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充分利用菇房,解决菇粮矛盾,做到菇粮双丰收,我于1990年以来,进行了竹荪畦床套种香菇试验,试验面积400m~2,收香菇422.15公斤,竹荪41.6公斤,总收入达73731.3元,纯利润为53037元,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一、试验方法 1.品种选择:竹荪采用长裙棘托品系中的高温型品种;香菇选用中温偏低型品种。 2.季节安排:竹荪在秋季(10—11月间),即在香菇脱袋下田前15天进行堆料播种,使菌丝萌发定植。香菇排场后,10天左右开始喷水转色,这时,竹荪菌丝已布满基  相似文献   

2.
随着木屑栽培香菇的推广应用,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形成了一套香菇草棚袋栽技术,这一技术进一步有力地推动了木屑栽培香菇生产的发展。一、菇床和草棚的建造菇场应  相似文献   

3.
香菇野外棒栽,是将培养料制成棒状,发好菌后置野外出菇的一种技术。其优点:①可节省室内栽培所需的房间、菇床等;②野外温差大,有利于香菇生长发育;③可因地制宜利用房前屋后、树荫及单季稻田种植;④经济效益高,百公斤木屑可制菌棒约130条,每棒可收干菇75克左右,产值1.50~  相似文献   

4.
为了摸清定向出菇新技术对香菇(Lentinula edodes)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传统免割保水膜袋法为对照,开展了定向出菇新技术的出菇试验。试验选用2个香菇品种L808和兴农1号,统计香菇产量,测量子实体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定向出菇新技术在产量上的表现因品种而异,对于品种L808,采用2种栽培方式,其产量持平;而对于品种兴农1号,采用定向出菇技术栽培的产量显著高于传统免割保水膜袋法;新技术在单菇重、菌盖直径等子实体形态特征指标方面优于传统的免割保水膜袋法。研究表明定向出菇新技术可用于香菇栽培。  相似文献   

5.
杨瑞萍  王庆祥 《食用菌》2000,22(6):30-31
为了适应香菇生产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栽培技术,笔者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和对各地生产调查,现将代料香菇秋栽技术报道如下:1 品种的选用 秋栽香菇的种性要求有三:一是发菌旺,抗杂性强;二是早熟,接种后70~75天出菇,发菌透料后30~35天达到菌丝生理成熟;三是出菇整齐,疏密适中,菇体中等,单生,出菇潮次分明。目前适宜选用的香菇品种有856、L27等。2 接种期的安排 秋季栽培香菇在适宜接种期内以早为佳,力争早发菌满袋,早转色成熟,早出菇,多出优质菇。确定接种期应因地制宜,一般夜间气温稳定降到28℃以下就可接种。在豫西…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食用菌技术团队首轮项目运行成效及主要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浙江省食用菌技术团队运行的主要成效:一是开发创新香菇定向出菇和羊肚菌人工栽培2项新技术;二是集成提升双孢蘑菇、秀珍菇"两网、一板、一灯、一缓冲"绿色防控技术和黑木耳小孔出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三是示范推广适合农法栽培双孢蘑菇品种W2000、工厂化栽培兼用型蘑菇品种W192、香菇品种浙香6号、短菌龄型香菇品种庆科212、黑木耳早熟品种丽耳3号、小耳单片型黑木耳品种黑山等6个食用菌新品种,并探明品种特性特点,为因种栽培和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四是示范优化降低用种成本、基质成本、菌棒制作成本和用工成本等4项节本增效新技术;五是示范菌稻轮作、桑枝条利用、菌糠二次利用技术等3项食用菌生态循环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7.
袋料香菇栽培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快、适宜庭园式发展的项目,已有20多年历史。该产业随着市场的变化,经历了频繁的行情波动,技术上未能全面普及,“菇贱伤农”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是忽视栽培季节的紧迫性;二是对品种的选择不科学;三是管理工作没有跟上,品质低劣;四是干制技术不过硬;五是信息不灵,蜂拥而上,缺乏布局。现就以上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措施。1把握好栽培季节袋料香菇栽培同其他农作物一样,对季节要求非常严格。春栽香菇栽培过迟,由于品种和气温的原因,易影响制袋的成品率,菌筒越夏遇高温易造成烧菌烂袋。秋栽香菇栽培过迟,年前不能出菇,或只能出一茬菇;年后出菇品质较差,若遇高温则不出菇,造成减产和产品质量低劣。春栽香菇中低温型品种,应在3月20日以前完成接种,最迟不能超过3月底;低温型品种则必须在2月30日以前完成。秋栽香菇的栽培时节就更要紧了,9月10日以前必须完成接种,否则年内不能收两茬优质冬菇。栽培过迟,还会因加温养菌而增加成本。所以要根据各地的气候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好栽培时节,充分利用适宜的自然条件,提高栽培效益。2选择好品种品种是决定高产、优质、高效的主要因素。选择品种首先要根据各地自然气候条件,选择适合栽培的...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七年九月在西德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食用真菌科学及栽培会议上,荷兰 Agri-systems 公司介绍了开发成功的“菌床式”生产香菇的技术、全套的机械设备及相关的软件技术。该技术利用与栽培蘑菇相似的菌床生产香菇,在精密控制的菇房中,利用六层菇床进行立体栽培。生产过程实现连续机械操作,中央控制系统利用微处理机控制。目前每平方米菇床每次采收鲜菇15公斤,每床连续采收5次。  相似文献   

