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河北省冬小麦赤霉病拮抗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5-2016年小麦季,在河北省15个县(市、区)麦田采集土壤样本115份,采用稀释分离法对土壤样本进行细菌分离,共获得细菌218株。采用平板对峙法进行筛选,获得27株对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平均抑菌率为44.09%;其中XJ-16和LY-2菌株拮抗效果较好,抑菌率分别为73.76%和73.73%。对菌株XJ-16和LY-2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确定两菌株均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2.
濒危药用植物沙冬青内生真菌分离及其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濒危药用植物沙冬青内生真菌资源的多样性及其抑菌活性特征,通过组织块法对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并选择小麦全蚀病菌、枸杞黑果病菌、番茄灰霉病菌、黄瓜枯萎病菌、黄瓜立枯病菌5种植物病原真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4种细菌作为指示菌,采用对峙法和改进的菌块法测定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从沙冬青不同组织器官中分离出41株内生真菌,根部最多,其次为叶部,茎部最少,经形态学初步分类鉴定归于5个目,6个科,19个属;有31株菌对2种或多种指示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占菌株总数的75.6%,15株内生真菌对1种或多种供试细菌指示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占分离菌株总数的36.6%,其中5株内生真菌分别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指示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占菌株总数的12.2%,8株内生真菌对1种供试细菌指示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占分离菌株总数的19.5%, 4株内生真菌菌株即对供试植物病原真菌指示菌又对供试细菌指示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抑菌范围宽,属于青霉属、束丝菌属、茎叶核菌属。濒危药用植物沙冬青具有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其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黄瓜白粉病的生防细菌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黄瓜白粉病的生防资源,与三七根腐病菌、禾谷镰刀菌和柑橘炭疽病菌进行平板对峙培养,从25株黄瓜根际土细菌和91株烟草内生细菌中筛选出具拮抗功能的菌株;以盆栽试验从拮抗功能菌株中筛选能够防治黄瓜白粉病的生防菌株;用PCR扩增生防菌株的gyrB基因,结合菌株的菌落形态和部分生理生化特征,确定生防菌株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在116株对峙培养细菌中,18株对三七根腐病菌、禾谷镰刀菌和柑橘炭疽病菌有较好拮抗效果。在盆栽试验中,烟草内生菌YN-201490和黄瓜根际菌株WL-1对黄瓜白粉病防效较好,其中YN-201490的1.81×108 cfu/mL和WL-1的1.6×108 cfu/mL稀释液连续施用3次后的防效分别达64.86%和61.26%。最终YN-201490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WL-1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4.
为了获得对辣椒尖孢镰刀菌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内生细菌,课题组于2022年1~3月份在海口、定安、澄迈、临高和陵水等海南辣椒主产区采样,并从健康辣椒样品中分离获得内生细菌192株,其中39株对辣椒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CMTT4-1有拮抗作用,分别来源于根系(23株)、茎秆(2株)、叶片(8株)和果实(6株),有拮抗作用菌株占比20.31%,抑菌率为10.68%~59.02%。通过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细菌36株、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 spp.) 1株、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 spp.) 1株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p.) 1株。研究结果为辣椒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菌株来源。  相似文献   

5.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9):6482-6487
从林下参叶片中分离内生细菌,以人参灰霉病菌为指示菌,筛选拮抗菌株,基于形态学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林下参叶片中共分离得到56株内生细菌,其中菌株FS-1对人参灰霉病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菌株FS-1的发酵液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该菌株具有很好的固氮作用,且能够分泌吲哚-3-乙酸(IAA)和产生胞外蛋白酶,IAA产量为4.25 mg/L。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FS-1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本研究表明菌株FS-1具有一定的生防潜力,可用于人参灰霉病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挖掘耐盐碱内生菌资源,为后期开发内生菌菌肥及生防菌剂提供新的菌种资源。以‘金棚8号’番茄为植物材料,通过模拟5种不同类型盐碱环境,分离筛选内生菌,并进行16S rRNA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平板法研究其促生和生防功能。研究共获得耐盐碱内生菌14株,其中5株具有解无机磷能力,2株具有解钾能力,2株具有固氮能力,4株具有产生长素的能力;6株具有产铁载体能力,直径比值(D/d)最高为2.95;10株具有产蛋白酶能力,直径比值(D/d)最高为2.97。拮抗试验结果显示,8株耐盐碱内生菌对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有抑制作用,抑菌率为13.70%~68.56%;芽孢杆菌BFG 3-3、BFG 5-1和浅紫链霉菌BFY 2-2可分别对6~7种常见果蔬病原菌产生拮抗,具有广谱抑菌性。