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造低产茶园,变低产为高产在国内外茶区是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成功经验。我市茶园平均单产只有40多公斤,与世界主要产茶国的单产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抓好低产茶园改造是目前茶叶生产的中心课题,也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低产茶园改造综合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树树势的衰老,导致茶叶单产低,经济效益衰退。因此,改造低产茶园,使其复壮树势,提高茶叶产量,延长有效经济年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湖北蒲圻羊楼洞茶场十年来改造低产茶园的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3.
茶园产量高低及品种选择直接影响到茶农的收益。改造低产茶园,提高单产水平,应列入茶叶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认为低产茶园的改造应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改造低产茶园的技术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天 《福建茶叶》1994,(4):31-32
一、我县茶叶现状(一)我县现有茶叶面积15768亩,投产面积12998亩,1993年茶叶总产量为347吨,平均单产仅267公斤,茶叶单产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低产茶园所占的面积大,有11050亩,所以提高单产是我县茶叶生产能否上去的关键。(二)我县低产茶园大体上有两种类型:1·一类是30-40树龄的老茶园,全县大约有4000亩,主要分布在南阳镇,管理粗放,呈半荒芜状态,单产甚低,一般亩产不过10-15公斤。2.另一类是条栽的常规茶园,是七十年代以来陆续发展的比较集中连片的茶园,不少菜园由于建园质量不高,缺株、断行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相似文献   

5.
当前广阔的农村茶园仍是我国茶叶产量的主要提供源地,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村茶园是处于低水平管理,低地能、肥能、光能利用率,低生产量,低经济效益的“低效循环”状况。这种“低效循环”已成为我国茶叶生产飞速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开展改造这些低产茶园,改变这种“低效循环”状况,不仅能迅速提高茶农的经济收益,促使  相似文献   

6.
苍南县现有茶园2.66万亩,近几年产量徘徊在850吨上下,平均单产32公斤,处于低水平。主要原因是低产茶园面积大。1989年苍南县农业局在普尾茶场进行50亩低产茶园改造试点、示范。低改前亩产干茶30公斤,亩产值197元,通过改造后,到今年春茶亩产干茶达60公斤,亩产值达1453元,单产  相似文献   

7.
1982年4月23日,在县二招待所召开了改造低产茶园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县人民政府禹寿全副县长、县农办、县财办、县农业局的负责人及有关同志共14人。参加会议的还有地区农业局,地区水利局的领导同志及科技人员。会议就改造低产茶园的组织领导、改造规划、资金来源、措施等问题进行了座谈讨论,现将有关情况纪要如下: 一、组织领导。到会的同志一致认为,改造低产茶园是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单产,迅速增加总产的好途径。要抓好低产茶园的改造,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必须成立改造低产茶园的领导小组。建议报请县委常委,由县委抓农业的副书记李麟  相似文献   

8.
70年代中期,安康地区大面积开辟了22.79万亩条植茶园,照理这批茶园到了80年代中期应进入投产盛期,亩产至少应该达到50kg,而实际上亩产只有10kg左右,有半数茶园已严重表现出“小、浅、稀、低”情况,即树势矮小,土层浅、根系入土浅,密度稀、分枝稀,管理水平、茶叶单产、毛茶品质及经济效益低。为了探索这类早衰低产茶园的改造技术和改  相似文献   

9.
低丘红壤茶园在浙江省茶园面积中占有较大比重,而且大多数茶园长势较差,品质不高,经济效益低,不利茶叶生产的发展,应用合理的技术措施,提高茶叶质量,调整茶类结构,是改变低丘红壤低产低质低效益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低丘红壤发展名茶生产,对提高目前茶叶的总体质量,促进茶叶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浙江省兰溪市茶场地处金衢盆地中部平缓丘陵区,海拔45~70m,是典型的低丘红壤茶区,茶园土壤全部为第四纪红土砾石层发育而  相似文献   

10.
汪春园 《中国茶叶》1993,15(5):28-29
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属江北茶区,是安徽省的重点产茶县和名优茶主要产区之一。该县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所产的岳西翠兰、岳西翠春、兰花茶和石佛炒青等名优绿茶,品质超群,闻名遐迩,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茶园基础薄弱和粗放经营,制约了茶园单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现在岳西县已将以名优茶开发为龙头的茶叶产业列为全县发展山区经济和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为了充分发挥茶叶质量上的优势,尽快改变茶园低产低效的状况,必须在改造低产茶园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思路,因地制宜地建设起多种类型的高产优质高效茶园,使茶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茶叶生产  相似文献   

11.
怎样改造低产茶园龚巨成,汤汉波(湖南省益阳市农业局经作站·益阳·413000)当前,我省茶叶生产上存在面积大,单产低,质量差,效益不高的矛盾,其主要原因:一是树龄长,许多低产园是50~60年代种植的;二是培管水平低,这部分茶园管理粗放,正常的中耕除草...  相似文献   

