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讨中度放牧条件下放牧方式对家畜生产力的影响,开展了牦牛单牧(YG)、藏羊单牧(SG)、牦牛藏羊1∶6混牧(MG1∶6)、牦牛藏羊1∶4混牧(MG1∶4)和牦牛藏羊1∶2混牧(MG1∶2)5个控制性放牧试验,研究了牧草生长季不同生长时期对家畜日增重的影响以及不同放牧方式对牦牛和藏羊暖季增重、牧草营养和家畜采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牧草返青期和生长期,牦牛和藏羊的日增重显著大于牧草枯黄期(P<0.05);2)牦牛和藏羊日增重在不同的放牧方式下无显著差异(P>0.05),而牦牛暖季增重在YG下最高,在MG1∶2和MG1∶6相对较高,藏羊暖季增重在MG1∶2中最高,在SG和MG1∶4相对较高;3)不同放牧方式下牧草营养和单位面积家畜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单一家畜放牧单位面积增重SG最高,牦牛藏羊两种家畜混合放牧则MG1∶2单位面积增重最高。综上,牧草枯黄期牦牛和藏羊的补饲对于维持其生产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且MG1∶2对于牦牛和藏羊生产是一种较优的组合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2.
放牧是草地利用与管理的主要方式,不同的放牧方式对草地优势物种存在不同的影响。探究不同放牧方式下草地植物营养枝与生殖枝的权衡关系,对研究草地植被恢复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本研究依托于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家畜系统适应性管理技术平台,在中度放牧压力下,设置了牦牛单牧、藏羊单牧、牦牛藏羊1:2混牧、牦牛藏羊1:4混牧、牦牛藏羊1:6混牧以及不放牧处理,分析了高寒草地退化指示物种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营养枝与生殖枝的高度、数量、重量及权衡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在星毛委陵菜营养枝与生殖枝高度、数量和重量的相关指标变化中,牦牛与藏羊1:6混牧的植株总体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牦牛与藏羊1:4混牧的植株数据总体低于其他处理;2)在不同放牧方式下星毛委陵菜营养枝与生殖枝的权衡指数,牦牛与藏羊1:4混牧是除不放牧外时最低的,牦牛与藏羊1:6混牧的权衡指数倾向于营养枝,牦牛单牧、藏羊单牧和牦牛藏羊1:2混牧处理的权衡指数倾向于生殖枝,不放牧和牦牛与藏羊1:4混牧时营养枝与生殖枝之间协同生长。结果表明,高寒草地牦牛与藏羊1:4的家畜组合是较为不利于草地健康的放牧方式。本研究提出有利于草原可...  相似文献   

3.
植物功能性状是植物响应草地变化的主要指标,对于了解草地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对牦牛、藏羊混合放牧(不同放牧方式)下对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叶片元素含量(碳含量、氮含量、碳氮比)及种群表型性状指标(植株高度、单株重、叶厚、比叶面积)进行测定,旨在明确放牧方式对紫花针茅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放牧方式对紫花针茅碳含量、氮含量、碳氮比、叶厚无显著影响,对植株高度、单株重、比叶面积影响显著(P<0.05),牦牛藏羊1∶4混牧处理下紫花针茅植株高度、单株重、比叶面积受放牧影响最显著(P<0.05),与禁牧相比,分别降低了39.0%,59.70%,22.8%;相关性分析可知:植株高度、比叶面积、单株重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单株重是紫花针茅响应放牧干扰的主要性状指标;综合分析可得牦牛藏羊1∶4混牧处理对紫花针茅功能性状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基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草甸化草原设置的控制放牧试验,测定牦牛单牧(YG)、藏羊单牧(SG)、牦牛藏羊1∶6混牧(MG1∶6)、牦牛藏羊1∶4混牧(MG1∶4)、牦牛藏羊1∶2混牧(MG1∶2)和禁牧对照(NG)下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的C,N,P含量并计算分析其计量特征。结果表明:各放牧处理增加了禾本科和莎草科的N含量,降低了杂类草的C含量,此外仅YG处理增加了莎草科的P含量;各放牧处理降低了禾本科和莎草科牧草的C∶N,除YG降低了莎草科的C∶P和N∶P以外,其他放牧处理增加了C∶P和N∶P;不同放牧方式下各功能群C∶N,C∶P,N∶P与N,P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依据中度放牧干扰下植物超补偿性生长的机制和植被生长速率假说,YG促进了莎草科物种的生长,同时也表明N、P在促进植被更新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高寒草地植被生长重要的限制性元素。  相似文献   

5.