9.
野外袋栽香菇,在福建古田县大甲乡研究成功后,发展迅猛。1985年全省仅2千多万袋,1987年已达4亿袋,产量近2万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春菇产量占65%左右,菇薄质差,优质的秋冬菇少,经济效益较低,出口率也低;二是香菇当家品种多属出菇快的中温品种,制棒多在七、八月份的高温季节,污染率高,影响成品率。因此,选育高温型香菇,旨在育成能在较低温度季节制袋(棒),菌丝生长好,污染少,又能在秋季出菇的优良菌株(高海拔地区搭配品种,可周年生长香菇),以提高香菇品质。  相似文献   

10.
香菇人造菇木的菇床管理习惯采用高荫棚或半地下式小菇床的管理办法,其转色管理、浸水操作上技术难度大,劳动强度高,而且转色易受气候条件制约,浸水时也易造成菇木损伤及营养外渗。此法成了香菇规模生产的制约因素之一。1994年我们在原管理技术的基础上,采取更新改良的措施:对菇床开挖、搭架、遮阳物、菌筒排放、转色、浸水等技术环节作较大的改进,用一种新型的菇床管理模式,经过1994年至1995年两年的实验,结果表明省工、省本、省技术,并取得了110%的生物转化率,证明是切实可行的。现报告如下:1 供试菌株 供…  相似文献   

11.
介绍1种适合阜平气候特点的香菇越夏出菇栽培管理技术,要点是将制袋季节安排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灵活掌握春季低温期出菇主动权;以一膜两网一淋水管双层拱棚作出菇棚,尽力降低高温期棚内温度;搭配种植较耐高温品种,规避单一品种风险;高温期来临前进行菌棒二次转色,提高菌丝抗性,保持出菇活力。  相似文献   

12.
郝永趵  赵振霞 《蔬菜》2001,(9):17-17
花菇是香菇子实体遇到特定的环境条件,发生保护性的生理变化,而形成的优质畸形菇,是香菇中的珍品。如何采取合理措施,提高香菇栽培中花菇的比例和品质,是提高香菇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一、选择适宜品种及催花期 虽然花菇的形成同品种没有必然联系,但不同的香菇品种会因温或停止生长形成花菇丁;而直径3.scm以上的菇营则很难形成花菇。培育花菇的最佳时期为菇营直径2—3.scm,此期菇营已贮备充足的养分,能够在逆境中顺利完成自身的生理变化而形成花菇。 二.温度 温度和温差对花菇的形成和质量的优劣有重要作用。花菇形成…  相似文献   

13.
反季节地栽袋料香菇起源于福建,现已北移至河南、湖北、陕西等省。采用覆土技术栽培香菇,一是菇质佳、产量高,产量高出传统方法20%左右,二是管理省工,平常的管理就是采菇,一个人可管2万~3万袋,三是在气温高的地方也能很好地出菇,使反季节香菇从高山走向平原。为了弥补夏季香菇市场空缺(香菇是中低温食用菌品种,常规栽培一般上市期为10月至翌年5月),提高香菇生产的经济效益,通过在宁强县舒家坝镇成功引种试验,总结出反季节地栽香菇夏季上市的袋料栽培技术。夏季鲜香菇价格比平常价格高l~5倍,而且供不应求。现将香菇反季节袋料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优质的鲜香菇如果加工不当,只能成次品菇出售,因此香菇烘干工艺和烘干设备是决定香菇经济价值高低的关键环节之一。鉴于目前我国香菇干燥仍以土法烘烤为主,耗燃料多,效率低,质量难以保证,致使我国出口的干香菇长期处于质差、价贱的被动局面,菇价仅为日本香菇的1/2~1/3。如何尽快摆脱这种困境呢?我们认为:必须从香菇生理特点出发探讨能烘出色、香、味较好的优质香菇的烘菇工艺方案,并根据国情研制优质、低耗的烘菇机具。 (一)确定较优烘菇工艺方案的依据 1.从尽快终止采后香菇的生理活动出发,确定烘菇的起温:鲜香菇从培养基质上采收后,其生命活动仍在继续,它不断地趋向成熟和衰老。在烘菇  相似文献   

