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广西南部4个地区桉树人工林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林下资源植物种类结构及其组分重要性特征的研究,结合林下药用植物价值评定,结果表明:(1)桉树人工林草本层的资源植物主要有东方乌毛蕨、铁芒萁、五节芒,平均重要值57.64±61.30,灌木层的资源植物主要有盐肤木、海金沙、玉叶金花、三叉苦、金毛狗,平均重要值10.51±5.17;(2)桉树人工林下资源植物以药用植物为最多,其药用价值评分(0.2)从高至低依次为盐肤木、玉叶金花、金毛狗、海金沙、三叉苦、潺槁木姜子、鸡眼藤、东方乌毛蕨;⑶在广西南部地区桉树人工林下发展盐肤木、玉叶金花、金毛狗、海金沙、三叉苦、东方乌毛蕨等资源植物很有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为广西地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桂东南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林主产区幼龄林(1 a)、中龄林(2 a)、近熟林(3 a)、成熟林(5 a)、过熟林(6~8 a)5个不同龄级15个样点45块1 000 m~2样地为调查对象,比较分析不同龄级桉树人工林群落结构动态变化,对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个龄级桉树人工林共有63科142种植物,其中灌木层35科88种,草本层28科54种;分布最广的植物为禾本科植物,共计10种。幼龄林下灌木丰富度指数最高,中龄林丰富度指数最低;近熟林和成熟林共有种数最高,达35种,相似性系数为0.365。土壤理化性质影响了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的多样性变化,有机质与灌木层Simpson指数和全磷与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呈现显著正相关,仅有机质与灌木层丰富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楠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都江堰灵岩山楠木人工林纯林为基底,在林内选设标准地(20m×20m),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多样性特征.结果显示:楠木人工林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层现象明显,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大于灌木层,水麻和小竹叶菜分别为灌木层和草本层中的优势种群;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随楠木人工林种植密度的增大而下降;同时,不同楠木种植密度下草本层的各指数均高于灌木层,表明草本层的生物多样性高于灌木层.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桉树人工林地在人为活动影响下植被恢复能力及生长规律,在桉树人工林内设置固定观测样地,对种植前后植被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5年生林分灌草盖度由造林前采伐迹地的10%~30%提高90%,625m^2林地灌木种类由7种增加到48种,灌木层平均高105cm;100m^2林地草本种类由7种增加到22种,草本层平均高...  相似文献   

5.
不同林龄桉树林下植被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信宜市中部山区不同林龄(3 a 生和 5 a 生)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 统计和分析了桉树林下植被结构特征(种类组成、结构与分布)和物种多样性(Margale 丰富度指数、 Simpson 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 指数和 Pielou 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1)3 a 生桉树林下植被共 记录维管束植物23 科 31 属 33 种,5 a 生桉树林林下植被共记录维管束植物 24 科 32 属 35 种,不同林龄 桉树林下植被结构与分布特征差异较大,乔木幼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种均明显不同;(2)林龄对 桉树林下植被丰富度影响相对较小,但对优势度和均匀度影响较大;随着林龄的增加,桉树林下灌木层 和草本层植被物种多样性均明显下降,其中灌木层下降幅度大于草本层。总体而言,林龄对林下植被的 种类组成影响相对较小,但对林下植被的结构与分布以及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林业资源管理》2016,(2):62-67
通过在太岳山好地方林场接石沟地区设立标准样地进行调查取样,研究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好地方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样地中有维管束植物74种,隶属于32科60属,幼、中、近、成4个龄组群落垂直结构上植物种类分布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2)乔木层以华北落叶松纯林为主,灌木层主要物种为蔷薇科和忍冬科植物,草本层优势种主要有蛇莓、大油芒、细叶薹草等。3)林龄的变化对物种组成和物种重要值的影响明显;幼、中、近、成4个龄组群落林下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为草本层灌木层,成熟林中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值最大,最稳定;近熟林中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值最大,最稳定。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桉树、马尾松、红锥3种人工林在人为活动影响下植被恢复能力及生长规律,在广西苍梧县共青林场设置了固定监测样地,从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方面对这3种人工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2010~2012年间,3种人工林的林下灌木层种类数随着郁闭度的增大,呈先增后减趋势,草本层则呈现持续递增趋势;②3个群落的植物总个体数、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均基本一致,即:先增加后降低,不同林分的各指标大小排序为:红锥林>马尾松林>桉树林;③垂直结构物种多样性方面,3种人工林植物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高低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8.
选取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相似气候、土壤和立地条件下的4种密度白榆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林下物种组成和结构,比较不同密度人工林下的物种组成、结构特征及其差异,评价人工林林下植被的发育状况.结果表明:白榆林下共有维管柬植物43种,分属18科35属;群落乔木层结构比较简单,灌木层优势种主要以建群种的幼苗和达乌里胡枝子为主,草本层物种较多,优势种为菊科、禾本科;当林分密度为1667株/hm^2时,乔木、灌木及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均较高.  相似文献   

