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克氏原螯虾温室大棚规模化繁育技术及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尽阐述了克氏原螯虾温室大棚规模化繁育技术,包括繁育设施的建造、工厂化人工诱导繁殖,规模化网箱育苗技术等,为克氏原螯虾育苗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克氏原螯虾俗称淡水小龙虾,具有繁殖力强、适应性广、生长迅速、食性杂、抗病力强等特点。近年来,克氏原螯虾市场消费需求持续快速攀升,受环境恶化和滥渔酷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野生资源大幅衰减,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售价也水涨船高,在此情形下,各地人工养殖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但从总体上看养殖单产普遍不高,质量也不尽如人意,经济效益不佳。为探索克氏原螯虾养殖优质高产之路,2012年我们在本市凤凰镇夏市村实施了江苏省三项工程项目——池塘克氏原螯虾设施化养殖技术研究示范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判断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发病致死的原因,从发病濒死虾肝胰脏中分离出一株优势菌,通过对该菌进行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鉴定、16srRNA测序分析及进化树构建确认其为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profundum。通过纸片扩散法测定了该菌株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头孢氨苄、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等3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该菌对30种药物均敏感。通过回归感染实验推测其可能参与克氏原螯虾的致病过程。本实验结果为克氏原螯虾E. profundum的病原鉴定和药物诊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徐志南 《科学种养》2009,(12):40-40
克氏螯虾具有耐低氧、耐高温、适应力强、繁殖率高、食性杂、生长快、抗病力强等优点,加之池塘精养克氏螯虾是一项投资少、产出高、效益好的项目,因而具有广阔的养殖前景。现将克氏螯虾高产、高效生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克氏螯虾原池繁育方式亟待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兴化市西郊镇克氏螯虾养殖业发展较快,一些养殖户收益颇丰。2008年他们又加大了资金投入,扩大了生产规模,企盼收益更多,但事与愿违,饲养的克氏螯虾病害严重,养成规格、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都不如往年,究其原因,与其所采用的克氏螯虾原池繁育方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牛磺酸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以及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300只初始体重为(4.50±0.50) g的克氏原螯虾为对象,随机分成5组,分别投喂5种不同牛磺酸含量的等氮等能饲料,投喂4周后,测定各组生长指标、血液和肝胰脏的生化指标。实验结果表明,200、300 mg/kg组克氏原螯虾的增重率、出肉率,血清总蛋白(TP)、溶菌酶(LSZ)以及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300 mg/kg组克氏原螯虾的血清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00 mg/kg组克氏原螯虾的成活率和肝胰脏谷胱甘肽(GSH-Px)的活性高于对照组,饵料系数低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胰脏丙二醛(MDA)的含量在各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在饲料中添加200~300 mg/kg的牛磺酸可以促进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提高虾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和肝胰脏抗氧化能力,增强虾体的抗病力。  相似文献   

7.
笔者于2006~2007年进行了池塘种植茭白套养克氏螯虾试验,亩收获茭白700千克、克氏螯虾85千克和草、鲢、鳙鱼63.5千克,亩产值3081元,亩纯收入1856.8元,比单纯种植或养殖提高经济效益40%左右。同时,因所有产品都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市场竞争力强。现将种养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稻虱红螯蜂寄生和捕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虱红螯蜂寄生和捕食性研究王惠长,陈明贵,彭洪忠(贵州省农科院植保所贵阳550006)我省1992~1904年稻飞虱天敌种群的调查研究,明确了稻虱红螫蜂是我省稻飞虱天敌的优势种之一,对飞虱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为保护利用螫蜂,防治稻飞虱,我们同时在室内饲...  相似文献   

