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缪斌  何永红 《种子科技》2012,30(10):27-27
为加快商品化育秧的推广应用,筛选出适合如东大面积集中育秧的秧土,给水稻育秧生产提供可行性依据,如东县在苴镇镇龙口村某农户大棚内用不同壮秧剂、不同基质配制秧土,进行了水稻盘育秧试验。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如东复合肥三厂"祺丰"机插秧专用壮秧剂,无锡  相似文献   

2.
育秧是机插香稻生产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为探究不同育秧方式对机插香稻秧苗素质以及生理特性的影响,选用香稻品种美香占2号和象牙香占为材料,采用2种育秧盘(钵苗盘和硬秧盘)、2种育秧基质(稻田土和水稻育苗基质)、壮秧剂处理(以无壮秧剂为对照)搭配组合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壮秧剂处理和育苗基质育秧显著提高了香稻秧苗素质及抗性酶活性。本试验中,最优的育秧方式为基质硬秧盘壮秧剂育秧和基质钵苗盘壮秧剂育秧,这2个处理下秧苗的单株生物量最大,抗性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3.
水稻壮秧剂在早稻育秧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水稻育苗壮秧剂在江西省早稻育秧上的应用效果和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湿润育秧、旱育秧、塑料软盘育秧施用壮秧剂不仅能提高秧苗素质有效地防治秧苗立枯病的发生,而且水稻产量平均增产8.5%。生产上应用时,早稻湿润育秧施用量以60g/m^2为佳,旱育秧壮秧剂的施用量以70g/m^2为宜,塑料软盘育秧壮秧剂每盘的施用量以10g为最佳。  相似文献   

4.
水稻高产稳产是推动我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保障粮食安全的有力举措。育秧是保障水稻高产稳产的关键基础工序。我国在育秧方式、育秧基质、播种量、育秧药剂对秧苗素质影响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在秧苗素质选取上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多从秧苗形态、根系形态、鲜干重、养分含量以及安全性、秧苗长势等角度设定观测指标。对于育秧方式、基质种类、播种量、药剂种类对秧苗素质的影响多以效果比较评价为主,研究选取的秧苗素质指标也不尽相同,针对不同的地域、水稻品种和土壤类型等未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规范化水稻育秧模式。构建秧苗素质评价体系、地域性育秧模式、育秧基质技术体系、科学化“药剂处方”等是未来水稻育秧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稻草基质的制备处理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解决机插水稻育秧基质来源,研究了不同配制和制备处理的稻草基质育秧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基质育秧的配制成分和制备方法对秧苗素质有明显的影响。基质中加肥加菌堆沤和不加肥堆沤处理的出苗率高于其他处理5%~10%;加土基质和加发酵菌堆沤发酵处理,能增加水稻秧苗的苗高、假茎宽、单株干物重、植株叶绿素和氮素含量,降低植株糖氮比,显著地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加土稻草基质处理的秧苗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全稻草基质处理秧苗约1~13 mg/g,淀粉含量低约8~28 mg/g,糖氮比低于全稻草基质。机插稻秧苗氮含量在30 mg/g左右、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65~80 mg/g、糖氮比为2.5左右,秧苗的综合素质相对较好。稻草可以取代营养土作为培育水稻机插秧苗的基质。加入少量土壤和发酵菌堆沤发酵的稻草基质育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农民在育秧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培育壮秧、防止烂秧和死苗方面提出水稻育秧技术措施,为广大农户进行水稻育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盐碱地土壤含盐量高、pH值高、地下水位高、地温低、早春回暖慢。如何在盐碱地正常育壮秧一直是一个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盐碱地水稻育壮秧配套技术就是针对盐碱地的特殊条件,改进育秧方式,采用配套措施,完善育壮秧技术体系,全面提高水稻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8.
