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花生病毒病是我国花生生产上严重的病害之一。七十年代以来,该病逐年加重,1976年曾在北方产区大流行,造成严重减产。1982年“杞县杨庄206”花生的病株率竟达100%,产量损失50%以上。因此,澄清河南花生病毒病类型分布、流行情况及病原血清学鉴定,对开展病害流行规律和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稻白叶枯病发生流行动态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白叶枯病是我国水稻的主要病害,研究探讨发生流行动态与防治技术,对有效防控该病发生危害,保障水稻丰收具有重要意义。对浙江温岭1971-2014年,温州1982-2013年水稻白叶枯病发生流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期为重发流行阶段,90年代中后期为间歇流行阶段,进入21世纪,病害发生较轻,但近年病情又有上升的趋势。解释了该病历史发生流行动态及影响流行的相关因子,探明热带风暴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品种抗性下降,以及菌源的累积和肥水管理不当,是导致近年病害再度上升流行的主因。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噻菌铜、噻森铜等对口高效防治药剂,并提出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化成  陆吉虎 《农业与技术》2003,23(6):113-114,119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1928年首先在啮齿动物发现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能感染多种动物和人.世界各地,特别是近几年,从仔猪到怀孕母猪均有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生的大量报道.我国自1982年后相继有部分省份发现该病,近年还在陕、甘、宁调查发现人群感染也相当普遍.今年夏天,我市某县该病大量流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将该病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希引起广大养猪户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李爱钦 《福建农业》2006,(11):25-25
家畜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难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一旦发生,传播速度快,往往造成大面积流行,不易控制和消失,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一般在冬季多发,春季减轻,夏季基本平息。家畜口蹄疫常常每隔2—3年流行1次,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发病时一般是幼畜易感、高发,新流行地区发病率可达100%,而老疫区也可大于50%。  相似文献   

5.
<正>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三大严重病害之一。全国除新疆、内蒙、青海和甘肃等省区未发现外,其余省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据湖南省农科院、农学院报道,在海拔1000米以上稻田也有白叶枯病的发生。六十年代我省仅在南部稻区有点片发生,七十年代蔓延达50万亩,八十年代初期再次扩大,达70余万亩,且遍及南北稻区,损失严重。如临汝县1970—1982年,该病大流行三次,损失稻谷40—90%。因此,作好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对实现我省水稻稳产、高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省耕牛锥虫病于1977年在贵溪县发现之后,继1978—79年,先后在弋阳、广丰、玉山等46个县流行。为了查明疫情,摸清耕牛锥虫病发生、流行及传播的主要因素;为制定耕牛锥虫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我们于1981—1982年期间在弋阳、资溪、进贤、新建、南昌市郊区和湾里区等地进行了耕牛锥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共检查耕牛数1646头,其中阳性牛80头,平均感染率为4.86%。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自2006、2007年养猪场高热病连续2a大流行后,近几年依然不断在区域内流行。因此,有必要对该病提高警惕,从其病原、流行特点、病因、病理等方面理清防制思路,采取措施,防止该病的再次大流行。  相似文献   

8.
牛流行热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自1987年以来太湖县5次牛流行热流行的实际,总结关于牛流行热的诊断与防治方面的经验,以指导对该病的预防,减少因该病而导致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元谋干热河谷地区潜在蒸散发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通过应用彭曼蒙特斯模型、曼-肯德尔突变检验、气候倾向率和距平相关方法,分时段分析1956—2019年逐日气象要素值。结果表明:元谋干热河谷地区潜在蒸散发整体呈极显著下降的趋势,年度潜在蒸散发在1982年发生突变;各季潜在蒸散发变化明显,变化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3—5月、12月—次年2月、6—8月、9—11月;除1956—1982年12月—次年2月,1982—2019年9—11月、12月—次年2月潜在蒸散发有所增长外,剩下时段都呈减少趋势,1982年为各季的突变点。潜在蒸散发转折点为1982年;1982年前,年度潜在蒸散发距平占主导;1982年后,负距平占据主导,2008、2015年发生两次较大的波动。元谋干热河谷地区年潜在蒸散发变化主要取决于日照时间、气温和平均相对湿度;各季潜在蒸散发主要是由各气象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具有季节性差异;1982年以前,6—8月、9—11月潜在蒸散发的减少和12月—次年2月潜在蒸散发的增加仅与平均风速的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10.
仔猪黄痢病又称新生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流行面极广的新生仔猪急性腹泻传染病。据国内外资料统计,由该病造成的仔猪死亡率一般为10-30%,严重时死亡率可高达100%,对发展养猪生产危害很大,因此,预防仔猪黄痢病菌苗的研制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1982年起,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和上海市嘉定县畜牧兽医站协作,以国内流行的猪源性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青-3菌株为出发菌株,应用基因工程  相似文献   