宋美娟  徐长林  王琳  鱼小军 《草业科学》2022,38(9):1683-1693
为探究放牧不同家畜对高寒灌丛草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影响,于2020年7月 –8月在东祁连山天祝高寒地区对放牧甘肃马鹿(Cervus elaphus kansuensis)和混牧牦牛(Bos grunniens)与藏羊(Ovis aries)的灌丛草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性、持水速率、拦蓄量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总厚度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3.53 cm)>放牧甘肃马鹿样地(2.83 cm),枯落物总储量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219.45 g·m?2)>放牧甘肃马鹿样地(92.86 g·m?2)(P<0.05);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的枯落物平均持水量和初始持水速率均大于放牧甘肃马鹿样地;枯落物平均最大持水量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20.78 t·hm?2)>放牧甘肃马鹿样地(10.71 t·hm?2),平均最大持水率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221.00%)>放牧甘肃马鹿样地(148.11%),平均最大拦蓄量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939.21 t·hm?2)>放牧甘肃马鹿样地(348.58 t·hm?2),以及有效拦蓄量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627.52 t·hm?2)>放牧甘肃马鹿样地(187.90 t·hm?2)(P<0.05).放牧甘肃马鹿样地灌丛间和灌丛内的浅层(0?40 cm)土壤含水率均显著高于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深层(40?100 cm)土壤相反;灌丛间0–30 cm土层容重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放牧甘肃马鹿样地,灌丛内则相反;土壤初渗速率表现为放牧甘肃马鹿样地(10.98 mm·min?1)>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6.92 mm·min?1),稳渗速率同样表现为放牧甘肃马鹿样地(7.12 mm·min?1)>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5.90 mm·min?1).综上所述,与单牧马鹿相比,混牧牦牛与藏羊更有利于高寒灌丛草地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放牧不同家畜对高寒灌丛草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影响,于2020年7月–8月在东祁连山天祝高寒地区对放牧甘肃马鹿(Cervus elaphus kansuensis)和混牧牦牛(Bos grunniens)与藏羊(Ovis aries)的灌丛草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性、持水速率、拦蓄量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总厚度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3.53 cm)放牧甘肃马鹿样地(2.83 cm),枯落物总储量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219.45 g·m~(-2))放牧甘肃马鹿样地(92.86 g·m~(-2))(P 0.05);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的枯落物平均持水量和初始持水速率均大于放牧甘肃马鹿样地;枯落物平均最大持水量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20.78 t·hm~(-2))放牧甘肃马鹿样地(10.71 t·hm~(-2)),平均最大持水率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221.00%)放牧甘肃马鹿样地(148.11%),平均最大拦蓄量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939.21 t·hm~(-2))放牧甘肃马鹿样地(348.58 t·hm~(-2)),以及有效拦蓄量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627.52 t·hm~(-2))放牧甘肃马鹿样地(187.90t·hm~(-2))(P 0.05)。