本研究获得了具有促生和生防潜力的功能性耐盐碱内生菌菌株,可为应用植物内生菌改良盐碱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土壤拮抗细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获得高效广谱的原始拮抗细菌菌株用于油茶病害的防治,并探索其生物防治效果。从土样中分离到223株细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发酵产物活性测定进行拮抗菌筛选。结果表明:以油茶炭疽病菌和根腐病菌为指示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初步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菌株21株,其抑菌圈宽度在5.0~12.5 mm,占分离到的细菌总数的9.9%,其中菌株Z26抑菌效果最好;复筛表明21个菌株发酵液对供试6种植物病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中有8株对油茶炭疽病菌抑菌效果良好,有4株对油茶根腐病菌抑菌效果良好,其抑菌圈宽度≥10.0 mm,分别占被测菌的38.1%和19.0%,菌株Z26抑菌效果最好;发酵产物活性测定表明6个菌株的发酵液能完全抑制油茶炭疽病菌生长,效果明显,过滤液抑菌率为33.3%~58.3%,效果不明显,抑菌率超过50.0%的只有Z17、Z26 2个菌株。由此可知,菌株Z17和Z26对油茶病害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具有一定的生防潜力,可作为油茶病害的备选拮抗菌株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土壤放线菌K2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活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筛选具有抑制植物病原菌活性的放线菌是农用抗生素开发的基础。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8株拮抗放线菌菌株,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获得一株对植物病原菌有较好抑菌作用的菌株K2,并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其抑菌谱进行研究,以及进行菌种鉴定。生长速率法试验表明,放线菌菌株K2发酵液对10种供试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可达57.38%。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基于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菌株K2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的一个菌株。放线菌K2的代谢产物具有较广的抑菌谱,对植物病原菌的防治有很大的研究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9.
灯盏花内生细菌分离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灯盏花资源紧缺问题,对灯盏花植株及其根际土壤内生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利用纯培养方法分离植物内生细菌,根据菌株形态及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对分离到的内生细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获得内生细菌共100株,植株中分离得到62株、土壤中分离得到38株,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假单孢属(Pseudomonas)为灯盏花和根际土壤内生细菌的优势属,分别占总数的55%、28%。表明灯盏花不同部位和根际土壤内生细菌的数量、分布和种群存有差异性,叶部和正常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内生细菌种类最多。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评价生防菌对香蕉尖孢镰刀菌古巴转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4)B2的防病能力,通过对收集的生防菌资源进行抗性筛选,对249个测试菌中筛选到的3株拮抗菌A5-6、D7-16和CL7进行了抑菌观察、抗病谱测定、土壤抑菌能力监测及盆栽苗拮抗能力测定,并对测试菌进行了形态观察和16S r DNA测序鉴定。显微观察显示:3个拮抗菌会导致病原菌B2的菌丝发育畸形、膨胀、胞壁增厚、部分形成泡状、内容物外渗生长以及抑制孢子的萌发。抑菌谱测试表明,菌株对包括FOC4以内的其他真菌性病害抑菌率在60%以上,但对尖孢镰刀菌其他专化型抑菌率较低,仅在40%~50%之间。土壤拮抗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拮抗菌单独处理对土壤中FOC数量的控制有限,只能降低1个数量级,但对处理盆栽苗中土壤FOC数量的控制能下降到2个数量级。盆栽实验表明,菌株A5-6以72.3%的防病效果较D7-16(45.4%)、CL7(50.0%)的防效之间差异达到了极显著。3个菌株经形态学和16S r DNA序列鉴定表明D7-16为短短芽胞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A5-6和CL7也属于芽胞杆菌,3个菌株都是香蕉镰刀菌枯萎病潜在的良好生防资源,可作为生防菌做进一步的开发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人参根腐病是人参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明确贝莱斯芽孢杆菌SX-45提取物对人参根腐病菌的抑菌机理,本研究以贝莱斯芽孢杆菌SX-45和人参根腐病菌为材料,采用硫代巴比妥酸、考马斯亮蓝G-250等方法测定了抑菌机理数据。结果表明,经15 μg/mL浓度的贝莱斯芽孢杆菌SX-45提取物处理后,与对照相比,人参根腐病菌菌丝出现畸形、菌丝表面长出突起,菌丝顶端膨大;菌悬液中电导率和菌体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增加,分别是对照组的4.24和42.0倍,且菌悬液的OD260值也从3.48增加到3.83。而随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菌体可溶性蛋白含量、还原性糖含量、NAD-MDH活力和SDH活力与对照相比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97.7%、56.6%、97.5%和48.4%。本研究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SX-45提取物对人参根腐病菌有良好的抑菌作用,为人参病害新型生防菌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研究药用植物内生拮抗菌种,以6种药用植物(连钱草、小白酒草、毛茛、土三七、唐松草、白屈菜)作为植物材料进行菌种提取分离,并检测其抑菌活性.选择其中3种抑菌活性较高菌株通过18S rDNA序列测定,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表明,6种药用植物均含有多种内生真菌,连钱草分离得到5株内生真菌,小白酒草...  相似文献   

13.