9.
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对系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分别选择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塘、水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ECO方法检测土壤样品中微生物对31种碳源的利用能力,研究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田和单纯水稻田中微生物代谢活性及代谢多样性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田土壤中氮、磷、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和微生物代谢活性均显著低于水稻田,“虾-稻”连作田和水稻田土壤微生物代谢多样性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冗余分析的结果表明,这种差异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2=0.814,P =0.001)。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能够产生显著影响。肥料使用量的降低、使用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其中有机质含量的降低是造成影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春季不同时间稻虾田微生物群落的构成,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克氏原螯虾肠道及养殖环境细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共检测得到16966个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4月底泥样本OTUs最多为3677,虾肠道最少为757。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底泥菌群丰度和多样性较高;稻虾轮作系统中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4—5月所有样品中的优势类群均为变形菌门,6月克氏原螯虾肠道的优势类群为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在水体中的占比高于肠道和底泥。主坐标分析(PCoA)和样品层级聚类分析(UPGMA)发现,不同月份的底泥和水体菌群按物种聚类到一起,但6月的克氏原螯虾肠道与底泥菌群相似度较高。综合分析,春季稻虾轮作系统中,克氏原螯虾肠道菌群组成与外界养殖环境存在相关性,不同月份各样品菌群的多样性和组成虽有差异但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发掘大豆品种资源中抗灰斑病7号生理小种优异等位变异,为培育抗灰斑病品种提供遗传信息和载体材料。以202份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鉴定材料抗灰斑病7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利用SSR标记进行全基因组扫描,采用TASSEL 3.0软件的GLM模型和MLM模型对大豆品种的灰斑病抗性与标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2种模型共同检测到12个与灰斑病7号生理小种抗性显著关联的位点,各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2.00%~15.47%,共同检测到增效作用的等位变异共有20个,其中增效表型效应值最大的等位变异是Satt549-263(18.88),载体材料为‘合丰29’;其次为Satt372-291(17.92),载体材料为‘合丰34’。发掘到的等位变异信息和载体材料为培育抗灰斑病品种亲本选配和后代等位条带辅助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外源激素与基质对黄果厚壳桂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黄果厚壳桂扦插生根率和苗木成活率,探讨该树种的扦插生根特性,分析外源激素和基质对扦插的影响,以期为黄果厚壳桂的苗木繁育和树种扩繁提供科学参考。以黄果厚壳桂为研究对象,采用L9(34)正交设计开展扦插试验,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3种方法阐明外源激素和基质对该树种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黄心土做扦插基质,黄果厚壳桂的扦插生根率最高,达70.0%,显著大于河沙与泥炭土+椰糠。在不同外源激素处理中,IAA处理的枝条扦插生根率和抽梢率最高,分别为66.7%和52.2%。激素浓度为250 mg/L时,扦插生根率最高,并随激素浓度升高而降低,但基部愈伤率效果相反。不同浸泡时间处理对黄果厚壳桂的扦插生根率和基部愈伤率的影响不同,其中30 min处理的生根率最高,而10 min处理的基部愈伤率最高。综合3种统计分析方法的研究结果,以黄心土为扦插基质,使用浓度为250 mg/L的IBA生根液浸泡插穗基部10 min,黄果厚壳桂扦插生根和抽梢效果最好,生根率和抽梢率分别是76.7%和70.0%。  相似文献   

13.
比较普通乌鳢和金黄色乌鳢肌肉营养成分,为金黄色乌鳢的营养价值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国际标准检测方法,分别测定普通乌鳢和金黄色乌鳢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并用SPSS16.0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种乌鳢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含量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金黄色乌鳢肌肉中水分含量显著高于普通乌鳢(P<0.05);2种乌鳢检测出的17种氨基酸中谷氨酸(Glu)含量最高,半胱氨酸(Cys)含量最低,EAA/TAA和EAA/NEAA的比值分别在39.29%~39.66%和77.20%~79.36%之间;2种乌鳢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差异不显著(P>0.05),均含有EPA和DHA,差异不显著,而金黄色乌鳢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显著高于普通乌鳢。金黄色乌鳢不仅与普通乌鳢同样具备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还具备特有的观赏价值,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合嫁接杜鹃红山茶的优良油茶砧木及最佳砧穗组合,同时研究各指标与嫁接亲和力的关系,以广西栽培面积广泛的普通油茶、高州油茶、广宁红花油茶、‘岑软2号’和‘岑软3号’5种油茶为砧木,以杜鹃红山茶为接穗开展芽苗砧嫁接试验。结果显示,嫁接成活率由高到低排序为高州油茶(83.33%)>‘岑软3号’(79.44%)>‘岑软2号’(70.00%)>普通油茶(63.33%)>广宁红花油茶(50.00%);各组合间穗砧直径比接近于1,同步生长性较好。对各指标综合进行隶属函数分析,嫁接苗生长指标由高到低排序为高州油茶>广宁红花油茶>‘岑软3号’>普通油茶>‘岑软2号’。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砧木嫁接苗成活率与新梢生长量、根系生长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综上,5种供试油茶与杜鹃红山茶均具有一定的亲和性,其中高州油茶与杜鹃红山茶砧穗亲和性最佳。  相似文献   