放牧甘肃马鹿样地灌丛间和灌丛内的浅层(0-40 cm)土壤含水率均显著高于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深层(40-100 cm)土壤相反;灌丛间0–30 cm土层容重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放牧甘肃马鹿样地,灌丛内则相反;土壤初渗速率表现为放牧甘肃马鹿样地(10.98 mm·min~(-1))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6.92 mm·min~(-1)),稳渗速率同样表现为放牧甘肃马鹿样地(7.12 mm·min~(-1))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5.90 mm·min~(-1))。综上所述,与单牧马鹿相比,混牧牦牛与藏羊更有利于高寒灌丛草地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以环青海湖高寒草地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等各功能群的主要物种为研究对象,探讨禁牧和5种放牧方式(牦牛单牧、藏羊单牧、牦牛?藏羊=1?6混牧、牦牛?藏羊=1?4混牧、牦牛?藏羊=1?2混牧)下各功能群主要物种频度和个体特征对放牧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放牧方式下特别是牦牛?藏羊=1?2混牧条件下,禾本科、豆科和杂类草中适口性好以及生物量大的物种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洽草(Koeleria macrantha)、早熟禾(Poa annua)频度有所减少,适口性差、植株低矮的物种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频度有所增加,各功能群主要物种的株高均有所降低。2)禾本科、豆科和适口性好的杂类草单株重有所降低,而低矮丛生型的莎草科物种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和低矮适口性差的根茎型杂类草星毛委陵菜单株重有所增加。3)除禾本科个别物种株高比低于对照,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等各功能群主要物种的株高比高于对照。研究表明,青海湖流域高寒草地植物在物种水平对放牧响应明显,而且不同物种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在功能群水平对放牧响应不显著(P>0.05);相较其他放牧处理,牦牛?藏羊=1?2混牧处理对高寒草地主要物种的频度和个体特征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环青海湖高寒草地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等各功能群的主要物种为研究对象,探讨禁牧和5种放牧方式(牦牛单牧、藏羊单牧、牦牛? 藏羊=1?6混牧、牦牛 ? 藏羊=1?4混牧、牦牛? 藏羊=1?2混牧)下各功能群主要物种频度和个体特征对放牧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放牧方式下特别是牦牛? 藏羊=1?2混牧条件下,禾本科、豆科和杂类草中适口性好以及生物量大的物种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洽草(Koeleria macrantha)、早熟禾(Poa annua)频度有所减少,适口性差、植株低矮的物种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频度有所增加,各功能群主要物种的株高均有所降低.2)禾本科、豆科和适口性好的杂类草单株重有所降低,而低矮丛生型的莎草科物种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和低矮适口性差的根茎型杂类草星毛委陵菜单株重有所增加.3)除禾本科个别物种株高比低于对照,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等各功能群主要物种的株高比高于对照.研究表明,青海湖流域高寒草地植物在物种水平对放牧响应明显,而且不同物种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在功能群水平对放牧响应不显著(P>0.05);相较其他放牧处理,牦牛? 藏羊=1?2混牧处理对高寒草地主要物种的频度和个体特征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基于高寒草地放牧系统次级生产力的优化放牧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小嵩草(Kobresia parva)高寒草甸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flora)高寒混播人工草地牦牛放牧系统、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高寒草原藏系绵羊放牧系统中草地次级生产力(家畜增重)的试验数据,构建了放牧家畜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的模型:Y=a-bX(b>0),以此为基础确定了单位面积草地次级生产力(家畜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的数学模型:Y=aX-bX2(b>0);计算出各放牧系统最大生产力放牧强度:高寒草甸冷季和暖季草场分别是1.68头·hm-2和2.52头·hm-2,高寒人工草地牧草生长季为7.23头·hm-2,高寒草原冷季、暖季和全年连续放牧草场分别是4.33,6.45,2.36只·hm-2。  相似文献   

10.
