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心乌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黄心乌类型白菜的游离小孢子胚诱导率,选用7个淮南黄心乌品种,研究不同品种、取蕾月份和预处理对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并采用流式细胞仪研究再生植株的倍性变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小孢子出胚率存在明显差异,只有3个品种09-96、09-97和09-98诱导出了胚状体,平均出胚率分别为1.13胚/蕾,2.93胚/蕾和4.63胚/蕾;33℃热激处理对小孢子的胚发生至关重要;与对照相比,0.2%正丁醇预处理5 h显著提高了09-97和09-98的出胚率;倍性鉴定结果表明,在获得的再生植株中,单倍体、双单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都存在,但以双单倍体为主,09-97和09-98的双单倍体率分别达到70%和80%。  相似文献   

2.
甜(辣)椒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份不同基因型甜(辣)椒为试材进行花药培养,通过对基因型、取蕾时期、低温预处理、热激处理、碳源及外源激素浓度配比等因素的研究,建立有效的甜(辣)椒花药培养胚状体发生体系.结果表明:基因型是限制甜(辣)椒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的关键因素,不同品种间出胚率差异显著,其中品种003出胚率最高,为10.8%;处于盛花期的花蕾最适于甜(辣)椒花药培养;4℃低温预处理1-3 d有利于胚状体的诱导,以处理2 d的胚状体产率最高;以2%的麦芽糖代替3%的蔗糖能显著提高出胚率和子叶形胚的比率,筛选出适于甜(辣)椒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0.5 mg/L NAA+1.0 mg/L KT+2%麦芽糖,能有效地提高出胚率并促进植株冉牛;获得了6个基因型的子叶形胚和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和外源添加物对辣椒花药培养的效果,为辣椒高效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杂6、辛香8号和20114等3个品种辣椒花药为试材,分别在4℃低温和35℃高温下进行不同时间预处理,诱导其花药胚状体和愈伤组织,并在前期温度处理的基础上,分析不同外源添加物对杂6、辛香8号和8024花药胚状体和愈伤诱导效果的影响.[结果]4℃低温预处理3个品种辣椒花蕾对其花药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的诱导无促进作用;35℃高温预处理花药7~8 d,可大幅度提高其愈伤和胚状体的诱导率;MS+0.5 mg/L NAA+0.5 mg/L KT+1.0% AC是诱导辣椒花药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的最佳培养基组合.[结论]将辣椒花药直接接种于MS+0.5 mg/L NAA+0.5 mg/L KT+1.0% AC培养基中,经35 ℃高温处理7~8 d可极大提高其胚状体诱导率和愈伤诱导率,诱导出的胚状体可进一步分化出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4.
以6个结球白菜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小孢子胚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是限制小孢子胚发生的主要因素,相同处理条件下,不同基因型之间出胚率有显著差异.适当的低温预处理有利于胚状体诱导率的提高,以处理24~48 h效果最好;热激诱导时间对胚发生也有明显影响,当热激时间为24 ~48 h时出胚率有较大提高;NLN培养15 ~22 d转胚成活率高;MS培养基比B5培养基更适合胚状体的转胚成苗.  相似文献   

5.
以9份茄子花药为试材进行诱导培养。结果发现,茄子花药培养能通过胚胎发生途径再生出植株;9份材料均诱导产生了胚状体,但不同材料胚状体诱导频率存在差异,15-黑冠诱导率最高,为17%;91个胚状体中,12个萌发成植株,萌发率为13%;12个植株中,7株移栽成活并现蕾开花,其中5株为单倍体,1株为二倍体,1株为四倍体;虽然2号诱导培养基上花药膨大率高于1号培养基上的花药,但后者随后会产生更多成熟且发育一致的胚胎。结果表明,如何促使胚状体发育成熟、提高单倍体加倍频率、确定胚状体的细胞起源,是制约茄子花药育种实际应用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低温预处理对烟草花药培养诱导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低温预处理不同时间对烟草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以烟草K326×GDH黄叶突变体组合的F2、F3和F4植株的花药为试验材料,在接种前将花药用4℃低温预冷处理24h、48h和72h后,在(26±1)℃条件下进行花药培养。结果表明,烟草花药经4℃低温预处理48h后接种,可明显提高花药胚状体的诱导率,最佳培养世代为F2。  相似文献   