9.
茂名森林公园人工林群落林下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茂名森林公园人工林群落进行典型样地调查,结果表明:公园内人工林群落共有植物64种34科55属,其中蕨类植物10种7科8属、裸子植物1种1科1属、双子叶植物48种24科41属、单子叶植物5种2科5属.园内人工林灌木层物种组成以桃金娘、九节、银柴、大青、白背叶、鬼灯笼、酸藤果、土密树为主;草本层植物主要有芒萁、蔓生莠竹、飞机草、弓果黍等10种.不同人工林群落林下物种在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方面均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但均匀度表现不一.3个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表现为Shannon-Wienner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呈正相关,而两者与丰富度指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不同密度桉树人工林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东南地区国有钦廉林场4年生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密度林下的多样性展开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密度林下植物种类多样性表现为:中密度低密度高密度。中密度林分的Shannon指数(H')和Simpson指数(D)分别为1.47和0.58,均为各个林分中最高;桉树人工林中密度的草本层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均高于其他坡度的林分,表明了桉树人工林中密度植物种类丰富,林下光源充足;桉树人工林灌木层物种均匀度Jsw指数的平均值分为1.150,而草本层物种均匀度Jsw指数平均值为1.057。并得出了伴随着林密度的变化,光照可从林分不同方向,如各个侧面透过林分照射于林下植被,可给林下植被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也提升了林下植被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分析我国热带北缘地区炼山营造的桉树(Eucalyptus)人工林前后林下植被物种组成与生长的差异,初步探讨桉树与林下植被的关系,为我国热带地区的桉树种植提供参考。造林前的植被包括3个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和1个果树林,炼山后全部种植桉树。结果表明:炼山造林2 a后,林下植被得到恢复,其种类组成没有发生改变,而频度的变化则与植物类型有关,频度减小的以灌木为主,频度增大的以草本为主。果树林改造为桉树林后,林下植被出现了一些新的物种,且物种平均高度大幅增加;马尾松林改造为桉树林后,多数物种的平均高度和盖度接近原有群落的水平,而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从林下植被层消失,割鸡芒(Hypolytrum latifolium)盖度大幅提高,表明种植桉树对林下植被的影响因物种而异。经过炼山造林,在广东省茂名地区种植桉树对少数物种影响较大,短期内没有降低林下植被的多样性,长期是否存在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Forest rehabilitation is when a desired tree species is planted in degraded forests or lands. Rehabilitation by planting a single tree species is a common way to restore exploited forests to maintain ecological processes. We compared woody and herbaceous understory vegetation between forests rehabilitated by mahogany (N = 12) or teak (N = 12) planted from 1941 until 2003 in Yogyakarta, Indonesia. Understory vegetation of these areas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ree native forests. Species richness, species diversity, density of plants and proportion of native plants did not differ between the rehabilitated areas and the native forest. Recently rehabilitated areas were different from the native forests while 41–74 yr after rehabili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story vegetation approached those of native forest. We described species composition using ordination, and found it to differ between areas rehabilitated with teak and with mahogany and, particularly, between the rehabilitated areas and the native forests. Time since rehabilitation and tree species planted were important for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understory vegetation. We conclude that the selection of species for rehabilitation and letting rehabilitated areas mature are important for understory development and species diversity.  相似文献   