不同基质育秧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探究目前常用的不同育秧基质对机械化水稻生产的影响,以便找出具推广价值的育秧基质。以‘金早47’为试验材料,梯度试验法研究基质母剂的适宜用量,并以‘金早09’和‘甬优9号’为试验材料,比较无机基质、母剂、壮秧剂、客土(对照)4种育秧基质对机插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母剂的适宜用量为母剂与客土1:3。基质试验结果显示,3个处理培育的秧苗叶龄、基茎宽、干物质量三项指标均比对照增高,并以无机基质条件下最高。产量方面,3个处理条件下有效穗数和产量增加,‘金早09’在无机基质条件下产量最高,比对照增加2.88%,‘甬优9号’则在母剂条件下达到最高,比对照增加8.86%。3种基质均具有壮苗增产的功能,但以无机基质和母剂的效果更佳,在生产上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国水稻育秧新技术应用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作与栽培》1992,(2):62-64
近10年来,我国水稻育秧技术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形成了培育多种类型壮秧的育秧配套技术,北方建立起以旱育秧为主的培育壮秧的系列技术,南方发展到以地膜育秧、温室育秧、两段育秧、湿润育秧等为主的多种育秧技术,把我国水稻育秧技术推向一个新阶段。现将我国目前重点推广应用的水稻育秧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水稻应用烯效唑浸种育秧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壮秧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基础。采用化学调控技术是培育水稻壮秧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目前,在我国水稻生产上应用的化学调控物质主要是多效唑与烯效唑,它们用于水稻育秧均具有良好的控长促蘖、增穗增粒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1.
D-精氨酸对渗透胁迫下水稻幼苗多胺含量和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以 ‘湘早籼32号’和 ‘旱116’为材料,研究渗透胁迫下外源D-Arg对水稻幼苗多胺含量和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胁迫下,外源D-Arg明显抑制水稻幼苗相对干重增长率和根系中Put、Spd和Spm含量的升高,而对株高相对增长率影响不明显。外源D-Arg+Put明显促进幼苗相对干重增长率和根系中Put、Spd和Spm含量的升高,且促进株高相对增长率的增加。表明,外源D-Arg不利于水稻幼苗抗旱性的提高,且Put能逆转D-Arg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不同基质对水稻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不同配比基质培育优良健壮的水稻苗,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了蛭石、珍珠岩、泥炭和蚯蚓粪4 种原料,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后培育水稻。先对不同基质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然后对水稻秧苗的生长效果进行比较,最终找到最佳配比方案。结果表明:国产泥炭:沙=2:1 和蚯蚓粪:国产泥炭:沙=2:1:1 混合基质,均适宜水稻育苗的生长。综合对比发现,水稻喜弱酸性环境,在国产泥炭上育苗长势较好。蚯蚓粪能有效增加基质养分含量,但过多会提高基质的pH值,不利于水稻生长。因此,控制蚯蚓粪加入量可以部分替代泥炭,提供水稻生长所需。  相似文献   

13.
徐建欣  杨洁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145-152
为揭示干旱胁迫对陆稻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此研究以‘白花山’、‘旱谷’和‘小红米’3 个具有不同抗旱能力的陆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PEG模拟水分胁迫法,对其5 个理化指标在水分胁迫下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OD、POD与CAT等保护酶在轻度的PEG渗透胁迫下,3 个供试陆稻品种的抗氧化酶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在严重胁迫下,大部分品种表现为先少量上升后剧烈下降或直接下降的趋势,严重胁迫T3、中度胁迫T2、轻度胁迫T1 对保护酶活力的影响表现为T3>T1>T2,且在各浓度的PEG模拟干旱胁迫下其保护酶的活性均表现为高抗品种‘白花山’>中抗品种‘旱谷’>低抗品种‘小红米’。MDA含量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以及胁迫时间延长不断上升的趋势,且上升的速度表现为低抗品种‘小红米’>中抗品种‘旱谷’>高抗品种‘白花山’。可溶性糖的总体趋势表现为高抗品种‘白花山’>中抗品种‘旱谷’>低抗品种‘小红米’、T3>T2>T1>T0(CK)。