7.
以大葱未开放花蕾为试材,研究不同基因型和低温、热激两种预处理方式对大葱离体雌核发育诱导单倍体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葱以鲁葱杂5号的胚状体诱导率最高,为4. 50%,再生植株数为15株;低温处理的胚状体诱导率和再生植株数整体高于热激处理,两指标分别于低温处理3 d、热激处理36 h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 50%、41株和3. 50%、17株;基因型和预处理试验分别得到31、147株再生植株,其中,分别有4、18株被鉴定为单倍体,单倍体诱导率分别为12. 90%和12. 24%。  相似文献   

8.
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中影响胚状体形成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甘蓝的19个基因型为试材,对影响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诱导胚状体形成的3个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体植株基因型是影响小孢子发生胚状体的关键因素,不同材料之间的诱导频率差异显著;两种激素以不添加6-BA和NAA或只添加6-BA 0.05 mg/L为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最适激素浓度;高温处理能显著提高小孢子培养的出胚率,供试材料经33℃热激处理后出胚率最高,出胚率高达6.10胚/蕾。  相似文献   

9.
菜薹花药培养出胚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菜薹、白菜薹、菜心24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及培养方式,研究基因型、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方式对不同品种菜薹花药培养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15个品种的花药诱导出胚,各品种间的出胚率差异显著;红菜薹、白菜薹、菜心中出胚率最高的分别为H08-4(1.38胚/蕾)、B08-7(,0.757胚/蕾)、C08-4(0.682胚/蕾);采用Keller培养基+10%蔗糖+0.1%活性炭作为花药胚状体诱导培养基;花药培养出胚率以接种在双层培养基中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王春丽  姚延兴  彭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0919-10922
[目的]探讨在自然生长条件下若干因素对萝卜(RaphanussativusL.)小孢子胚诱导及胚再生植株的影响。[方法]首先探讨不同萝卜品种的出胚能力,然后分析热激、低温预处理和培养基对小孢子培养的影响,最后研究胚状体再生成苗与植株继代培养情况。[结果]对22份萝卜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12份获得胚状体,3份获得再生植株,出胚材料中90%以上为杂种一代。4℃低温预处理0~3d小孢子出胚率无明显差异;培养基中加入1~2滴0.5%活性炭和一定浓度6-BA可显著促进小孢子诱导产生胚;不同萝卜品种适宜的热激温度和时间有所不同;发育正常的子叶型胚成苗率为100%;胚萌发分化早期适宜培养基为B5+2%蔗糖+1.2%琼脂,后期可逐渐将琼脂浓度降低;FCM测定小孢子植株自然加倍率为30%,单倍体占少数,四倍体与嵌合体(二、四倍)均为30%;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人工加倍率达60%。[结论]该研究完善了萝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可提高单倍体获得频率,加快这一技术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步伐。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再生体系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甘蓝型油菜花油3号、湘油15号为材料,优化了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再生胚状体的条件,建立起甘蓝型油菜小孢子的高效再生体系。在主花序第一朵花开后第4d从主花序上取4.0~4.5mm花蕾,每毫升NLN培养基接种1个花蕾的小孢子,在32℃起始热激培养36h,胚状体再生频率最高,花油3号达24.80个胚状体/花蕾,湘油15号达16.50个胚状体/花蕾。胚状体再生植株的频率为80.25%。  相似文献   

12.
影响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若干因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0个青花菜杂种游离小孢子培养有 6个诱导出胚状体,诱导率达 60%,其中绿洲 808产胚量可达 13. 6个·蕾 -1;小孢子处于单核晚期到双核期适宜小孢子培养;在 1 /2NLN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蔗糖、活性炭、6 BA、AgNO3、2, 4 D有利于胚胎发生; 32℃热激处理 1d有利于小孢子产生胚状体;采蕾前 2-5d的温度在 15-25℃适合小孢子发育.  相似文献   