11.
2008~2012年在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对小麦条锈病产生及流行特点进行系统调查。发现小麦品种抗锈性丧失是该区近年小麦条锈病流行的基础,越冬菌源的大量存在、外来菌源的传入及春节雨期是该病流行的重要条件,适时防治是避免该病大区域流行的最有效手段,通过调查研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 一、试验目的鸡新城疫是危害鸡的严重疾病。据1982年的不完全统计,我区发生该病的有540个村,死亡鸡2万多只,损失约达10万余元。为了防止本病经种蛋、商品蛋传染,摸清鸡群本病的流行情况,全面了解鸡群的免疫水平,准确掌握接种时间,以便有效地控制本病发生。为此,我们进行了鸡新城疫血凝抑制抗  相似文献   

13.
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其发生不仅影响畜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我区1962年发现此病,几十年来做了大量工作,但该病在我区仍有发生和流行。为了掌握该病在我区的分布情况和流行规律。以达到逐步控制和杜绝该病的发生,力争尽快做好除害灭病工作,从1987年开始,我们在全区  相似文献   

14.
40%富土一号和20%三环唑防治水稻稻瘟病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水稻稻瘟病是大庆市水稻上的主要病害,尤其是穗颈瘟造成水稻大量秕粒,直接影响水稻产量,给稻农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控制该病的发生与流行,2002—2003年笔者在大庆市水稻产区做了药剂预防秘防治水稻稻瘟病试验,取得了明显的试验效果,为大庆市的水稽生产在该病的防治上提供了较有参考价值的数据。  相似文献   

15.
<正> 鸡传染性腔上囊病(Infectious BursalDisease简称IBD)是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危害雏鸡。1979年以来国内不断有此病的报道。我们于1982年5月调查确诊本省也有此病流行。鸡的主要受害部位是体液免疫的中枢器官—腔上囊,因而可导  相似文献   

16.
一种以稻株基部叶鞘呈淡褐色水渍状不规则形病斑、茎基部变黑褐色腐烂、有恶臭等为主要特征的水稻新病害,近几年在浙江省普遍发生,为害较重,对生产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本文报导1980—1982年对此病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接种工作,初步认为该病是由欧氏杆菌属细菌(Erwinia sp.)侵染所致的。  相似文献   

17.
湖北土传小麦黄花叶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2—1985年,通过大田调查和小区试验的研究结果,小麦播种后,12月下旬显病,根据该病症状在田间的发展变化可划分为始病期、缓增期、急增期和恢复期。本病的传播主要通过病土和病株残根,传毒率相应为67.5—98%、5.5—88%;种子、蚜虫、飞虱不能传毒。自然条件下,病毒仅侵染小麦。病毒粒体直径为12—14nm,长度为100—350nm,不同于国内外文献中所已报道的其它小麦花叶病类的病毒。  相似文献   

18.
1.出血病:该病在每年的4—10月流行,主要为害1—2龄的草鱼成鱼。 防治方法:①鱼种投放前给草鱼注射出血病灭活疫苗。该疫苗可保证草鱼在14个月内不发生该病。②在每年的4—10月。每10天用溴氯灵全池泼洒一次。浓度为0.6ppm。③在每年的4—10月.每15天让草鱼内服水产专用红霉素一个疗程.用量为每50公斤草鱼每天用药80克,一个疗程为3天.  相似文献   

19.
福建虫霉的种类、分布、流行及应用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1982—1989年福建虫霉资源的调查结果。现有虫霉24种,包括国内新记录15种,寄主涉及双翅目、直翅目、同翅目、鳞翅目等6目。对24种虫霉列出了检索表以及流行的主要季节和分布区域图。 根据虫霉的生物学及易于流行的特点,加强预测预报,应用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为指导,是目前虫霉的研究和应用优先考虑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牛流行热也称三日热,是一种由牛流行热病毒引发的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发病迅猛,多数是良性结果,在过去曾误将该病诊断为流行性感冒。牛流行热会引起牛群大面积发病,影响乳牛的产乳量。本文主要论述了牛流行热的发病特点,并对该病的防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