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食用菌菌糠再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解决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菌糠再利用技术问题,对不同菌糠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对菌糠替代部分木屑、棉籽壳和麦麸栽培食用菌的效果,以及施用菌糠有机肥对脐橙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菌糠可替代木屑、棉籽壳和麦麸作为培养料,栽培秀珍菇、金福菇和鲍鱼菇的生物效率分别达到64.95%、84.65%和70.49%,与CK差异不显著;施用菌糠有机肥的脐橙平均产量比CK增加5.54kg/株,达到极显著差异,并可提高脐橙的品质,改良果园土壤的结构。研究结果显示,食用菌菌糠的再利用技术对提高农业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物育种信息》2006,(12):20-21
为了解决食用菌产业发展中菌糠再利用技术问题,陈君琛等对不同菌糠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对菌糠替代部分木屑、棉籽壳和麦麸栽培食用菌的效果,以及施用菌糠有机肥对脐橙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菌糠可替代木屑、棉籽壳和麦麸作为培养料,栽培秀珍菇、金福菇和鲍鱼菇的生物效率分别达到64.95%、84.65%和70.49%,与CK差异不显著;施用菌糠有机肥的脐橙平均产量比CK增加5.54kg/株,达到极显著差异,并可提高脐橙的品质,改良果园土壤的结构。研究结果显示,食用菌菌糠的再利用技术对提高农业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11种木腐型食用菌为材料,对其在泡核桃木屑与杂木屑基质中的菌丝生长速率及5种胞外酶活性进行测定,基于隶属函数法对11种食用菌在泡核桃木屑基质中的生长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黑木耳、毛木耳在泡核桃木屑基质中生长适应性较强;玉木耳、皱木耳适应性中等;滑子菇、猴头菇、桑黄、香菇适应性较弱;黑皮鸡枞、白玉菇、蟹味菇适应性较差。初步认为泡核桃木屑可作为木耳属食用菌栽培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4.
利用虎杖药渣栽培杏鲍菇的培养基优化及菌糠再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达到资源化的最大利用,实现节能减排、发展生态经济,以虎杖药渣作为常规培养基新的添加成分对杏鲍菇进行熟料法袋栽试验,采用正交设计9个不同组合配方对新的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虎杖药渣的含量为55 kg,棉籽壳含量为20 kg,木屑的含量为20 kg,麦麸的含量为15 kg,白糖1%,石膏1%。对栽培杏鲍菇后最佳培养基的菌糠成分做了测定:菌糠中含有较高比例的脂质,蛋白质,分别为6.20%和8.94%;另外其中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有机肥标准中的规定,表明虎杖渣熟料法栽培杏鲍菇后的菌糠在有机饲料及生物有机复混肥的生产中还有再次利用的价值;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出杏鲍菇子实体中白藜芦醇的含量为4.91 μg/g。  相似文献   

5.
为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副产物有机质资源,扩展食用菌栽培原料来源途径,减少木质菌材使用,促进产业发展节本增效。本试验利用副产物下脚料部分替代常规配方中的阔叶树木屑,研究不同基质配方条件下黑木耳和羊肚菌大试管菌丝(核)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两种食用菌菌丝在添加竹屑和白酒糟基质上均能正常生长,不同配方的菌丝生长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且同一种类不同菌株表现也有所不同。相对常规配方,黑木耳菌株适宜的竹屑替代量为30%~40%,白酒糟替代量为15%~20%;羊肚菌菌株则为竹屑10%和白酒糟20%。  相似文献   

6.
白灵菇新型栽培基质配方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栽培白灵菇,以棉柴、花生壳、栗木屑为新型栽培基质,设计13组配方全部或部分替代常规栽培主料棉籽壳进行栽培试验,对不同基质配方栽培白灵菇的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和周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花生壳、棉柴、栗木屑均可作为栽培基质主料,可部分替代棉籽壳;产量最优配方是以40%花生壳替代棉籽壳的配方A4,但该配方生产周期较长。综合考察,最佳新型栽培基质配方为C1(棉籽壳40%、生棉柴40%、麸皮15%、玉米粉2%、石灰2%、石膏1%),其平均单位产量、生物学效率及栽培周期分别为188.38 g、53.81%、150.7天。  相似文献   

7.
