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为筛选防治草地贪夜蛾的高效安全药剂,本研究以草地贪夜蛾幼虫为试验对象,采用浸渍法测定了5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毒力,并进行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5种供试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杀作用,其LC50值的大小顺序为:5%甲维盐ME<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10%虫螨腈SC<40%辛硫磷EC<90%敌百虫SP。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种供试杀虫剂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10%虫螨腈SC和40%辛硫磷EC在72 h后防效均可达到100%,5%甲维盐ME和90%敌百虫SP在72 h后防效达到90%以上。因此,这5种杀虫剂可作为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适合本地区防治小贯小绿叶蝉的低水溶性、低毒、低残留、高效的新型农药,在宜昌夷陵开展了15%茚虫威EC、24%虫螨腈SC等四种新型农药防治小贯小绿叶蝉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4%虫螨腈SC和茶蝉净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最好,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15%茚虫威EC的速效性稍逊于22%阿立卡ZC,但持效性比22%阿立卡ZC好,生产上建议将24%虫螨腈SC、茶蝉净、22%阿立卡ZC三种农药交替轮换使用,逐渐替代目前常用的水溶解度较高的农药。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筛选防治西瓜瓜蚜的有效药剂,北京市植保科技人员用6种药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对瓜蚜的毒力最高,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毒力最低,48小时LC_(50)分别为0.38mg/L和2225.63mg/L。6种药剂毒力大小依次为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氟啶虫胺腈啶虫脒吡虫啉乙基多杀  相似文献   

4.
正问:水稻分蘖末期在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叶瘟、纹枯病的同时,能否混用多效唑控制基部节间长度?如能混用,每亩纯药用量多少?答: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适用药主要有毒死蜱、丙溴磷、茚虫威、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氰氟虫腙、溴氰虫酰胺、多杀霉素、乙基多杀菌素等。防治稻飞虱的适用药主要有异丙威、仲丁威、毒死蜱、丁硫克百威、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氟啶虫胺腈、噻虫胺等。防治稻叶瘟的  相似文献   

5.
正湖北省武汉市农科院蔬菜所研究人员采用裹茎和灌根2种施药方法,测定了12种杀虫剂对小菜蛾初孵幼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裹茎处理下,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和溴氰虫酰胺的活性明显高于其他药剂,最大致死率在84.0%~100.0%范围内,且显著减缓了小菜蛾幼虫的发育进度。在灌根处理下,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多杀霉素和阿维菌素的活性较高,最大校正死亡率超过90.0%。药后3~5天,  相似文献   

6.
<正>为筛选出用于防治棕榈蓟马的有效药剂,北京市植保科技人员近期采用玻璃残留处理法测定了5种药剂对蔬菜上棕榈蓟马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杀虫活性最高的是乙基多杀菌素,其48小时的LC50值为0.19mg/L;其次是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和啶虫脒,LC50为54.45~76.48mg/L,呋虫胺的毒力最低。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和  相似文献   

7.
9种杀虫剂对芒果蓟马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常用药剂对芒果蓟马的毒力及田间防效,在室内采用叶管药膜法,分别测定了9种常用农药对茶黄蓟马2龄若虫及成虫的毒力,并开展了田间防效试验。室内结果表明:9种药剂对茶黄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的LC_(50)以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的最低,分别为0.90、0.91 mg/L;其次为6%乙基多杀菌素SC,分别为0.91、0.92 mg/L;LC_(50)以4.5%高效氯氰菊酯最高,分别为471.38、1626.92 mg/L。除2.8%阿维菌素外,其余供试药剂对茶黄蓟马2龄若虫的LC_(50)值都小于成虫,说明茶黄蓟马2龄若虫对上述供试药剂的敏感度均大于成虫。田间结果表明:10%啶虫脒ME、6%乙基多杀菌素SC、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480 g/L毒死蜱EC、20%吡虫啉SL及12.5%阿维菌素·啶虫脒ME供试浓度对芒果蓟马复合种具有良好的速效性;22.4%螺虫乙酯SC供试浓度对芒果蓟马复合种的速效性较差,但添加哈速虅助剂后的持效性较好,可考虑与速效性较好且相溶性好的药剂合理混配使用,以提高药剂对芒果蓟马复合种的综合防效。  相似文献   