13.
尾叶桉为高大乔木,其生长快、干形通直、材性好,原始分布于印度尼西亚.我国自1976年开始引种尾叶桉,分别在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建立了种源/家系试验林,保存了大量的遗传资源并营造了大面积的人工林,现已成为我国推广栽培面积最大的桉树树种之一.桉属树种全部为外来引进树种,我国没有自然分布,不能与我国本土树种发生杂交,不存在与我国本地树种发生基因交流或杂种化的风险.桉树在我国能正常开花结实,但种子特别小,很难自然发芽成活,不能自然更新和扩张,不会出现自发入侵本地生态系统、占据其它树种栖息地、造成生物入侵危害的现象.桉树与其它植物的水肥竞争或化感作用导致其林下植被贫乏还存在争论,但我国华南地区年降雨量多,林下植被一般都很丰富,也有多种动物栖息.大量引种栽培试验也证明,桉树在我国华南一带种植对其它植物的化感作用不明显,桉树人工林的发展完全可以人为控制.  相似文献   

14.
紫金山矿区裸地引种耐寒桉树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福才  吴丽君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3):147-150,177
紫金山矿区生态恢复的重点是选金废渣堆积场植被的快速恢复。在废矿石(渣)堆边坡引种速生、耐寒的桉树品系试验,结果表明:桉树品系在耐寒性和生长性状如树高、胸径、材积、冠幅等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桉树受冻后通过加强抚育管理,可恢复生长、成林。邓恩桉、赤桉可在紫金山矿区大面积推广,尾赤桉、巨桉、尾叶桉不宜大面积种植,只能在低海拔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5.
金沙江干热河谷主要造林树种蒸腾作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2-1998的以来的实地观测研究表明,金沙江干热河谷主要造林树种在,大叶相思,绢毛相国,赤桉和乡土树种柳等树旱季水分自然饱和亏缺较大,造林比较成功的树种可分为蒸腾作用强的乡树种和桉树类树种以及以较弱的蒸腾人艇度过旱季的相思类树两大类。.  相似文献   

16.
生物群落多样性是判断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指标,为了解人工建植对稀土矿废弃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福建省长汀县离子型稀土矿堆浸废弃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植被恢复固定监测点,选取植被恢复5、8、11 a废弃地为样点,调查不同恢复年限样地物种种类和数量,分析稀土矿废弃地物种多样性随恢复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前期人工种植的植物逐渐被本土野生植物取代,增加物种以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主。乔木层、草本层植物种类和数量随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稀土矿废弃地乔木层物种丰富度(Gleason指数、Margalef指数)、Shannon指数逐渐增加,而乔木层、草本层Pielou均匀度指数则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植被恢复8与11 a植被相似度最高,其次是植被恢复5与8 a,其中植被恢复11 a与对照样地植被相似度最低;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与Shannon指数呈显著相关。因此,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稀土矿生态退化区植被恢复前期人工干涉效应在逐渐降低,后期演变为自然演替,物种群落结构和种类发生变化,但与当地本土植物群落仍存在一定差异,表明生态退化区植被演替仍处于动态变化阶段。  相似文献   

17.
通过石泥堆类型裸露山体植物绿化研究,结果表明,以巨尾按、台湾相思、马占相思和东南爬山虎容器苗为种植材料,在石泥堆中采用挖穴整地、下客土并拌少量过磷酸钙的造林措施,雨天在石泥堆中“见缝插针”栽种,3年生各种植物保存率达85%以上,高生长量达4.8~7.3m;土壤理化性质得到较大改善;土壤侵蚀量下降了72.53%~88.15%,提高了保持水土的功能。石泥堆选用巨尾桉、台湾相思、马占相思和东南爬山虎植物绿化可在短时间内恢复山体植被和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雷州市九龙山风景区植物共记录有种子植物112科394属579种(包括变种),其中裸子植物7科9属14种,被子植物105科385属565种;其中野生81科294属423种,栽培69科162属227种;植物区系表现了我国北热带植物区系资源的典型性,植物种类丰富,广布种较多;天然植被以湿地红树林群落、次生季雨林和灌丛为优势,人工植被以坡地尾叶桉和热带作物等为优势;是一个具有极大科研价值和保存价值的地区。建议加快红树林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加强其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19.
用隶属函数法对大田贵竹林废弃矿区引入的10种植物的生长和生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废弃矿区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其光合特性在种间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不同植物对废弃矿区的适应是存在差异的。利用隶属函数法分析表明,邓恩桉、香樟和泡桐是废弃矿区最适宜栽植的树种,可作为废弃矿区恢复的先锋树种予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