%百菌清烟剂,每667平方米用250~300克分放在棚内4~5处,点燃闭棚熏1夜,次晨通风,7天熏1次,视病情连续熏3~4次;发病初期也可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  相似文献   

16.
氟吡菌酰胺防治瓜类及草莓白粉病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彦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3):281-284
为了筛选高效、安全的白粉病化学防治药剂,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进行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分别在药后7天和14天,氟吡菌酰胺防治甜瓜上白粉病的效果最高,防效均在95%以上。与之相比较,防治黄瓜上白粉病和草莓上的白粉病效果稍低,其防效也在90%以上。研究表明,氟吡菌酰胺防治白粉病效果良好、持效期长,是防治黄瓜、甜瓜、草莓白粉病的一种新型良好杀菌剂。  相似文献   

17.
小麦播期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播期是防治小麦多种病虫害的关键时期,主要防治对象有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和小麦吸浆虫;其次是种传或土传的小麦病害,如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秆黑粉病、小麦纹枯病等;第三是小麦苗期蚜虫、红蜘蛛、锈病和白粉病.抓好秋播期防治对于控制小麦多种病虫危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安阳县地处河南北部.根据我县常年病虫发生的实际情况,在采取农业防治的基础上,还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化学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小麦白粉病抗病基因分子标记开发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白粉病最经济、有效、安全的措施,优异抗白粉病基因资源的挖掘及其紧密连锁分子标记的开发是开展抗白粉病分子标记育种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已命名了分布于16条染色体上的39个位点共55个白粉病抗病基因,其中30个已开发出分子标记,另外还发现数个与成株期抗性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小麦白粉病抗病基因的定位、来源、分子标记开发、克隆,以及白粉病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育种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当前小麦抗白粉病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 三唑酮又名粉锈宁、丰收灵,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内吸性强、持效期长、安全的杀菌剂,被植物体各部分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传导。对小麦白粉病、锈病、黑穗病及高粱、玉米丝黑穗病、圆斑病等防效极佳,对麦类全蚀病、云纹病、黑穗病、根腐病及瓜类、果树、蔬菜、花卉等的白粉病等均有高效,具有预防、铲除、治疗、熏蒸等作用。可与多种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混用。  相似文献   

20.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综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使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抗白粉病基因进行定位,并进行标记辅助育种是防治该病的十分经济、有效的措施。到目前为止,小麦基因组中已定名抗白粉病基因33个,其中22个基因位点的28个抗白粉病基因找到了与之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其中一些已经应用到标记辅助育种中。此文对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染色体定位、来源及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