8.
为延缓稻纵卷叶螟抗药性产生,验证新型药剂方案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以期为稻纵卷叶螟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常规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设置2个不同处理: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750 g/hm2和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450 g/hm2+150 g/L茚虫威悬浮剂300 g/hm2,对照处理为8%虫螨腈2100 g/hm2和清水对照(CK),测定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150 g/L茚虫威悬浮剂组合用药在不同田间区域和不同品系水稻上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组合药剂处理对稻纵卷叶螟均有较高的防效,其中宁波试验中,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750 g/hm2与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450 g/hm2+150 g/L茚虫威悬浮剂300 g/hm2对早稻/单季稻制种田稻纵卷叶螟3天后防效均在85%以上,7天后防效均在90%以上,14天后2个处理的保叶率均在90%以上;温州试验中,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750 g/hm2与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450 g/hm2+150g/L茚虫威悬浮剂300 g/hm2对单季稻防效与宁波试验一致,药后3天防效在85%以上,药后7天防效均在93%以上,14天后2个处理的保叶率同样在90%以上。各处理防效以及保叶率均优于对照处理。2种药剂组合方案对稻纵卷叶螟均有着很好的防治效果,不仅表现出优异的速效性,也表现出了较长的持效期。  相似文献   

9.
<正>黑腹果蝇是蓝莓果实转色成熟期的一种主要钻蛀性害虫,为害期长且难以防治。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采用常规喷雾法,比较了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5%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和0.3%苦参碱水剂等4种杀虫剂对蓝莓黑腹果蝇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的防治效果最好,3000倍液施药后第1天、3天和7天对黑腹果蝇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00.0%、96.1%和  相似文献   

10.
<正>为筛选出用于防治棕榈蓟马的有效药剂,北京市植保科技人员近期采用玻璃残留处理法测定了5种药剂对蔬菜上棕榈蓟马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杀虫活性最高的是乙基多杀菌素,其48小时的LC50值为0.19mg/L;其次是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和啶虫脒,LC50为54.45~76.48mg/L,呋虫胺的毒力最低。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乙基多  相似文献   

