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邯杂160和邯杂1692均是以邯5158、邯333为亲本进行正反交,经过南繁北育,多代定向选择选育而成的杂交棉新品种。这2个品种均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优良性状,其中,邯杂160于2013年通过河北省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棉2013010号),邯杂1692于2016年通过河北省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棉2016001号)。  相似文献   

2.
邯杂160和邯杂1692均是以邯5158、邯333为亲本进行正反交,经过南繁北育,多代定向选择选育而成的杂交棉新品种。这2个品种均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优良性状,其中,邯杂160于2013年通过河北省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棉2013010号),邯杂1692于2016年通过河北省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棉2016001号)。  相似文献   

3.
邯杂160和邯杂1692均是以邯5158、邯333为亲本进行正反交,经过南繁北育,多代定向选择选育而成的杂交棉新品种。这2个品种均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优良性状,其中,邯杂160于2013年通过河北省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棉2013010号),邯杂1692于2016年通过河北省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棉2016001号)。  相似文献   

4.
邯杂160和邯杂1692均是以邯5158、邯333为亲本进行正反交,经过南繁北育,多代定向选择选育而成的杂交棉新品种。这2个品种均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优良性状,其中,邯杂160于2013年通过河北省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棉2013010号),邯杂1692于2016年通过河北省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棉2016001号)。  相似文献   

5.
<正>邯无198是河北省邯郸市农业科学院与河北农业大学以"冀棉19"为母本、"邯515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转基因抗虫低酚棉新品种,2007年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2007~2009年参加河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突出,2010年通过河北省审定。2015年荣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6.
<正>邯无198是邯郸市农业科学院和河北农业大学共同育成的转基因抗虫低酚棉新品种,母本为非转基因低酚棉品种"冀棉19",父本为转基因抗虫棉品种"邯5158"。2010年通过河北省审定,是河北省审定的第一个既无毒又抗虫的棉花品种。1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邯无198茎秆、叶片、棉籽等部位均无色素腺体,植株塔型,中期生长健壮,后期偏弱。叶片中等大小,铃卵圆形。生育期126 d,属中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7.
邯8266是以邯4849为母本、邯5158为父本进行杂交,经过南繁北育,多代定向选择选育而成的转Bt基因棉花新品种。该品种在黄河流域春播棉区生育期122 d,属于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植株较高(株高103.2 cm),株型松散,茎秆茸毛多;第一果枝节位7.2节,单株结铃18.0个,单铃重6.4 g,铃大,呈卵圆形;子指11.5 g,衣分39.8%,霜前花率93.8%;后期叶功能较好,早熟不早衰,吐絮肥畅、易采收。2013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优质抗病虫早熟棉新品种邯686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邯郸市农业科学院以早熟优质抗病棉花品种H718为母本、转基因抗虫棉邯5158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逆境胁迫、南繁北育、定向选择的方法,培育出了早熟棉花新品种邯686。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虫等优良性状。2011年3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棉2011006号);2011年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和河南省北部地区轻简化育苗麦后移栽,或小麦、油菜、洋葱、大蒜收获后直播种植。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小麦新品种烟农5158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农5158(原代呈烟5158)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42号. 育种者: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以烟航选2号为母本,烟农15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空间诱变处理,系统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11.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鲁麦14,经地面连续多年选择,选育出变异后代品系烟BLU99603和烟5158,在相同的生态条件下,比较研究了3个品种(系)花后不同时期籽粒蛋白质的积聚及相关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丙转氨酶(GPT)的活性以烟5158最高,鲁麦14次之,烟BLU99603最低;且酶的活性与其相应的蛋白质积累量和积累速率一致。从空间变异后代中,有目的地选出蛋白质及其酶活性等性状有明显改良的新种质,是利用空间环境诱导小麦品质改良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播期播量对阜阳地区烟农5158产量及产量三要素的影响。[方法]在阜阳毛桥村和中北村开展烟农5158小麦品种6个播期(9月30日、10月5日、10月10日、10月15日、10月20日、10月25日)3个播量(180万、240万、300万苗/hm2)试验,调查株高、产量及其构成三要素。[结果]播期和播量对烟农5158的产量影响较大;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先升高后降低,10月10日播种的产量最高,10月5日播种的次之,10月15日后播种的产量显著降低;同一播期,产量随播量的增加而增加;潮土产量高于砂姜黑土。同一播期,随着播量的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减少;同一播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单位面积穗数逐渐减少,穗粒数和千粒重逐渐增加;砂姜黑土与相应潮土间在产量三要素方面差异不明显。同一播期,播量越大,植株越高;同一播量,播期越早植株越高;砂姜黑土株高比相应潮土矮,播期越早株高差异越小。[结论]烟农5158在当地的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最佳播期在10月10日,在适宜播期范围内,适宜播量为240万苗/hm2,这可为烟农5158在当地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基因型小麦抗旱性比较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对不同基因型小麦的抗旱性进行了比较鉴定。结果表明,隶属函数法鉴定隶属函数平均值较高的品种是烟农21号、烟2415、烟农5158,分别为0.95、0.73、0.54。抗旱指数法和隶属函数法鉴定小麦品种抗旱性结果基本一致。干旱胁迫促进了根系的发育,根干重增加,根冠比提高,旗叶光合色素、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等大幅度增加,抗衰老酶SOD活性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14.
高产、优质、多抗棉花新品种邯郸5158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邯郸93-2为母本、GK1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棉花新品种"邯郸5158",高产、优质、多抗和适应性强,适宜在黄河流域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不同因素对冬小麦抗倒伏性的影响,为今后冬小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测定国家旱地区域试验13个新品系株高、茎粗、第一节间长度、第二节间长度、茎秆二氧化硅含量。[结果]科遗12-6105、中麦39、太1305、长7080、长6990、众信5158、临旱5115这7个供试品系的抗倒伏性优于其他品系。[结论]培育矮秆、粗茎,第一、第二节间较长及第一、二节间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品种是预防倒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烟农5158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烟农5158是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鲁麦14航天变异后代烟航选2号为母本,以烟农15为父本杂交选育的早熟、高产、稳产、中强筋、抗病小麦新品种。2004~2006年在山东省中高肥B组区试中,两年平均单产521.0kg(666.7m^2产量,下同),较对照平均增产6.8%;2006—2007年在山东省中高肥生产试验中,平均单产489.741kg,较对照济麦19增产7.25%,在安徽省淮北片优质强筋组区试和生产试验中,亦表现突出。2007年9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42)。  相似文献   