林玲  王明江  周益军 《棉花学报》2015,27(2):166-175
为解析棉花内生细菌的种群结构,更好地开发利用生防内生细菌,以棉花枯萎病菌、黄萎病菌为指示病原真菌,对常抗棉和泗棉3号根部分离获得的内生细菌进行拮抗活性筛选,获得87株至少对其中1个指示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ARDRA分析(Amplifi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和16S r DNA序列测定表明棉花根部可培养内生拮抗细菌可分为13个ARDRA类群,分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7个属。其中常抗棉根部内生拮抗细菌分属于芽孢杆菌属、短芽孢杆菌属、伯克霍尔德氏菌属和农杆菌属,而泗棉3号根部内生拮抗细菌则分属于芽孢杆菌属、伯克霍尔德氏菌属、中华根瘤菌属、不动杆菌属和假单孢菌属,二者的优势种群都是芽孢杆菌属细菌。BOX-PCR分析显示这些内生拮抗细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测定这些内生拮抗细菌对棉花黄萎病菌和棉花枯萎病菌的拮抗力大小,以及是否具有产纤维素酶、几丁质酶、蛋白酶和嗜铁素的活性,表明这些内生拮抗细菌具有不同的生防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P-r21的抑菌广谱性及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优化了菌株P-r21发酵条件,利用平板对峙法测定了该菌株对6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及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通过离体接种试验研究了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菌株P-r21最佳发酵条件为在PYJ中培养初始pH 6.0,培养时间为12 h。菌株P-r21对供试的6种植物病原菌(Botrytis cinerea、Fusarium proliferatum、Rhizoctonia cerealis、Gaeumannomyces graminis、Fusarium graminearum、Colletotrichum karstii)的生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对C. karstii和B.cinerea抑制作用最强,抑菌率达到88.0%和84.5%。发酵滤液对B. cinerea孢子萌发抑制率达80.6%,对叶片和果实灰霉病的防效达到100%和80.0%;发酵液10倍稀释后防效也可达到67.1%和60.7%。本研究明...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滇黄精寄生真菌及其优势居群,采集滇黄精种植区云南省丽江地区玉龙县和华坪县的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样品保湿法和三点接种法分别对滇黄精寄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和纯化。对纯化菌株进行传统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玉龙县鲁甸乡采集到15株寄生真菌(1株青霉属Penicillium、12株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1株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1株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华坪县采集到22株滇黄精寄生真菌(12株黑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9株芬芳镰刀菌Fusarium redolens、1株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2个试验地所采集的滇黄精镰刀属真菌菌株占比较大,为优势寄生真菌,研究结果将为滇黄精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从生物途径探索有效控制大斑病在玉米生产带来的危害,本试验以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为目标菌株,采用对峙法和盆栽接种试验获取生防菌,并测定其盆栽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从128株玉米内生细菌获得1株对玉米大斑病菌拮抗效果最佳的菌株,最长半径与最短半径比值为2.9.从玉米内部分离到的内生生防...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开发甘草内生真菌RP2次生代谢产物的资源,丰富挥发性香味成分的获取途径,以甘草内生真菌RP2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观察及ITS序列分析法对其进行菌种鉴定,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甘草内生真菌RP2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甘草内生真菌RP2经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在甘草内生真菌RP2发酵液中分离并鉴定出11种挥发性成分;在甘草内生真菌RP2菌丝体中分离并鉴定了6种挥发性成分。甘草内生真菌RP2挥发性成分中含有多种现有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挥发性香味成分,如2-苯基乙醇等。本研究对开发利用甘草内生真菌RP2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寻找和开发绿色环保且可有效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中草药资源,为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奠定研究基础。本研究以黄瓜枯萎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为供试菌,对川芎、黄柏、连翘和地锦草乙醇提取物的16种萃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并观测了抑制菌丝生长效果最好的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川芎石油醚萃取物、连翘乙酸乙酯萃取物和黄柏正丁醇萃取物对2种病菌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3.68 mg/mL和5.82 mg/mL;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也有一定抑制作用,IC50为11.29 mg/mL,且在菌丝生长IC50浓度下导致菌丝形态异常。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可作为新型植物源抑菌剂来源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