利用鲜绿洲1号和鲜巨菌草为主要原料工厂化栽培银耳,以棉籽壳和木屑配方为对照,比较不同配方银耳产量、生物学效率和子实体中营养物质、有害物质含量,以期为鲜菌草工厂化栽培银耳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鲜绿洲1号(L1)配方银耳产量低于棉籽壳(C1)配方,但显著高于木屑(C2)配方和鲜巨菌草(J1)配方;生物学效率比C2配方高7.09%。L1配方银耳子实体中多糖含量比C2配方高20.61%,比C1配方高24.64%;黄酮含量比C1配方高10.21%,比C2配方高18.66%;粗蛋白含量比C1配方高2.84%,比C2配方高6.12%;三萜含量与C2配方差异不显著。各配方银耳子实体中的重金属铅、镉、汞、砷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菌草栽培的银耳中未检测出棉酚。综合考虑,鲜绿洲1号工厂化栽培银耳的产量和品质优于木屑栽培,是缓解菌林矛盾栽培有机银耳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木段法和菌袋法栽培对黑木耳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寻找科学栽培方法。通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的方法,对塔河县、绿春县和伊春市野生、木段法栽培和菌袋法栽培黑木耳样品的铅、镉、汞和砷含量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45个黑木耳样品铅含量0.15~0.57 mg/kg;镉含量0.019~0.116 mg/kg;汞含量0~0.56 mg/kg;砷含量0.22~2.1 mg/kg。野生黑木耳之间镉、汞和砷含量差异极显著。不同栽培方法之间铅、镉差异极显著,汞差异显著,砷差异不显著。由此得出,木段法栽培黑木耳重金属含量低于野生黑木耳及菌袋法栽培黑木耳;木段法栽培黑木耳重金属含量更容易控制,是较好的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9.
厨余垃圾堆肥对鸡冠花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厨余垃圾堆肥对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的影响,以不同比例混合的原土和厨余垃圾堆肥作为盆栽基质栽培鸡冠花,检测基质性状和鸡冠花生长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厨余垃圾堆肥可以显著提高基质中有机质、全氮、速效磷等含量,堆肥含量从5%增加到100%,有机质含量从22.68 g/kg增加到317.71 g/kg,全氮含量从1.36 g/kg增加到14.9 g/kg,速效磷含量从33.18 mg/kg增加到228.25 mg/kg。垃圾堆肥及其混合基质中8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绿化有机基质的标准,其中仅有Cu含量因添加堆肥而升高,但在堆肥含量5%~80%之间,Cu含量与对照均差异不显著;在堆肥含量5%~20%基质中鸡冠花植株地上及地下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其中10%含量的基质中鸡冠花生长最好,其地下干重为对照组的3.61倍。根据以上结果可得出如下结论:适量使用厨余垃圾堆肥可显著促进鸡冠花的生长;作为花卉栽培基质使用,推荐使用比例为5%~20%。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铅镉污染土壤中香椿品质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无公害蔬菜的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木本蔬菜香椿[Toona sinensis (A. Juss.) Roem.]为试材,以重金属铅镉复合污染土壤及背景土壤为栽培基质,进行了不施肥(CK)、单施无机肥(NPK)、单施有机肥(WM)及有机无机肥配施(1/2NPK+1/2WM)对香椿营养品质和安全品质影响的研究。香椿在叶片掉落前采集其顶端嫩芽,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维C含量、微量元素矿物质、硝酸盐含量以及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重金属铅镉污染基质下NPK、WM、1/2NPK+1/2WM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4.28、4.59、5.40 mg/g,均高于CK的3.56 mg/g且差异显著(P<0.05);背景土壤基质下4种施肥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3.23、4.62、5.38、5.85 mg/g,均差异显著(P<0.05)。重金属铅镉污染基质下3种施肥处理Vc含量依次是83.36、117.57、112.33 mg/100 g,均显著高于CK (P<0.05);背景土壤基质下4种施肥处理的香椿叶片中的Vc含量依次为51.33、56.06、74.03、65.03 mg/100 g,WM和1/2NPK+1/2WM处理均显著高于CK (P<0.05)。不管是在背景土壤或是在重金属铅镉污染土壤中,WM或1/2NPK+1/2WM处理均能显著提高香椿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全Fe、全Mn的含量(P<0.05),单施虫粪同时也能显著提高香椿叶片中全Cu、全Zn含量(P<0.05)。