11.
高德良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2):145-149
摘 要:研究旨在明确几种常用杀虫剂对抗性小菜蛾种群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小菜蛾抗性水平与杀虫剂防治效果之间的相关性。笔者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田间抗性小菜蛾种群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7种杀虫剂在登记剂量下防治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种杀虫剂对靶标小菜蛾种群的室内毒力大小依次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虫螨腈、茚虫威、丁醚脲、高效氯氰菊酯,其LC50值分别为1.14、1.81、2.27、4.22、4.59、45.80、156.96 mg/L。该小菜蛾种群对丁醚脲、茚虫威和多杀菌素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14、8.83和9.50,处于低水平抗性;对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0.55、30.17和44.21,处于中等水平抗性;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达113.50,已达高水平抗性。多杀菌素、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和丁醚脲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效相对较好,药后7天防效分别为89.38%、90.67%、84.10%和86.18%。田间小菜蛾种群对7种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抗性,杀虫剂登记剂量处理下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效与小菜蛾对该药剂的抗性水平存在较明显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杀虫剂对斜纹夜蛾和家蚕的毒力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兰亦全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2):249-252
为寻找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高效且对家蚕Bombyx mori相对安全的杀虫剂品种,以此指导桑园科学合理用药。采用浸叶法测定了14种常用杀虫剂对斜纹夜蛾和家蚕的毒力,比较了药剂在两者之间的毒力选择性。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对斜纹夜蛾的毒力顺序依次为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虫腈〉甲氧虫酰肼〉多杀菌素〉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氟虫腈〉毒死蜱〉虫酰肼〉阿维菌素〉丙溴磷〉高效氯氰菊酯〉灭多威;对家蚕的毒性顺序依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溴氰菊酯〉多杀菌素〉高效氯氰菊酯〉茚虫威〉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虫酰肼〉灭多威〉氟虫腈〉丙溴磷〉甲氧虫酰肼〉溴虫腈。供试杀虫剂中以溴虫腈对斜纹夜蛾和家蚕的毒力选择性最高,其毒力选择性比值(家蚕LC50/斜纹夜蛾LC50)为36.26;其次为茚虫威,毒力选择性比值为5.56;阿维菌素的毒力选择性比值最低。由此认为,溴虫腈是适合防治桑园斜纹夜蛾且对家蚕安全的杀虫剂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高效、低毒杀虫剂以防治甜菜夜蛾,采用浸渍法测定几种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的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测定结果表明,几种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的毒力顺序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其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对甜菜夜蛾的室内毒力较高,其LC50值分别为0.067、1.806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制剂用量分别为112.5、150.0、187.5 mL/hm 2,药后3、7、10天更正防效达85%以上;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制剂用量分别为450、675、900 mL/hm 2,药后3、7、10天更正防效达80%以上;150 g/L茚虫威乳油制剂用量分别为450、525 mL/hm 2,药后7、10天更正防效达85%以上。因此,生产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对草地贪夜蛾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杀虫剂,以玉米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实验材料,在2020年和2021年开展了6种药剂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制剂用量225 mL/hm2、8%甲氨基阿维菌素·虱螨脲悬浮剂制剂用量450 g/hm2、9%甲氨基阿维菌素·茚虫威悬浮剂制剂用量450 g/hm2处理对草地贪夜蛾药后1天的防效为69.52%~81.01%;药后3天的防效达到最高,为90.22%~96.05%,明显优于其他3种药剂。14%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悬浮剂制剂用量450 mL/hm2、6%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制剂用量750 mL/hm2处理药后7天防效达到最高,为85.23%~92.74%,明显优于其他药剂。以上5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性,防效优于常规药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在玉米上进行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唑虫酰胺用于防治甘蓝田常见害虫的可行性和合适剂量,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相应方法测定了30%唑虫酰胺悬浮剂对小菜蛾、黄条跳甲和蚜虫的防治效果.2018年和2019年试验中30%唑虫酰胺悬浮剂90、112.5 g/hm2对小菜蛾药后7天防效达85.63%、89.17%和88.54%、91.34%,略高于或显...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适合湛江等热带地区防治甘薯小象甲的高效、经济、安全药剂,以甘薯小象甲成虫为实验材料,对12种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盆栽药效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结果表明,3.2%阿维菌素乳油、20%虫酰肼悬浮剂、5%啶虫脒乳油和16%虫肼·茚虫威乳油4种药剂对湛江地区甘薯小象甲防治效果较好,其中3.2%阿维菌素乳油和20%虫酰肼悬浮剂盆栽药效试验72 h防治效果分别为97.78%和91.59%;田间药效试验4天后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91.01%和92.26%,8天后依然能达到70.76%,67.84%。3.2%阿维菌素乳油和20%虫酰肼悬浮剂对甘薯小象甲成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持效性,适合在湛江等热带地区作为田间防治甘薯小象甲成虫的主要药剂。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氟雷拉纳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的毒力及其与毒死蜱、茚虫威、溴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复配后的联合作用,筛选出最佳配比,从而为其混剂研发提供科学依据。笔者采用室内人工饲料混毒法,测定了氟雷拉纳与毒死蜱、茚虫威、溴氰菊酯、甲维盐单剂及其混剂对斜纹夜蛾三龄幼虫的毒力,并通过共毒系数法评价复配药剂的联合作用。单剂结果表明:氟雷拉纳、溴氰菊酯和甲维盐对斜纹夜蛾具有高毒力,药后48 h的LC50值分别为0.48、0.65、0.38 mg/kg;毒死蜱和茚虫威对斜纹夜蛾的毒力中等,药后的LC50值分别为8.71、3.08 mg/kg。混配结果表明:氟雷拉纳与毒死蜱混配具有良好的增效作用,且配比为3:2时,共毒系数最高为164.2;与茚虫威混配时,具有相加作用;而与溴氰菊酯或甲维盐混配时,却均表现为拮抗作用。总之,本研究为氟雷拉纳的增效混剂研发提供了科学依据;而因其与溴氰菊酯或甲维盐混配存在拮抗作用,应避免用于混剂研发。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旨在确定云南省蓝莓主产区发生的蓝莓根癌病病原菌种类,并进行田间防治药剂筛选。采集云南省蓝莓主产区蓝莓根癌病样品,通过发病症状、菌落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Biolog分析、16S rDNA 序列分析比较进行系统鉴定。在发病严重的蓝莓基地采用噻霉酮、申嗪霉素等8种药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从蓝莓根癌病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的菌株L-11接种向日葵、番茄、蓝莓植株均能发病,且发病症状与田间症状相同,重新分离得到形态相同的菌株。16S rDNA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L-11菌株序列与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菌株Ell-7(登录号FJ613554.1)同源性高达97.65%,与根癌土壤杆菌处于同一分支上。菌株L-11利用ipt基因的特异性引物AtP3F/AtP3R能扩增出155 bp的特异性片段,进一步证实蓝莓根癌病由根癌土壤杆菌引起。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5%噻霉酮水乳剂对蓝莓根癌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相对防效为52%。这是云南首次报道由根癌土壤杆菌引起蓝莓根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