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更系统地了解中国植物抗病基因研究趋势和热点问题,以CNKI数据库核心期刊为数据源,采用CiteSpace工具,对1991—2021年发表的植物抗病基因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植物抗病基因相关文献的年发文量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各研发单位中发文量最多的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共发文86篇;期刊《中国农业科学》刊登文献数最多,共87篇;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河北农业大学的刘大群,共发文38篇;关键词共现分析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为“抗病基因”,共出现226次;突现词分析中突现强度最大的关键词是“无毒基因”(9.707)。植物抗病基因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农作物病害的防治、抗病基因研究的技术手段、抗病性相关的化学成分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孙萌  李荣田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28):136-141
为给水稻蛋白质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当下此领域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等相关信息,以2018—2020年Web of Science的核心合集数据库中以“rice protein”为主题的相关文献为数据基础,使用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图谱Citespace等分析方法,对相关文献数据从2018—2020年国家发文量、机构发文量、机构合作共现、高频关键词等层次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及热点预测。研究表明,2018—2020年水稻蛋白质领域国家发文量排名前5位的国家为中国、美国、印度、日本、韩国;研究水稻蛋白质的高发文量机构均来自中国,发文量第一机构为中国科学院,与其他机构合作较为密切的机构为国际水稻研究所、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2018—2020年间水稻蛋白质领域Wang J发文量最多,为105篇,其次是Zhang Y、Wang Y、Li Y,且作者间合作交流仍存在一定进步空间;当下水稻蛋白质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为水稻中调控抗逆性等生理性能的蛋白质组学的分析及基因改造,且未来可能还将以水稻蛋白质的积累与产出、相关基因的优化改造等方向为相关领域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分析国内外水稻育种研究领域20年的相关科技文献,便于深入了解世界范围内水稻育种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前沿。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02-2021年水稻育种相关文献为数据源,运用EXCEL、CiteSpace及Incites分析工具对其进行发文数量、作者、机构、国家、关键词和文献共被引等分析。在检索范围内检索到水稻育种相关文献8 668篇;总的发文数量和总被引频次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其中中国发文量第1,美国发文量第2但中介中心性较高,影响力较大;研究机构分析显示,中国农业科学院发文数量最多,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国际影响力最大;国家及主要研究机构间的科研合作也较密切;总被引频次排名前3的作者是中国科学家钱前、李家洋和韩斌;发文量排名前3的期刊分别是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Molecular Plant Breeding和PLoS ONE;近年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涵盖遗传多样性、基因编辑、产量和品质性状、病虫害(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非生物胁迫(盐,干旱,温度)、雄性不育等多个方面。本研究为整体上认识、了解全球水稻育种研究的现状提供...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甘薯病虫害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甘薯病虫害研究提供参考,基于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CNKI知网数据库和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00—2021年共1648篇甘薯病虫害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表甘薯病虫害文献最多的国家依次为美国和中国;谢逸萍团队和陈书龙团队分别是国内病害和虫害文献发文最多的作者团队,Clark C A团队和Haraguchi D团队分别是国际病害和虫害文献发文最多的作者团队;国际研究机构和团队合作密切,国内研究机构和团队合作较少;Plant Disease和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分别是病害和虫害发文量最高的国际期刊;关键词分析显示,中文文献研究侧重于茎线虫病和甘薯小象甲,英文文献侧重于甘薯病毒病和烟粉虱。针对严重制约甘薯产业发展的甘薯病毒病、烟粉虱、甘薯茎线虫病和甘薯小象甲,以及新近发生的甘薯茎腐病、甘薯基腐病和甘薯根结线虫病等病虫害,开展智慧检测预警、蔓延机制、功能基因挖掘、抗病虫品种选育、精准对靶施药等研究将逐渐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5.