在两种不同的栽培基质中,香椿叶片的Pb含量均表现为CK最低,其他处理均显著高于CK (P<0.05),Cd含量则是NPK处理最低。该试验可得出以下结论:在2种栽培基质中,1/2NPK+1/2WM处理均能显著提高香椿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有益微量元素矿物质含量等营养品质指标,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硝酸盐和重金属铅镉含量,从而有效提高香椿品质。相同施肥处理下,重金属铅镉污染基质下的香椿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全Fe、全Mn、全Cu元素含量要比背景土壤中生长的低得多,但维生素C含量、全Zn含量和硝酸盐含量却是重金属污染基质中的香椿叶片高,说明重金属污染会明显降低香椿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以肉桂作为栽培料的珍稀食用菌食药用价值,对基于肉桂木栽培料和普通栽培料的‘香魏蘑’、‘榆黄蘑’多糖分别进行提取和含量测定,采用ORAC法对食用菌多糖的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并通过动物试验对肉桂食用菌多糖的降血糖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间以及不同栽培料生产的食用菌之间多糖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普通‘香魏蘑’和肉桂‘香魏蘑’的多糖含量分别为16.89%和14.44%,普通‘榆黄蘑’和肉桂‘榆黄蘑’的多糖含量分别为4.22%和5.95%。‘榆黄蘑’多糖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香魏蘑’多糖,而2个品种肉桂食用菌多糖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该品种普通食用菌多糖;肉桂‘香魏蘑’和肉桂‘榆黄蘑’多糖高剂量组均可显著改善小鼠的糖尿病症状,低剂量组对小鼠的糖尿病症状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各实验组疗效随着剂量的加大而增强。在相同实验浓度下,肉桂‘榆黄蘑’多糖的降血糖效果优于肉桂‘香魏蘑’多糖。由此可知,肉桂‘香魏蘑’与肉桂‘榆黄蘑’多糖含量较高,且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与降血糖功效。本实验结果可为肉桂木资源、‘香魏蘑’和‘榆黄蘑’等珍稀食用菌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水陆交错带优良造林材料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对光照环境的响应规律,选择水岸不同光照生境分布的芦苇种群为对象,测定分析光照强度对芦苇生长、生物量积累及光合能力的影响规律。本试验在野外原位观测全光照和林冠遮荫条件下芦苇株高、地径、叶片SPAD值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基础上,采用全株收获法进行不同器官生物量的室内测定。结果表明:(1)林冠遮荫条件下,芦苇株高、叶片生物量和茎生物量比全光照条件下分别高30.95%,56.08%和84.37%;芦苇株高与地径和茎干重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分别为0.692、0.875。(2)种光照条件下的芦苇叶片的SPAD值存在显著差异;林冠遮荫条件下,芦苇叶片SPAD值大于全光照条件下25.98%。(3)林冠遮荫条件下显著促进了芦苇叶绿素荧光参数Fm与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的值,分别高达34.14%、10.73%。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桃木屑配方和栽培工艺对平菇生长的影响,为桃木屑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以棉籽壳和玉米芯(1:1)配方为对照,以添加55%和70%桃木屑配方结合熟料和发酵料短时高温(简称发酵料)制棒工艺,研究了平菇灰美2号种植过程中的基质理化性质、木质纤维素及相关酶活变化,以及添加桃木屑对平菇子实体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以桃木屑为主料配方的培养料后期含水量损失较多,发酵料工艺培养料的pH、灰分、含氮量略高于熟料;添加桃木屑的培养料纤维素酶活和木聚糖酶活显著提高,采用发酵工艺的培养料在菌丝满袋至一潮菇期表现出较高的漆酶活性。平菇单朵重以熟料工艺大于发酵料工艺,菌盖直径以添加桃木屑的配方大于对照配方。菌盖厚度、菌柄直径、单朵纵横经在不同配方和工艺中变化不大,结合单朵重、分支数、菌盖直径等农艺指标以添加55%桃木屑熟料工艺的S-5配方表现较好;添加55%桃木屑的配方采用熟料和发酵料两种工艺均获得了较高的一、二潮菇产量,生物转化效率分别为63.1%和60.1%;添加桃木屑至70%时,采用两种工艺一、二潮菇产量都有所下降,分别下降18.7%和28.6%。两种工艺不同配方的子实体粗蛋白差异不大,含量范围为19%~21%,桃木屑配方可以明显提高子实体总氨基酸含量,添加桃木屑至70%时还可以明显提高子实体的粗脂肪含量。添加桃木屑55%的配方以熟料或发酵料短时高温工艺制作平菇菌棒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4.
