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霉菌毒素在养猪生产中有巨大的危害,可影响猪的生长、生殖。在猪霉菌毒素中毒时,早期科学的治疗对轻度中毒有一定的疗效,但深度中毒时晚期医疗效果并不理想,会导致兽医人员误诊。加强饲料管理及利用科学的脱霉方法有利于防控霉菌毒素中毒。本文主要介绍了常见的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和赤霉毒素对猪的危害,分析发病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及脱霉措施,以期为防控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霉菌毒素是因饲料霉变产生的有害物质,普遍存在于饲料中,在饲养过程中,动物采食含有霉菌毒素饲料引起霉菌毒素中毒,给养殖业带来严重危害,文章阐述猪霉菌毒素中毒的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霉菌中毒是养猪临床常见的中毒病,主要由饲料霉变引起,霉菌毒素种类很多,临床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可造成猪肝脏、肾脏、肺等器官病变,对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也会造成影响。预防本病必须加强饲料监管,同时提升养殖场的管理水平;治疗本病需使用解霉剂,临床推荐含有葡萄糖氧化酶成分的兽药产品。  相似文献   

4.
霉菌毒素是饲料原料(或饲料)在收割、运输、贮存过程中由于保存不当,因高温高湿引起霉菌感染后的代谢产物,霉菌毒素由于饲料品种不同,其种类和危害也不同,对猪危害较大的有黄曲霉毒素、伏马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等,这些毒素对猪的主要损害包括生殖系统、免疫系统、肝脏、肾脏、造血组织、神经组织等,在生产中主要引起由于霉菌毒素中毒多为慢性经过,有的甚至是隐性的,但由于这种危害长期存在,对生猪生产造成较大的危害,加强对饲料霉菌毒素的防制对于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霉菌毒素是霉菌在各种基质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毒性的代谢产物。霉菌毒素在饲料中广泛存在,当畜禽食入含有毒素的饲料或霉菌便会发生霉菌毒素中毒。霉菌及霉菌毒素的种类很多,其毒性大小不一,其中对畜禽危害较大的有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镰刀菌毒素、赤霉菌毒素、青霉毒素等。以霉变玉米引起多种毒素中毒最为常见.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现就霉菌毒素中毒的危害及防治浅谈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在某些条件下,霉菌能够在大豆、玉米、棉籽和其他饲料原料上繁殖,有时会产生霉菌毒素。霉菌的繁殖需要充足的水分、氧气、碳水化合物,且温度为10~25℃。然而,超出上述条件时,霉菌的繁殖仍可能会发生,作物生病后更容易遭受霉菌的感染。猪因采食含霉菌毒素的日粮而中毒。加热不能破坏毒素,但现代饲料加工技术(如高温、高压)可减少霉素的存在量。1猪黄曲霉毒素中毒黄曲霉毒素由曲霉属真菌产生,很可能是猪能接触到  相似文献   

7.
1霉菌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猪群连续采食霉玉米或其它霉变饲料后发生霉菌毒素中毒症,依据采食时间长短,饲料毒素含量高低,常表现为慢性、亚急性、急性中毒3种类型,往往表现为:精神沉郁,  相似文献   

8.
饲料中霉菌毒素严重危害畜禽的生产性能。本文通过对霉菌毒素的来源和种类及其引起的病理变化的介绍,说明其危害性。并结合和产实践,介绍了几种预防、治疗霉菌毒素中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东北、河北部分地区爆发猪高热病,养猪户损失很大,猪高热病是由多种细菌和病毒的混合感染,而造成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饲料的霉菌毒素超标,导致猪的免疫效果低下,甚至免疫抑制。本文就猪的霉菌毒素中毒探讨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0.
2018年5月在湖南省洞口县竹市镇兴发猪场发生洞口县首例陈化粮饲料霉菌毒素中毒症。全场猪全部中毒,症状为普遍减食,粪便干结,但没有死亡猪。抽测饲料样品中黄曲霉素含量55.3μg·kg~(-1),超出国家标准0.843倍。采取轻泻、冲洗直肠、保肝护肝、解毒的对症治疗,虽然治愈率100%,但仍有39.7%猪掉膘。对添加山苍子油的陈化粮饲料91.3 t饲养猪1 298头进行试验,结果发现猪群生活状况正常,没有霉菌毒素中毒症状,表明山苍子油发挥了脱霉除毒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丹宁生物活化假设”及实验设计要求,以丹宁酸为材料研究了丹宁在家兔体内的生物活化现象;以栎叶丹宁为材料研究了丹宁在牛体内生物活化过程。结果表明,家兔口服丹宁酸中毒后,在尿中检出连苯三酚和没食子酸等酚类化合物,而在胃肠道仍存留部分未被降解的丹宁酸;牛采食栎叶或投服栎叶丹宁后在前胃经生物降解产生多种低分子酸类化合物,并能在血、尿、胃肠内容物中检出一二三元酚,未能检出栎叶丹宁。给牛口服连苯三酚引起与栎叶丹宁相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肝肾组织的超微结构也呈一致变化。因此,作者认为丹宁中毒的主要因素是其生物降解产物,而不是丹宁本身,丹宁中毒的实质是低分子酚类化合物引起的中毒。本文在阐述的“丹宁生物活化”新理论及其基本点的基础上,重新阐述了牛栎叶丹宁中毒的发病机理。改进的综合防治技术,提高了治愈率和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大豆连作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根系分泌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试验对大豆连作胁迫下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幅度很大,连作3年酶活性下降21.4%。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明显下降,使其解毒能力减弱,从而导致土壤中过氧化氢的积累,对大豆根系毒害作用加重。由于根系受毒害作用,使根系吸收养分受阻,在营养胁迫下,又使根系分泌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发生改变。反过来,又抑制了土壤中酶活性。为此,我们认为这是连作胁迫条件下产生的生化互作效应(Allelopathy),也是连作下产生生物障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耐铜毒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在供试的8个品种中,“赣香糯”耐铜毒能力最强,在铜毒下该品种的有效穗和产量相对无铜毒处理下降率均最低,分别为24.0%和37.5%。“60029”表现耐铜毒性最差,其相对于无铜毒处理有效穗减少了64.4%,产量减少了72.2%。根系发达、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及总吸收表面积大的品种,有较强的耐铜毒性。  相似文献   