13.
以6个甘蓝杂交种为试材,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研究影响胚状体发生的因素。结果表明:花蕾长度为3.00~4.00 mm时,有利于获得胚状体;1 500 r/min离心、32.5℃热激24 h,最有利于胚状体的诱导;花蕾经低温4℃预处理24 h,可提高胚诱导率;低速振荡培养能够促进胚状体发生;基因型在小孢子胚状体诱导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9个大白菜一代杂种为材料进行花药培养。结果表明,大白菜胚状体诱导率受基因型、预处理时间等因素影响。花药在接种后的15~30 d出现胚状体,最后得到了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5.
黄花芥蓝游离小孢子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花芥蓝自交品系ZBo-1和ZBo-6为供体材料,研究了培养基添加激素、热激时间、取材时期以及供体植株生长条件对小孢子胚状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2℃热激1 d小孢子胚产量最高,培养基中添加NAA 0.1 mg/L、IAA 0.1mg/L和6-BA 0.1mg/L能促进芥蓝小孢子胚状体的形成.不同时间取材,胚状体产量存在明显差异,胚状体诱导成功率在60%~80%.2个材料在人工春化温室栽培和自然春化温室栽培2种生长条件下都有子叶形胚和鱼雷形胚形成的 能力;ZBo-6在自然春化温室栽培条件下胚产量显著高于人工春化条件下的胚产量,而ZBo-1的胚产量以人工春化条件下较高.试验获得了黄花芥蓝的小孢子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6.
枸杞花药培养若干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杞1号、大麻叶、0207、蒙杞1号4种枸杞花药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枸杞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胚状体发生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枸杞花药培养对基因型有很大的依赖性,宁杞1号是较容易培养的基因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基本培养基对枸杞花药培养的影响很大,1.0 mg/L 6-BA与0.1 mg/L NAA组合有利于胚状体的产生,1.0 mg/L 6-BA与0.5 mg/L 2,4-D组合适合于愈伤组织的诱导,MS培养基比B5培养基更适合枸杞花药培养;花药经过0.3%甘露醇预处理能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培养基中添加1.0 g/L活性炭、花药32 ℃热激处理24 h有利于枸杞胚状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基因枪转化甘蓝型油菜小孢子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甘蓝型油菜花油3号、湘油15号为材料,优化了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再生胚状体的条件,建立起甘蓝型油菜小孢子的高效再生体系。在主花序第1朵花开后第4d从主花序上取4.0-4.5mm花蕾,每mL NLN培养基接种1个花蕾的小孢子,在32℃起始热激培养36h,胚状体产生频率最高,花油3号达24.80个胚状体/花蕾,湘油15号达16.50个胚状体/花蕾。用基因枪转化甘蓝型油菜花油3号和湘油15号的小孢子,PCR-Southem检测证明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小孢子培养前进行基因枪轰击及在胚状体诱导培养时进行筛选,转化频率较高,花油3号可达2.1株转基因植株/花蕾,湘油15号可达1.2株转基因植株/花蕾。  相似文献   

18.
以5个甘蓝品种为试材,从基因型以及培养基中的有机成分、蔗糖浓度和激素浓度4个方面,对利用生物技术创造甘蓝育种新材料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影响了参试甘蓝花药胚状体的诱导频率;培养基中的有机成分、蔗糖浓度和激素浓度均对胚状体诱导频率有较大影响。并建立了1套通过甘蓝花粉培养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的技术:取未授粉甘蓝花药和花粉,接种在蔗糖浓度为10%、附加NAA 0.2 mg/L+6-BA 2 mg/L的MS培养基中,诱导胚状体产生及萌发;将胚状体接种在附加NAA 0.2 mg/L的MS培养基中进行生根诱导,30 d后生根率达89%,且根数较多,平均根长1.0~2.0 cm,芽苗生长健壮。利用该技术获得单倍体再生植株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为80 d左右。  相似文献   

19.
以甘蓝型油菜花油3号、湘油15号为材料,优化了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再生胚状体的条件,建立起甘蓝型油菜小孢子的高效再生体系.在主花序第1朵花开后第4 d从主花序上取4.0~4.5 mm花蕾,每mL NLN培养基接种1个花蕾的小孢子,在32℃起始热激培养36 h,胚状体产生频率最高,花油3号达24.80个胚状体/花蕾,湘油15号达16.50个胚状体/花蕾.用基因枪转化甘蓝型油菜花油3号和湘油15号的小孢子,PCR-Southern检测证明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小孢子培养前进行基因枪轰击及在胚状体诱导培养时进行筛选,转化频率较高,花油3号可达2.1株转基因植株/花蕾,湘油15号可达1.2株转基因植株/花蕾.  相似文献   

20.
以花椰菜作为试验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结果表明:32.5℃、24 h的热激处理是胚状体发生的最适高温处理;游离小孢子培养15~20 d后可以观察到胚状体,然后转移到固体MS培养基中进行植株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