于2020年7-8月在东祁连山天祝高寒地区测定了放牧甘肃马鹿(Cervus elaphus kansuensis)、混牧牦牛(Bos grunniens)和藏羊(Ovis aries)34年的灌丛草地的饲草生物量和营养品质,以期为高寒灌丛草地放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马鹿样地的饲用草本总生物量为1 423.78 kg/hm2,灌木总生物量为107 789.72 kg/hm2,灌木总生物量为107 789.72 kg/hm2,而混牧牦牛和藏羊样地的饲用草本总生物量为342.63 kg/hm2,而混牧牦牛和藏羊样地的饲用草本总生物量为342.63 kg/hm2,灌木的总生物量为176 279.54 kg/hm2,灌木的总生物量为176 279.54 kg/hm2;放牧马鹿样地中饲用草本的可溶性糖、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分别为8.12%、36.70%和52.71%,均显著高于混牧牦牛和藏羊样地(P<0.05),分别高46.31%、6.53%和10.98%;杯腺柳(Salix cupularis)叶片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小叶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e)叶片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小叶金露梅枝条和高山绣线菊(Spiraea alpine)叶片的相对饲喂价值分别为58.96%、51.31%、41.48%和76.94%,均显著高于混牧牦牛和藏羊样地(P<0.05),但高山绣线菊枝条的粗蛋白、高山绣线菊叶片的中性洗涤纤维、小叶金露梅枝条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以及杯腺柳叶片、小叶金露梅叶片和饲用草本的相对饲喂价值相反;放牧马鹿样地饲用草本的30小时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体外30、48 h干物质的消化率均显著低于牦牛和藏羊样地(P<0.05),分别低12.22%、12.42%和5.20%,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长期放牧马鹿有利于提高草地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理解放牧牦牛和藏羊及放牧强度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凋落物分解的分异影响,在天祝高寒草甸夏季牧场,采用凋落物袋法研究了牦牛和藏羊轮牧强度对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和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凋落物损失率及碳(C)、氮(N)和磷(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植物凋落物损失率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和放牧强度的增大均呈增大趋势。处理15个月后,垂穗披碱草、矮生嵩草和珠芽蓼凋落物损失率分别为24.71%~32.70%,30.56%~38.83%和32.27%~42.96%。放牧藏羊草地上的3种凋落物损失率小于牦牛放牧草地。在同一放牧家畜及放牧强度下,垂穗披碱草的损失率显著小于矮生嵩草和珠芽蓼。3种植物凋落物C含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依次呈降低趋势,C含量大小依次为:垂穗披碱草矮生嵩草珠芽蓼,但C含量的变化大小依次为:垂穗披碱草矮生嵩草珠芽蓼。3种植物凋落物N含量随放牧强度增加呈现降低趋势;随着时间的增加凋落物N呈现先降低再增加后又降低的趋势。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珠芽蓼凋落物的P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随着放牧时间的增加,珠芽蓼凋落物P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藏羊和牦牛对P含量的富集均有抑制作用,并且牦牛的抑制作用大于藏羊。  相似文献   

12.
土壤节肢动物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周围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可作为环境变化的"指示剂"。放牧作为青藏高原地区高寒草地的主要利用方式,不仅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同时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以土壤为主要生存场所的土壤节肢动物。为了明确不同放牧家畜及其混合比例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于2020年7月在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西海镇"高寒草地-家畜系统适应性管理技术平台",设置中等放牧强度下牦牛单牧(YG)、藏羊单牧(SG)、牦牛藏羊1∶2混合放牧(MG1∶2)、牦牛藏羊1∶4混合放牧(MG1∶4)和牦牛藏羊1∶6混合放牧(MG1∶6)5个放牧样地,以无放牧(CK)为对照样地,采集0~5 cm、5~10cm、10~15 cm的土样,利用干漏斗法(Tullgren法)分离土壤节肢动物,并进行鉴定统计。结果表明:1)试验样地分离得到的土壤节肢动物优势类群为螨总科(Acaroidae)和甲螨总科(Oiibatida),分别占土壤节肢动物总捕获量的36.67%和41.14%,且在0~5 cm土层数量最多,具有表聚性;2)不同放牧方式对土壤节肢动物的组成、群落结构、密度及多样性存在不同的影响。与对照相比,放牧降低了土壤节肢动物优势类群螨总科的组成比例,而增加了甲螨总科的组成比例;无放牧样地与其他放牧方式样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土壤节肢动物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类群数均表现为藏羊单牧放牧样地较高,而均匀度指数与之相反;3)土壤节肢动物均匀度指数与土壤全氮、全碳、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而与有机质、pH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土壤节肢动物丰富度指数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全氮、速效氮、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全氮、速效氮、速效磷、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节肢动物平均密度、总类群数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全氮、速效氮、速效钾、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4)土壤全氮、全磷、全碳、速效氮、速效磷在藏羊单牧放牧样地较高;速效钾、有机质在无放牧样地最高;pH、土壤含水量在牦牛藏羊1∶6混合放牧样地最高。综上所述,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藏羊单牧对于土壤节肢动物密度、群落组成以及群落多样性的提高具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3.