14.
羊北萱草根中毒尚未见到国外有人报告。作者研究了14例羊(绵羊11例,山羊3例)的试验性北萱草根中毒。用北萱草根干粉喂给试验动物。于一定时间后这些动物均发生中毒。上述病例均见到临床症状、眼观与镜下变化。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双目失明、沉郁、饮食废绝和高度衰竭。心、肝、肾、第四胃、小肠和神经系统均有病理变化。视径的变化最重要。退行性病变主要局限在视神经和视网膜。本文讨论了这一中毒病的临床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5.
3种药剂对红火蚁防治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野外分别采用95%氟虫腈配制的毒粉、毒饵、毒粉毒饵混剂3种药剂处理红火蚁蚁丘,并以速杀效果和持效性作为防治评价指标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毒粉毒饵混剂的速杀效果和持效性均较好,活动蚁丘减退率为91.73%;毒粉的速杀效果较好,但持效性差;毒饵的速杀效果比毒粉慢,但持效性较长。  相似文献   

16.
煤烟病是竹类常见的一类病害.在四川省成都、德阳、绵阳、宜宾和江苏、浙江等地共采集到100多份竹类煤烟病的一种产生大型子实体的病原菌标本,经组织、孢子分离得到纯培养菌株.提取纯培养子实体的总DNA,进行ITS序列分析,鉴定为Scorias spongiosa,海绵胶煤炱菌.该菌是中国竹类病原菌的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7.
RT-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重要病源菌之一,尤其是肠毒素。国内外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发的食物中毒屡屡发生。目前,国内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仍采用传统的方法,其操作繁琐、检测时间较长,通常需要3~5 d才能完成,且灵敏度较低。本研究缩短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检测时间,针对PCR检测的灵敏性、特异性,建立了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方法,为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提供了技术支持。分别采用TRIZol法和热酚法提取金黄色葡萄球菌总RNA并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反转录获得cDNA,用特异引物对sea基因进行扩增,并优化PCR反应条件,获得理想的sea基因阳性扩增条带。结果表明,热酚法在总RNA提取方面优于TRIZol法,改进PCR反应时间和循环次数,最终初步建立RT-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A基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定自主研发的蛇形管毒饵站的使用效果,于2007年7月在哈尔滨市民主乡高玉环屯水稻田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处理样地中的毒饵站平均毒饵消耗量的下降趋势符合y=5.169 3e-0.0685x,R2=0.984 5;在对照中平均饵料消耗量增长趋势符合y=1.820 7e0.027x,R2=0.966 7。说明在处理样地中的毒饵消耗随着害鼠数量的减少而逐渐减少,对照样地中害鼠对毒饵站中的饵料选择性增加,使饵料的消耗量逐渐增加。夹夜结果为处理平均捕获率为2%,对照平均捕获率为11.33%,防治率为82.35%,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卵甲藻Exuviaella cordata 和Exuviaella marina赤潮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由心形卵甲藻(Exuviaella cordata)和海洋卵甲藻(Exuviaella marina)引发的赤潮,(前者于1991年发生在庄河青堆水产公司虾池中,后者于1999年7月发生在大连湾),并对赤潮发生的原因,危害进行了分析,对引发赤潮藻类的形态和生活习性进行了描述,对大连湾赤沓区养殖的3种贝类进行了贝毒检测。  相似文献   

20.
针对农区裸投毒饵在灭鼠的同时杀灭一些有益生物及鸟类这一问题,设计了不同材质毒饵站取食量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农区应用陶土毒饵站、PVC毒饵站灭鼠技术,可有效压低害鼠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