由此可以看出,陆稻在干旱胁迫下通过增加渗透调解物质含量,降低水势来提高其抗旱能力;并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抗氧化能力,来减轻干旱胁迫所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培育健壮的机插秧苗的最佳种子处理方法,以期为普及水稻机插秧以及获得高产提供理论依据,于2014年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的种子处理方法(催芽与拌种旱育保姆与否)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催芽、拌种旱育保姆的出芽率较其他的处理高,且拌种旱育保姆后,都能显著的增加秧苗的粗度、抑制秧苗生长、增加叶龄,促进根系加粗加快生长的作用显著;催芽处理对秧苗地上部的影响均不显著,却能促进秧苗根的生长,根长显著增加。综合来看,催芽、拌旱育保姆能提高秧苗的素质,是培育机插秧苗的最佳种子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种子引发对水分胁迫下水稻发芽及幼苗生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园园  孙永健  王明田  李旭毅  郭翔  胡蓉  马均 《作物学报》2010,36(11):1931-1940
不同基因型稻种经水引发及聚乙二醇(PEG)渗透胁迫引发处理均能降低稻种丙二醛(MDA)含量,促进可溶性总糖(SS)降解,加快稻种内部糖代谢进程,提高相溶性溶质脯氨酸(Pro)及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也有利于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引发效果较明显。且适度PEG引发稻种的效果明显好于水引发,杂交籼稻在PEG浓度为20%的条件下引发效果最优,而常规粳型水稻在PEG浓度为10%~15%的引发条件下效果较好,但超出最高PEG引发浓度的阈值,会对稻种产生危害,影响其正常萌发。引发处理后的稻种对不同程度水分胁迫程度的响应表明,适当强度的引发处理利于激发稻种物质代谢、利于各水稻品种的萌发、幼苗形态指标及保护性酶等生理指标的显著提高,而严重的水分胁迫均不利于稻种萌发;表明引发处理虽能提高水分胁迫条件下种子活力,但稻种激发自身对外界萌发环境的协调能力有限,且不同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籼稻优于粳稻。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旱育秧模式下苗期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辽粳401为供试材料,选用2种育苗载体(基质和营养土),设置3种喷淋间隔(24、48和72h),研究秧苗素质、大田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喷淋间隔由24h延长至72h,秧苗株高降低,根数增多,根冠比增大,秧苗综合素质提高。喷淋间隔72h秧苗机插后分蘖发生早,分蘖数量多,生育时期提前。在拔节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喷淋间隔72h处理的叶面积指数较高,干物质积累量较多;喷淋间隔72h处理成熟期有效穗数增加,结实率提高,实际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水稻耐盐种质的鉴定评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进一步鉴定现有水稻材料的耐盐性,为水稻耐盐育种提供种质资源和耐盐亲本。以通过花粉管通道技术获得的耐盐品系和当地水稻育成品种共21份为试验材料,评价各材料在盐胁迫下发芽期和苗期的耐盐性。结果表明:在150 mmol/L NaCl处理下,各材料发芽率及芽的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其中,材料D-1,D-3,D-4,D-7,D-13,‘长白10号’,‘节9’和D10在盐处理下的发芽率较高,相对盐害率较低,耐盐性均表现为极强,耐盐级别为1级,芽长盐处理(T)与非盐处理(CK)的比值较高,说明其受到盐的抑制较小,芽期耐盐能力较强;用100 mmol/L NaCl对各材料幼苗处理8天后,材料‘长白10号’、D-10、‘节10’、D-13、‘天井4号’、D-14、D-11、D-2、D10和D-8的相对死叶率较低,盐处理地上部和地下部含水量与未用盐处理的相比下降幅度较小,可溶性糖积累量较多,说明其渗透调节能力较强,属于苗期较耐盐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机插秧育苗基质的秧苗素质和使用效果,本研究以常规机插秧育苗基质柴米河基质为研究材料,通过不同方式添加机插秧育苗专用肥育苗伴侣,研究对基质育苗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育苗伴侣培肥机插秧育苗基质,其株高、叶龄、茎基宽、单株叶面积、SPAD值、根体积、百苗干重、壮苗指数等秧苗素质均显著提高;基质中碱解氮、速效磷含量显著提高,并提高了秧苗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了GS、GPT、GOT、SOD等酶活性;移栽大田后,增产显著。其中,将育苗伴侣与基质拌和、施用于盘下苗床上效果更佳。通过育苗伴侣培肥基质,是解决目前基质易脱肥落黄、秧苗素质不稳定的有效途径,育苗伴侣使用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