15.
油茶为中国特有油料植物,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国内外学者在油茶对胁迫因子响应机制上开展了大量研究,文章总结了近年来油茶胁迫因子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胁迫因子对油茶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油茶自身也可对胁迫因子产生协同响应以缓解不利影响,且不同油茶品种间的抗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建议未来油茶胁迫因子的研究可着眼于:油茶不同发育阶段的差异、不同地区油茶品种间的抗性差异、多因子协同耦合机制及模拟不同因子间的变动趋势、油茶胁迫因子调控基因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综述大别山区油茶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山区油茶产业发展具有资源环境好、产业体系相对完整、绿色发展成效突出、发展空间大等有利条件,并从投入产出效益、加工、产品市场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1)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农业收益,(2)延长产业链、推进一体化发展,(3)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加工技术,(4)实施品牌经营、提高市场占有率,(5)拓展农业功能、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期望这些建议能够助力山区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山区创新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对核桃黑斑蚜捕食能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和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是核桃黑斑蚜(Chromaphis Juglandicola)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为了评价2种瓢虫对核桃黑斑蚜的捕食能力,室内条件下测定了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对不同密度核桃黑斑蚜的捕食量。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对核桃黑斑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II型圆盘方程。2种瓢虫对核桃黑斑蚜的日最大捕食量: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分别为490.1961头/d和387.5969头/d,瞬时攻击率: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分别为1.0034和0.9218,处理时间: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分别为0.0020 d和0.0026 d。2种瓢虫对核桃黑斑蚜的寻找效应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异色瓢虫的寻找效应高于七星瓢虫。Holling-III型功能反应新模型拟合得出,单头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的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149.4104头和147.9904头。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对核桃黑斑蚜均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且异色瓢虫捕食能力强于七星瓢虫。  相似文献   

18.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目前AMF还不能纯培养,只能通过与宿主植物共生的方式扩繁.为研究不同宿主植物对AMF的扩繁效应,本研究选择玉米(Zea mays)、高粱(Sorghum bicolor)、黑麦草(Lolium perenn...  相似文献   

19.
为给姜荷花的标准化栽培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以盆栽姜荷花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温度、光周期对姜荷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5℃是姜荷花生长较适温度,高温对其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导致其不开花;不同温度影响下,姜荷花萌发率、分蘖数及开花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姜荷花pH、EC的影响较小。光照时长延长至14~16 h时,可打破姜荷花休眠,实现周年生产;姜荷花分蘖数随光照时长的增加而显著提升,对开花时间、开花数未见显著影响;姜荷花各指标之间未呈现显著相关性,对姜荷花pH、EC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覆盖生态木屑对‘染井吉野’樱花根系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树木的根系分布是影响灌溉效果的重要因素,为实现园林树木的科学灌溉,对‘染井吉野’樱花的根系分布特征和覆盖生态木屑对根系分布特征的影响开展研究。采用根钻法对玉渊潭公园内大面积种植的‘染井吉野’樱花根系进行定点逐层取样,利用Win-RHIZO Pro根系分析系统分析根的总长度、直径小于1 mm的根的总长度、根的投影面积、根的表面积和根尖计数等指标。结果表明:‘染井吉野’樱花的吸收根水平方向可以伸展长达6 m,垂直方向上则主要集中在0~20 cm的土层内;铺设生态木屑对土壤表层樱花根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铺设不同厚度生态木屑对樱花根系分布特征影响不同,覆盖5~10 cm厚生态木屑后樱花根系总长度达到(782.98±401.29) cm,是不铺生态木屑的樱花根系总长度的10倍,是其他试验组的2倍以上。樱花属于浅根系树种,城市公园环境使‘染井吉野’樱花根系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层,但分布范围甚广,能够达到树干投影面积的2倍;铺设生态木屑促使樱花根系向土壤表层集中,铺设5~10 cm厚的生态木屑可以有效促进土壤表层樱花根系生长,但对土壤深度20 cm以下的樱花根系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