17.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法测定了河南大尾寒羊、河南小尾寒羊和山东小尾寒羊血红蛋白(Hb)和转铁蛋白(Tf)的遗传多态性,计算了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和群体间的标准遗传距离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三地方寒羊的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均表型出多态型,每个位点各出现3种表型,分别受1对共显性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分布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河南小尾寒羊与山东小尾寒羊亲缘关系较近,两者与河南大尾寒羊亲缘关系均较远。作者认为河南小尾寒羊与山东小尾寒羊应归属于同一地方品种,河南大尾寒羊是另一个独立的地方类型或品种。本试验观察到,Tf和Hb电泳图谱的区带数目与以往报道不同,作者认为这是由电泳方法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追施氮肥对小麦烟农515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氮肥对有效穗数影响较大,基施70%+拔节期追施30%处理产量最高;氮肥施用时期后移能显著提高小麦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稳定时间,并且随着后期追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随施氮后延,氮肥对面粉白度有降低的作用,而后又有所回升。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和白度认为,基施70%+拔节期追施30%处理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保证了面粉白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测小尾寒羊在广东湛江地区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为推动小尾寒羊在亚热带地区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对比方法分析小尾寒羊原产区(山东济宁市)与引入地(广东湛江市)生态、饲养条件及小尾寒羊生长发育、繁育性能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广东湛江地区气候炎热、潮湿,但饲料资源明显优于小尾寒羊原产区。引入湛江地区的小尾寒羊生长速度与原产区基本相同,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只要能满足其营养需要,就能发挥出良好的生产性能。小尾寒羊在广东湛江地区继续保持了原产区常年发情、性成熟早、多胎、繁殖力高的优良特性,可达到一年两胎或两年三胎。【结论】在亚热带地区推广小尾寒羊养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