石灰是食药用菌生产的重要辅料,研究旨在对当前食用菌栽培过程中使用的石灰辅料进行质量摸底,同时研究石灰在糙皮侧耳栽培中的最适添加量,达到精准指导糙皮侧耳和其他食用菌生产的目的.采用消化石灰物相分析法,对8份不同来源石灰的Ca(OH)2、CaO、CaCO3和MgO含量进行检测.同时选用7号石灰按不同比例添加至玉米芯培养料,...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西瓜栽培适宜的覆盖材料,选取白膜、菇渣、液态膜、黑色防草无纺布进行覆盖栽培,综合比较其对西瓜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所有处理中,黑色防草无纺布的覆盖效果最佳,果实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胞间CO2浓度(Ci)极显著高于对照,水汽压亏缺(Vpd)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2)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覆盖处理的西瓜产量与PnTrVp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nTr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试验结果认为,黑色防草无纺布可作为西瓜栽培适宜的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松枝和松针为主要原料,研究不同袋料配方及不同栽培方式对茯苓结苓率、生物学效率和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并与传统的段木茯苓作比较,以期为茯苓袋料栽培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和依据。以前期试验获得的2组茯苓袋料栽培配方制作袋料,采用木引定位法接种茯苓菌核,以单窖茯苓的生物学效率、化学成分含量为比较指标,探讨2种袋料配方和不同栽培方式对茯苓结苓效果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配方的茯苓接种成活率均为100%,配方1的最高生物学效率较配方2高38.18%,配方1的醇溶物、总三萜、茯苓酸含量较配方2分别高1.11%、0.45%、1569.81 mg/kg,且配方2较段木茯苓分别高3.41%、0.59%、2053.98 mg/kg,2组袋料茯苓的氨基酸(除胱氨酸)种类与含量均为段木茯苓的1.000~2.500倍。单包接种的茯苓平均生物学效率和最高生物学效率分别比双包联培高6.09%、10.17%。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覆土材料对灵芝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为灵芝栽培技术和药用研究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选择陶瓷土、蛭石、菜园土、沙壤土、泥炭土作为覆土材料,以未覆土栽培灵芝为对照,以子实体产量、多糖含量、三萜含量、水提物抗氧化活性以及铅、镉、砷、汞4种重金属含量为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筛选最佳覆土材料。覆土栽培显著提高灵芝产量,不同覆土材料栽培灵芝产量差异不显著,用蛭石作覆土材料的产量最高(136.67 g/袋),比对照提高了32.32%。泥炭土作覆土材料的灵芝多糖含量最高(6.72 mg/g),是未覆土栽培灵芝的1.54倍。覆土材料为沙壤土时三萜含量最高(6.67 mg/g),是对照的1.25倍。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沙壤土、陶瓷土、蛭石栽培子实体的水提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不同覆土材料栽培灵芝重金属含量有差异,但均低于国家标准,达到安全水平。综上,沙壤土、蛭石、泥炭土可作为灵芝栽培的覆土材料。  相似文献   

18.
探索无花果枝在食用菌栽培中的作用,为种植业农业废弃物在食用菌产业中的应用开拓新途径。通过研究无花果枝营养成分、浸出液和在培养料中的添加量分析无花果枝屑对秀珍菇和猴头菇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筛选合适的添加量。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无花果枝屑会显著降低培养料的碳氮比。无花果枝屑浸出液对菌丝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但无花果枝屑添加到培养料中会使菌丝生长速度减慢。添加无花果枝屑能使秀珍菇提早现蕾,延长猴头菇采收时间,增加2种食用菌子实体的蛋白质含量。添加50%无花果枝屑栽培秀珍菇、添加28%无花果枝屑栽培猴头菇,能提高2种食用菌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研究木醋液对元宝枫生长发育的影响,旨在确定适宜元宝枫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木醋液土施浓度,为元宝枫的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信息。在光照培养箱中培育元宝枫,通过土施稀释200、400、600、800倍的木醋液,以超纯水为对照,记录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木醋液稀释800倍时对元宝枫的发芽率、幼苗鲜重、幼苗干重、叶片中叶绿素总含量、POD活力、CAT活力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分别相对提高19.0%、46.6%、47.7%、9.7%、33.8%、51.9%,株高增加11.1%(不及木醋液稀释200倍条件下的41.5%),叶片中MDA含量与对照组持平,但SOD活力大幅下降46.8%。试验确认了土施木醋液对元宝枫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木醋液经适当稀释后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其抗逆性提高均有利。  相似文献   

20.
沈霞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16):38-45
本研究在富硒栽培灰树花的基础上,考查硒镧复合栽培灰树花对其营养成分的影响。通过配置不同的硒镧配施水平,对灰树花子实体产量、硒含量、成分和重金属含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硒镧配施浓度为Na2SeO3 40 mg/kg+ LaCl3 80 mg/kg,灰树花产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Na2SeO3 0 mg/kg+ LaCl3 0 mg/kg)。当配施浓度为Na2SeO3 80 mg/kg+ LaCl3 80 mg/kg,子实体的硒含量最高,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子实体成分测定结果表明,配施浓度为Na2SeO3 40 mg/kg+ LaCl3 80 mg/kg,粗蛋白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氨基酸总量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配施浓度为Na2SeO3 80 mg/kg+ LaCl3 80 mg/kg,总糖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其余成分含量相对于富硒栽培均增加。当配施浓度为Na2SeO3 80 mg/kg+ LaCl3 80 mg/kg时,子实体中铅、镉、汞、砷含量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可见,配施适宜浓度的硒镧可提高灰树花子实体产量、硒含量、成分含量(总糖、粗蛋白、粗脂肪和氨基酸等),降低铅、镉、汞、砷等重金属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