12.
低丘红壤地区的主要生态条件很适宜茶树生长,但在立地的气候、土壤、地形与植被等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茶树品种混杂和农艺管理粗放等人为因素,常造成大面积茶园低产低质、效益不高的现象。据调查,低丘红壤地区茶园平均亩产值多在500元左右,茶叶品质在国内外茶叶市场上也不具竞争力。为此,笔者近年在浙赣低丘红壤茶区设置田间试验和生产示范区,对10个无性系茶树品种进行小区对比试验和大区观察分析,为该地区调整茶园品种结构,推广多茶类组合生产技术和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寻求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全区茶园面积666hm2,产茶500t。我区茶叶生产正处于新旧交替阶段,发展茶叶生产,一手抓好扩种面积,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优质茶基地,一手要抓好现有茶园的巩固提高,迅速提高单产和品质,现根据我区低产茶园比重大、产量低、潜力大的特点,提出改造的技术措施。1 改园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 对开垦质量差或不合理,造成梯层不等高或梯面向外倾斜,水土流失严重的茶园,应沿梯坎基部用石头或草砖砌坎修补,也可以从梯层内侧挖新土筑坎加高,使梯层保持内低外高,以利水土保持,同时在每层茶园的内侧设置蓄排水沟,以蓄水固土。2 改土 …  相似文献   

14.
苏孔武 《中国茶叶》2008,30(10):12-13
针对茶园单产不高,产品香低味淡,以及经济效益差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认为茶园耕作层浅薄,土壤肥力低下,简单垦殖及栽后管理水平低是造成茶园产量低的主要原因。薄弱的茶园基础直接影响了茶树鲜叶内含物质含量,导致产品品质差,缺乏市场竞争力,使茶园经济效益低下。提出了提高茶园产量、茶叶质量和茶园经济效益的一系列措施,主要是通过加强茶园肥水管理、适度修剪恢复树势、合理采摘、注重病虫防治及严抓茶叶加工质量关等措施,达到增产提质,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老茶园单产低,但生产潜力很大,一旦通过改造,就能较快地提高产量。地处海拔八百米高山的周宁县七步公社茶场81亩低产茶园改造后,亩产由原来的40多斤,提高到150多斤,其中6亩平均亩产达到334斤。李垱公社黄埔大队茶场有30多亩低产茶园改造后,亩产比原来提高三倍,突破百斤关。因此,在最近几年内,能安排必要力量,分期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红壤面积十分辽阔,开发和利用红壤种茶,实现高产稳产,是茶叶科研的重大课题。由于广大红壤自然条件较差,加上栽培技术发挥不够,形成了单产低,收益慢的落后状况。目前,国内茶叶单产高低悬殊非常突出,高的如广东英德红星茶场的1.54亩茶园,亩产干茶1515斤,亩产1000斤的茶园也已不罕见。但低产茶园还占很大部分,亩产不过30~40斤,主要原因是土壤肥力低,建园基础差,树型培养不合理等。  相似文献   

17.
茶叶是我省主要商品之一,多年来单产都普遍较低。究竟是何原因?本文分析了低产茶园现状和土壤肥力因素,并从土壤生态学的观点出发,提出茶园生物栽培,绿化管理的途径,拟用试验数据阐明茶园生物栽培可改善茶园生态,防止水土流失,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最终提高单产为目的。它是一条简而易行,省工省本技术措施,适宜茶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德宏州茶园总面积达35.4万亩,无性系茶园面积7万亩,无公害茶园面积7.8万亩,绿色食品茶园面积1.9万亩,有机茶园面积1万亩。茶叶总产量20983t,平均单产67.3kg。茶农人口28.7万人。按照云南省茶叶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界定,单产低于50kg/亩的投产茶园都归为低产茶园,现有低产茶园面积15.3万亩,占总面积的43%,占投产茶园面积31.2万亩的49%,主要分布于上世纪50年代和  相似文献   

19.
陕西秦巴山茶区,近些年来茶园单产徘徊不前,其重要原因是低产茶园面积大,影响了生产效益提高。为探索提高陕南茶园单产的新途径,选用五种叶面肥进行了三个春季喷施效果的对比试验。 供试叶面肥为叶面宝(广西博白县沙河厂产)、增产灵(重庆双桥综合化工厂产)、丰收素(宜威田丰有限公司产)、“920”(核工业部新  相似文献   

20.
平和县长乐乡福塘茶场有人口3386人,621户,分为18个生产队,总耕地面积1983亩,人均0.58亩,属人多耕地少的山区。1956年村委会组织社员办茶场,开辟茶园158亩。但由于种茶经验不足,加上管理体制等问题,单产低,年产量仅8000—9000斤。为着改变生产面貌,提高经济效益,1978年开始改造低产茶园,逐年分批分片改植换种,茶叶产量不断上升。1984年采摘茶园面积120亩,产量已近三万斤,产值66,000元,平均亩产超过二百斤,产量、产值比1978年增加二倍。其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