秸秆还田是一种更有效的秸秆处理措施,引起国际相关研究领域的关注。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软件对Web of Science(891篇)和CNKI(3213篇)核心数据库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农业工程学报》和《印度农业科学杂志》分别是国内外载文量最多的期刊,而农业基础科学和农艺学是最受欢迎的学科类别。(2)发文量前3位的国家有中国(593篇)、印度(130篇)、美国(103篇),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机构,而中国科学院在国际上影响力深远,以鲁剑巍、Ping H E等为代表的团队合作呈现出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点。(3)关键词经历了机械化农业—土壤肥力—温室气体排放—秸秆还田技术4个研究阶段。(4)关键词密度共现分析表明,秸秆还田领域研究热点可归纳为秸秆还田培肥土壤与作物产量、长期施肥与秸秆联合效益及保护性耕作与土壤理化性质3个方面,未来可能聚焦于因地制宜的秸秆还田技术与经济效益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全方位了解国内水稻盐胁迫领域的研究动态,以文献计量学为基础,以“水稻”和“盐胁迫”为主题词,检索1990—2020年收录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水稻盐胁迫方面的高质量论文,共检索到期刊论文442篇,从发文量、作者、科研机构、被引频次、鱼眼图和突现分析方面研究国内水稻盐胁迫方面的现有研究成果。结果表明,水稻盐胁迫方面的研究呈增长趋势,目前处于爆炸式增加阶段;基因编辑和表达研究、根系生长和金属离子平衡研究等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沿海及盐碱地地区对盐胁迫的研究最多,研究更为深入,不同非生物胁迫叠加亦是研究的热点方向。今后水稻耐盐性研究在芽期、苗期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围绕产量这一目标展开相关研究,同时应加强各研究团队、机构之间的合作,推进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更好地服务农业,增加粮食产量,保障国内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基于文献计量的水稻基因组学研究趋势以及热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李楠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5):184-193
为了探究国际水稻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目前的研究热点,给相关科研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基于Web of Science 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方法,对发文量排名前10 位的国家、研究机构、作者、载文期刊、学科以及高被引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 对高频关键词及核心作者构建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显示,共检索了68 个国家于1995—2014 年间发表的文献1537 篇,文献数量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尤其以中国发文量增长最为明显。发文量排名前5 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日本、印度、法国;其中美国、中国、日本的文献总被引频次也位居全球前三甲。中国科学院、日本国家农业生物科学研究所、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康奈尔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是全球范围内该领域发文量大且文献被引频次较高的研究机构。核心作者统计结果显示,美国、日本、中国的高产活跃作者最多。高被引文献美国有8 篇,中国1 篇。综合结果表明,美国、以及亚洲的中国、日本在水稻基因组学研究领域处于优势地位;研究热点是功能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  相似文献   

8.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重要作用。旨在为土壤动物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当下此领域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等相关信息,以1980—2021年CNKI数据库中以“土壤动物”为标题的相关文献为数据基础,对论文发文量,机构,期刊等层次进行数据整理,运用Ucinet和Net draw进行可视化分析及热点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学界在此领域内的文献发表量逐渐增长;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和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发文量居全国研究机构的前2位;该领域主要期刊有《生态学报》和《生态学杂志》;目前学界在研究时多关注群落结构,多样性,群落特征,凋落物分解等;殷秀琴是发表论文最多的学者;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多集中于农业基础科学、农艺学、林业等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资助研究土壤动物最多的基金项目。随着国内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入,土壤动物的研究取得了快速发展和高质量成果。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了解褪黑素在果蔬采后保鲜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以Web of Science(WoS)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褪黑素在果蔬采后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论文为数据源,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CiteSpace软件,通过图谱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上述发文国家、机构、作者、关键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关于褪黑素在果蔬采后保鲜领域的研究始于2007年,主要研究国家为中国,2015年开始国内外发文量出现波动,2017年后逐渐上升。WoS中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为中国,占比31.65%,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浙江大学,占比9.49%,其次是伊朗的伊玛目霍梅尼国际大学。高被引论文主要来自中国、伊朗、西班牙等国家。CNKI中国发文量较多的机构为山东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内外研究热点与趋势基本一致,专注于褪黑素处理对果蔬贮藏品质、代谢、抗氧化能力、货架期和冷害的影响,主要围绕桃、樱桃、猕猴桃、芒果、黄瓜、荔枝、葡萄、番茄等果蔬展开。关键词聚类图谱结合关键词突现分析表明,褪黑素处理对于维持果蔬贮藏品质、抑制冷害作用将继续保持其研究热度。此外,关于褪黑素处理的分子机制将会成为研究的前沿内容,应用于苹果、梨等大宗水果的研究有增加趋势,番茄可能作为一种模式植物用于该领域的研究。以上计量分析结果可为褪黑素作为一种新型保鲜剂的研究以及新技术的开发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客观分析国内外森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现状,总结现阶段研究的重点与薄弱点,旨在为从事森林土壤微生物的科研工作者与决策者提供数据参考。以“forest and (soil microbial diversity or soil bacterial diversity or soil fungal diversity)”为检索词,检索时间为2007—2020年,检索数据库为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分析软件采用VOSviewer可视化分析工具。研究共检索出文献4266篇,发文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位列前3名的研究机构均在中国,中国科学院在该领域的发文量最多,发文量为477篇,占总发文量的11.18%。来自荷兰的第一作者van der Heijden发表的题为《The unseen majority:Soil microbes as drivers of plant diversity and productivity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的论文是被引用最高次数的文献,有较大的影响力。环境科学生态学、农学和微生物学3个研究方向为该领域...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在全球的研究趋势及热点,基于CiteSpace软件,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核心期刊为数据源,从发文数量、作者、机构、关键词以及共被引文献多个方面对2006-2019年国内外发表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方面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表明:(1)2006-2...