15.
日本栽培香菇的农户迅速增加,但是由于缺乏细心的管理,杂菌大量发生,出现原木消耗量多而产菇量不高的局面。香菇栽培的标准技术尚未确定,多数栽菇农户依靠老经验生产香菇。因此,研究香菇高产技术,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香菇菌丝在5~32℃下生长,22~26℃最适宜菌丝生长,35℃以上生长明显受抑。香菇可根据其出菇温度分为高温型(15~25℃出菇)、中温型(10~20℃出菇)、低温型(5~15℃出菇)三大类。确定栽培何种香菇品种很重要,但是准备好适宜菌丝生长的菇木,对提高香菇的产质量则更重要。  相似文献   

16.
应国华 《食用菌》2010,32(4):21-22
香菇L808品种是丽水市大山菇业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科技人员针对现有代料香菇品种而选育的菇形及菇质优良的中高温型香菇菌株。经过2004年至2007年多点品种比较表明:香菇L808产量高、适应性广,菇质、菇形好,出菇整齐,2008年经全国食用菌品种认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经过公示获得国家认定,认定编号为国品认菌2008009。现将主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袋栽香菇在脱袋排场后常会发生白蚁危害,特别是土质疏松的红壤菇床更易发生。若不采取措施,会导致大批菌筒蛀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采用药剂防治,除增加成本和产生药害外,且由于香菇出菇期长,效果不理想。笔者在多年的香菇袋栽中,摸索出一种简易的防白蚁技术,具体做法:将单面接种的香菇菌袋,脱袋时沿接种口纵向剖开,剥离后剪去两头扎口,即成  相似文献   

18.
以香菇为试验材料,结合分析坝上高原气候特点,对适宜该地区生产的香菇品种、生产周期(茬口)、栽培设施、出菇环境调控、出菇模式等关键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坝上高原适宜栽培香菇品种为"L808"和"灵仙1号",于每年4月底前完成养菌转色,每年5—10月栽培出菇;栽培设施选择半地下日光温室或连体菇棚与大中拱棚相搭配;出菇环境综合运用定时风筒鼓风通风、高压微雾控湿装置或微喷方式进行调控;出菇模式采用层架式或侧立式出菇等配套技术,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香菇反季节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敏珍  陈朝阳 《食用菌》2002,24(5):23-23
近年来,香菇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但由于栽培季节仅限于春秋两季,以及低温保鲜技术未跟上,使冬夏两季很难满足人们对香菇的需求,因而提倡香菇反季节生产,可满足市场的周年化需求。现将我地反季节栽培香菇技术介绍如下:1 栽培场选择 选择通风、阴凉、靠近水源,有一定排水降温条件且附近无垃圾、畜禽粪便等污染物的场地建造香菇棚,菇棚上面必须盖草帘或包谷秆等物遮阳,菇棚四周要留有通风孔。2 栽培季节 在我区一般11月初制栽培种,12月初制栽培袋,次年3~7月出菇。各地可根据出菇时间确定制袋时间。3 选择优良品种①汉香5号,引自武汉新宇食用菌研究所。该菇棕褐色,适温广,出菇8~30℃,以15~28℃最佳,短时32℃高温能正常生长,抗杂力特强,盖大肉厚、柄短。适反  相似文献   

20.
(一)拍打惊蕈:笔者在辅导生产时,经常看到有些播种达40多天的佛罗里达平菇,菌丝生长洁白、浓密,有的已形成一层菌膜,按常规处理后5天仍不见有菇蕾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笔者采用了“惊蕈”法,即用扁平木板将菌床从头至尾一板压一板地稍重拍打一遍,使菌床出现大量的板痕,随即向菌床喷重水,稍通风后,覆膜盖草帘,第3天即可产生大量菇蕾,不但出菇整齐,而且分布均匀,头潮菇的产量比常规的管理方法可提高30%左右,而且第二潮菇转潮也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