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原适宜放牧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年的放牧试验研究了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原地上现存量和草地净初级生产力以及藏系绵羊采食量和采食率,以期能够准确制定藏北高寒草原适宜放牧率。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初期放牧强度对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地现存量的影响并不显著;随着试验后期对放牧强度增倍,草地地上现存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减少。放牧样地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在试验初期高于对照样地,但随着放牧强度和时间的增加,到2010年时对照样地净初级生产力明显高于放牧处理(P<0.05)。绵羊采食量与放牧强度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绵羊采食率大小顺序为:重牧>轻牧>中牧。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轻度放牧条件下,不仅草地现存量和净初级生产力最大,并且绵羊采食量也为最大,因此建议在牧草生长季内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原放牧率应低于4只/1.67 h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认识放牧对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和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是修复放牧退化草地和制定可持续放牧体系的理论基础。本研究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开展了基于草地放牧留茬高度的适应性放牧实验,连续4年监测了无牧(NG)、轻牧(LG)、中牧(MG)和重牧(HG)条件下草地植物群落的变化和家畜生产性能,分析其对放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与NG相比,HG显著降低了优势种的相对生物量,提高了伴生种的相对生物量(P<0.05);LG和MG处理下主要提高了优势种的生产力,而在HG处理主要提高了伴生种的生产力;在所研究的典型草原采用适应性放牧方式下,中度放牧可获得最佳的草地植物生产和家畜生产性能。研究为制定合理的草原放牧制度、促进草地群落结构优化和草畜平衡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在不同季节牧草生物量和营养品质变化较大的条件下,研究不同季节牦牛牧食行为及机体瘤胃微生物区系响应策略,旨在为提高牦牛的生产潜力及畜产品转化效率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分别在2019年1月和2019年9月进行,选取体重相近、健康无病的牦牛9头,采集瘤胃液,用于分析瘤胃内环境参数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并利用MOOnitor系统对其牧食行为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牦牛牧食活动及采食空间分布随牧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相较于暖季,牦牛冷季休息加反刍时间(13.378 h/d)、采食时间(5.174 h/d)和反刍时间(8.160 h/d)显著减少(P<0.05),行走时间(4.775 h/d)显著增加(P<0.05),并且采食空间分布更为分散。瘤胃液中氨态氮、乙酸、丙酸、异丁酸、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及乙酸与丙酸的比例在冷季显著降低(P<0.05),而微生物蛋白、异戊酸含量在冷季显著增加(P<0.05)。冷季下瘤胃微生物在门水平表现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显著升高(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表现出冷季瘤胃微生物以分解纤维素的菌属为主。综合试验结果,冷季牧草生物量及常规营养成分的降低导致牦牛采食、反刍、休息行为减少,游走行为增多,同时采食空间分布格局扩大。牦牛瘤胃消化代谢及微生物变化方面对冷季的响应模式有别于暖季,这有利于提高其能量摄入及机体利用效率,进而有效应对冷季营养匮乏。  相似文献   

16.
放牧家畜主要通过践踏、采食和排泄物三方面影响草地稳定性、恢复力和生产力。研究践踏与降水对高寒草甸植物根系特征的影响,有助于全面理解放牧对草地的影响,进而为草地放牧管理提供依据。以天祝高寒草甸分布的阴山扁蓿豆为研究材料进行了为期2年的野外试验,研究了模拟牦牛和藏羊践踏及模拟降水量对阴山扁蓿豆根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放牧强度下,牦牛践踏对阴山扁蓿豆根系生长的不利影响大于藏羊践踏。随着模拟牦牛和藏羊践踏强度的增加、降水量的降低,阴山扁蓿豆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系生物量在各土层(0~10 cm,10~20 cm,20~30 cm)均呈下降趋势。少雨和牦牛重度践踏抑制了阴山扁蓿豆0~20 cm土层的根系生长;平水和丰水处理下阴山扁蓿豆根体积和根系生物量在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家畜践踏对深层根系(20~30 cm)的影响较小。总体来看,降水减少会极显著地影响各土层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系生物量,水分对阴山扁蓿豆根系的影响大于家畜践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