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中国鲜食玉米研究领域的变迁轨迹,把握研究现状与热点内容,探析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旨在为鲜食玉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10—2021年1588篇“鲜食玉米”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基于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定量分析。近10年鲜食玉米领域研究发展稳定,年发表核心论文数保持在100篇以上;高产作者以陆卫平、刘春泉、李大婧、陆大雷等为代表,呈单线或辐射团队合作。作者所属机构以农业类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在发文数量上农业类高等院校取得的成果更为显著,科研院所在新品种的研发上更有优势,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团队合作比较紧密。突现词分析表明,单倍体、超甜玉米、种子萌发、遗传多样性、营养品质、风味、叶酸、可溶性糖等为研究趋势。未来鲜食玉米研究的核心任务是扩大覆盖面,突破传统局限,拓展基因编辑技术、转基因技术、基因测序、单细胞测序、基因组、蛋白组、转录组等多种前沿生物技术手段辅助传统鲜食玉米育种研究,尤其是加强甜加糯型玉米和超甜玉米的研究,增强鲜食玉米品质和营养,提高其抗病虫、抗倒、抗旱等抗逆性研究;在食品加工、饲料研究领域多,注重延长鲜食玉米采收期、贮藏期,保证其...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为豆科植物根瘤固氮领域的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集(WOS),从建库到2020年初根瘤固氮对豆科植物影响的相关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CiteSpace 5.5.R2软件对其发表时间、期刊、研究机构、国家、研究主题与关键词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共检索中英文文献4886篇,包括中文文献3015篇和英文文献1871篇。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美国、中国和巴西发文量居于前三位,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发文数量最多。涉及期刊940种,以微生物学、土壤和农业类期刊为主,其中《大豆科学》和《PLANT AND SOIL》发文量较多;根瘤固氮对豆科植物抗逆性影响和根瘤菌基因与遗传多样性是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目前豆科植物根瘤固氮研究仍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群体。根瘤固氮发生及调控机制、根瘤菌基因与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基因组编辑技术是用特殊的核酸酶对基因组进行精准修饰的一种新兴技术。2013 年研究人员发现了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系统,将其中的CRISPR/Cas9 系统成功改造成RNA引导的核酸内切酶,发展了CRISPR/Cas9 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该技术能够对包括植物在内的几乎所有物种的基因组进行高效、精准的定点修饰,而且程序简易、操作方便灵活,加速了遗传工程、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给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本综述回顾了CRISPR/Cas9 的出现、改进与发展,简述了CRISPR/Cas9 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的作用机理,归纳总结了CRISPR/Cas9 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在作物品种改良、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中的应用,最后,分析了该技术在作物品种改良中的发展前景及应用价值,以期为合理利用该技术进行种质创新、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国内外叶际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分析和比较,明确叶际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利用可视化分析工具VOSviewer对中国知网收录的114篇文献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521篇文献进行相关分析。叶际微生物相关研究领域的年发文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年平均英文文献数量总体高于中文文献数量,美国、中国和德国的发文量居于前列。其中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合作最为紧密,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最多。研究机构中中国科学院发文量最多,并且与其他研究机构的合作较多。该领域中白志辉(Bai Z H)的发文量最多,且各作者所在团队内部合作较为密切;虽然英文文献中白志辉和金德才(Jin D C)所在团队间有紧密合作,但从整体上看,无论是在中文文献中还是在英文文献中各团队间仍缺乏合作。关于叶际微生物,CNKI和WOS中的文献均对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展开了研究,中文文献目前只倾向于探究叶际微生物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和重金属污染方面的作用,但整体研究尚浅,而英文文献则更为广泛且深入地探讨了微生物与植物、微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关于叶际...  相似文献   

16.
CRISPR/Cas9系统是一项简单、高效的基因定点编辑技术,在植物遗传改良及作物良种选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主要介绍了CRISPR/Cas9的原理及构建方法,论述了近年来CRISPR/Cas9技术在植物基因功能及基因表达调控、植物基因组的定向编辑以及作物分子育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分析了该基因编辑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优化改进方式,探讨了该系统在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并对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该技术在植物基因组定点编辑及作物遗传育种等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水稻发展态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揭示转基因水稻研究领域的发展态势,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82—2012年期间Web of Science收录的转基因水稻研究领域学术文献,分别从文献的国家/地区、研究作者、研究机构、载文期刊、被引频次、涉猎学科及影响力等多角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文献6625篇,中国1462篇,位居第一;累计被引频次125170次,中国17380次,位居第三。表明中国在转基因水稻研究领域尚处于国际领先行列,发文量位居榜首,但被引频次和均被引频次均不高,质量与影响力都还与美国、日本存在较大差距。转基因水稻研究涉及582种期刊,1290家机构,85个国家/地区,5120位作者,内容涵盖数十个学科,八十多个方向,表明转基因水稻载文期刊呈离散状态,研究涉及的领域较广,属典型交叉学科。中国转基因水稻领域现整体处于蓬勃发展态势,建议可持续跟踪和加大科研力量投入。  相似文献   

18.
生物炭是一种吸附材料,具有多孔结构,在改良土壤、修复污染等方面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探究国内外废弃物生物炭应用领域研究布局和未来发展态势,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核心数据库下载的2000—2021年废弃物生物炭应用领域相关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及VOSviewer可视化分析软件、WOS和CNKI自带分析工具,从年度发文量及发文趋势、重要研究机构、重要期刊来源和作者、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突现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废弃物制备生物炭并加以应用方面提供基础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废弃物生物炭应用领域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外文发文量占比最高的是中国,表明了中国对该领域及其重视;该领域目前关注的重点有农林废弃物、热解温度、吸附机理等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